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笑吧 关注:393贴子:90,836

【书】唐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5-07-29 21:18回复
    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昌。乙亥,封子福为赵王。壬辰,猎于咸阳。
    癸巳,至自咸阳。是岁,滁州野蚕成茧。

     十四年正月庚子,有司读时令。甲寅,幸魏王泰第,赦雍州长安县,免延康里
    今岁租赋。二月丁丑,观释奠于国学,赦大理、万年县,赐学官高第生帛。壬午,
    幸温汤。辛卯,至自温汤。乙未,求梁皇偘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
    正张讥、隋何妥刘焯刘炫之后。三月,罗、窦二州獠反,广州总管党仁弘败之。五
    月壬寅,徙封灵夔为鲁王。六月,滁州野蚕成茧。乙酉,大风拔木。八月庚午,作
    襄城宫。癸酉,侯君集克高昌。九月癸卯,赦高昌部及士卒父子犯死、期犯流、大
    功犯徒、小功缌麻犯杖,皆原之。闰十月乙未,如同州。甲辰,猎于尧山。庚戌,
    至自同州。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十二月丁酉,侯君集俘高昌王以献,赐酺三
    日。癸卯,猎于樊川。乙巳,至自樊川。

     十五年正月辛巳,如洛阳宫,次温汤。卫士崔卿、刁文懿谋反,伏诛。三月戊
    辰,如襄城宫。四月辛卯,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泰山。乙未,免洛州今岁租,还户
    故给复者加给一年,赐民八十以上物,惸独鳏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二斛。虑囚。六
    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丙辰,停封泰山,避正殿,减膳。七月丙寅,宥周、隋名
    臣及忠列子孙贞观以后流配者。十月辛卯,猎于伊阙。壬辰,如洛阳宫。十一癸酉,
    薛延陀寇边,兵部尚书李世绩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
    总管,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十二月戊子,至自洛阳宫。庚
    子,命三品以上嫡子事东宫。辛丑,虑囚。甲辰,李世绩及薛延陀战于诺真水,败
    之。乙巳,赠战亡将士官三转。

     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自首
    以应募。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中书舍人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六
    月戊戌,太白昼见。七月戊午,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十一月丙辰,猎
    于武功。壬戌,猎于岐山之阳。甲子,赐所过六县高年孤疾毡衾粟帛,遂幸庆善宫。
    庚午,至自庆善宫。十二月癸卯,幸温汤。甲辰,猎于骊山。乙己,至自温汤。

     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代州都督刘兰谋反,伏诛。二月己亥,虑囚。戊申,
    图功臣于凌烟阁。三月壬子,禁送终违令式者。丙辰,齐王佑反,李世绩讨之。甲
    子,以旱遣使覆囚决狱。乙丑,齐王佑伏诛,纵复齐州一年。四月乙酉,废皇太子
    为庶人,汉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诛丙。戌,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赐文武官及
    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民八十以上粟帛,酺三日。丁亥,杨师道罢。己丑,
    特进萧瑀为太子太保,李世绩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庚寅,谢承乾之过于
    太庙。癸巳,降封魏王泰为东莱郡王。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壬辰,葬隋恭帝。
    甲午,以旱避正殿,减膳,诏京官五品以上言事。丁酉,高士廉同中书门下三品,
    平章政事。闰月丁巳,诏皇太子典左右屯营兵。丙子,徙封泰为顺阳郡王。七月丁
    酉,房玄龄罢。八月庚戌,工部尚书张亮为刑部尚书,参豫朝政。十月丁未,建诸
    州邸于京城。丁巳,房玄龄起复。十一月己卯,有事于南郊。壬午,赐酺三日,以
    凉州获瑞石,赦凉州。十二月庚申,幸温汤。庚午,至自温汤。

     十八年正月乙未,如钟官城。庚子,如鄠。壬寅,幸温汤。二月己酉,如零口。
    乙卯,至自零口。丁巳,给复突厥、高昌部人隶诸州者二年。四月辛亥,如九成宫。
    七月甲午,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兵及契丹、奚以伐高丽。八月壬子,安酉都护郭
    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以伐焉耆。甲子,至自九成宫。丁卯,刘洎为侍中,岑文
    本为中书令,中书侍郎马周守中书令。九月,黄门侍郎褚遂良参豫朝政。辛卯,郭
    孝恪及焉耆战,败之。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癸卯,宴雍州父老于上林苑,赐粟
    帛。甲寅,如洛阳宫。己巳,猎于天池。十一月戊寅,虑囚。庚辰,遣使巡问郑、
    


    6楼2005-07-29 21:23
    回复



       五年正月丙寅,以旱诏文武官、朝集使言事。三月戊午,如万年宫。乙丑,次
      凤泉汤。辛未,赦岐州及所过徒罪以下。六月癸亥,柳奭罢。丙寅,河北大水,遣
      使虑囚。八月己未,诏免麟游、岐阳今岁课役,岐州及供顿县半岁。九月丁酉,至
      自万年宫。十月癸卯,筑京师罗郭,起观于九门。

       六年正月壬申,拜昭陵,赦醴泉及行从,免县今岁租、调,陵所宿卫进爵一级,
      令、丞加一阶。癸酉,以少牢祭陪葬者。甲戌,至自昭陵。庚寅,封子弘为代王,
      贤潞王。二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降死罪以下,赐酺三日,五品以上为父后者勋
      一转。乙丑,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伐高丽。五月壬午,及高丽战于
      贵端水,败之。癸未,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伐贺鲁。壬辰,
      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七月乙酉,崔敦礼为中书令。是月,中书舍人李义府
      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九月庚午,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乙酉,洛水溢。十月,
      齐州黄河溢。己酉,废皇后为庶人。乙卯,立宸妃武氏为皇后。丁巳,大赦,赐民
      八十以上粟帛。十一月己巳,皇后见于太庙。戊子,停诸州贡珠。癸巳,诏禁吏酷
      法及为隐名书者。是冬,皇后杀王庶人。

       显庆元年正月辛未,废皇太子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
      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勋一转,民酺三日,八十以上粟帛,丙戌,禁胡人为幻戏者。
      甲午,放宫人。三月辛巳,皇后亲蚕。丙戌,户部侍郎杜正伦为黄门侍郎、同中书
      门下三品。四月壬寅,诏五品以上老疾不以罪者同致仕。壬子,矩州人谢无零反,
      伏诛。七月癸未,崔敦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八月丙申,崔敦礼薨。辛
      丑,程知节及贺鲁部歌逻禄、处月战于榆慕谷,败之。九月庚辰,括州海溢。癸未,
      程知节及贺鲁战于怛笃城,败之。十一月乙丑,以子显生,赐京官、朝集使勋一转。
      自八月霜且雨至于是月。是岁,龟兹大将羯猎颠附于贺鲁,左屯卫大将军杨胄伐之。

       二年闰正月壬寅,如洛阳宫。庚戌,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以
      伐贺鲁。二月癸亥,降洛州囚罪,徒以下原之,免民一岁租、调,赐百岁以上毡衾
      粟帛。庚午,封子显为周王。壬申,徙封素节为郇王。三月戊申,禁舅姑拜公主,
      父母拜王妃。癸丑,李义府兼中书令。五月丙申,幸明德宫。七月丁亥,如洛阳宫。
      八月丁卯,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辛未,卫尉卿许敬宗为侍中。九
      月庚寅,杜正伦兼中书令。十一月戊戌,如许州。甲辰,遣使虑所过州县囚。乙巳,
      猎于滍南。壬子,讲武于新郑,赦郑州,免一岁租赋,赐八十以上粟帛,其尝事高
      祖任佐史者以名闻。十二月乙卯,如洛阳宫。丁巳,苏定方败贺鲁于金牙山,执之。
      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三年正月戊申,杨胄及龟兹羯猎颠战于泥师域,败之。二月甲戌,至自东都。
      戊寅,虑囚。六月壬子,程名振及高丽战于赤烽镇,败之。十一月乙酉,贬杜正伦
      为横州刺史,李义府普州刺史。戊子,许敬宗权检校中书令。甲午,苏定方俘贺鲁
      以献。戊戌,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兼侍中。

