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门吧 关注:12,125贴子:130,020

打坐禅修,实证佛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正的学佛,是实证的
打坐禅修QQ群 143328206,系统学习,有老师指导、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讲得很细,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不分门派,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
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观心是佛教特有法门)


IP属地:广西1楼2014-03-17 22:45回复
    你先在吧内指点一下,,慈悲。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3-18 00:03
    收起回复
      打坐实证参考资料(详细附后):
      1、怎样放松(打坐的放松,是专注的放松,也是基础)
      2、怎样观手、怎样观呼吸(观身体觉受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注,形成专注,观是客观的观,如实的观,不同于气功的守和运行气机)
      3、怎样打瞌睡,也叫睡功,懒汉禅定法(借助昏沉实证,可同时打破散乱和昏沉,提高心的层次,也可借此入定)
      4、怎样观心(佛教特有的法门)
      5打坐实证网站
      论坛主页(理论学习):http://999.80cn.cn/portal.php?mod=list&catid=1
      实证汇总(打坐专题):http://999.80cn.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37
      实证交流:http://999.80cn.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 (大家的打坐记录、问题文字汇总,配套老师的答疑录音)
      短期闭关(实修内容):http://999.80cn.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2 (实修内容,分19部分,特别详细,推荐多看)


      IP属地:广西3楼2014-03-18 08:14
      收起回复
        坐姿的问题
        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大道自然。


        IP属地:广西4楼2014-03-18 08:14
        收起回复
          怎样观手
          为什么选择观手,在身体的各部位中,手最与心相应,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注意力容易集中,容易形成专注,因此,通过观手可以引导心快速达到入静和突破。
            手怎么放置。双手平放或叠在一起,随便怎么放都可以,因为这个手无论你怎么放,它都不容易出现问题,同时也很容易产生感觉,所以这个是非常自由的。另一点,你可以在静的情况下做,也可以在运动中进行。
          躺着观还是坐着观?随便,姿势是很随便的,你觉得哪种姿势最容易升起感觉,就用哪种姿势。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都以自我感觉舒适、平稳为主,标准以身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为准。这样,就可以一心于心了。
            首先放松,要高度的重视放松,经过放松到位后,把注意力放在一只手掌上,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手掌会出现麻、涨、热的感觉,选择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来体会,比如,选择热感,这时候,要放弃体会其他感觉。体会热感、热度一丝一毫、很微细微细的变化,要静静地体会、高度专注的体会它的非常微细的变化过程。
          当你的心越来越柔细,和这种一丝一毫的变动融为一体的时候,慢慢的,你的身体其他部位的觉受就会越来越微弱,心已经非常专注于这个热感。手的这种热感的稳定,标志着心的稳定;手的轮廓,身体轮廓的丧失,标志着你将不再走神;这时候,你就逐渐和这个热感融为一体。当你和这种热感融为一体的时候,很快会有暖洋洋的感觉迅速包围整个身体。这就完成了欲界定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酥暖。
          观手,刚开始的时候,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原因在哪里,第一就是,手的感觉没有升起,因为你手的感觉不明显、没有升起,这样就导致没法集中,等到手的感觉升起之后,非常明显之后,就很容易集中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观手的时候,不是去体会手掌在哪里,而是去体会手掌升起的麻、涨、热各种感觉中,其中的一种感觉。只要盯住一点感觉,就可以带动全身。一既一切,突破一点,也就突破全身。同时,要在心上下功夫,让心专注于一个感觉一丝一毫的变化,体会越细越好,越耐心越好,这样,可以让心稳定的处于柔细的状态。
