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吧 关注:4,505贴子:53,703
  • 3回复贴,共1

军威无敌 徐向前元帅在我军历史上开创的光辉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序
在军事历史长河中,共和国元帅徐向前的事迹着实让人难以忘怀,这位从黄土地上走来的朴实人,虽然长着貌不惊人的相貌,有着不善张扬的性格,可周身满是书卷气投笔从戎的徐向前,却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中,以卓尔不群的军事才华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显赫功绩,彪炳军史!
每当脑海中浮现起元帅的戎马生涯,总能生出无限地感慨之情,元帅一生中的每一次闪光,直教人倍感荡气回肠的意境,令人神往!今天,我们缅怀徐向前元帅在军事生涯中创造的一些光辉记录,痴迷中尽情分享元帅昔日的辉煌。
(一)徐帅与朱(德)、毛(***)一样,在早期的军事实践中,为我军探索出正确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 Ac(As0) 。他与戴克敏同志共同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是我党第一个全面系统的纲领性军事文件 Ac(As0) 。
一九二九年六月,当时的中央军委***杨殷同志指派徐帅到鄂东北地区主持军事工作 Ac(As0) 。徐帅先由上海乘船到达武汉,然后改乘车,经黄陂,在靠山店附近下车,沿着山间小道,来到了鄂东北地区 Ac(As0) 。
那时我党在鄂东北地区的革命武装是遭受重挫的红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同志已光荣牺牲 Ac(As0) 。在如此严峻的局势下,刚到鄂东北地区负责军事工作的徐帅,丝毫没有畏难的情绪,而是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起来 Ac(As0) 。他运用在黄埔军校时学到的军事知识和在东江坚持游击战时积累下的 Ac(As3) 作战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 Ac(As3) 作战方针,带领弱小的 Ac(As2) 红军打游击,接连取得了胜利,逐步壮大了 Ac(As2) 红军,初步稳定了当地的革命局势 Ac(As0) 。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我党在光山南部的吴家村召开了鄂豫边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徐帅以 Ac(As2) 红军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大会,当选为军事委员会*** Ac(As0) 。在这次大会中,通过了徐帅与戴克敏同志共同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这是我党第一个全面系统的纲领性军事文件 Ac(As0) 。文件就 Ac(As2) 红军的组织、任务、整训、扩大、教育、 Ac(As3) 作战原则及 Ac(As2) 红军与赤卫队和群众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诸多方面做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尤其是在决议案中提出:“集中 Ac(As3) 作战与分散游击, Ac(As2) 红军 Ac(As3) 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 Ac(As3) 作战,敌进我退与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对远距离的敌人先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 Ac(As3) 作战”等游击 Ac(As3) 作战的战略战术,与同年在井冈山的朱(德)、毛(***)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不谋而合,成为以后指导两大 Ac(As2) 红军 Ac(As3) 作战的军事原则,意义非凡 Ac(As0) 。
(二)徐帅指挥的双桥镇之战,开创了我军歼敌一个整师的光辉记录 Ac(As0) 。
一九三一年三月,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急令国民党第六师主力集结信阳,并令该师三十八旅、骑兵一师、三十一师的九十一旅、第二十路军的六十三旅等部,由信阳、罗山向南推进;武汉“绥靖”主任何成浚也同时令新编第二旅固守广水,第三十一师主力由广水向信阳, Ac(As1) 岳维峻第三十四师由孝感经花园沿平汉路东侧向北推进,企图南北夹击鄂豫皖的红四军 Ac(As0) 。
鉴于目前北路敌人仍徘徊在信阳、罗山一线,敌三十一师也滞留广水附近,只有 Ac(As1) 岳维峻的三十四师孤军北进,已到达双桥镇 Ac(As0) 。针对上述情况,徐帅认为双桥镇四周都是山,地形条件好,便于隐蔽行动,我军在严密监视北路敌军的情况下,应迅速对该敌实施包围分割,打一个歼灭战是有把握的 Ac(As0) 。
任务下达后,红四军连夜冒雨向双桥镇挺进,快速迂回到双桥镇周边,果断对敌三十四师形成了包围态势 Ac(As0) 。当指挥部下达了攻击命令以后,红四军向敌纵深***,直扑双桥镇敌指挥中心,很快就将敌分割成数块 Ac(As0) 。敌三十四师遭到突然打击后,虽然在师长 Ac(As1) 岳维峻亲自督战下,仓皇组织反扑,并得到武汉行营派出来的飞机配合,与我军展开激烈战斗,但也无法挽回被歼灭的命运,最终师长 Ac(As1) 岳维峻以下官兵五千余人被俘,全师被歼灭 Ac(As0) 。北路敌军闻讯后惧怕步 Ac(As1) 岳维峻的后尘,不敢继续南下 Ac(As0) 。至此,敌人夹击 Ac(As2) 红军的企图彻底破产 Ac(As0) 。双桥镇之战以其开创了我军歼敌一个整师的光辉记录,永载史册!


1楼2013-09-09 08:19回复
    徐向前元帅 创造的光辉记录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126/73/81/6_1.html


    4楼2013-09-09 08:45
    回复


      5楼2013-09-16 12:51
      回复
        很久不见老兄了


        6楼2020-10-25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