       四年三月壬午,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及西突厥真珠叶护战于双河,败之。四月
      丙辰,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黄门侍郎许圉师同中书门下三
      品。戊辰,流长孙无忌于黔州。于志宁罢。五月己卯,许圉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
      门下三品。丙申,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参知政事。戊戌,杀凉州都督
      长史赵持满。七月己丑,以旱避正殿。壬辰,虑囚。八月壬子,李义府为吏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月丙午,皇太子加元服,大赦,赐五品以上子孙为父祖后者勋
      一转,民酺三日。闰月戊寅,如东都,皇太子监国。辛巳,诏所过供顿免今岁租赋
      之半,赐民八十以上毡衾粟帛。十一月丙午,许圉师为左散骑常侍、检校侍中。戊
      午,辛茂将薨。癸亥,贺鲁部悉结阙俟斤都曼寇边,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
      


      9楼2005-07-29 21:23
      回复
        使以伐之。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年正月癸卯,苏定方俘都曼以献。甲子,如并州。己巳,次长平,赐父老布
        帛。二月丙戌,赦并州及所过州县,义旗初尝任五品以上葬并州者祭之,加佐命功
        臣食别封者子孙二阶,大将军府僚佐存者一阶,民年八十以上版授刺史、县令,赐
        酺三日。甲午,祠旧宅。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赐从
        官五品以上、并州长史司马勋一转。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君,赐毡衾粟帛。己酉,
        讲武于城西。辛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兵道行军总管,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
        道行军总管,率三将军及新罗兵以伐百济。四月癸巳,如东都。五月辛丑,作八关
        宫。戊辰,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为沙砖道行军总管,以伐契丹。六月庚午朔,日有
        食之。七月乙巳,废梁王忠为庶人。丁卯,卢承庆罢。八月庚辰,苏定方及百济战,
        败之。壬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及悉结、拔也固、仆骨同罗战,败之。癸未,赦
        神兵道大总管以下军士及其家,赐民酺三日。十一月戊戌,苏定方俘百济王以献。
        甲寅,如许州。十二月辛未,猎于安乐川。己卯,如东都。壬午,左骁卫大将军契
        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
        壤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丽。阿史德枢宾及奚、契丹战,败之。

         龙朔元年正月戊午,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以伐高丽。二月乙未,
        改元,赦洛州。四月庚辰,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
        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程名振为镂方道
        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庞孝泰为沃沮道行军总管,率三十五军以伐高丽。甲午晦,
        日有食之。六月辛巳,太白经天。八月甲戌,苏定方及高丽战于浿江,败之。九月
        癸卯,及皇后幸李绩、许圉师第。壬子,徙封贤为沛王。十月丁卯,猎于陆浑。戊
        辰,猎于非山。癸酉,如东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萧嗣业为仙崿道行军
        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忠为长岑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铁勒。

         二年二月甲子,大易官名。甲戌,任雅相薨。戊寅,庞孝泰及高丽战于蛇水,
        死之。三月庚寅,郑仁泰及铁勒战于天山,败之。乙巳,如河北县。辛亥,如蒲州。
        癸丑,如同州。四月庚申,至自同州。辛巳,作蓬莱宫。六月癸亥,禁宗戚献纂组
        雕镂。七月戊子,以子旭轮生满月,大赦,赐酺三日。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
        行军总管,以伐百济。戊戌,李义府罢。八月壬寅,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
        三品。九月丁丑,李义府起复。十月丁酉,幸温汤,皇太子监国。丁未,至自温汤。
        庚戌,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十一月辛未,贬许圉师为虔州刺史。癸酉,
        封子旭轮为殷王。是岁,右卫将军苏海政为蒨海道行军总管,以伐龟兹。海政杀昆
        陵都护阿史那弥射。

         三年正月乙丑,李义府为右相。二月减百官一月俸,赋雍、同等十五州民钱,
        以作蓬莱宫。乙亥,杀驸马都尉韦正矩。庚戌,虑囚。四月戊子,流李义府于巂州。
        五月壬午,柳州蛮叛,冀州都督长史刘伯英以岭南兵伐之。六月,吐蕃攻吐谷浑,
        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救之。八月癸卯,有彗星出于左摄提。戊申,
        诏百寮言事。遣按察大使于十道。九月戊午,孙仁师及百济战于白江,败之。十月
        辛巳,诏皇太子五日一至光顺门,监诸司奏事,小事决之。十一月甲戌,雨木冰。
        十二月庚子,改明年为麟德元年,降京师、雍州诸县死罪以下。壬寅,安西都护高
        贤为行军总管,以伐弓月。

         麟德元年二月戊子,如福昌宫。癸卯,如万年宫。四月壬午,道王元庆薨。五
        月戊申,许王孝薨。丙寅,以旱避正殿。七月丁未,诏以三年正月有事于泰山。八
        月己卯,幸旧第,降万年县死罪以下。壬午,至自万年宫。丁亥,司列太常伯刘祥
        道兼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十二月丙戌,杀上官仪。戊子,
        


        10楼2005-07-29 21:23
        回复
          三月壬寅,王孝杰、娄师德及吐蕃战于素罗汗山,败绩。丁巳,复作明堂,改曰通
          天宫。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四月癸酉,检校夏官侍郎孙元亨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庚子,贬娄师德为原州都督府司马。五月壬子,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
          刺史孙万荣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乙丑,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
          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击之。七月辛亥,春官尚书武三
          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纳言姚为副,以备契丹。八月丁酉,张玄遇、曹仁师、麻
          仁节等及契丹战于黄麞,败绩,执玄遇、仁节。九月庚子,同州刺史武攸宜为清边
          道行军大总管,以击契丹。丁巳,吐蕃寇凉州,都督许钦明死之。庚申,并州长史
          王方庆为鸾台侍郎,殿中监李道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十月辛卯,契丹寇冀州,
          刺史陆宝积死之。甲午,虑囚。

           神功元年正月壬戌,杀李元素、孙元亨、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箕州刺史刘思
          礼、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凤阁舍人王抃、前泾州刺史王勔、太
          子司议郎路敬淳、司门员外郎刘顺之、右司员外郎宇文全志、来庭县主簿柳璆。癸
          亥,突厥默啜寇胜州,平狄军副使安道买败之。甲子,娄师德守凤阁侍郎、同凤阁
          鸾台平章事。二月乙巳,虑囚。三月庚子,王孝杰及孙万斩战于东硖石谷,败绩,
          孝杰死之。戊申,赦河南、北。四月戊辰,置九鼎于通天宫。癸酉,前益州大都督
          府长史王及善为内史。癸未,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及右豹
          韬卫将军何迦密以击契丹。五月癸卯,娄师德为清边道行军副大总管,右武卫将军
          沙吒忠义为清边中道前军总管,以击契丹。六月丁卯,杀监察御史李昭德、司仆少
          卿来俊臣。己卯,尚方少监宗楚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戊子,特进武承嗣、春官尚
          书武三思同凤阁鸾台三品。辛卯,娄师德安抚河北。七月丁酉,武承嗣、武三思罢。
          八月丙戌,姚罢。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庚戌,娄师德守纳言。十
          月甲子,给复徇忠、立节二县一年。闰月甲寅,检校司刑卿、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
          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佺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圣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赐酺九日。丙寅,宗楚客罢。丁亥,李道广
          罢。三月己巳,召庐陵王于房州。戊子,庐陵王至自房州。四月庚寅,赦神都及河
          北。辛丑,娄师德为陇右诸军大使,检校河西营田事。五月庚午,禁屠。六月乙卯,
          大风拔木。七月辛未,杜景佺罢。八月,突厥寇边。戊子,左豹韬卫将军阎知微降
          于突厥,寇边。甲午,王方庆罢。庚子,春官尚书武三思检校内史,狄仁杰兼纳言。
          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前军总管,幽州都督张仁亶
          为天兵东道总管,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道西后军
          总管,以击突厥。癸丑,突厥寇蔚州。乙卯,寇定州,刺史孙彦高死之。九月甲子,
          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戊辰,突厥寇赵州,长史唐波若降于突厥,刺史
          高睿死之。突厥寇相州,沙吒忠义为河北道前军总管,将军阳基副之,李多祚为后
          军总管,大将军富福信为奇兵总管,以御之。壬申,立庐陵王显为皇太子,大赦,
          赐酺五日。甲戌,皇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击突厥。戊寅,狄仁杰为河北道行
          军副元帅、检校纳言。辛巳,试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十月癸卯,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监李峤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族阎知微。

