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吧 关注:3,799贴子:10,136
  • 20回复贴,共1

【转贴】欧洲王室贵族的礼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帖子介绍了一些现用礼仪,基本是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所以当个小资料,娱乐一下


1楼2013-08-23 22:14回复
    屈膝礼是欧洲较古老的礼节,英文名称是Curtsey
    A curtsey (also spelled curtsy) is a traditional gesture of greeting, in which a woman bends her knees while bowing her head. Its is the female equivalent of male bowing in Western cultures.
    In more formal variants of the curtsey, the woman bends the knees outward (rather than straight ahead), often sweeping one foot behind her. She may also use her hands to hold her skirt out from her body.
    In European cultures it is traditional for women to curtsey in front of royalty. It may then be referred to as a court curtsey and is often especially deep and elaborate.
    Traditionally, women would curtsey for those of senior social rank just as men would bow. Today this practice has become less common, although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it remains customary for girls and young women to curtsey when greeting adults. According to Victorian dance etiquette, a woman curtseys before beginning a dance. Further, some female domestic workers curtsey in front of their employer


    3楼2013-08-23 22:15
    回复
      在上第二道菜之前,仆人必须为每位客人换上一副新的餐具,并递上一条湿毛巾擦手,这是上菜前的必备程序。第二道菜也属于头盘,算是一道大杂烩,食品主要是小块的烤肉、热馅饼、圆面包、火腿、香肠、腊肠,还有作为前餐的水果。装满食物的大盘子绝不会放在比较尊贵的客人面前,因为这会阻挡了这位客人的视线,造成他给别人传递食物或讲话的不便。
      到了第三道菜宴会才真正进入高潮,牛肉、小牛肉、绵羊肉都可以作为第三道菜的主角,做法一般是烤、浓汤煮或做成肉馅儿。现在流行的羊羔肉在当时被认为是“没味儿”而上不了餐桌。如果是烤肉的话,肉的中间要放入橙子、柠檬或橄榄让烤肉更加鲜香,油而不腻。
      接下来的小烤肉,材料多以鸟类为主,中世纪流行的天鹅、鹤、鹭在路易十四的年代已经被鸽子、鸡、鸭所代替。供给皇宫的鸭都是在法国西北部一个叫鲁昂的城市饲养的,鸡则是在勒芒饲养的,为了让这些家禽吃起来更具肉香,喂养时还要添加一些植物香料在食物里。
      当然,宴会中少不了鱼类:最受欢迎的河鱼是鲑鱼和鳟鱼,海鱼则有鳕鱼和鳎鱼。鱼受到法国人的喜爱不只因为它的肉质鲜美,还因为它是斋戒日里惟一可以吃到的“肉”。路易十四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规定每个星期的三、五、六和其它宗教节日都必须斋戒,斋戒日里只能在晚祷之后吃一顿饭,并且禁食一切肉类和酒类。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聪明的厨师想出法子,把“鱼做成肉”,美其名曰“素肉”。
      冷盘是晚宴的第六道菜。蔬菜沙拉搭配五颜六色的果冻,放在桌子中间,煞是好看。常用的蔬菜有蘑菇、卷心菜、洋蓟、茼蒿,还有路易十四非常喜欢的小豌豆。可是怎么没有土豆?那可是现在法国人每餐必吃的东西。其实土豆在路易十四时期还登不上大雅之堂,到了路易十五时期,它才拥有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
      水果则是宴会的压轴。精致的水果篮、各式各样液体或固体的果酱、裹着不同口味糖衣(有麝香味的也有龙涎香的)的茴香豆、非常受法国人欢迎的小杏仁饼,还有开始风行法国的巧克力等着各位客人。巧克力进入法国是在16世纪路易十三的时候。由于路易十四的皇后非常喜爱这种食品,牙齿并不健康的“太阳王”还是在她的劝说下允许进口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路易十四戏称巧克力为“蒙骗肚子的食品”。
      说到现在,你可能会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美妙的菜肴似乎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搭配?没错,我们还没提到葡萄酒——法国最引以为豪的珍宝,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晚宴上怎么可以少了她的存在。路易十四时期,最好的红葡萄酒来自勃艮第、欧塞尔和库兰热。而宫廷宴会用的必须是四年以上的葡萄酒。利口酒和冰冻过的酒也是路易十四的最爱。由于一个领主向路易十四提出,女人喝的含酒精的酒比男人还要多,为了控制过量饮酒,咖啡也开始成为一种宴会的饮品,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
      吃完甜点喝完饮料之后,这场晚宴也告一段落。不过,路易十四招待客人可不是简简单单吃一顿饭就行了,那样会显得有失皇帝的身份。在享受了这美妙的一餐之后,喜欢搞“Party”的皇帝会邀请所有的来宾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盛世”必须要以繁复的礼仪,丰盛的美食,奢华的排场,热闹喧哗的不眠夜来阐释,不然的话,“朕即天下”这句话岂非徒有虚名?


