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洺州镇吧 关注:5贴子:10
  • 3回复贴,共1

系统宝石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绪 论
第一节 宝石的基本概念
一、宝石的定义。宝石在我国也称为珠宝玉石。早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已发现了用砾石和动物的牙齿串成的项饰,这恐怕就是人类最早的宝石制品。究其内涵,已初步具备了作为宝石的几个基本条件。随着人类的进步,对宝石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宝石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已进一步明确为美丽、稀少、耐久等特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宝石?概括起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1.狭义概念的宝石
指自然界中,具有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并且稀少及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部分为有机材料。
也有人将宝石的概念进一步限定在天然的单晶矿物之中,如红宝石、钻石、祖母绿等。宝石的狭义概念,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宝石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主要包括那些自然
产出的价值较高的品种。
2.广义概念的宝石
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 本书所指宝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二、天然宝石具备的条件
自然界发现的矿物虽已超过3000种,但可做宝石原料的仅230余种,而国际珠宝市场上的主要高中档宝石只不过20多种,故而宝石的利用率尚不及10%。可见宝石是众多的矿物岩石中的精华,它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
(一)美丽
美丽是宝石价值的首要条件。宝石的美丽由颜色、透明度、光泽、纯净度等众多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弥补又相互衬托,当上述因素都恰到好处地结合时,宝石才能光彩夺目
美丽绝伦。
l,颜色
宝石有彩色和无色之分。彩色宝石,有明显的色调变化,要求其颜色艳丽、纯正、均匀。例如:一块高档翡翠的颜色为纯正的浓艳的绿色,给人以青翠欲滴的感觉,才能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任何灰色、褐色色调都会降低颜色的美丽程度。而对于那些无色宝石,颜色便不是评价的主要条件了。
2,透明度和纯净度
宝石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纯净度。彩色宝石虽然不能达到清澈透明,然而较高的透明度将会提高其总体质量。而无色宝石的透明度和纯净度是构成宝石美的重要因素,如无色水晶,它的高透明度使光能够充分透过,给人以晶莹剔透的感觉,成为人们喜爱的宝石。
3.光泽
光泽是宝石表面反光的一种视觉效果(应),它为宝石增添了一份灵气。无色的钻石能成为宝石之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光泽,在阳光下光芒四射,给人以光彩夺目、灿烂辉煌的感觉。
4.特殊的光学效应
有些宝石不以颜色称雄,但具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彩效应。这
些特殊的光学效应给宝石平添了几分姿色、几分神秘,因而使其身价倍增。我国山东的一种黑褐色蓝宝石,最初被作为废石丢弃掉,后因发现其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具有六条明显的星线,而重新被定为宝石。
(二)耐久性
宝石不仅应绚丽多姿,而且需要经久不变,即具有一定的硬度、韧性和抗腐蚀性等。宝石的耐久性是由其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
(三)稀有性
宝石以产出稀少而名贵。这种稀有性,包括品种上的稀有和质量上的稀有。因品种稀有性而影响价格的例子可举紫晶,它半透明一透明,紫色、紫红色给人以高雅之感,最初仅见于欧洲大陆,被人们视为珍宝,价值很高,但当在其他国家大量发现以后,价格大跌。另一个例子为拉长石,拉长石曾以其稀有的变彩效应倍受人们珍爱,但自加拿大、原苏联发现大型矿产后,它就变成普通宝石品种了。因质量方面的稀有性而身价倍增的例子可举高档宝石祖母绿,它的矿物品种绿柱石在自然界的分布和产出并不少,但是由于绿柱石解理发育、瑕疵严重,能加工成完全无瑕者非常稀少。如乌拉尔地区的祖母绿,原石可重几公斤,加工后的成品可能仅有1ct左右。因此,大而完美的祖母绿成品便成为了稀世之宝。