           二年正月壬戌,封皇嗣旦为相王。腊月戊子,左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为天官侍
          郎,检校右肃政台御史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辛亥,赐皇太
          子姓武氏,大赦。一月庚申,武攸宁罢。二月己丑,如缑氏。辛卯,如嵩阳。丁酉,
          复于神都。三月甲戌,以隋、唐为二王后。娄师德为纳言。四月壬辰,魏元忠检校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娄师德副之,以备突厥。辛丑,类师德为陇右
          


          18楼2005-07-29 21:23
          回复
            诸军大使。甲辰,虑囚。七月丙辰,神都大雨,洛水溢。八月庚子,王及善为文昌
            左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杨再
            思罢。丁未,试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娄师德薨。戊申,
            武三思为内史。九月乙亥,如福昌县,曲赦。戊寅,复于神都。庚辰,王及善薨。
            是秋,黄河溢。十月丁亥,吐蕃首领赞婆来。

             久视元年正月戊午,贬吉顼为琰川尉。壬申,武三思罢。腊月辛巳,封皇太子
            之子重润为邵王。庚寅,陆元方罢司礼卿。阿史那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丁酉,
            狄仁杰为内史。庚子,文昌左相韦巨源为纳言。乙巳,如嵩山。一月丁卯,如汝州
            温汤。戊寅,复于神都。作三阳宫。二月乙未,豆卢钦望罢。三月癸丑,夏官尚书
            唐奉一为天兵中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四月戊申,如三阳宫。五月己酉朔,日有食
            之。癸丑,大赦,改元,罢“天册金轮大圣”号,赐酺五日,给复告成县一年。闰
            七月戊寅,复于神都。己丑,天官侍郎张锡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
            罢。丁酉,吐蕃寇凉州,陇右诸军州大使唐休璟败之于洪源谷。八月庚戌,魏元忠
            为陇右诸军州大总管,以击吐蕃。庚申,敛天下僧钱作大像。九月辛丑,狄仁杰薨。
            十月辛亥,魏元忠为萧关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甲寅,复唐正月,大赦。丁巳,
            韦巨源罢。文昌右丞韦安石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丁卯,如新安陇涧山,
            曲赦。壬申,复于神都。十二月甲寅,突厥寇陇右。

             长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二月己酉,鸾台侍郎李怀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三月丙申,流张锡于循州。四月丙午,大赦癸丑,姚元崇检校并州以北诸军州兵马。
            五月乙亥,如三阳宫。丁丑,魏元忠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丙申,天官
            侍郎顾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六月庚申,夏官侍郎李迥秀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辛未,
            赦告成县。七月甲戌,复于神都。乙亥,扬、楚、常、润、苏五州地震。壬午,苏
            味道按察幽、平等州兵马。甲申,李怀远罢。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
            主婿武延基。十月壬寅,如京师。辛酉,大赦,改元。给复关内三年,赐酺三日。
            丙寅,魏元忠同凤阁鸾台三品。十一月壬申,武三思罢。戊寅,改含元宫为大明宫。

             二年正月,突厥寇盐州。三月丙戌,李迥秀安置山东军马,检校武骑兵。庚寅,
            突厥寇并州,雍州长史薛季昶持节山东防御大使以备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八月辛亥,剑南六州地震。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壬申,突厥寇忻州。己卯,吐
            蕃请和。十月甲辰,顾琮薨。戊申,吐蕃寇悉州,茂州都督陈大慈败之。甲寅,姚
            元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韦安石、李迥秀同凤阁鸾台三品。十一月甲子,
            相王旦为司徒。戊子,祀南郊,大赦,赐酺三日。十二月甲午,魏元忠为安东道安
            抚使。

             三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四月庚子,相王旦罢。吐蕃来求婚。乙巳,以旱
            避正殿。闰月庚午,成均祭酒李峤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己卯,李峤知纳言事。七月
            壬寅,正谏大夫朱敬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庚戌,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为夏官尚书、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八月乙酉,京师大雨雹。九月庚寅朔,日有蚀之。丁酉,贬魏
            元忠为高要尉。十月丙寅,如神都。十二月丙戌,天下置关三十。

             四年正月丁未,作兴泰宫。壬子,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
            品。二月癸亥,贬李迥秀为庐州刺史。壬申,朱敬则罢。三月丁亥,进封皇孙平恩
            郡王重福为谯王。己亥,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贬苏味道为坊州刺史。
            四月壬戌,韦安石知纳言事,李峤知内史事。丙子,如兴泰宫,赦寿安县,给复一
            年。五月丁亥,大风拔木。六月辛酉,姚元之罢。乙丑,天官侍郎崔玄为鸾台侍
            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丁丑,李峤同凤阁鸾台三品。壬午,相王府长史姚元之兼
            知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七月丙戌,左肃政台御史大夫杨再思守内史。甲午,
            


            19楼2005-07-29 21:23
            回复
              封子涺为光王,潍仪王,沄颍王,泽永王,清寿王,洄延王,沐盛王,溢济王。九
              月丙戌,罢奏祥瑞。十月辛酉,如兖州。庚午,次濮州,赐河南、北五百里内父老
              帛。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辛卯,禅于社首。壬辰,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
              致仕官一季禄,公主、嗣王、郡县主一子官,诸蕃酋长来会者一官。免所过一岁、
              兖州二岁租。赐天下酺七日。丙申,幸孔子宅,遣使以太牢祭其墓,给复近墓五户。
              丁酉,赐徐、曹、毫、许、仙、豫六州父老帛。十二月己巳,如东都。

               十四年二月,邕州獠梁大海反,伏诛。四月丁巳,户部侍郎李元纮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庚申,张说罢。丁卯,岐王范薨。六月戊午,东都大风拔木。
              壬戌,诏州县长官言事。七月癸未,瀍水溢。八月丙午,河决魏州。九月己丑,碛
              西节度使杜暹检校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甲寅,太白昼见。庚申,如
              广成汤。己巳,如东都。十二月丁巳,猎于方秀川。

               十五年正月辛丑,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君奂及吐蕃战于青海,败之。七月甲戌,
              震兴教门观,灾。庚寅,洛水溢。己亥,降都城囚罪,徒以下原之。八月,涧、谷
              溢,毁渑池县。己巳,降天下死罪、岭南边州流人,徒以下原之。九月丙子,吐蕃
              寇瓜州,执刺史田元献。闰月庚子,寇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败之。庚申,回纥袭
              甘州,王君奂死之。十月己卯,至自东都。十一月丁卯,猎于城南。十二月乙亥,
              幸温泉宫。丙戌,至自温泉宫。