      7楼2013-08-23 22:27
      回复
        欧洲宫廷贵族礼仪系列
        一般礼节
        1.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礼时须免冠,右首(如右首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右首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 睽睽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侧约十五度,而后恢复原状。免冠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首免冠;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免冠。
        2.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免冠。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首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敬礼时举右首,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心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睽睽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如常行礼。


        9楼2013-08-23 22:28
        回复
          宫廷礼节
          中百年时期贵族礼节基本是法国人和法国宫廷倡导,并为其他各个宫廷所普遍效仿的。
          贵族无论是敌是友,在见面时候必须相互致意,男子(如果不穿全身铠甲)规定为左手扶右胸,右首免冠,身体稍为前躬同时点头。女人规定为双腿些微曲膝同时两手稍提裙摆两侧,点头致意。双方如若在马违上,男子礼节不变,女人只需点头。
          男子如若全身铠甲,只要未上马就必须免冠、左手按右胸同时点头致意(不必躬身,因为中百年全身重型铠甲胸与腰是一体的,不有可能让你弯下腰去)。如若在马上,不必免冠也不必按胸,只点头即可。别的骑马的男贵族遇见站着的贵族,如果对方是比自己爵位高或者是女性,男的贵族只要未着铠甲就必须下马行礼。 如果骑马人穿着铠甲,只需点头致敬即可。
          所有情况下行礼时,武器尖头必须指向地面,(出鞘的刀剑可以不放归鞘内但必须尖端向地),有带弓箭者则必须将箭放归箭盒内、右首挽弓才能行礼。
          当时礼节还不允许吻女士的手。贵族晋见国王和王后礼节中才有吻手:贵族单膝跪下,垂头吻国王、王后的手暗示崇敬。国王和一般贵族见到负责本国教务的红衣主教时也吻手:她们躬身吻主教左手中指佩带的暗示主教身份的大宝石戒指(这种戒指每个主教都有,为教廷钦赐)


          11楼2013-08-23 22:31
          回复
            食饭时候必须主人先入坐,客人材能入坐,主人有义务建议喝第一杯酒,第一杯酒然后,主客就可以相互敬酒了.中百年客人和主人都不允许身穿全套铠甲入席,铁手套、上臂甲、前臂甲和前后胸甲以及头盔都不可以穿着进入饭厅,因为这样的穿戴明显暗示自己在戒备四周有暗算,是一种对他人名誉公然的冒 犯。不过武器是可以带的。胃口越好,主人越认为举办的宴会获患上了成功。边吃边说和边喝边说都是允许的(17百年然后就渐渐认为是不礼貌的),敬一次酒双方 必须干杯到底,没有现在稍为抿一口的讲法。食饭历程中可以宾主双方歌唱,但禁止大声喧哗,如果有吵架生事征象,不论责任在谁,客人该当立即退席。用餐完毕,客人必须用语言向主人暗示感谢款待,退席时候客人行本人在上一段提到的全套礼节致敬。
            教堂礼拜弥撒时,按宫廷职位地方和爵位尊卑顺序进入教堂,职位地方爵位相同的话,则男士要比女士优先,年长者比年轻者优先。听完弥撒,男士有义务为任何女士捧圣水,出门顺序仍按爵位和年龄顺序排列,但职位地方和爵位相同时,女士优先。
            与他人的任何争端都可以请自己的好伴侣向对方要求圆满解释,如对方拒绝提供解释或解释让你不对劲,则你可以提经过议定斗;对方此时如果意识到错误,可以主动公开承认错误,决斗就此勾销;对方如果不打算认错,则必须参加决斗。埋伏在路边暗算对方是不允许和不光彩的。只有贵族和教士两个阶层有权利提出决 斗,贵族和教士不克不及向比骑士低的阶层提出决斗(候补骑士、商贾、农民、工匠、市民、无爵位的小地主都是这样的阶层),贵族也不克不及主动向教士提出决斗,只有教士向贵族提经过议定斗(这样的情况下,教士方面会派十字军里的骑士代表教士参加决斗)。
            决斗双方必须使用同样武器,这样作为决斗应战方,对方有决议 使用何种武器的权利。决斗时只要一方已无力战斗或主动放弃抵抗,另外一方就可宣布获胜。因为决斗一般瓜葛着自己家门的名誉,所以败方常常明知无力战斗也会硬撑,直至战死。


