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知识的结晶。它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主要有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等工艺。
1,设计
景泰蓝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和谐的美感。作为现代的景泰蓝设计师,能博采众长,将其他艺术用于景泰蓝的创作中,既要了解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又要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具有创新意识。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创作出不负众望,流芳百世的佳作。
2.制胎
胎型是工艺晶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步。造型是否美观,首先决定于制胎工艺。制胎是根据产品胎型的要求,将加工过的紫铜板按图下料,裁剪出不同扇面形状或切成大小不同的图形,用铁锤或压力板打制成形状各异的铜胎。以景泰蓝瓶为例。不管瓶子的尺寸大小,它都是由瓶嘴、瓶肚、瓶座三部分组成。根据各部分的特点,制胎工人用铁锤或压力板打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瓶嘴、瓶座要先把铜板拉成扇面,然后再敲打出喇叭口的形状。瓶肚部分要打成中间大、两边小的圆筒。最后将三部分的对口处抹上焊药,焊接在一起,配上瓶底经烧焊,制成完整的胎型。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有些传统产品的初胎,可部分使用机械加工,但也是手工攒胎。新产品胎型基本上都是手工敲打。有些特殊的产品,还要在胎上錾出凹凸的图案或花纹。
3.掐丝
掐丝用的材料是一种很窄的扁铜丝。它是将一般的铜丝放到硫酸液中浸泡咬去铜锈,再按照所需铜丝型号的要求,将铜丝穿过丝机上的不同“板眼”,由粗到细一次一次抻拔,直到符合丝号为止。然后经轧丝机把拔好的圆丝轧成扁丝。再用猪鳔把几根同样宽窄的扁丝经鳔丝机黏合在一起,待工人们根据产品尺寸选择使用。掐丝是一种绝妙的艺术,它是景泰蓝制作工艺中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一道工序,也最赋诗意。掐丝工人用掰活的镊子将柔软而有韧性的扁铜丝,按照图纸掐(掰)出各种美丽而形状各异的花纹、图案,然后蘸着白芨(一种有黏合效果的中药)一根丝一根丝地嵌在铜胎上,组成景泰蓝产品的基本图案。就像绘画中的线描,但它不是用笔勾线,而是用丝表现。一个光秃秃的紫铜胎经过艺人们“心运其灵,手熟其巧”的加工,使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四季花开,百鸟朝凤,龙腾虎跃,苍劲松鹤跃然胎上。俨然一幅没有上色的画卷,真是神工巧匠。从事这道工序制作的工人,要具备一些美术绘画知识。解放前,掐丝没有图纸,纹样都在艺人们的脑子里。由此,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艺人。如1957年由国家命名的老艺人汪宝成,擅长掐菊花。他运用“菊花投影”的方法,观察菊花各种形态的变化,然后加以取舍用在产品上,把菊花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使行内的艺人对他掐的菊花佩服至极。老艺人于兆贵擅长掐花鸟,他的“百鸟朝凤”在行内很有名气。他掐得各种鸟类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生动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还有擅长掐龙的王青元,他的“九龙闹海”气势宏大,各式各样的牛头龙,马头龙混然缠绕,这一技艺后人无人可比。杜庆春的虎头兽面,特色鲜明,很有名气。他们超群的技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4.点蓝
为了固定住胎上掐好的铜丝,要在胎的表面撒上银焊药,放在炉内进行烧焊,然后将焊好的丝胎放在稀硫酸液中加温浸泡,再用清水冲刷干净,以防止胎上不洁,点完蓝后造成崩蓝和砂眼,影响产品质量。所以点蓝工序的环境非常讲究,要严格防止灰尘的侵入。点蓝用的釉料,是以石英、长石、硼砂及一些矿物质为原料熔炼烧制而成。如果把掐丝比喻成绘画中的线描,那么点蓝就如同绘画中的着色,所不同的是,点蓝不是用画笔,而是用蓝枪、吸管;不是用色彩,而是用固体的釉料。如果细说点蓝,就是工人们用蓝枪、吸管(点蓝用的专用小工具)将碾成40目至100目的釉料填满丝间,并与丝相平,还要经过高温烧结。但由于釉料为膨松的粉末状,经烧结釉料凝固后就会坍陷下去,所以还要二次点蓝,再往丝间填人釉料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次,方可完成点蓝。一件完美的景泰蓝作品,点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比拍一部成功的电影,光有一个好的剧本还不够,还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点蓝就相当于景泰蓝设计的二次创作。所以从事点蓝的职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色彩知识,具备较高的色彩审美能力。为了使点蓝工艺更具表现力,使色彩的处理更具感染力,艺人们在长期工艺实践中创出了许多点蓝方法,如渲染法、衬染法、罩染法、剔染法等,进一步扩大点蓝工艺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效果。渲染法,即由深到浅,使颜色逐渐变化,釉色衔接处柔和过渡,不留界限,一般点花卉时用得最多。