               十六年正月壬寅,赵颐贞及吐蕃战于曲子城,败之。乙卯,泷州首领陈行范反,
              伏诛庚申,许徒以下囚保任营农。三月辛丑,免营农囚罪。七月,吐蕃寇瓜州,刺
              史张守珪败之。乙巳,陇右节度使张志亮、河西节度使萧嵩克吐蕃大莫门城。八月
              辛卯,及吐蕃战于祁连城,败之。九月丙午,以久雨降囚罪,徒以下原之。十月己
              卯,幸温泉宫。己丑,至自温泉宫。十一月癸巳,萧嵩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甲辰,弛陂泽禁。戊申,幸宁王宪第。庚戌,至自宁王宪第。十二月丁卯,
              幸温泉宫。丁丑,至自温泉宫。

               十七年二月丁卯,隽州都督张审素克云南昆明城、盐城。三月戊戌,张守珪及
              吐蕃战于大同军,败之。四月癸亥,降死罪,流以下原之。乙亥,大风,震,蓝田
              山崩。六月甲戌,源乾曜、杜暹、李元罢纮。萧嵩兼中书令。户部侍郎宇方融为黄
              门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壬子,贬宇文融为
              汝州刺史。十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十一月庚寅,享于太庙。丙申,拜桥陵,赦奉
              先县。戊戌,拜定陵。己亥,拜献陵。壬寅,拜昭陵。乙巳,拜乾陵。戊申,至自
              乾陵,大赦。免今岁税之半。赐文武官阶、爵,侍老帛。旌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终身勿事。唐隆两营立功三品以上予一子官。免供顿县今岁税。赐诸军行人勋两转。
              十二月辛酉,幸温泉宫。壬申,至自温泉宫。是冬,无雪。

               十八年正月辛卯,裴光庭为侍中。二月丙寅,大雨,雷震左飞龙厩,灾。辛未,
              免囚罪杖以下。四月乙卯,筑京师外郭。五月己酉,奚、契丹附于突厥。六月甲子,
              有彗星出于五车。癸酉,有星孛于华、昂。乙亥,瀍水溢。丙子,忠王浚为河北道
              行军元帅。壬午,洛水溢。九月丁巳,忠王浚兼河东道诸军元帅。十月戊子,吐蕃
              请和。庚寅,如凤泉汤。癸卯,至自凤泉汤。十一月丁卯,幸温泉宫。丁丑,至自
              温泉宫。

               十九年正月,杀瀼州别驾王毛仲。丙子,耕于兴庆宫。己卯,禁捕鲤鱼。四月
              壬午,降死罪以下。丙申,立太公庙。六月乙酉,大风拔木。七月癸丑,吐蕃请和。
              八月辛巳,以千秋节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十月丙申,如东都。十一月乙卯,次洛
              城南,赐从官帛。是岁,扬州穞稻生。

               二十年正月乙卯,信安郡王祎为河东、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以伐奚、契丹。二
              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壬午,降囚罪,徒以下原之。三月己巳,信安郡王祎及奚、
              


              26楼2005-07-29 21:24
              回复
                十月癸酉,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又败之于平川。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皇后。丁
                酉,皇后崩。辛丑,吐蕃陷盐州。十二月丁巳,隐夏州。马燧为绥、银、麟、胜招
                讨使。庚申,崔造罢。甲戌,以吐蕃寇边,避正殿。

                 三年正月壬寅,尚书左仆射张延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壬子,刘滋罢。贬齐映
                为夔州刺史。兵部侍郎柳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己卯,华州潼关节度使骆元光
                克盐、夏二州。甲申,葬昭德皇后于靖陵。三月丁未,李晟为太尉。辛亥,马燧罢
                副元帅。五月,扬州江溢。吴少诚杀申州刺史张伯元、殿中侍御史郑常。闰月辛未,
                浑瑊及吐蕃盟于平凉,吐蕃执会盟副使、兵部尚书崔汉衡,杀判官、殿中侍御史韩
                弇。戊寅,太白昼见。六月,吐蕃寇盐、夏二州。丙戌,马燧为司徒,前陕虢观察
                使李泌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甲子,朔方节度使杜希全为朔方、灵
                盐、丰夏绥银节度都统。壬申,张延赏薨。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己丑,柳浑罢。
                戊申,吐蕃寇青石岭,陇州刺史苏清沔败之。庚戌,禁大马出蒲、潼、武关。九月
                丁巳,吐蕃寇汧阳。丙寅,陷华亭及连云堡。十月甲申,寇丰义,韩游瑰败之。乙
                酉,寇长武城,城使韩全义败之。壬辰,射生将韩钦绪谋反,伏诛。十一月己卯,
                京师、东都、河中地震。十二月庚辰,猎于新店。

                 四年正月庚戌朔,京师地震。大赦,刺史予一子官,增户垦田者加阶,县令减
                选,九品以上官言事。壬申,刘玄佐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副元帅。是月,金、
                房二州地震,江溢山裂。雨木冰于陈留。四月,河南、淮海地生毛。己亥,福建军
                乱,逐其观察使吴诜,大将郝诫溢自称留后。五月,吐蕃寇泾、邠、宁、庆、鄜五
                州。六月己亥,封子原为邕王。七月庚戌,浑瑊为邠、宁庆副元帅。癸丑,宁州军
                乱,邠宁都虞候杨朝晟败之。己未,奚、室韦寇振武。是月,河水黑。八月,灞水
                溢。九月庚申,吐蕃寇宁州,邠宁节度使张献甫败之。冬,筑夹城。是岁,京师城
                震二十。

                 五年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二月庚子,大理卿董晋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窦
                参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月甲辰,李泌薨。夏,吐蕃寇长武城,韩全
                义败之于佛堂原。九月丙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败吐蕃于台登北谷,克巂州。十
                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克琼州。

                 六年春,旱。闰四月乙卯,诏常参官、畿县令言事。免京光府夏税。八月辛丑,
                杀皇太子妃萧氏。十一月戊辰,朝献于太清宫。己巳,朝享于太庙。庚午,有事于
                南郊。赐文武官阶、爵。降囚罪,徒以下原之。葬战亡暴骨者。是岁,吐蕃陷北庭
                都护府,节度使杨袭古奔于西州。

                 七年正月己巳,襄王僙薨。四月,安南首领杜英翰反,伏诛。五月甲申,端王
                遇薨。九月,回鹘杀杨袭古。十二月戊戌,睦王述薨。是冬,无雪。

                 八年二月庚子,雨土。三月甲申,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卒,其子士宁自称留后。
                四月,吐蕃寇灵州。丁亥,杀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乙未,贬窦参为郴州别驾。
                尚书左丞赵憬、兵部侍郎陆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己未,大风发
                太庙屋瓦。癸酉,平卢军节度使李纳卒,其子师古自称留后。六月,淮水溢。吐蕃
                寇连云堡,大将王进用死之。九月丁巳,韦皋及吐蕃战于维州,败之。十一月壬子
                朔,日有食之。庚午,山南西道节度使岩震及吐蕃战于黑水堡,败之。是月,幽州
                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及其弟瀛州刺史澭战于瀛州,澭败奔于京师。十二月甲辰,猎于
                城东。

                 九年正月癸卯,复税茶。四月辛酉,关辅、河中地震。五月甲辰,义成军节度
                使贾耽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丞卢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午,董晋罢。八月庚
                戌,李晟薨。十一月癸未,朝献于太清宫。甲申,朝享于太庙。乙酉,有事于南郊,
                大赦。十二月丙辰,宣武军将李万荣逐其节度使刘士宁,自称留后。

                 十年正月壬辰,南诏蛮败吐蕃于神川,来献捷。四月癸卯朔,赦京城。戊申,
                


                41楼2005-07-29 21:24
                回复
                  为皇太子。十二月乙丑,牛僧孺罢。己巳,珍王諴薨。

                   七年正月壬辰,罢吴、蜀冬贡茶。二月丙戌,兵部尚书李德裕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三月辛卯,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杨志诚执春衣使边奉鸾、送奚契丹使尹士恭。辛
                  丑,和王绮薨。六月甲戌,地震。乙亥,李宗闵罢。七月壬寅,尚书右仆射、诸道
                  盐铁转运使王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闰月乙卯,以旱避正殿,减膳,彻乐,出宫女
                  千人,纵五坊鹰犬。八月庚寅,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及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
                  十二月庚子,不豫。