IP属地:广东1楼2014-02-14 12:50回复
    第二节 宝石的分类
    每一种宝石都有其特定的生成条件、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反映其个性的形态特征及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一些宝石相互之间在成因、化学成分或内部结构上又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即具有共性。因此,宝石分类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和表述这种共性和个性,把本质上相同、内在规律一致的一组宝石划归在一起。但由于宝石自身的特殊性,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案。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宝石进行分类,是国际珠宝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书对宝石的分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宝石的成因类型,即以天然成因还是人工制造为主干线,将宝石分为两大类。然后再根据宝石的组成和稀缺程度细分。
    (2)考虑国际的通用性、习惯性,尽量采用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趋于统一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3)突出我国以玉为特色的传统宝石品种。 基于上述原则,本书将宝石作如下分类:

    一、天然珠宝玉石
    天然珠宝玉石按照成因和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单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
    石。
    (一)天然宝石
    天然宝石在此特指自然界产出的矿物单晶,这些产出稀少、晶莹美丽的晶体,经人工琢磨后即构成了天然珠、宝玉石的主体。 天然宝石的品种很多。为了对众多的品种进行深入研究,宝石科研鉴定工作者往往用矿物学的分类方法对宝石进行族、种、亚种的细分,而宝石贸易界往往又习惯按照价值规律对宝石进行高档、中低档的划分,还有的根据宝石的稀缺程度将其分为常见和稀少两类。
    1.天然宝石的族、种、亚种的划分
    (1)族
    指化学组成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组类质同象系列宝石。如石榴子石族、电气石族、长石族、辉石族。同一族宝石由若干个宝石品种组成。
    (2)种
    指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相同的宝石。宝石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宝石种都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确定的晶体结构,例如石榴子石族矿物中包括了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等种。
    (3)亚种
    是种的进一步细分。指同一个种的宝石,因化学组成中的微量组分不同,从而在晶形、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等外部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者。如蓝宝石中的黄色蓝宝石、绿色蓝宝石、黑色蓝宝石;绿柱石宝石中的黄色绿柱石、红色绿柱石、紫色绿柱石、无色绿柱石;水晶中的紫晶、黄晶、烟晶等。
    宝石的种和亚种划分有其特殊性,即其种和亚种的划分尚涉及其社会属性或价值规律。如刚玉宝石中的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宝石中的祖母绿、海蓝宝石,都被作为重要的单一宝石种。
    2.天然宝石按价值和稀缺程度的划分
    (1)高档宝石
    指那些颜色、透明度、硬度(一般摩氏硬度(HM)大于7)等物理性质都属于宝石之冠的宝石。根据传统习惯和价值规律,目前国际珠宝界公认的高档宝石品种有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变石、猫眼)。
    (2)中低档宝石
    也称为常见宝石,指那些虽具有美丽、耐久和稀少等特点,但与高档宝石品种相比较为逊色的宝石。这类宝石品种繁多,价值相对较低。主要包括电气石、绿柱石、石榴子石、尖晶石、水晶等。
    (3)稀少宝石
    指某些宝石品种,它们往往由于产量低,不足以在市场上广为流通,仅能作为一个宝石品种在宝石试验室或陈列室中出现,其价值要视产品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塔菲石,产自斯里
    兰卡,可有米黄色、淡紫色、淡红色等颜色,最早发现的一块原石仅1.419ct①
    。据统计,迄今为止能琢磨成刻面宝石的塔菲石仅有几块。
    (二)天然玉石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将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及少数非晶质体(天然玻璃)统称为天然玉石,简称玉。根据主要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玉石可分为辉石质玉、角闪石质玉、石英质玉等。珠宝界则习惯于按照材料的硬度、工艺特点将玉石分为高档玉石、中低档玉石和雕刻石等几大类。
    (1)高档玉石