          观手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有的人一开始观的时候这种气感就特别的明显,有的人不行,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和这个心能不能集中,心情是不是平静,这些原因。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你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观手的运动,手像打太极拳一样慢慢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你体会那种手的麻、胀、热等等,体会这个觉受,让这个觉受先提起来,有了这样的觉受之后,你就容易集中注意力;然后也可以把手垂下来,垂下来之后它就容易出现这种胀,特别容易出现胀;等这种觉受升起的时候,明显的加重、升起的时候,然后你就可以平放着观;等到这种手的感觉已经很明显了,专注力已经能够增强了,然后手的运动幅度就慢慢开始变小一点;渐渐地过渡到观这个手指的运动了,手掌稍稍的伸缩,稍稍的张开、合住等等,就观这种微细的动作,在这种微细的动作中,体会那种气机是怎样的收缩和膨胀的;再进一步,手就不用动了,就慢慢的体会这手中的气机它是怎样的在一点一点运动的;慢慢的也不用再体会这个运动了,因为你不是练气功的,不再体会这个运动,就体会这种手的热度它是怎样一丝一毫很微细很微细的变动,静静地体会这个变动。当你的心越来越柔细,和这种一丝一毫的变动融为一体的时候,慢慢的你的身体其他部位的觉受就会越来越微弱,心就完全就专注,专注于这个气感,这样你就逐渐和这个气感融为一体。当你和这种气感融为一体的时候,很快的这种气团,这种气的暖洋洋的感觉迅速的就包围整个身体。这就完成了欲界定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酥暖。所以就通过这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先看一下自己属于哪种层次的,比如说你刚开始的时候属于气感一点都不明显的,那你就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的动作,总之让这个心能够专注;如果你的气感特别的明显,那你就不用辅助的动作,就这样静静的观就行。
          还可以这样观手,我们现在静静地坐下来,但因为刚从烦乱的生活中出来因而思维非常混乱,杂念纷飞,无法专注地观察手的感觉。这时候就要顺应此时思维状态的动的特征,因势利导,观察手的细微的动作。你可以让手指微微的移动,观想写毛笔字、画画等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慢慢地小幅度的运动,保持心的平静、柔软、美好。这样观想一段时间,心就会平静很多,你会感到这时候手指的运动已经变得多余了,已经不想再动了。这时候就要顺其自然地让手停下来,不要再动,仅仅只在心中继续专注地观想手的运动。渐渐地,你终于能够非常专注地在心中观想手的运动,再也不会走神了。就这样,继续在心中默默地观想手的重复运动,越慢越好,你将觉得这种观察多么美好,你将非常享受这种观察,在不知不觉中你将进入高层次思维状态,你将彻底摆脱身体上的任何感觉,哪怕是癌症的疼痛,这时候也将无影无踪。时间将变得飞一样的快,你会不动不摇地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


          IP属地:广西6楼2014-03-18 08:15
          收起回复
            怎样打瞌睡
            一、从睡眠中学习禅定
            刚练禅定的人往往有一个不易克服的难题,那就是昏沉。人为什么会昏沉、会睡眠?我们的如来藏是一个真正的永动机,根本不会睡眠,那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地要睡眠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分别执着识总是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因而不得不使用这个身体感知外界,同时不得不感知这个身体的每一分每一毫的变化。比如感知它的运动和静止,感知它的健康和疾病。
            我们这个身体不是一个永动机,它工作累了就必须休息,必须睡眠,因此,我们的心不得不感知这个身体的睡眠。因此,不要认为睡着了如来藏就停止作用了,其实没有,他在感知睡眠这种状态。
            刚练习入定为什么会昏沉?因为你上座后不由自主给自己一个暗示:放松。没经过系统训练的人根本不会科学放松,他总是不自主的在潜意识里把睡眠当作了放松,你的心当然就在潜意识里要感知身体的这种睡眠状态,你自然就要昏沉了。
            入定在理论上很简单,就是把心从感知睡眠拉过来,让他感知其他的所缘,比如感知念佛号、感知参话头、感知慢动作等等。只要你始终在感知所缘,而不是在感知睡眠,你就绝对不会昏沉,因为身体并不是你,身体的睡眠和你毫无关系。一流的大师一边呼呼大睡,一边对周围的事物对自己的思想清清楚楚,他要醒来立刻就能醒来,醒后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是从哪个念头醒来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破除昏沉,首先在观念上要明确这个身体并不是自己,它的睡眠与你毫无关系,你没必要陪它睡觉。但习惯了陪它睡觉,马上不陪它你可能还有点不习惯,这就是练习禅定的一个任务了。你觉得很可笑吧,的确很可笑,因为修行其实无非是纠正我们的一系列错误而已。