                   八年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庚寅,以疾愈,降死罪以下。四月丙戌,诏笞罪
                  毋鞭背。五月己巳,飞龙、神驹中厩火。六月丙戌,莒王纾薨。七月辛酉,震定陵
                  寝宫。癸亥,郓王经薨。九月辛亥,有彗星出于太微。十月辛巳,幽州卢龙军大将
                  史元忠逐其节度使杨志诚,自称权句当节度兵马。庚寅,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宗闵为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午,李德裕罢。十一月癸丑,成德军节度使王廷
                  凑卒,其子元逵自称权句当节度事。丙子,莫州军乱,逐其刺史张惟泛。十二月己
                  卯,降京畿死罪以下。

                   九年正月癸亥,巢县公凑薨。三月辛亥,冀王絿薨。乙卯,京师地震。四月丙
                  申,路隋罢。戊戌,浙江东道观察使贾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丑,
                  大风拔木,落含元殿鸱尾,坏门观。五月辛未,王涯为司空。六月壬寅,贬李宗闵
                  为明州刺史。七月辛亥,御史大夫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癸
                  亥,杀陈弘志。丁卯,李固言罢。己巳,御史中丞舒元舆为刑部侍郎,翰林学士、
                  兵部郎中李训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辛巳,杀观军容使王守澄。十
                  一月乙巳,杀武宁军监军使王守涓。壬戌,李训及河东节度使王璠、邠宁节度使郭
                  行馀、御史中丞李孝本、京兆少尹罗立言谋诛中官,不克,训奔于凤翔。甲子,尚
                  书右仆射郑覃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丑,权知户部侍郎李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
                  神策军中尉仇士良杀王涯、贾餗、舒元舆、李孝本、罗立言、王璠、郭行馀、凤翔
                  少尹魏逢。戊辰,昼晦。凤翔监军使张仲清杀其节度使郑注。己巳,仇士良杀右金
                  吾卫大将军韩约。十二月壬申,杀左金吾卫将军李贞素、翰林学士顾师邕。丁亥,
                  降京师死罪以下。开成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大赦,改元。免太和五年以前
                  逋负、京畿今岁税,赐文武官阶、爵。二月乙亥,停献鸷鸟、畋犬。三月,京师地
                  震。四月辛卯,淄王协。薨甲午,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七月,滹沱溢。乙亥,雨土。十二月己未,溆王纵薨。

                   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出于东方。己未,均王纬薨。三月丙寅,以彗见减膳。
                  壬申,素服避正殿,彻乐。降死罪,流以下原之。纵五坊鹰隼,禁京畿采捕。四月
                  戊戌,工部侍郎陈夷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卯,以旱避正殿。六月丙午,河阳军
                  乱,逐其节度使李泳。己未,绵州獠反。七月癸亥,党项羌寇振武。八月庚戌,封
                  兄子休复为梁王,执中襄王,言扬杞王,成美陈王。癸丑,封子宗俭为蒋王。十月
                  戊申,李固言罢。十一月乙丑,京师地震。丁丑,有星陨于兴元。

                   三年正月甲子,盗伤李石。戊申,大风拔木。诸道盐铁转运使、户部尚书杨嗣
                  复,户部侍郎李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子,李石罢。夏,汉水溢。八月己亥,
                  嘉王运薨。十月乙酉,义武军节度使张璠卒,其子元益自称留后。庚子,皇太子薨。
                  乙巳,有彗星出于轸。十一月壬戌,降死罪以下。

                   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出于羽林。闰月丙午,出于卷舌。五月丙申,郑覃、陈
                  夷行罢。七月甲辰,太常卿崔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亥,鄜王憬薨。十月丙
                  寅,立陈王成美为皇太子。甲戌,地震。十一月己亥,降京畿死罪以下。十二月乙
                  卯,乾陵寝宫火。

                   五年正月戊寅,不豫。己卯,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鱼弘志、仇士良立颍王瀍为
                  


                  49楼2005-07-29 21:24
                  回复
                    岳死之。广明元年正月乙卯,改元。免岭南、荆湖、河中、河东税赋十之四。戊寅,
                    荆南监军杨复光、泰宁军将段彦谟杀其守将宋浩,以常滋为节度留后。淮南将张潾
                    及黄巢战于大云仓,败之。二月丙戌,李国昌寇忻、代二州。戊戌,河东军乱,杀
                    其节度使康传圭。壬子,郑从谠罢为河东节度使、代北行营招讨使。三月辛未,以
                    旱避正殿,减膳。四月甲申,京师、东都、汝州雨雹,大风拔木。丁酉,太府卿李
                    琢为蔚、朔招讨都统。壬寅,张潾克饶州。五月,汝州防御使诸葛爽为蔚、朔招讨
                    副使。泰宁军将刘汉宏反。张潾及黄巢战于信州,死之。六月,巢陷睦、婺、宣三
                    州。江华贼蔡结陷道州。宿州贼鲁景仁陷连州。七月,黄巢陷滁、和二州。辛酉,
                    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为东面副都统。辛未,刘汉宏降。李可举及李国昌战于药儿岭,
                    败之。八月辛卯,昭义军乱,杀其节度使李钧。癸卯,荣王忄责为司空。是月,忄
                    责薨。九月,忠武军将周岌杀其节度使薛能。牙将秦宗权自称权知蔡州事。十月,
                    黄巢陷申州。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荣逐其节度使李都。黄巢陷汝州。壬戌,幸
                    左神策军阅武。护军中尉田令孜为诸道兵马都指挥制置招讨使,忠武军监军杨复光
                    副之。丁卯,东都留守刘允章叛附于黄巢。壬申,巢陷虢州。田令孜为汝、洛、晋、
                    绛、同、华都统。十二月壬午,黄巢陷潼关。甲申,贬卢携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王徽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裴澈为工部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在咸阳。丙戌,左金吾卫大将军张直方率武官叛附于黄巢。
                    巢陷京师。辛卯,次凤翔。丙申,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叛附于黄巢。丁酉,次兴元。
                    庚子,广德公主、豆卢琢、崔沆、尚书左仆射刘邺、右仆射于琮、太子少师裴谂、
                    御史中丞赵蒙、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汤死于黄巢。是岁,雨血于靖陵。

                     中和元年正月壬子,如成都。壬申,兵部侍郎、判度支萧遘为工部侍郎、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丁丑,次成都。二月己卯,赦剑南三川。太子少师王铎为司徒,兼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节度使高骈为京城四面都统。邠宁节度使李存
                    礼讨黄巢。凤翔节度使郑畋及巢战于龙尾坡,败之。邠宁将王玫陷邠州。戊戌,清
                    平镇使陈晟执睦州刺史韦诸,自称刺史。三月辛亥,黄巢陷邓州,执刺史赵戎。辛
                    酉,郑畋为京城西面行营都统。甲子,畋及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天雄军经略使仇公
                    遇盟于凤翔。是月,王徽罢。诸葛爽以河阳降。四月戊寅,王玫伏诛。程宗楚、朔
                    方军节度使唐弘夫及黄巢战于咸阳,败之。壬午,巢遯乾灞上。丁亥,复入于京师,
                    弘夫、宗楚死之。是月,赦李国昌及其子克用以讨黄巢。五月丙辰,克用寇太原,
                    振武军节度使契苾璋败之。辛酉,大风,雨土。是月,刘巨容为南面行营招讨使。
                    杨复光克邓州。六月,鄮贼钟季文陷明州。辛卯,邠宁节度副使朱玫及黄巢战于兴
                    平,败绩。戊戌,郑畋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城四面行营都
                    统。丙午,李克用陷忻、代二州。七月丁巳,大赦,改元。庚申,翰林学士承旨、
                    兵部侍郎韦昭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寅,神策军将郭琪反,伏诛。辛未,田令孜
                    杀左拾遗孟昭图。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八月,感化军将时溥
                    逐其节度使支详,自称留后。昭义军节度使高浔及黄巢战于石桥,败绩,其将成麟
                    杀浔,入于潞州。己丑,众星陨于成都。九月丙午,鄜延节度使李孝章、夏绥银节
                    度使拓拔思恭及黄巢战于东渭桥,败绩。临海贼杜雄陷台州。辛酉,封子震为建王。
                    己已,昭义军戍将孟方立杀成麟,自称留后。永嘉赋朱褒陷温州。是秋,河东霜杀
                    禾。十月,凤翔行军司马李昌言逐其节度使郑畋。十一月,李昌言为凤翔节度行营
                    招讨使。郑畋、裴澈罢。遂昌贼卢约陷处州。十二月,安南戍将闵顼逐湖南观察使
                    李裕,自称留后。是岁,霍丘镇使王绪陷寿、光二州。
                    


