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纲吧 关注:240贴子:7,193
  • 28回复贴,共1

黄维纲这辈子,憋屈大于荣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声明一下:发这个贴子,实属有感而发,无任何恶意。欢迎指正补充。。。。。。。


1楼2014-01-13 23:16回复
    先综述一下,国民党将领有两种结果会在大陆被视为正面人物,一个是抗战中战死,一个是内战中投共。两不沾边的大多都憋屈,尤其是病逝的,那是即亏又憋屈。(说句题外话,那些活着的,别以为到了宝岛台湾,就是自己人一家亲,小委员长都能憋屈至死,更不用说别人。)这是其一。
    从头说起。1919年从军校毕业分至冯部,老冯不大放心让军校生带兵(我对老冯不喜欢军校生一说存疑),想带兵也成,无非是接受的忠诚考验多点,升的慢一点。冯治安将军那只读了一年私塾,比他长一岁,差好几级呢。这个过程中间能不憋屈么。
    在西北军呆了11年,基本上没啥大动静。要说黄维纲没动静是因为没能力,这个好象不太说得过去。从后面老兵的回忆、同僚评价,那也是个拿起笔来能文,扛起枪来能拼的角色。从老冯的日记里也能看出一点痕迹来。按理说,正常发展的话,在西北军不应该是这样的光景。26年就是旅级干部了,莫名就去什么训练监做了教官,一整就是三四年哪。这点背的。
    别以为同时代的将领都没动静,还是要跟第一个说法扯上点关系。人家何将军1919年才入军校,21年才到冯部。但人家就是做了个正确选择,所以有部文才充溢的传记留传,据传记记载,何将军在北京政变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角了,更不用说后面的喜峰口抗战、七七事变,哪个都在点上。北京政变的时候人家毕业才3年啊。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就在想,黄将军那会不知道在哪儿站岗呢。
    三年等一腊月,终于重掌兵权了。带一群新兵蛋子,整了没两月,兵就被打的快没了,多牛的将领才能不憋屈啊。
    以上为憋屈第一集,西北军时代。


    2楼2014-01-13 23:22
    收起回复
      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换了29军的舞台,行不行的应该能看出来。在38师,112旅也应该算是个主力部队吧,但是就这个主力部队……
      33年长城抗战,29军出彩的第一战。喜峰口大刀队是响誉中外。黄部前期是修战壕的,幕后英雄。后期松树胡同一战,牺牲也够惨烈,可大家热乎劲儿早就过了,没人关注了。而且,枪炮哪里有大刀吸引眼球。当年陆军军官学校不知道有没有大刀科。不知道黄维纲自己有没有想法,我是觉得挺憋屈的。当然,后来也有青天白日勋章证明当时112旅也不孬,但为了弥补这股子憋屈劲儿,得拿一枚补一枚,一枚保存,一枚丢着玩儿。
      七七事变,也为29军塑造了不少英雄人物。有多人名留青史,但作为38师的主力部队,112旅在好多资料上只有一句话“作为总预备队的112旅迟迟没有赶来支援”,这句话再没下文的话,那是杀人不见血。之前吧里也讨论过这句话背后的原因,总算澄清了一些。刚刚又下载了一个天津抗战的资料,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明确,作为总预备队的112旅,因为在大沽等地跟日军作战,未能及时赶来支援。
      在历史的舞台上,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主角。在29军这个舞台上,112旅就没做过主角。真是不赶趟。


      3楼2014-01-13 23:41
      回复
        困了,明儿再续吧


        4楼2014-01-13 23:45
        回复
          续3楼,59军时代:快意的过程、憋屈的结局
          59军时代,确实算是黄维纲一生中最快意的舞台。从两战临沂开始,哪一场战争都是恶战,无论有什么小插曲,黄维纲与38师都都没掉过链接子。一个职业军人,能为民族大义而战,那是无比荣耀的事情。再大的牺牲,也痛快!
          而且此时,长官张自忠是一心为国、拼死抗战。能上下一心,为国为民流血牺牲,这份情谊也实属难得。
          1940年,张自忠牺牲后任军长,不管其他人有什么说辞,这也算是名至实归。象黄维纲拿过这么多勋章、奖章的,同一体系里面,级别高级别低的加上一块算,也没几个。
          但是。。。。。。。我不说,你懂的。一个快意的过程,却酝酿了一个憋屈的结局。
          时势造英雄,有些英雄遇上了那个时势,但却输在了运气上!


          6楼2014-01-14 15:26
          回复
            好贴要顶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1-14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