            怎样破除我们感知睡眠的习惯呢?首先你必须让心有一个所缘物来攀缘。我们的妄心建立在执着上,无时无刻不在攀缘,它不攀缘身体的睡眠就肯定会攀缘别的。比如少男少女们得了相思病,任凭身体多么困,他就是睡不着,因为他不攀缘睡眠了,改成攀缘心中的那一位了。练禅定也是这么可笑,你必须找一个所缘,所不同的是这个所缘要象鸡肋那样,食之无味,吐之可惜,这样就能使你既放下意识又放下分别执着识,从而证入如来藏而开悟。
            刚才我们说过,你习惯了陪身体睡觉,现在不陪它你还很不习惯,因此你虽然心里有另外的所缘,但时不时的总要陪身体一下,这就免不了要昏沉,要打瞌睡。这时候你要专心打瞌睡,看是哪一个念头没看住,失去了所缘,结果让心(自己)去陪身体了。
            经过反反复复的训练,你会很清楚地知道是从哪一个念头睡去的。醒来时先不要动,回忆一下自己刚才是怎么醒过来的,如果想不起来就继续观心,看自己又是从那个念头睡过去的,然后又是从那个念头醒过来的。经过几次训练,你会发现自己能控制睡眠了,你会很清楚自己是从哪一个念头醒来的。
            古往今来的大师们都是从睡眠中学习禅定的,因为障碍我们入定的就是昏沉和散乱这两种状态,在睡眠的时候心肯定不会散乱了,因此,你只需克服了睡眠这个昏沉状态,自然就入定了。入定很容易吧,会睡眠就会入定,从睡眠中学习禅定是一条捷径,这是懒人们的拿手好戏,应该叫懒汉禅定法。
            你会看出一个问题,上面这种从睡眠中学习禅定,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还有身体这种感觉,如果你做到了身空,那你自然远离了睡眠,就不需要这个懒汉禅定法了。身空,哪怕是最低层次的,没有身体感觉的身空,都能使你快速证入菩提。这也是有的法门先从身体入手的原因,只不过他们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身空而已。那样的身空练习法一定要有过来人的指导,要不然极易出问题。因此,懒汉禅定法对我们这些懒人来说,还是很对机的。


            IP属地:广西8楼2014-03-18 08:16
            收起回复
              二、如何在打瞌睡中实修
              专门的打瞌睡,通过打瞌睡呢达到在思维的层次上得到突破。
              过去的人不能说全部吧,至少是绝大多数人,他们是通过打瞌睡这条路把思维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让思维得到突破,这个大家都可以看很多很多的传记的。可以说一个不会打瞌睡的人,也是很难把自己思维突破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睡眠本身也是一个念头,现在可能体会不到,将来你自然就会体会到睡眠就是一个念头。因为这个念头咬不住,盯不住的时候,结果就从某一个念头一下子就睡过去;然后同样这个念头盯住了,然后一下子就转过来了,就清醒过来了,就是在这一个界面上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专门谈一下睡眠。
              我们这个身体和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一一对应的,就是身体是一个气化身,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意的相续性,相续性和这个气是一一对应的。这个身体作为这种物质,运动到一定程度它都必须进入一种自我休养生息的状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思维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思维也就是很散乱的,它直接就把这种气机扰乱,气机处在一种混乱的运行状态,它无法得到自我休养生息。所以,身体被迫出现一种自我调理的过程,这就像一个人受到打击一样,马上出现一种休克,出现一种昏迷,昏迷之后马上又恢复过来,这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睡眠也是这样,到了一定时候,人就处于这种自我调整过程。当你的思维突破这个阶段之后,那么,即使在这种活动中,你的心也是很放松的,那么身体在这种放松中能保持这个自我休养生息的过程,那么身体就不需要这样的恢复,不需要这样的过程,因为它本身就是边活动边恢复,就是咱们以前说的以战养战一样。所以只要把这个思维提高到一个高层次,自然就会摆脱睡眠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如来藏是一个完全的永动机,它是根本不可能休息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身体处于休息状态的时候,它在干什么,它就在感知这个身体的休息。就像一个司机开车的一样,车停下来了,然后他不是说去干别的去了,他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这个没声音的车,静悄悄的看着这个机器。我们也就是这样,身体就像这个机器一样,身体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在静静地看着这个机器,感知这个机器宁静的状态,我们在感知这个身体睡觉的状态。
              如果你的心这时候不再感知这个睡觉的状态了,那么你去感知别的,那么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可以进行它自己的休息,然后你还可以去干别的事情。有的时候如果你在干别的事情的时候,心情过于紧张的话,也就是说这种心愿特别强的时候,它能反过来干扰这个身体,让身体没法休息。