                    56楼2005-07-29 21:25
                    回复
                      月,李克用陷云州,防御使赫连铎奔于退浑。孙儒焚扬州以逃。八月庚子,王建陷
                      成都,执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自称留后。十月壬午,朱全忠陷宿州。十一月己
                      未,曹州将郭铢杀其刺史郭词,叛附于全忠。辛未,全忠陷寿州。



                       景福元年正月己未,朱全忠陷孟州,逐河阳节度使赵克裕。丙寅,大赦,改元。
                      二月,刘崇望罢。钱升陷苏州。甲申,朱全忠寇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宣败之。三
                      月,户部尚书郑延昌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巳,杨行密陷楚州,执刺
                      史刘瓒;又陷常州,刺史陈可言死之。丙辰,武定军节度使杨守忠、龙剑节度使杨
                      守贞会杨守厚兵寇梓州。丙寅,福建观察使陈岩卒,护闽都将范晖自称留后。庚午,
                      泉州刺史王潮寇福州。四月辛巳,杜让能为太尉。六月戊寅,杨行密陷扬州。己巳,
                      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陷凤州,感义军节度使满存奔于兴元,遂陷兴、洋二州。八
                      月壬申,寇兴元,杨守亮、满存奔于阆州。丙戌,降京畿、关辅囚罪,免淮南、浙
                      西、宣州逋负。十月,蔡俦以庐州叛附于朱全忠,河东将李存孝以邢州叛附于全忠。
                      十一月,有星孛于斗、牛。辛丑,武宁军将张燧、张谏以濠、泗二州叛附于朱全忠。
                      乙巳,朱友裕陷濮州,执刺史邵儒。孙儒将王坛陷婺州,刺史蒋瑰奔于越州。是岁,
                      明州刺史钟文季卒,其将黄晟自称刺史。

                       二年正月,徐彦若罢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茂贞不受
                      命。二月,杨行密陷常州。三月辛酉,幽州卢龙军兵马留后李匡筹逐其兄匡威,自
                      称节度留后。四月乙亥,王建杀陈敬瑄及剑南西川监军田令孜。乙酉,有彗星入于
                      太微。丁亥,王熔杀李匡威。戊子,朱全忠陷徐州,武宁军节度使时溥死之。五月
                      庚子,王潮陷福州,范晖死之,潮自称留后。七月,杨行密陷庐州,蔡俦死之。八
                      月丙申,嗣覃王嗣周为京西路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铁副之,以讨李茂贞。庚子,
                      升州刺史张雄卒,其将冯弘铎自称刺史。是月,杨行密陷歙州。九月壬午,嗣覃王
                      嗣周及李茂贞战于兴平,败绩。甲申,茂贞犯京师。乙酉,茂贞杀观军容使西门重
                      遂、内枢密使李周讠童、段诩。贬杜让能为梧州刺史。壬辰,东都留守、检校司徒
                      韦昭度为司徒,御史中丞崔胤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月,升州刺史冯
                      弘铎叛附于杨行密。十月乙未,杀杜让能及户部侍郎杜弘徽。杨行密陷舒州。十二
                      月,韦昭度为太傅。邵州刺史邓处讷陷潭州,钦化军节度使周岳死之,处讷自称留
                      后。是岁,建州刺史徐归范、汀州刺史钟全慕叛附于王潮。

                       乾宁元年正月,有星孛于鹑首。乙丑,大赦,改元。李茂贞以兵来朝。二月,
                      右散骑常侍郑綮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彰义军节度使张钧卒,其兄钅番
                      自称留后。三月甲申,李克用寇邢州,执李存孝杀之。五月丙子,王建陷彭州,威
                      戎军节度使杨晟死之。是月,郑延昌罢。孙儒将刘建锋、马殷陷潭州,武安军节度
                      使邓处讷死之,建锋自称留后。武冈指挥使蒋勋陷邵州。六月,大同军防御使赫连
                      铎及李克用战于云州,死之。戊午,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李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庚申,磎罢。御史大夫徐彦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以雨霖
                      避正殿,减膳。郑綮罢。李茂贞陷阆州。八月,杨守亮伏诛。癸巳,减京畿、兴元、
                      洋金商州赋役。九月庚申,李克用陷潞州,昭义军节度使康君立死之。十月丁酉,
                      封子祤为棣王,禊虔王,禋沂王,祎遂王。十一月,李克用陷武州。十二月,陷新
                      州。甲寅,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筹奔于沧州,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杀之。丙辰,
                      李克用陷幽州。是冬,杨行密陷黄州,执刺史吴讨。

                       二年正月己巳,给事中陆希声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壬申,护国军
                      节度使王重盈卒,其子珂自称留后。二月乙未,太子太傅李磎为户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三月,崔胤、李磎罢。户部侍郎、判户部王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60楼2005-07-29 21:25
                      回复
                        甲午,全忠杀朱友恭、氏叔琮。十一月,全忠陷光州。是岁,虔州刺史卢光稠卒,
                        衙将李图自称知州事。

                         二年正月,卢约陷温州。杨行密杀平卢军节试使安仁义。丁丑,盗焚乾陵下宫。
                        二月,杨行密陷鄂州,武昌军节度使杜洪死之。戊戌,朱全忠杀德王裕及棣王祤、
                        虔王禊、遂王祎、景王秘、祁王祺、琼王祥。己酉,葬圣穆景文孝皇帝于和陵。三
                        月甲子,裴枢罢。戊寅,独孤损罢。礼部侍郎张文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申,崔
                        远罢。吏部侍郎杨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月乙未,以旱避正殿,减膳。庚子,有
                        彗星出于酉北;甲辰,出于北河。辛亥,降京畿死罪以下,给复山陵役者一年。五
                        月,王建陷金州,戎昭军节度使冯行袭奔于均州。六月,行袭克金州。杨行密陷婺
                        州,执刺史沈夏。戊子,朱全忠杀裴枢及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左仆射崔远、吏部
                        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司空致仕裴贽、检校司空兼太子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
                        郎王赞。七月,卜郊。岳州刺史邓进忠叛附于马殷。九月甲子,朱全忠陷襄州,忠
                        义军节度使赵匡凝奔于淮南。丙寅,封弟裕为颍王,佑蔡王。朱全忠陷江陵,留后
                        赵匡明奔于成都。乙酉,改卜郊。十月丙戌,朱全忠为诸道兵马元帅。十一月庚午,
                        三卜郊。庚辰,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卒,以其子渥为淮南节度副大使、东面诸道行营
                        都统。辛巳,朱全忠为相国,总百揆,封魏王。十二月乙未,全忠为天下兵马元帅,
                        杀蒋玄晖及丰德库使应顼、尚食使朱建武。癸卯柳璨为司空。戊申,朱全忠杀皇太
                        后。辛亥,罢郊。癸丑,贬柳璨为登州刺史。甲寅,杀璨及太常卿张廷范。

