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害研究吧 关注:87贴子:831
  • 4回复贴,共1

地震的奥秘及准确预报(原创,引用和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地震的奥秘及准确预报
周 强
引言:本人继推出《板块的奥秘》否定了地球板块和大陆漂移说,提出现在的地球地貌是由洋流(海洋地貌)和气流(大陆地貌)所形成,《潮汐真的是月球太阳万有引力引起的吗》指出潮汐是由太阳能和月球反射能造成,而跟月球引力没有关系。《地球自转的奥秘》地球自转的主要原因是洋流的推动!这三篇文章都是为了写《地震的奥秘》做了铺垫,指出地震的根本原因是流动力变化和共振的结果!有关灾害研究到地震灾害已经基本完成,这十几年来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已经让我全身疲惫,本人要暂时休养一段时间, 也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关心!建设美好家园,需要大家的参与和努力,谢谢大家!


1楼2014-02-09 17:11回复
    内容摘要
    通过对地震动力来源和流动力的了解,以及对洋流的流动力和气流流动力的分析,地球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地球板块”!而所谓的“地震带“也不是所谓板块挤压造成的,而是流动力所造成的,也就是洋流冲击带和气流受气带以及自转动能突破带所构成!而浅源性地震一般是由洋流潮汐,气流潮汐和大地地质的固体潮汐的共振所引起;而深源性地震和火山一般是自转动能所转化的热能膨胀(实际上也是流动力)所引起,一般由地壳薄处(如海沟),地壳断裂处(如中脊)和地质疏松处等地突破。洋流和气流的流动力和固体流动力是造成地震根本原因。
    我国除台湾省和东北地区的延吉和牡丹江地区外,大部分地震是由气体潮汐和固体潮汐的共振所引起的!通过对地震参数的监测,特别是潮汐共振波等的监测来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同时实行受风带(地震带)合理防共振的立体结构植树,可以避免和减少气流潮汐和固体潮汐的共振以及腔震,从而预防地震的发生以及避免地震次生灾害和二次灾害的伤害!
    关键词:流动力,洋流,气流,地震,火山
    流动力的基本概念
    定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任何物体都会有流动的趋势,从高温流向低温,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从高压到低压,那么这个流动趋势就存在一个流动的力,把这个流动的力称为流动力,用字母F表示:
    F= k Tρg /P (注:此公式为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得引用)(1)
    这里k是修正系数
    g为星球对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T为此流动物质温度
    ρ此流动物质的浓度
    P为此流动物质所受的压强
    当然如果把浓度ρ换算成密度ρ,则ρ可以写成nρ,
    则公式可以写成:
    F= k T nρg /P (1-1)
    这里n为此物质的量(分子的数量或摩尔数)
    ρ为此物质的在空间密度
    1.地震的能量来源
    分析地震的原因,必须要分析地震的能源,也就是地震的能量来源有那些!
    我在相关文章多次说过地球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和月球的反射能,因此地震的能量也来自于这些能量的转化!
    一种是太阳能通过地球物质的流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潮汐,包括气体潮汐,液体潮汐和固体潮汐,也就是地球物质吸收太阳能后通过流动力转化为潮汐(物质运动),而液体潮汐和固体潮汐就形成海洋及沿海地震的主要能源动力,气体潮汐和固体潮汐形成陆地地震的主要能源动力!而因为气流是洋流液体吸收太阳能后蒸发而成,所以气流潮汐引起的地震远远没有洋流潮汐引起的地震大和频繁!详情可以看我的《潮汐真的是月球太阳万有引力引起的吗》和《地球板块的奥秘》
    另一种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自转时地球内部的流体物质的动能转化为内部能量,这部分能量一部分转化热能并保持地球地幔的融化状态,另一部分就形成火山和深源地震的主要能源动力!而自转的动能也是洋流流动力所造成,因此这自转动能引起的地震也远远没有洋流潮汐引起的地震大和频繁 !详情请看我的《地球自转的奥秘》


    2楼2014-02-09 17:12
    回复
      2.地震的受力情况
      能量一般通过力来传递,而地震主要是受力后所发生的地质震动的现象,首先地震必须有重力势能(也就是重力势差,高度落差),有重力势能,固体潮汐才能发生作用,也就是有重力势能,气体潮汐或洋流潮汐才容易和大地地质的固体潮汐发生共振而产生地震,没有地势差的地震一般是很少的,这也是平原盘地少地震的原因!其次是流动力,流动力是地震的主要原因!没有流动力的变化一般是很少会引起地震的!
      1)重力
      大部分地震跟这个重力是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发生的地震存在一个地势差,二者地势差就会有重力势(固体潮汐才能发生作用),一旦再受流动力(包括洋流和气流的),就很容易诱发地震!
      一旦有地势差,那么固体潮汐也会对地震产生影响!在平原,盆地因为没有地势差,就少有固体潮汐的影响(因为固体的流动力被重力压制住),同时没有地势差,也不阻挡气流,也就没有气流潮汐(气体流动力)的影响,所以平原,盆地的潮汐地震就要少很多!还有水库,湖泊等也是重力的原因,也会对地震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只有地势差的地质的固体潮汐才会有机会和气体潮汐发生激烈共振而引起比较大的地震!
      2)压力
      压力,某种综合的力,其实爆炸也是压力释放的一种,一般火山和火山地震出现的比较多,其他的如地下注水等都属于压力!其实压力从实质上讲也是流动力,这里就不多讲了!
      3)拉力
      这个最明显的是中脊,如图:

      图1:中脊处受二边拉力而出现断裂
      从中脊处海水向二边分离输送海洋海蚀冲积物,自然就受到二股拉力,这也是中脊处地质断裂的原因(也是磁场变化的原因),也是火山容易从地质断裂裂缝处突破的原因!当然拉力不是地震本质的力,他只不过让中脊处出现了断裂而已,地幔的自转动能容易从此处突破而已!
      4)流动力
      a)和重力共同作用的地震
      由重力和流动力共同作用的地震是最多的,大部分浅源性地震都是由他们造成的,包括洋流冲击的流动力和气流冲击的流动力同固体潮汐的流动力共同作用的地震,详细可以看我的《潮汐真的是月球万有引力引起的吗》
      b) 旋转流动力
      在一些处在“浪口”和“风口”或者“潮汐口”,由旋转的流动力所引起的地震,如唐山和海城地震就属于这种地震。而龙门山地震带也包含了旋转的流动力引起的地震!
      C) 地幔的流动力
      地球自转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而引起膨胀为压力,但这个压力实质也是流动力


      3楼2014-02-09 17:12
      回复
        5. 地震的监测方式
        要准确预报地震,对地震的各种发生的数据进行监测是必要的手段!
        一种是宏观监察,比如我国一般是气体潮汐和固体潮汐(有地势差的地区)引起的地震占绝大部分,而气流最活跃的季节一般是夏季(6,7,8,9月)占到我国大地震一半,随着暖湿气流由南往北,地震也随着由南往北,到九月随着冷空气南下,寒流气流引起的地震又占了上风(特别是西北地区较多)和云南(主要受孟加拉湾气流)以及大震前的各种异常(如动物异常,特别是气流潮汐和地震当地的固体潮汐要发生共振时所产生的次声波异常)。
        一种是局部和微观的监察,这是任何一次地震的准确预报的前提,对各种监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5.1 应力异常
        所有的地震都是一种受力而引起大地发生震动的现象!地震必然会出现应力异常。对一些受风带的区域进行应力监察是必要的,当然应力监察是一项巨大的地震监测工程,不太容易实现,而且精确度也因环境条件大打折扣!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应力监察是最直接的方法,任何地震不会脱离应力这个参数!
        5.2 潮汐共振波
        对于海洋,陆地都有潮汐现象,而潮汐必然出现潮汐共振波,而对于我国主要是气流引起的地震占主流,特别是当气流潮汐和当地的地质的固体潮汐产生共振时,地震就有可能出现,所以监察地震带(我国主要是受风带)的固体潮汐频率和气流潮汐的频率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选项!当二者频率接近时就会出现共振而引起地震,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差特别大的地方(如各种受风带)和有旋转气流的地方(如龙门山受风带)应列为重点监察!
        5.3 次声波
        因为任何潮汐都是一种受力现象,特别是流动力更是一种传递的能量的力,必然会有波动而产生次声波,所以通过监察次声波,包括次声波异常,动物异常(其实动物异常也是次声波和动物的器官引起共振造成动物不安)来监测地震是非常重要的选项。特别是通过动物异常来对地震的宏观前兆的预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4 地磁和地电
        这个相关文章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这里不再论述,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旋仪、地磁经纬仪等。通过测量地电的异常(电压和电流变化)来观察因地质发生受力变化的而改变地电所引起的电压电流异常状况,甚至出现地光现象,都是地质变化的前兆!
        5.5 热红外线和气压以及卫星云图
        从流动力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温度(热红),气压,浓度都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观测异常状况,特别是当地震来临时,气流潮汐和固体潮汐要发生共振,必然他们的三者要发生变化!所以地震部门也应该学学气象,通过气象数据来监测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5.6 地震云
        地震云实际上也是气象云的一种,也就是在大震之前,当地发生一些容易让水汽凝结的现象,比如释放一些凝结核物质,产生一些电离粒子的凝结核物质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气流潮汐共振的结果(类似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这也是地震云容易出现带状云的一个原因!
        5.7 其他, 观测和记录地壳形变的仪器有倾斜仪、自记水管仪、伸缩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观测地电、地应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小总结: 要想准确预报地震,国家必须同时对各种监察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虽然对潮汐共振波的监察能监察我国大部分地震,但对于自转动能引起的地震还是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才能真正全部监察到所有的地震的!


        7楼2014-02-09 17:15
        回复
          水汽的液化或汽化热是2260千焦/千克
          广岛的那个原子弹爆炸当量1.25万吨TNT。释放能量=1.25×10000×420000000=525000000000000焦耳能量。
          525000000000000/2260000=232300885千克
          我们不好计算气流能量,就按他的降雨量来计算吧!就按小面积的北京市来计算吧,北京地区面积16400平方公里,按降雨量10mm算(不是很大的降雨),那么所降的雨量:16400*1000000*0.01*1000=164000000000千克,将这个数除于232300885,约得706,也就是相当于706颗广岛原子弹。这还只计算北京这么小面积,那些地震区面积远远大于北京的。
          而一个六级地震只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能量!你说706颗原子弹的气流能量大,还是一颗原子弹的六级地震能量大?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9-09 16: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