    Ct为宝石质量常用讲师单位,1ct=0.2g。
    摩氏硬度(HM)在6.5~7之间。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玉石品种仅有翡翠和软玉。翡翠和软玉以其适中的硬度和韧度、美丽的色泽成为玉石之冠。高品质的翡翠多加工成戒面、手镯等首饰,质量较差、块度较大的则多制成雕件,而软玉则主要用于摆件的雕刻。
    (2)中低档玉石
    摩氏硬度(HM)在5~6之间。与翡翠和软玉相比,这类玉石的韧度、颜色、质量均较差。在国际贸易中,外商们往往要求直接标示产品的主要组成矿物名称。中低档玉石主要品种有玛瑙、玉髓、青金岩、蛇纹岩等。它们当中少部分高质量者可加工成高档的首饰,大部分则加工成挂件或摆件。
    (3)雕刻石
    摩氏硬度(HM)一般小于4,可以用雕刻刀进行工艺加工,主要产品为印章、砚石、装饰石等。其中少数品种价值可以很高,如田黄石、名贵鸡血石。
    (三)天然有机宝石
    指自然界生物成因的固体,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大象的牙齿、玳瑁龟的壳。这些生物成因的固体以其美丽的颜色、特殊的光泽和柔韧的质地,成为天然宝石家族成员之一。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的仿自然性及产品的仿真性,在本书中被划归为天然有机宝石。
    二、人工宝石
    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的、用于制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根据人为因素的差异以及产品的具体特点,又划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及再造宝石o
    (1)合成宝石
    指部分或完全由人工制造的晶质或非晶质材料,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和与其相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相同。如合成红宝石与天然红宝石化学成分均为A12O3 (cr含微量元素Cr),它们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和硬度等。
    (2)人造宝石
    指由人工制造的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然而这些材料没有天然对应物,如人造钛酸锶,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此种产品。
    (3)拼合宝石
    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型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如国际市场上流行的一种蓝色刻面琢型的拼合宝石,常常上部为合成蓝宝石,下部为天然蓝宝石,二者之间用树脂粘合,看上去似一个完整的刻面宝石。
    (4)再造宝石
    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等。