            12楼2013-08-23 22:32
            回复
              骑士礼节
              即骑士阶层的仪式和礼节。骑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必然以其特殊的礼节将自身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尤其是礼节中的仪式部分,在骑士制度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礼节是社会看法的反映,中百年西欧占主流的思想是基督教,因此在骑士礼节及骑士看法中留下了深深的基督教印记。
              (一) 骑士之子洗礼节式。 按封建法律传统,骑士身份是可以继承的。因此,骑士的儿子尤其是长子,在一出生时就具备了骑士候选人的资格,于是形成了骑士之子初生时的洗礼节式。该仪式一般分三个历程。世俗洗浴。骑士之子一出生,立刻在其父亲的指挥下对婴儿进行洗浴,这是出于让骑士父亲回想起好久之前他身为骑士候选人时的誓言。浴毕,婴儿被以双手并于身体两侧、双腿并拢的姿势缚住并包裹,其上覆以华美的长袍。宗教洗礼。这种洗礼不仅是使婴儿成为一名基督徒,更重要的是,“当他被从神圣的洗礼盘中抱起时,他不仅成了一名基督徒,而且在其心田深处已成为基督教骑士。”(注:布瑞福德·B·布鲁顿:《中百年骑士与骑士制度》,第297页。)宗教洗礼然后,举行包括诸如唱歌、跳舞、宴会、游艺等庆典活动,马上比武大会也经常为骑士的新生儿召开,参加活动者往往赠给该婴儿以礼物。
              (二) 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仪式 立志成为骑士的少年在14岁时要举行一种仪式,获取成为骑士侍从的身份。骑士侍从是有实力的骑士的侍从,无论在战时还是日常平凡,骑士侍从总要伴于主骑士左右。究竟上,按照与主人的亲密程度、职责大小,侍从又分为凹凸差别的等级。其级别分为:贴身侍从、典礼侍从、饭桌侍从、酒会侍从、配膳侍从,等等。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的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少年由其父亲领至神父眼前,她们人做事的人中拿着一根神圣的小烛炬。神父为将由少年单独领有的剑和腰带祈祷、祝福。随后,为他佩带上意味骑士侍从身份的剑。


              13楼2013-08-23 22:32
              回复
                (三)骑士授予仪式 骑士授予仪式是明确承认骑士身份的仪式。在骑士纵横的整个中百年时代,它一直是 骑士制度中具备权威性的仪式,成为每一名骑士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关于骑士授予仪式,已有文较详谈及,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该仪式的举行时间除了在一些基督教节日、朝圣或贵族家子中进行重大活动时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战役前或激战后,该种情况在1四、15百年屡见不鲜。例如1337年,英法战争即将爆发时,英方在3月11日为20名骑士举行了授予仪式。二是国王或大封建主在旅途历程中。这种情况的第一次记载发生在1354年9 月31日,查尔斯四世授予弗朗西斯为骑士。当时,德皇骑在马上,用手拍着佛朗西斯的脖子说:“成为一名好骑士,忠于帝国”。然后,两名查尔斯的侍从贵族为他安上了马刺(注:理查德·巴伯:《骑士与骑士制度》,第41、42页。)。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那么,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的一部分,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骑士要穿着整洁,在领主及贵妇眼前保持礼数;站时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用餐时“不克不及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不克不及把鼻涕擦在台布上,不克不及用小刀剔牙”;出行时“要崇高庄要地走路,不患上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头,不患上唤狗咬人,要礼貌待人”;日常平凡“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要侠媚妇女,要从命主人的号令”(注:约瑟夫·斯瑞:《中百年辞书》(Jospe.R.Strayer,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纽约1982年版,第660、661页。),等等。虽然涉及这方面的史料更加模糊而破碎,但我们仍能从近代以来的西方礼节中窥其一斑。因而可知,尽管骑士的仪式、礼节有着世俗的成分,但人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基督教气味。宗教性渗入到骑士的生活之中,极大地影响了骑士阶层的思想看法。“一个人如果不是基督徒,没有接受过洗礼就不克不及成为骑士”;“没有信仰,你就不克不及很好地履行骑士的义务”(注:莱昂·高梯:《骑士制度》(Leon Gautier.Chellovalry),纽约1968年版,第10页。)。
                因此,宗教热情在骑士制度的盛行时期大行其道,骑士被冠以基督教骑士之名。一批骑士之花如一度所属于教皇的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成为骑士的楷模。总之,通过对有形的制度层面的梳理,笔者认为,中百年西欧骑士制度是指以军事采邑为基础、以骑士服役为表征、以基督教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封建主统治为本质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总称。


                14楼2013-08-23 22:32
                收起回复
                  一堆繁文缛节,俺是不会去行的了(除非授我一个Knighthood另当别论)。


                  15楼2013-08-24 10:39
                  收起回复
                    太棒


                    IP属地:日本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11-01 23:15
                    回复
                      太棒


                      IP属地:日本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11-01 23:15
                      回复
                        谢谢楼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3-28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