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道吧 关注:61,714贴子:66,252

【灵道】法理要义之:心的修行 ——灵道 桢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话匣的起始: 花泠的故事


1楼2013-10-08 03:31回复
    我的师姐花泠的故事是每个灵道弟子都耳熟能详的,一个痴情的女子,爱上了一个男子,用情用到最深处,她却毫不知情自己的伴侣是一个双性恋,私下拥有自己的同性伴侣。
    女子为她倾注了所有,最后却难逃婚姻破裂的悲剧。而女子痛不欲生,想尽了一切可以想到办法试图挽回,甚至曾经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一场喜剧拉开大幕的暖场也是这场悲剧开始走向结局的标志,而这一切,只是某天夜里凌晨两天择罡师父的私信里来自一个陌生女子的留言:
    “师父,人死了以后会怎样?会不会再和我心爱的人在一起”。I


    2楼2013-10-08 03:31
    回复
      2025-11-10 14:18: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往后的日子,每当桢杰在深夜敲击着计算机键盘陪伴师父处理各种来求助的有关灵异的,心理的,人生的个案时。师父总会面带欣慰神色的对桢杰说,当初花泠也是在这个时候跟师父求助,师父把她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也救了她那颗快要死去的心。
      从那以后,桢杰不但懂得了“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这个道理,也懂得了,原来晚上敲敲键盘,和师父聊聊天,顺便吐下嘈,也是可以做功德的。
      I


      3楼2013-10-08 03:32
      回复
        当花泠的一切心结解开,往事随风而散,师父才道出了玄机,原来花泠曾经和此人有过四世的情缘,缘起的最初是一个阴间使者因为一丝情念的触动,而放弃完成自己应有的使命,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进而忘记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此后的四世轮转里,这两个命运便一直悲情地缠绕在一起,相爱的甜蜜与背弃的痛苦故事始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重复上演。
        女子一次次的不理解,一次次的不领悟,又一次次选择义无反顾地再一次跳进那个漩涡与他相遇相爱,直到最后爱情又一次次的支离破碎。正是因为这个有些凄美却有有些沉痛的贯穿四个世代的故事,我在每每想到“花泠”其人其名的时候,脑袋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句诗:
        “百花吐艳万般美,四世轮转一梦长”
        I


        4楼2013-10-08 03:32
        回复
          直到这一世,经师父点播,她最终不再是原来那个郁郁寡欢,挣扎在死亡边界的女孩,而是放下了所有的心结,明悟了个中道理,从此成为了快乐的花泠。
          而这个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却非常难,那即是:
          “虽然爱情没有对错,但若你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既然你知道结局已无法挽回,就该勇于面对和接受这样的事实,从而放下这段没有结局的缘,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而不是苦苦纠缠,一世又一世,抓住不放。”
          I


          5楼2013-10-08 03:33
          回复
            我曾问我的守护神韦陀尊者,用四世去醒悟一个道理,明白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值得吗?韦陀尊者用力地点了点我的头,我当时无言以对,只是觉得身边这个疼我爱我的大哥,冷酷地有些残忍。
            我后来和菲泠,芯泠探讨这个问题,我说我觉得让一个人用四世明白一个道理,太过残忍。菲泠说,一世在我们看来很长很长,在神明的眼中,也许只是很短很短的一瞬。
            I


            6楼2013-10-08 03:34
            回复
              我进而更加不解,为什么神明只管自己的意愿,有没有体会过当事人的痛苦?于是我转而在一天聚会里问花泠,神明用四世的安排只为了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是我得知这样的安排,心中一定有恨,你有恨吗?
              没想到花泠却淡定地说,我心中没有恨,今生有这个幸运让我遇见了师父,得知了所有事件的前因后果,我反而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反而不再去挂念,反而放下了。如果我今天没有遇到师父,没有知道当初是我犯下了一个错,我可能还会有下一个轮转,再下一个轮转,都走不出这样的怪圈。
              听了这席话,我长久无言。
              I


              7楼2013-10-08 03:34
              回复
                师父常说,人这一生有长有短,都是为了获取一次难得的做人的体验,而在这个体验中学习成长。我想菲泠的话可以做一个这样的修改:
                如果一个人用一生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那么这一世可以很长很长。可是如果一个人几世都在原地打转,从未能领悟他要领悟的道理,从未能跳出这样的怪圈,那么这几世也许就是很短很短。这里的“长”与“短”不是能用简单的时间的量度去丈量,而在于一个人是不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有所释怀。
                领悟的过程,是找出真心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
                I