景泰蓝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知识的结晶。它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主要有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等工艺。
1,设计
景泰蓝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设计。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和谐的美感。作为现代的景泰蓝设计师,能博采众长,将其他艺术用于景泰蓝的创作中,既要了解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又要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具有创新意识。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创作出不负众望,流芳百世的佳作。
2.制胎
胎型是工艺晶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步。造型是否美观,首先决定于制胎工艺。制胎是根据产品胎型的要求,将加工过的紫铜板按图下料,裁剪出不同扇面形状或切成大小不同的图形,用铁锤或压力板打制成形状各异的铜胎。以景泰蓝瓶为例。不管瓶子的尺寸大小,它都是由瓶嘴、瓶肚、瓶座三部分组成。根据各部分的特点,制胎工人用铁锤或压力板打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瓶嘴、瓶座要先把铜板拉成扇面,然后再敲打出喇叭口的形状。瓶肚部分要打成中间大、两边小的圆筒。最后将三部分的对口处抹上焊药,焊接在一起,配上瓶底经烧焊,制成完整的胎型。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有些传统产品的初胎,可部分使用机械加工,但也是手工攒胎。新产品胎型基本上都是手工敲打。有些特殊的产品,还要在胎上錾出凹凸的图案或花纹。
3.掐丝
掐丝用的材料是一种很窄的扁铜丝。它是将一般的铜丝放到硫酸液中浸泡咬去铜锈,再按照所需铜丝型号的要求,将铜丝穿过丝机上的不同“板眼”,由粗到细一次一次抻拔,直到符合丝号为止。然后经轧丝机把拔好的圆丝轧成扁丝。再用猪鳔把几根同样宽窄的扁丝经鳔丝机黏合在一起,待工人们根据产品尺寸选择使用。掐丝是一种绝妙的艺术,它是景泰蓝制作工艺中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一道工序,也最赋诗意。掐丝工人用掰活的镊子将柔软而有韧性的扁铜丝,按照图纸掐(掰)出各种美丽而形状各异的花纹、图案,然后蘸着白芨(一种有黏合效果的中药)一根丝一根丝地嵌在铜胎上,组成景泰蓝产品的基本图案。就像绘画中的线描,但它不是用笔勾线,而是用丝表现。一个光秃秃的紫铜胎经过艺人们“心运其灵,手熟其巧”的加工,使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四季花开,百鸟朝凤,龙腾虎跃,苍劲松鹤跃然胎上。俨然一幅没有上色的画卷,真是神工巧匠。从事这道工序制作的工人,要具备一些美术绘画知识。解放前,掐丝没有图纸,纹样都在艺人们的脑子里。由此,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艺人。如1957年由国家命名的老艺人汪宝成,擅长掐菊花。他运用“菊花投影”的方法,观察菊花各种形态的变化,然后加以取舍用在产品上,把菊花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使行内的艺人对他掐的菊花佩服至极。老艺人于兆贵擅长掐花鸟,他的“百鸟朝凤”在行内很有名气。他掐得各种鸟类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生动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还有擅长掐龙的王青元,他的“九龙闹海”气势宏大,各式各样的牛头龙,马头龙混然缠绕,这一技艺后人无人可比。杜庆春的虎头兽面,特色鲜明,很有名气。他们超群的技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4.点蓝
为了固定住胎上掐好的铜丝,要在胎的表面撒上银焊药,放在炉内进行烧焊,然后将焊好的丝胎放在稀硫酸液中加温浸泡,再用清水冲刷干净,以防止胎上不洁,点完蓝后造成崩蓝和砂眼,影响产品质量。所以点蓝工序的环境非常讲究,要严格防止灰尘的侵入。点蓝用的釉料,是以石英、长石、硼砂及一些矿物质为原料熔炼烧制而成。如果把掐丝比喻成绘画中的线描,那么点蓝就如同绘画中的着色,所不同的是,点蓝不是用画笔,而是用蓝枪、吸管;不是用色彩,而是用固体的釉料。如果细说点蓝,就是工人们用蓝枪、吸管(点蓝用的专用小工具)将碾成40目至100目的釉料填满丝间,并与丝相平,还要经过高温烧结。但由于釉料为膨松的粉末状,经烧结釉料凝固后就会坍陷下去,所以还要二次点蓝,再往丝间填人釉料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次,方可完成点蓝。一件完美的景泰蓝作品,点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比拍一部成功的电影,光有一个好的剧本还不够,还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点蓝就相当于景泰蓝设计的二次创作。所以从事点蓝的职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色彩知识,具备较高的色彩审美能力。为了使点蓝工艺更具表现力,使色彩的处理更具感染力,艺人们在长期工艺实践中创出了许多点蓝方法,如渲染法、衬染法、罩染法、剔染法等,进一步扩大点蓝工艺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效果。渲染法,即由深到浅,使颜色逐渐变化,釉色衔接处柔和过渡,不留界限,一般点花卉时用得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