              这就像有的年轻人处于这种恋爱当中的时候呢,他就是边想着那些事情,想,他就睡不着;而有的人虽然想,但是思维的对象不是非常强烈,那么就形成什么情况呢,就形成做梦,他就是每天夜里就是这样的做梦,身体还在照样的睡觉,但是这个心就是不停的在活动,他不再感知这个机器的宁静状态,它在干别的事情,所以这就是我们在睡觉时思维的具体情况。
              睡眠也是一种昏沉。我们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什么呢,把那种睡眠中的那种浅的昏沉,因为睡眠也是一种昏沉,把睡眠中做梦的那种昏沉情况,那种潜在的逻辑把它拉过来,把它变成什么呢,转变成一种按照实证的方法,叫他盯着具体的念头或者是梦中的觉知力,培养觉知力。
              总之这种方法把它熏习成熟,白天的时候加强熏习,熏习成熟之后,在梦中,他就不再去进行那种浅的逻辑思维,就是梦境,不再进行梦境,而是在梦中开始按照方法去进行。只要在梦中按照方法进行,那么在梦中是很容易得到突破的,因为梦中那种执着力不是很强,很容易突破,所以这是其中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白天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形成专业化生活化,完全就是改变生活了,处于一种实证的生活。那么在睡梦中,就自然而然的会进入这种状态。只要你白天这种实证的愿望非常强,同时形成一种习惯,真正是业余人员进行的专业化训练,那么在睡眠的时候,首先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以前你可能睡眠是不能觉知到梦的,慢慢的你会觉察到梦的产生,这个梦越来越多,逐渐的闭上眼之后就产生梦,达到这种情况。首先,先是梦的产生,梦的增多,然后慢慢的,就过渡到梦中在实证,由梦中实证,然后在梦中得到突破。
              一个人如果在梦中实证的话,那么他一天的时间可以相当于你平时一个月都达不到的效果,这是非常显著的,所以这是平时怎样通过梦境去实证。


              IP属地:广西9楼2014-03-18 08:17
              收起回复
                打瞌睡,因为我们是业余人员,这样首先第一条就是白天的时候,要保证心不是非常非常的忙,非常非常的散乱,有一定短暂的休息时间,这就需要什么,白天稍稍有时间的时候,你马上就静下来,马上就开始观心,按照方法进行,也就是坐下来在心上下功夫,因为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一般你也是睡不着的,所以在白天的时候,有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马上就闭上眼开始打瞌睡,哪怕你有很短暂的时间去打瞌睡的话,那么你就充分利用这个时间。
                怎样打瞌睡,不是让你躺在床上打,而是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总之,开始时是坐着打瞌睡的,不能躺着打的。坐着打瞌睡,然后仔细的观察瞌睡的到来。先是肌肉群的放松,然后慢慢的瞌睡到来,仔细的观察它。当瞌睡来的时候你心中要有那种觉知力,瞌睡是一点一点到来,怎样到来,慢慢的加强,怎样逐渐逐渐的在头脑之中形成那种一片一样,一下子就覆盖过来。
                将来你就自己体会这样一个过程,逐渐的体会这个过程,白天就这样的体会,白天就这样的专心的打瞌睡。这样在白天因为是有几次打瞌睡,身体得到一定的恢复,那么在晚上整块的时间去坐的话,它就不是非常非常的困,只要不是非常非常的困,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在这个打瞌睡上练。如果白天非常非常累,一点都没有休息,那么在晚上非常非常的昏沉,那你就没办法打瞌睡,没办法去观察这个打瞌睡的过程。
                然后是到了晚上,晚上坐下来的时候,尽可能在平时我们说的那种生物钟到来之前先坐个两次,坐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休息的过程,这样在生物钟到来的时候它就处于不是非常困的阶段。这样在前一个阶段,在昏沉到来之前,也就是平时睡眠的时间到来之前,这前面如果要是有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要是专心致志的用功,确实掌握方法,对整个路非常熟悉,那么这个阶段你就可能就得到突破,就一下子达到一个高层次,进入我们平时说的那种定境,这样就彻底的摆脱这个睡眠,就不存在打瞌睡问题,因为睡眠一下就会突破了。
                如果在这个过程没有,无法做得到,那么在这个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起码你得到了一种充分的休息,你不是非常昏沉了,这样当昏沉到来的时候,你有一个和昏沉搏斗的时机,也就是一个持久的时间,它不是非常昏沉那种情况,一下子过来你就扛不住,这个是你能扛得住的,对于初学者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当昏沉到来的时候,你能感觉得到的,你就专心致志的观这个昏沉,一定要打起精神端端正正的坐着,坐着去观昏沉,刚开始的时候努力地把这个身体摆正,用身体来对抗这个昏沉。然后就专心地观察这个昏沉一点一点的增强,一点一点的到来,慢慢的增强,它增强的过程,达到哪种层次。当昏沉加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你是一直和它对抗,将来你就可以体会得到,当你这种觉知心放松,警惕性放松之后,那个念头一下子就袭过来,你马上就会头就点一下,点一下不要紧,惊醒之后你就抬起头再就继续这样观,但是抬起头的时候要慢慢的抬。