                         三年正月壬戌,淮南将王茂章以宣、歙二州叛附于钱升。二月,杨渥陷岳州。
                        癸巳,王建陷归州。四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镇南军节度使钟传卒,其子匡时自称
                        留后。六月,钱升陷衢、睦二州,刺史陈璋、陈询奔于淮南。七月,杨渥陷饶州。
                        八月癸未,朱全忠陷相州。九月,杨渥陷洪州,执钟匡时。乙亥,匡国军节度使刘
                        知俊陷坊州,执刺史刘彦晖。十月辛巳,杨崇本会凤翔、泾原、鄜延、秦陇兵以讨
                        朱全忠,战于美原、败绩。十一月,忠国军节度使高彦卒,其子澧自称留后。闰十
                        二月戊辰,李克用陷潞州,昭义军节度使丁会叛附于克用。乙亥,震电,雨雪。

                         四年三月,刘守光囚其父仁恭,自称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四月戊午,钱升陷温
                        州。甲子,皇帝逊于位,徙于曹州,号济阴王。梁开平二年二月遇杀,年十七,谥
                        曰哀帝。后唐明宗追谥昭宣光烈孝皇帝,陵曰温陵。

                         赞曰: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巳去,
                        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昭宗为人明隽,
                        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
                        徒以益乱。自唐之亡也,其遗毒余酷,更五代五十余年,至于天下分裂,大坏极乱
                        而后止。迹其祸乱,其渐积岂一朝一夕哉!


                         国学网站独家推出


                        64楼2005-07-29 21:25
                        回复
                          志第三 礼乐三


                           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在者,皆错乱、散亡、杂
                          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得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
                          号称大儒,皆主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时君不能断决,以为有其举之,莫可
                          废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论,至于纷然而莫知所止。

                           《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宝
                          也。又曰:“兆五帝于四郊。”此五行精气之神也,玄以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
                          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者,五天也。由是有六天之说,后世莫
                          能废焉。

                           唐初《贞观礼》: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于南郊以
                          祈谷,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祀五天帝。至高宗时,礼官以谓太史
                          《圆丘图》,昊天上帝在坛上,而耀魄宝在坛第一等,则昊天上帝非耀魄宝可知,
                          而祠令及《显庆礼》犹著六天之说。显庆二年,礼部尚书许敬宗与礼官等议曰:
                          “六天出于纬书,而南郊、圆丘一也,玄以为二物;郊及明堂本以祭天,而玄皆以
                          为祭太微五帝。《传》曰:‘凡祀,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故‘郊祀后稷,以祈
                          农事’。而玄谓周祭感帝灵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谷。皆缪论也。”由是尽黜玄
                          说,而南郊祈谷、孟夏雩、明堂大享皆祭昊天上帝。

                           乾封元年,诏祈谷复祀感帝。二年,又诏明堂兼祀昊天上帝及五帝。开元中,
                          起居舍人王仲丘议曰:“按《贞观礼》祈谷祀感帝,而《显庆礼》祀昊天上帝。
                          《传》曰:‘郊而后耕。’《诗》曰:‘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礼记》亦曰:
                          ‘上辛祈谷于上帝。’而郑玄乃云:‘天之五帝迭王,王者之兴必感其一,因别祭
                          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灵威仰,以后稷配,
                          因以祈谷。’然则祈谷非祭之本意,乃因后稷为配尔,此非祈谷之本义也。夫祈谷,
                          本以祭天也,然五帝者五行之精,所以生九谷也,宜于祈谷祭昊天而兼祭五帝。”
                          又曰:“《月令》,大雩、大享帝,皆盛祭也。而孟夏雩、季秋大享,《贞观礼》
                          皆祭五方帝,而《显庆礼》皆祭昊天上帝,宜兼用之以合大雩、大享之义。”既而
                          萧嵩等撰定《开元礼》,虽未能合古,而天神之位别矣。

                           其配神之主,武德中,冬至及孟夏雩祭皇地祇于方丘、神州地祇于北郊,以景
                          帝配;而上辛祈谷祀感帝于南郊,季秋祀五方天帝于明堂,以元帝配。贞观初,圆
                          丘、明堂、北郊以高祖配,而元帝惟配感帝。高宗永徽二年,以太宗配祀明堂,而
                          有司乃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太尉长孙无忌等与礼官议,以谓:“自三
                          代以来,历汉、魏、晋、宋,无父子同配于明堂者。《祭法》曰:‘周人禘喾而郊
                          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以祖宗合为一祭,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以文、武
                          共配。而王肃驳曰:‘古者祖功宗德,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春秋
                          传》曰:‘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祀也。’以此知祖、宗非一祭。”于
                          是以高祖配于圆丘,太宗配于明堂。

                           乾封二年,诏圆丘、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皆以高祖、太宗并配。则天垂拱
                          元年,诏有司议,而成均助教孔玄义、太子右谕德沈伯仪、凤阁舍人元万顷范履冰
                          议皆不同,而卒用万顷、履冰之说。由是郊、丘诸祠,常以高祖、太宗、高宗并配。
                          开元十一年,亲享圆丘,中书令张说、卫尉少卿韦縚为礼仪使,乃以高祖配,而罢
                          三祖并配。至二十年,萧嵩等定礼,而祖宗之配定矣。

                           

                           宝应元年,太常卿杜鸿渐、礼仪使判官薛颀归崇敬等言:“禘者,冬至祭天于
                          圆丘,周人配以远祖。唐高祖非始封之君,不得为太祖以配天地。而太祖景皇帝受
                          封于唐,即殷之契、周之后稷也,请以太祖郊配天地。”谏议大夫黎干以谓:“禘
                          者,宗庙之事,非祭天,而太祖非受命之君,不宜作配。”为十诘十难以非之。书
                          


                          73楼2005-07-29 21:26
                          回复
                            故终唐之世,常为九代十一室焉。

                             开元五年,太庙四室坏,奉其神主于太极殿,天子素服避正殿,辍朝三日。时
                            将行幸东都,遂谒神主于太极殿而后行。安禄山之乱,宗庙为贼所焚,肃宗复京师,
                            设次光顺门外,向庙而哭,辍朝三日。其后黄巢陷京师,焚毁宗庙,而僖宗出奔,
                            神主法物从行,皆为贼所掠。巢败,复京师,素服哭于庙而后入。

                             初,唐建东、西二都,而东都无庙。则天皇后僭号称周,立周七庙于东都以祀
                            武氏,改西京唐太庙为享德庙。神龙元年,中宗复位,迁武氏庙主于西京,为崇尊
                            庙,而以东都武氏故庙为唐太庙,祔光皇帝以下七室而亲享焉。由是东西二都皆有
                            庙,岁时并享。其后安禄山陷两京,宗庙皆焚毁。肃宗即位,西都建庙作主,而东
                            都太庙毁为军营,九室神主亡失,至大历中,始于人间得之,寓于太微宫,不得祔
                            享。自建中至于会昌,议者不一,或以为:“东西二京宜皆有庙,而旧主当瘗,虚
                            其庙以俟,巡幸则载主而行。”或谓:“宜藏其神主于夹室。”或曰:“周丰、洛
                            有庙者,因迁都乃立庙尔,今东都不因迁而立庙,非也。”又曰:“古者载主以行
                            者,惟新迁一室之主尔,未有载群庙之主者也。”至武宗时,悉废群议,诏有司择
                            日修东都庙。已而武宗崩,宣宗竟以太微神主祔东都庙焉。

                             其追赠皇后、追尊皇太后、赠皇太子往往皆立别庙。其近于礼者,后世当求诸
                            礼;其不合于礼而出其私意者,盖其制作与其议论皆不足取焉。故不著也。

