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耳放3小强定义为德国的莱曼,拜亚动力的A1,和来自英国的SOLO。。。他们都够小,名气够大,够强但不是很强,冠一个3小强的名号应该是实至名归。
本帖旨在将3小强的电路一一分解,比较,揣测及分析电路设计者意图。给论坛的朋友一个技术的视角看待这三台耳放,也希望抛砖引玉,我的文章当然是砖,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益处,这就是玉了。
文章中的所有电路来自我直接拆解原机收集,少量来自网络,收集这些资料既费钱,也费力。版权所有,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并表示感谢。
一。电源篇
A1电源供应部分

最简单的78xx系列稳压,简单,效果也好,厂方的数据手册的标准应用,未作改动,正负双电源。
莱曼电源供应部分

LM317/337,这个系列性能参数(内阻,纹波抑制等)比78xx系列稍好,根据我实际测试的听感也支持这个结论。值得注意的是,莱曼的处理还要细致些,包括在主滤波电容前加入电阻抑制纹波,退耦的处理用料也更好等,虽然这些也是厂方数据手册的标准应用稍作修改,理论上说,效果应该比A1的更好。正负双电源。
SOLO的电源部分

SOLO的电源供应应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外置,使用最简单的78XX系列稳压或开关电源达成24V直流输出,这部分在我之前发表的SOLO电眼拆机图中可以看到。现在只给出机壳内的电源供应部分。可以看到,虽然也使用最基本的78XX系列稳压,但是SOLO的处理非常复杂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先分开讲,讲回外置的部分,GSPaudio在官方网站中给出了三端稳压之后的退耦电容对输出阻抗的影响。

同时建议将外置电源远离音箱系统放置,并使用非屏蔽线连接,依靠低输出阻抗来抵消干扰的影响。这种做法需要对三段稳压的特性有非常透彻的研究,同时机内还需再设置一组稳压线路。
回到机内,7818稳压虽然是标准配置,但是显然对7818稳压的输出噪声,阻抗特性做了针对性的优化,同时,在运放供电的部分还有一组纹波抑制线路,这是A1和莱曼都没有的,在供电设计上SOLO可谓不惜工本, 虽然是单电源,但是电路的复杂与精密程度,是莱曼与A1都不能比拟的。再加上电源外置也是加分。
以5分制来评价,我认为
SOLO可以拿到5分,以OP+BJT电路结构的耳放来说,电源部分几乎不太可能做的更好了。内置再生电源太过高档,有些不可思议,直流伺服电源的效果成疑问,并联电源的效率对耳放来说已经稍稍有些不合适。虽然是单电源,但是对耳放应用来说并不是坏事,我稍后会提到。而且在这个价位做到了电源分体,也是加分因素。在这个价位上,我不能提出任何改进的建议给SOLO。
莱曼可以拿到3分。LM317/337的标准电路,但是莱曼处理的重工重料,诚意十足。
A1可以拿到两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电路,A1的工程师应该认为这样的处理已经足够,实际效果也证明确实足够,不过不管怎么说, 这都是最简单的电路,A1的工程师显然没有花心思在电源供应上。
本帖旨在将3小强的电路一一分解,比较,揣测及分析电路设计者意图。给论坛的朋友一个技术的视角看待这三台耳放,也希望抛砖引玉,我的文章当然是砖,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益处,这就是玉了。
文章中的所有电路来自我直接拆解原机收集,少量来自网络,收集这些资料既费钱,也费力。版权所有,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并表示感谢。
一。电源篇
A1电源供应部分

最简单的78xx系列稳压,简单,效果也好,厂方的数据手册的标准应用,未作改动,正负双电源。
莱曼电源供应部分

LM317/337,这个系列性能参数(内阻,纹波抑制等)比78xx系列稍好,根据我实际测试的听感也支持这个结论。值得注意的是,莱曼的处理还要细致些,包括在主滤波电容前加入电阻抑制纹波,退耦的处理用料也更好等,虽然这些也是厂方数据手册的标准应用稍作修改,理论上说,效果应该比A1的更好。正负双电源。
SOLO的电源部分

SOLO的电源供应应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外置,使用最简单的78XX系列稳压或开关电源达成24V直流输出,这部分在我之前发表的SOLO电眼拆机图中可以看到。现在只给出机壳内的电源供应部分。可以看到,虽然也使用最基本的78XX系列稳压,但是SOLO的处理非常复杂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先分开讲,讲回外置的部分,GSPaudio在官方网站中给出了三端稳压之后的退耦电容对输出阻抗的影响。

同时建议将外置电源远离音箱系统放置,并使用非屏蔽线连接,依靠低输出阻抗来抵消干扰的影响。这种做法需要对三段稳压的特性有非常透彻的研究,同时机内还需再设置一组稳压线路。
回到机内,7818稳压虽然是标准配置,但是显然对7818稳压的输出噪声,阻抗特性做了针对性的优化,同时,在运放供电的部分还有一组纹波抑制线路,这是A1和莱曼都没有的,在供电设计上SOLO可谓不惜工本, 虽然是单电源,但是电路的复杂与精密程度,是莱曼与A1都不能比拟的。再加上电源外置也是加分。
以5分制来评价,我认为
SOLO可以拿到5分,以OP+BJT电路结构的耳放来说,电源部分几乎不太可能做的更好了。内置再生电源太过高档,有些不可思议,直流伺服电源的效果成疑问,并联电源的效率对耳放来说已经稍稍有些不合适。虽然是单电源,但是对耳放应用来说并不是坏事,我稍后会提到。而且在这个价位做到了电源分体,也是加分因素。在这个价位上,我不能提出任何改进的建议给SOLO。
莱曼可以拿到3分。LM317/337的标准电路,但是莱曼处理的重工重料,诚意十足。
A1可以拿到两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电路,A1的工程师应该认为这样的处理已经足够,实际效果也证明确实足够,不过不管怎么说, 这都是最简单的电路,A1的工程师显然没有花心思在电源供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