                然后继续是这种觉知心和这种昏沉的到来慢慢的搏斗,觉知它,一定要觉知它,觉知它的增强。或者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紧紧的盯着设置的思维对象,当这种昏沉来了你要觉知,因为昏沉本身也是一种念头,睡眠是一个念头,当你在紧紧的盯着设置的思维对象的时候,比如说打太极拳的慢动作,观写书法的慢动作等等,当你紧紧盯着这种思维对象的时候,那么昏沉,也就是瞌睡这个念头来的时候,你是非常清楚的,在这个情况下,你要是提起精神,紧紧地盯住设置的思维对象,那么插进来的昏沉这个念头,它就容易退去,你仔细的体会它,当你注意力稍稍不是很集中的时候,那么你马上就会跟着这个念头跑了,跟着这个昏沉的念头跑了,就是睡过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你的觉知心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刚跟着念头走,走了一点点,你马上就能觉知到,然后很快就回过来了,很快就回过来盯着原来的思维对象去观察。这样持续的反反复复的几个过程,就是和这个念头在搏斗。
                在这个搏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搏斗,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昏沉的侵袭,每个人高质量的睡眠,真正深层次的睡眠也就是那几秒种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搏斗的过程中,有时候突然昏沉的一下其实就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过程,你一下子清醒了,但是刚才昏沉的那一点,已经起到了睡眠的作用,身体就慢慢恢复了。
                所以就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昏沉逐渐逐渐的退去,清明升起,这样就慢慢的把这个昏沉破除了。昏沉一旦破除,这个时候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心不是非常散乱,因为这个心不是非常散乱,这个时候就容易形成专注,人就往往在这个情况下很快就会证入到一个高层次。这就是其中一个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什么呢?这种昏沉开始形成一片,因为你的专注力不是非常强,你选择的思维对象有问题,它不能够引起你的兴趣,不能够引起你的注意力,或者你的决心不是非常大,你这个人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或者又不知道怎样去激发自己的那种决心、那种毅力,所以这时候你就跟着念头跑了,就睡过去了,就昏沉过去了。
                昏沉过去的时候要牢记一点,那就是:即使睡过去的时候也要端端正正的坐着去睡,这个头有时候是不由自主的低下来,头低就低吧,但是身体一定要坐着的,不能说我现在一昏沉,就马上躺下去睡,躺下睡你是根本没办法观这个睡眠的,没办法观这个打瞌睡的。
                端端正正的坐着,这个时候注意就是坐的位置不能过高了,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会栽倒了,不能惊吓着,端端正正的坐着,这样你就处于一种浅睡期,这样头就低下来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睡眠质量也是很高的,因为心是一种专注。这样,很快的沉困就会过去,慢慢地会有一种清明逐渐逐渐的升起,首先就是你感觉到不再瞌睡了,至少不是非常瞌睡了,现在能够和这个睡眠对抗了,刚开始是对抗不了的,现在是能对抗的,清明也升起了。


                IP属地:广西10楼2014-03-18 16:26
                收起回复
                  怎么没有人回帖,这样修好不好,


                  11楼2014-03-20 21:10
                  收起回复
                    观心1
                    观心在咱们佛教里面是必须去专门学习的一个必修课。观心在佛教的方法论里面占有核心的位置,其它的实证方法很多,但那是和外道所共有的,在佛教里面观心是非常特殊的。所以接下来咱们还是重点谈一下观心。
                    观心,刚开始的时候是观外缘性的念头,接下来是内缘性念头,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住于警觉心的过程,然后接下来有一个打破警觉心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就是观外缘性念头,这个尤其是对居士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居士是在生活中生活的,而不是在闭关、在山里面静修,所以接触红尘,有很多很多事情的。所以外缘性念头对于居士来说往往是最难克服的一个阶段。与外缘性念头相对应的身体方面的表现主要就是厌坐阶段。观外缘性念头使用的一些方法,佛教里面有,现在的心理学等等这方面也有,所以解决外缘性念头可以引用现在的心理学方面等等很多很多的知识。比如说遇到生气的时候,可以观慈心观,或者也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一些知识,现在人一般用的那个宽心的知识等等这些都可以的,让心不是那样的乱,从缠绕的对象上解脱开来、从具体事务上解脱开来。