                             宣宗已复河、湟三州七关,归其功顺宗、宪宗而加谥号。博士李稠请改作神主,
                            易书新谥。右司郎中杨发等议,以谓:“古者已祔之主无改作,加谥追尊,非礼也,
                            始于则天,然犹不改主易书,宜以新谥宝册告于陵庙可也。”是时,宰相以谓士族
                            之庙皆就易书,乃就旧主易书新谥焉。

                             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于太祖,而禘以审谛其尊卑,此祫、禘之义,
                            而为礼者失之。至于年数不同,祖、宗失位,而议者莫知所从。《礼》曰:“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传》曰:“五年再殷祭。”高宗上元三年十月当祫,而有司
                            疑其年数。太学博士史玄璨等议,以为:“新君丧毕而祫,明年而禘。自是之后,
                            五年而再祭。盖后禘去前禘五年,而祫常在禘后三年,禘常在祫后二年。鲁宣公八
                            年禘僖公,盖二年丧毕而祫,明年而禘,至八年而再禘。昭公二十年禘,至二十五
                            年又禘,此可知也。”议者以玄璨等言有经据,遂从之。睿宗崩,开元六年丧毕而
                            祫,明年而禘。自是之后,祫、禘各自以年,不相通数。凡七祫五禘,至二十七年,
                            禘、祫并在一岁,有司觉其非,乃议以为一禘一祫,五年再殷,宜通数。而禘后置
                            祫,岁数远近,二说不同。郑玄用高堂隆先三而后二,徐邈先二后三。而邈以谓二
                            禘相去为月六十,中分三十置一祫焉。此最为得,遂用其说。由是一禘一祫,在五
                            年之间,合于再殷之义,而置禘先后,则不同焉。

                             礼,禘、祫,太祖位于西而东向,其子孙列为昭穆,昭南向而穆北向。虽已毁
                            庙之主,皆出而序于昭穆。殷、周之兴,太祖世远,而群庙之主皆出其后,故其礼
                            易明。汉、魏以来,其兴也暴,又其上世微,故创国之君为太祖而世近,毁庙之主
                            皆在太祖之上,于是禘、祫不得如古。而汉、魏之制,太祖而上,毁庙之主皆不合
                            食。

                             唐兴,以景皇帝为太祖,而世近在三昭三穆之内,至祫、禘,乃虚东向之位,
                            而太祖与群庙列于昭穆。代宗即位,祔玄宗、肃宗,而迁献祖、懿祖于夹室。于是
                            太祖居第一室,禘、祫得正其位而东向,而献、懿不合食。建中二年,太学博士陈
                            京请为献祖、懿祖立别庙,至禘、祫则享。礼仪使颜真卿议曰:“太祖景皇帝居百
                            代不迁之尊,而禘、祫之时,暂居昭穆,屈己以奉祖宗可也。”乃引晋蔡谟议,以
                            献祖居东向,而懿祖、太祖以下左右为昭穆。由是议者纷然。

                             贞元七年,太常卿裴郁议,以太祖百代不迁,献、懿二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
                            


                            76楼2005-07-29 21:26
                            回复
                              皆再拜。户部尚书坛间北向跪,请以贡物付所司,侍中承制曰:“可。”所司受贽
                              出东门。中书侍郎以州镇表方一桉俟于西门外,给事中以瑞桉俟于东门外,乃就侍
                              臣位。初,刺史将入,乃各引桉分进东、西陛下。刺史将升,中书令、黄门侍郎降
                              立,既升,乃取表升。尚书既请受贽,中书令乃前跪读,黄门侍郎、给事中进跪奏
                              瑞,侍郎、给事中导桉退,文武、刺史、国客皆再拜。北向位者出就门外位。皇帝
                              降北陛以入,东、西位者出。设会如正、至,刺史、蕃客入门,皆奏乐如上公。

                               会之明日,考制度。太常卿采诗陈之,以观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
                              典礼者考时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举为不恭,宗庙
                              有不慎为不孝,皆黜爵。革制度、衣服者为叛,有讨。有功德于百姓者,爵赏之。

                               皇帝视学,设大次于学堂后,皇太子次于大次东。设御座堂上,讲榻北向。皇
                              太子座御座东南,西向。文臣三品以上坐太子南,少退;武臣三品以上于讲榻西南;
                              执读座于前楹,北向。侍讲座执读者西北、武官之前;论义座于讲榻前,北向。执
                              如意立于侍讲之东,北向。三馆学官座武官后。设堂下版位,脱履席西阶下。皇太
                              子位于东阶东南,执经于西阶西南,文、武三品以上分位于南,执如意者一人在执
                              经者后,学生位于文、武后。

                               其日,皇帝乘马,祭酒帅监官、学生迎于道左。皇帝入次,执经、侍讲、执如
                              意者与文武、学生皆就位堂下。皇太子立于学堂门外,西向。侍中奏“外辨”。皇
                              帝升北阶,即坐。皇太子乃入就位,在位皆再拜。侍中敕皇太子、王公升,皆再拜,
                              乃坐。执读、执经释义。执如意者以授侍讲,秉诣论义坐,问所疑,退,以如意授
                              执者,还坐,乃皆降。若赐会,则侍中宣制,皇帝返次。群官既会,皇帝还,监官、
                              学生辞于道左。

                               皇帝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藉。前享一日,奉礼设御坐于坛东,西向;望瘗
                              位于坛西南,北向;从官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南,执事者居后;奉礼位于乐县东北,
                              赞者在南。又设御耕藉位于外壝南门之外十步所,南向;从耕三公、诸王、尚书、
                              卿位于御坐东南,重行西向,以其推数为列。其三公、诸王、尚书、卿等非耕者位
                              于耕者之东,重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御位西南,南向北上。尚舍设御耒席
                              于三公之北少西,南向。奉礼又设司农卿之位于南,少退;诸执耒耜者位于公卿耕
                              者之后、非耕者之前,西向。御耒耜一具,三公耒耜三具,诸王、尚书、卿各三人
                              合耒耜九具。以下耒耜,太常各令藉田农人执之。

                               皇帝已享,乃以耕根车载耒耜于御者间,皇帝乘车自行宫降大次。乘黄令以耒
                              耜授廪牺令,横执之,左耜置于席,遂守之。皇帝将望瘗,谒者引三公及从耕侍耕
                              者、司农卿与执耒耜者皆就位。皇帝出就耕位,南向立。廪牺令进耒席南,北向,
                              解韬出耒,执以兴,少退,北向立。司农卿进受之,以授侍中,奉以进。皇帝受之,
                              耕三推。侍中前受耒耜,反之司农卿,卿反之廪牺令,令复耒于韬,执以兴,复位。
                              皇帝初耕,执耒者皆以耒耜授侍耕者。皇帝耕止,三公、诸王耕五推,尚书、卿九
                              推。执耒者前受之。皇帝还,入自南门,出内壝东门,入大次。享官、从享者出,
                              太常卿帅其属耕于千亩。

                               皇帝还宫,明日,班劳酒于太极殿,如元会,不贺,不为寿。藉田之谷。敛而
                              钟之神仓,以拟粢盛及五齐、三酒,穰槁以食牲。

                               藉田祭先农,唐初为帝社,亦曰藉田坛。贞观三年,太宗将亲耕,给事中孔颖
                              达议曰:“《礼》:‘天子藉田南郊,诸侯东郊。’晋武帝犹东南,今帝社乃东坛,
                              未合于古。”太宗曰:“《书》称‘平秩东作’,而青辂、黛耜,顺春气也。吾方
                              位少阳,田宜于东郊。”乃耕于东郊。

                               垂拱中,武后藉田坛曰先农坛。神龙元年,礼部尚书祝钦明议曰:“《周颂·
                              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礼》:‘天子为藉千亩,诸侯百亩。’则缘田为
                              


                              80楼2005-07-29 2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