    IP属地:广东2楼2014-02-14 14:06
    回复
      第三节 宝石的命名
      一、宝石命名概述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差异,目前宝石界有关宝石的定名多种多样,有的甚至是含混不清的。概述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颜色直接命名宝石
      如红宝石、绿宝石、绿晶、黄晶等。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早期人们无法准确鉴别宝石,只能以直观感觉来命名宝石,于是造成了同一名称包含多个品种的混乱。如在绿晶这一名称下就包含了祖母绿、绿色蓝宝石,甚至于绿色玻璃等众多品种。
      2.以特殊的光学效应直接命名
      如用星光效应、猫眼效应直接命名,便产生了星光宝石、星石、猫眼等名称。然而同一猫眼名称下的金绿宝石和海蓝宝石价格差异很大。因此,仅用特殊光学效应直接命名宝石有着明显的不合理性。
      3.以产地命名
      以产地命名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产地直接命名,使产品带有地方特色,便于销售,久而久之这些产地名演变成宝石品种的名称。例如岫岩玉以其产地岫岩县而命名。然而以产地命名往往造成同一宝石品种有多种名称。就以蛇纹石玉为例,在我国就有南方玉、泰山玉等名称。另一种,是把一个普通的宝石品种用产地和与其颜色相似的某高档宝石的名称联合命名。如原捷克斯洛伐克产的一种红色石榴子石,被称为波西米亚红宝石。
      4.以矿物或岩石名称直接命名
      这是宝石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命名方式,特别是一些新发现的宝石品种的命名。例如尖晶石、绿柱石、石榴子石、电气石,这些均是以矿物名称直接命名的。
      5.古代的一些传统名称
      如翡翠、琥珀等。这些传统名称都与古代的一些传说有关。
      6.以生产厂家、生产方法、式样等直接命名宝石
      例如用查塔姆祖母绿、林德祖母绿来命名合成祖母绿。
      还有用工艺名称、俗称和商业名称等对宝石进行命名的方法。 如此众多的命名方法造成了宝石名称的不准确性和含混性。
      二、宝石命名原则为了使宝石名称准确反映宝石的特征和本质,本书采用以下命名原则:
      1.以矿物、岩石名称作为天然宝石材料的基本名称
      这一原则简捷、科学,已被国际珠宝界普遍接受,如钙铝榴石、透辉石、紫晶等。考虑。到玉石材料的商品属性,在所有主要组成矿物名称或岩石名称后附加“玉”字,如蛇纹石玉、阳起石玉等。
      2,部分传统名称源于矿物,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矿物
      这些名称已普遍被国际珠宝界接受,并成为某些宝石的特指名称继续使用。如翡翠、软玉、玛瑙、钻石、祖母绿、红宝石等。
      3.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的定名原则
      为了突出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和星光效应等),直接将其置于宝石种属名称前后参加定名。如星光红宝石、星光石榴子石、合成星光红宝石、石英猫眼、海蓝宝石猫眼等。 4.人工宝石的定名原则
      人工宝石是目前国际上产量较高、流通较广的一类宝石。这一类宝石非常明显的一个属性就是它们是由人工生产而非天然产出的。虽然它们具有艳丽的颜色、明亮的光泽,但物以稀为贵,这一类宝石的价值远远低于同类的天然宝石。因此在宝石定名时,在相应宝石材料之前冠以“合成”、“人造”等字样,以示与天然宝石的区别,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5.拼合宝石的定名原则
      拼合宝石并不是由一个完整材料磨制成的宝石,命名时应突出“拼合石”这三个字,同时在拼合石前将材料名称写出来。如常见的一种拼合石,其下层为绿玻璃,上层为红色石榴
      子石,二者用胶粘结,常用来仿祖母绿,其准确的定名应为玻璃石榴子石拼合石。
      6.优化处理的宝石的定名原则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目前国际珠宝市场上流行的宝石已有不少是经过人工改善的。如使用热处理、辐照等手段,使宝石的颜色变得更美丽、质地更坚固、透明度更高等。这一类宝石根据人工改善的程度,又可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种。优化是指一些传统的、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美显示出来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是指一些非传统的,目前尚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些方法。是否在宝石定名中反映宝石已经过优化、处理的情况,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
      本书根据我国珠宝玉石名称标准的规定,对于经优化处理的宝石按以下定名原则定名: (1)经优化的珠宝玉石,定名时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原名称,优化方法不在定名中反映
      如经过热处理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直接定名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因为热处理是一种使宝石品质得以改善的方法,热处理宝石的过程是一种仿自然过程,而且最终处理出采的颜色是稳定的,因此在定名时无需加以说明。
      (2)经处理的珠宝玉石则要求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之后,用括号标出“处理”二字。如经扩散处理而使颜色变蓝的蓝宝石,定名为蓝宝石(处理)o其原因在于扩散之前的蓝宝石颜色不好,多为无色或一些灰白色,而经扩散之后,其表面就会形成一非常薄的蓝色层,这一蓝色层看上去与一些高档蓝宝石的颜色所差无几,所以,如果不加说明地将这种扩散蓝宝石直接定为蓝宝石,显然带有不真实性。为此,我们主张在这种蓝宝石的后边用括号注明“处理”二字,定为蓝宝石(处理)。目前我国对于优化处理宝石的定名要求见附录A。


      IP属地:广东3楼2014-02-14 14:36
      回复
        第一篇 宝石学基础
        第一章 结晶学基础
        结晶学是一门涉及晶体结构、
        形态及其性质的学科。
        作为宝石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结晶学知识对宝石学家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节 晶体与非晶体
        所谓晶体就是指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格子构造是指晶体的内部质点
        (原子、离子)作规律排列,
        而且这种排列可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
        每种矿物晶体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并通
        常表现出典型的规则形态,
        这种形态是其格子构造的外部表现。
        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绝大部分宝石矿物是单晶体,比如钻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和紫晶等。也有少部分
        宝石是多晶体,
        即是许多细小晶体的集合体,
        有时用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辨认出其中的单个
        矿物晶体,
        最常见的就是翡翠和石英岩等。
        与上述情况相反,
        有些物质的内部质点不作规则
        排列,不具格子构造,因而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类物质就称为是非晶质的或非晶质体。
        从内部结构的角度来看,非晶质体中的质点分布类似于液体。这类宝石材料包括火山玻璃、
        蛋白石等。
        另外还有些物质,
        虽然其内部质点做有序排列,
        但不具规则的几何外形。
        因为它们是由
        无数微晶所组成(不同于前述的单晶),这些微晶是如此之小,以致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后也很难观察到,因此是超显微的。这类物质被称为是隐晶质的,如玉髓。


        IP属地:广东4楼2014-02-14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