                    所以在第一阶段的观外缘性念头使用的方法和社会上人们使用的方法有交叉的部分,佛教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特殊一些的方法,这些方法同时也被现在的研究者所应用,比如说心理学,它也引用佛教的一些方法,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使用的方法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减轻外缘性念头的缠绕,所以有的人就把佛教称为佛教心理学,把这个阶段使用的方法称为佛教心理学。而有的佛学研究者,甚至是佛学专业人员,往往是把佛教的修行仅仅局限于佛教心理学这个方面,局限于解决外缘性念头。这个咱们了解一下就行,可以引用社会上的心理学来完成对外缘性念头的解决,但同时不要把佛教就当做了佛教心理学,当做了一般的解决人们的常见的那些痛苦,因为即使你使用现在心理学去解决,那么这些也是不究竟的,佛教在这个阶段所使用的方法很多也是权巧的方法,不是究竟的方法。
                    第一个阶段外缘性念头相对应的是身体的厌坐这个阶段,这个阶段解决之后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内缘性念头的升起,内缘性念头的升起主要是在乐坐阶段,尤其是乐坐阶段的后期阶段,前期阶段往往也是观不住的,后期阶段才能观得住。内缘性念头的解决往往是社会上的心理学这些知识基本用不上的,这个也是修行人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和社会上的心理学家们所使用的方法根本不一样,在这个阶段内缘性念头一旦发现就很容易解决。所以到了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咱们基本就不需要用社会上的那些心理学等等那些方面的知识了。
                    第二个阶段的观心完成之后,咱们在身体方面就基本解决身体的觉受了。这是实证在观心方面的其中一条路,就是直接观心。以前咱们说过的,实证的方法分为两条,一是从心上走,另一钟是从物质上走。从物质上走在这个地方咱们重点是指身体,因为外界的物质,你没有入定,你没有达到那种能力的时候,你是无法去解决的,即使你达到了那种高度的定中,那么你可以在心中有那种定中的境界,然后你因为改变境界而达到定中;那么在没有达到高层次定中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通过改变物质状态然后进入定中,往往是通过改变身体的觉受,从改变身体的觉受然后达到定中,那么从改变身体觉受的这个角度去走的话,那么刚开始的时候就观身体的疼痛啊等等这些痛苦的觉受,然后逐渐逐渐摆脱身体在觉受方面的束缚,也就是逐渐达到欲界定。那么在达到欲界定之后,就开始进入了观心的内缘性念头的这个阶观。
                    所以观心来说,如果你觉得在第一阶段直接去观心的话,即使你用了心理学的很多方法,社会上很多宽心的方法,用了这些方法之后还是不见效,那么呢就可以直接从身体上走,在身体的觉受解决之后,那么因为心物一体,自然而然的你的观心就很容易进行了,不再那样特别的困难。所以从观心来讲,要么就是直接观心,要么就是从身体入手,改变身体的觉受,改变物质条件,然后呢完成观心的前两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完成之后,咱们所有人就开始进入观心的第三阶段,观心的第三阶段所有人基本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所以在刚下手的时候有这两个方面的不一样。
                    所以下去之后,咱们在实证中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如果你觉得自己直接观心可以观得上来,那就直接观心;如果你觉得直接观心观不上来,从身体方面走你特别容易达到一定的层次,那你就可以从身体方面走。因为有的人以前练过气功啊等等,或者是身体素质啊等等各方面都是不错的,从身体方面走就一下子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就像以前咱们说的那个“风行者”,他也是刚开始入手就能在身体方面达到一定程度,这样就可以直接从身体方面入手,仅仅只是认识到身体方面的境界还是一个低层次境界,及时的转向观心,转向佛教核心的方法论,从这个地方下手。所以咱们就简单谈这一点,至于具体的观心,咱们以前的老同志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大家可以搜一下,关键是和自己的实证结合起来,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的练观心,只要你观心练得好,那么你的实证就是非常轻松的,很多人在实证方面始终突破不了,那是因为你观心做不好。


                    IP属地:广西12楼2014-03-21 15:34
                    收起回复
                      http://999.80c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5&extra=page%3D2
                      真正的打坐是心的打坐,真正的闭关是心的闭关