                8楼2013-10-08 03:35
                收起回复
                  2025-11-10 14:12: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修行是用“跳出”的心态解决人生的难题


                  9楼2013-10-08 03:45
                  回复
                    芯泠曾说,修行是要修回本来的自己,这当然不无道理。
                    我却认为,修行是要修出崭新的自己。即便来到这个人世前,我们不论有多么大彻大悟,神通广大,呱呱坠地后,我们始终是一张白纸。而此后人生岔路口中的一次又一次选择,就是为这张白纸染上的或明或暗的色彩。
                    而这个“崭新”,是一个人最终改变了固有的习气,跳出了固有的认知,打破了固有的魔咒,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哲学与处事方式。他最终跳出了那个死胡同,找到了真心所在,明白了真理所依,而永远不用再在那个漩涡中打圈圈。
                    I


                    10楼2013-10-08 03:45
                    回复
                      美国的心理学家Brian L.Weiss以他在催眠中将病人催眠回前世的临床案例写下了著名的《前世今生来生缘》,他本以为这本书会被崇尚科学的心理学业界鞭笞挞伐,但却没想到引起了共鸣。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作《Same Soul,Many Bodies》,译为:同一个灵魂,不同的身躯。我觉得这一书名其实更好揭示了轮回的运作。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I


                      11楼2013-10-08 03:51
                      回复
                        被誉为佛教破魔大典的《楞严经》,佛在说到为何一切众生会有轮转时,用了这样的金玉良言:

                        《楞严经》博大精深,聪慧多闻如阿难者,在最初的开始,也是频频发问,始终不得要领,而佛把那“常住真心”讲解的太透彻,在根器并不深厚的常人理解起来却也太深奥。
                        I


                        12楼2013-10-08 03:55
                        回复
                          桢杰常想,究竟什么时候就觉得自己的修心真的步入了正轨?
                          也许就在当你明白了神通法门只是工具,若为道理故,二者皆可抛。当你明白追求神明指引而由此启悟的道理才是亘古不变的智慧。只因用神通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用智慧解决问题,却是永久的。有智慧的人,会去求道理,而不是求法门,求神通。而这种大智慧,不但贯穿了你的这一生,也有可能免去了你的下一世轮回。
                          I


                          13楼2013-10-08 03:56
                          回复
                            桢杰还常想,什么时候就觉得自己心的修为又长进了一分?
                            也许就是在你一次次的人生经历中,从这些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中去理解,去领悟。就在当你明白了慈悲不是对恶人挥刀时的心慈手软而放任他去毒害更多的人。当你明白了愚孝不是孝,一味的听话顺从却埋没了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你对父母知恩图报,而是要更好的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当你明白了情有很多种,应该分清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情而不是把它们一味混淆在一起模糊了界限。当你明白了相知未必就要相许,相爱未必就能相守。当你明知未来会是一场悲剧,而能够收起充沛的感情,回归理性挥泪砍下绝情的一刀。当你知道“放下”的唯一途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去面对。
                            你在诸如此类种种的人生经历中忽然觉得自己超脱了,淡然了,长大了。那个时候,你或许会说,自己的心性,又长进了一分修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又多了一分恬淡。自己又跳出了一个怪圈,又解决了一个人生的难题。
                            I


                            14楼2013-10-08 03:57
                            收起回复
                              2025-11-10 14:0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曾经给自己的诗词中写出这样的结尾:

                              芯泠曾开玩笑地说,这句诗用来形容师父还差不多,你才多大,才经历了多少。
                              然而若我们仔细想想,在人类的历史长河,甚至是宇宙的历史长河中,神的眼中,人生真的不过就是昙花一现的瞬间。在这稍纵即逝的瞬间中,若你今生能够释怀过去的不悟,今生能够解开过去的不解,那么人生中经历的爱恨情仇,真的不过能被你付诸笑谈。只因当初你陷入其中挣扎,纠缠,如今你却跳脱,走出。回首看看曾经的自己,所有的不过就是淡淡一笑。桢杰现时还远未做得到,最后这一句诗,算是勉励自己吧。
                              I


                              15楼2013-10-08 04: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