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朋友贴吧吧 关注:1,750贴子:35,669
  • 2回复贴,共1

外出打工老了怎么办:受访者称直接挣钱最实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节一过,外出的农民工又踏上打工之路,又将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步入退休年龄段,“领养老金”成为农民工群体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能够缴满15年的农民工不多;领取门槛较低的新农保,数额不高。外出打工,老了咋办?本期乡村观察,走近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为您讲述他们的养老故事。


1楼2014-02-23 18:58回复

    天津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天津市内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周边的河北、山东等地,流动性很强,在2010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农民工异地转移接续养老保险之前,每年都会有一批农民工因返乡或迁移就业地而办理退保手续。
    “早几年,这些社保也不能转回老家,也不能转到别的地方,有的老乡要回家结婚或是过春节、换地方打工时,都要去退保,说是退保还能把自己缴的那部分拿回来,现在看太亏了。”老于感慨。但像老于这样能在打工地正常退休的农民工毕竟是少数。滨海新区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咨询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规模大一点的外企和劳务派遣公司,很少见其他的企业来给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等社保代办服务。”


    2楼2014-02-23 18:59
    回复

      每人每月要缴存710元,其中农民工交210元。不少老乡觉得直接挣钱最实惠,企业为了省钱也不愿缴
      随着“叮叮当当”的施工声,杨亮小心翼翼地从脚手架上爬下来,一边还抬头吆喝着工人注意施工安全。杨亮来自河北邢台沙河市,“我们那里出来打拼的基本都是做钢结构工程的。”16岁那年,杨亮就来到天津投奔在这里打工的亲戚,一头扎进了钢结构施工这行。经过六七年的打拼,羽翼渐丰的杨亮和几个同乡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开始接一些小单子。“现在自己给自己打工,还雇了十几个同村的老乡。”
      出门在外多年,杨亮对社保的感觉远比普通的打工者来得强烈。“像我们这些力工行的民工,其实最需要保险。你也看见了,每天上蹿下跳,十几吨重的钢材有时还需要人力帮忙,这行对身体损害大,不少人40来岁就腰肌劳损,甚至腰椎间盘突出,也干不了重活累活,50多岁能退休最好。”
      “那你给老乡们上保险没?”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杨亮无奈地苦笑,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整个公司连他在内15个长期员工,单养老一项,按照天津市最低的缴费基数2530元计算,每个工人每月都要有将近710元的养老保险缴纳缴存额,其中杨亮的企业拿500元左右,剩下的需要工人自己承担。“一个月光这部分钱就得1万多块钱。可我们这行是靠天吃饭,有了工程才能发出钱来。再说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少老乡还觉着我直接给他们三四百实惠。加上工人流动这么大,没人指点,谁知该怎么办社保迁移手续,他们自己也担心万一哪天换个地方打工,之前缴纳的都不算了。”杨亮有些无奈。
      “这种理解在农民工群体中很普遍。”天津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民工只要在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无论流动到哪个地区就业参保,即使中间有中断,缴费年限可以相加计算;即使农民工中断缴费,天津的社保经办机构也会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保障农民工离津后,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


      3楼2014-02-23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