                      问题:老师,我有次睡眠时,朦朦胧胧的感觉有人和我说话,让我起床,当时我觉知到这是自己在做梦,不去管这些,然后旁边说话的人就没有了,过了一会自己突然坐了起来,然后自己体会身体的觉受,发现感觉不到身体,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还是在梦中,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去找到身体,就放下了找寻身体的念头,这个时候感觉空空的,但心很清醒,过了会体会到了身体的觉受,醒了过来。
                      老师讲解:这个是和咱们上面说的一样:就是你的实证往往比较精进的时候会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是说觉知的习惯,这种觉知力的培养往往会带到梦中。有的人就是,不需要闹钟,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会醒,经常地到一定时候自然就醒,形成一种习惯。有的比较精进,虽然有时候很昏沉,但会一下子从梦中出来,也是一种精进。
                      因为梦建立的前提就是相续的走神,走神这种东西就是觉知的时候会一下子打破,你的觉知力非常强,梦就会很快被斩断。所以这个就是,要注意觉知力的培养。
                      觉知力的培养,其功夫都是在白天的。也就是说实证,你的第一步必须培养觉知力,觉知力培养不起,你是不可能实证的,是一定不可能突破的,而觉知力的培养一定是在白天,一定是在平时,而不是在座上。如果你白天觉知力培养不起来,你形成一种习惯的走神,那么你的座上也一定是走神的。因为打坐的前提是入静,入静的人觉知力是不如白天的,不如你白天在逻辑思维状态的。在逻辑思维状态的人觉知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说一定要把功夫下在白天。
                      功夫下在哪里?过去的人说:道在屎尿中。就是在平时你习以为常的这种事情中,什么是道在屎尿中,“屎尿中”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这种状态的。所以你就看一下,白天哪些事情是你一出生以来就天天经历,或者是你长大之后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司空见惯的事情,司空见惯的行为。这些事情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生死就是在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能够形成一种走神,连续的走神。当走神这些东西被打破,生死自然解决。所以注意白天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用功,把白天的用功点找到,然后自然就会解决问题。
                      所以这个就是,一定要认识到培养觉知力的重要性,同时要知道觉知力是怎样培养起的,不要单单的把实证理解为打坐,认为打坐就是实证,平时不打坐就不是实证,这个不是这样的。打坐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习惯,培养一个觉知的习惯,觉知力形成习惯之后,就会打破走神,打破细昏沉,然后就逐渐逐渐达到定中。
                      所以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打坐落实到平时,要掌握一点,就是真正的打坐是心的打坐,不是说我这个身体上座了这叫打坐。心的打坐、心的闭关,才是真正的打坐。所以说只要你白天是这样用功的,那么虽然你身体没去打坐,但照样是在打坐的。


                      IP属地:广西13楼2014-03-22 13:09
                      收起回复
                        净宗佛子如何快速证得净念相继一心不乱?(转帖)
                        经常听我们净宗佛子诉苦说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很难做到,原因在哪里?我们知道,弥陀就是慈悲的意思,佛陀让我们念弥陀就是告诉我们要培养大悲心。佛陀看到末法时期的人们悲心不切,因此首先要培养大悲心,而大悲心是一切禅定之母,大悲心自带定,因此你念弥陀修的其实是大悲定。
                        许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嘴里念弥陀心里一点也不慈悲,不柔软,念佛号好像在撵贼,这正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心口不相应,喊破喉咙也枉然。和一些佛子在座谈中,有一个佛子说:刚打了一个佛七,喊得我耳朵嗡嗡响,总算结束了,可要好好歇一下。你看他那如释重负的样子,真让人寒心。
                        我们既然知道弥陀是慈悲的意思,就应该明白净土宗其实是对大乘根基的人说的,是单刀直入进入如来藏的。因此,一个人如果有很深的悲心,是很容易心口相应,因而也就很容易证得净念相继一心不乱。我们今天的人怎麽样呢?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再加上道德观念远远比不上佛陀时代,到处都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不要说大悲心,就连谦虚心都没有了,还是大乘根基吗?既然不是,就老老实实地承认,然后老老实实地按照佛陀教我们的方法进行。佛陀是怎样教我们的呢?
                        我们知道根基差的人心易散乱,因此要首先让心静下来。我们在以前的几篇文章中专门论述过,要想真正静下来,必须首先证到身空,身空后再念佛就很容易做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
                        怎样快速证到身空呢?当然仍然要严格按照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进行。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太多了,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快呢?根据马哈西亚多等大师以及我们的实证经验来看,最快捷最有效的就是身随观。具体操作如下:
                        现在你坐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到腰酸腿困,手足麻木等等,各种不适感觉纷纷而来。你就选择一个最明显最痛苦的感觉作为观察点,比如手麻,你静静地客观地观着这种麻,不要干扰它,更不要对抗它,也不要转移注意力,要专心致志地看着它,你会发现手慢慢地由麻变胀,并且开始发热,你只需静静地客观地用柔软心专心地观着这些感觉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你会发现逐渐没有了手的感觉。然后你再选择其他最明显的感觉,还是这样客观地静静地看着它。
                        就这样,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你就会证到身空,接下来你用柔软心念佛,很快你就能证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许多人渴望见到弥陀佛,那你就在身空后以心观心,很快你就会证入如来藏,亲见弥陀。有的人说,你观心不念佛号能见到弥陀吗?我们要知道,诸佛的他心通是建立在无相的基础上的,远远胜过那些建立在有相基础上的他心通,因此,弥陀佛不是耳朵不好使,需要你大声喊才能把他喊来,只要你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心里有这一愿,一切就全解决了。
                        希望新佛子能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佛陀言教的理论体系,从而尽快上路,早日成功,印证佛法的伟大。
                        念佛路线图:
                        大根机:口念弥陀,心住慈悲,心口相应,极乐现前。
                        小根机:先证到身空:1、念佛:忆念弥陀,直入极乐;2、观心:以心观心,花开见佛。


                        IP属地:广西14楼2014-03-24 07:57
                        收起回复
                          如何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有一个觉?
                          答:随时提起觉知就行,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提起就行。不能提起,没有形成这个习惯,就只能跟着感觉走,随着念头走了。只要觉知就行,也没必要去加入很多的观念,比如,加入一个断的观念,加入一个我要住于没有念头的观念,如果加入这些观念,并形成习惯了,将来要入定的时候,在定中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的加入这些观念。比如说,念头已经断了,念头之间出现了距离,这时候住于念头之间的距离,我不让念头起,这也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将直接引导你进入定中,从低级禅定,一步一步进入高级禅定。
                          只要觉照就行,觉照的功夫一直没有加入其他观念,一直这样觉照就行。那么,你将自然而然的停顿于欲界定那个地方,很熟练的停在那个地方。这是他们的一点区别。
                          所以,这是一种观法的习惯,一种用功的习惯,平常人不知道怎么用功,在哪点用功,自然而然的会住于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定中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发生作用,发生作用之后,就会让你无法控制的,进入高级的禅定中。
                          生活中,只要你还在使用身体,这个时候的觉,这个时候发现动心,只是从另一个念头到了这个念头,前面的那个念头,一定是住于静的,任何人这个时候观心,都是住于静的。他不可能不加入一个观念,如果不加入一个观念,他就没办法观心。因为这时候,你观心,你为什么要观心,你观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怕心走,怕心跑,怕心跟着念头跑。所以这时候,不由自主会加入一个观念,断,断那个念头,断这个念头的目的,是进入静。
                          这时候是不可能真正观心的,真正的观心,证到一定程度,才真正的了解。真正的观心,是不存在加入任何观念的,你看到那个念头,根本不需要加入断的念头,那个念头自然而然就会消失。在那个阶段,只要你看到念头,念头自然而然就消失,根本不需要加入任何的观念。这个时候,你需要加入断这个念头的,这时候的观心,得到的仅仅是一个静。


                          IP属地:广西15楼2014-03-25 10:41
                          收起回复
                            念佛路线图:
                            大根机:口念弥陀,心住慈悲,心口相应,极乐现前。
                            小根机:先证到身空:1、念佛:忆念弥陀,直入极乐;2、观心:以心观心,花开见佛。


                            IP属地:广西16楼2014-03-26 11:21
                            收起回复
                              师兄,群里有南京的老师或者佛弟子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4-03-26 11: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