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吧 关注:3贴子:11
  • 6回复贴,共1

莱州市文峰路街道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峰路街道位于莱州市南,北与文昌、永安交界,东、南与柞村镇相连,西与虎头崖镇相接。南北最大距离为6.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为8公里,总面积39.9平方公里,耕地2066公顷,辖51个行政村,人口1.9万。办事处驻南十里堡村,距市区5公里。文峰山摩崖石刻属国家级保护文物。


1楼2013-08-13 10:44回复
    历史沿革1938年属掖县第一、八区。建国初期,属掖县第九区(大山区)。1956年底属掖县大山区和双山区。1958年8月,成立南十里堡公社和后河公社;12月,后河公社并入南十里堡公社。1959年12月,南十里堡公社并入城关公社。1963年1月,恢复发南十里堡公社。1984年4月,改为南十里堡乡。1996年,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南十里堡村、薛家、前宋家、龙家、杏园、东光、西光、枣林、山口 、碓臼李家、关家桥、南崔家、山孙、山张、山宋、王家沟、魏家、西朱、双合、东朱、南于家、下王家、上王家、田家、王家楼、彭家疃、杨家、赵家、蒜园子、万家、姜家疃、三里河子、八蜡庙、仲家洼子、阎家、綦家、半壁店子、阳关、小吉林头、大吉林头、南房家、毛家、双庙孙家、双庙、槽碾、曹家、马神庙张家、下班、上班、黄家岔、铁民51个行政村。1997年1月,改为南十里堡镇。2000年12月,撤镇设街道办事处,以路名而得名。


    2楼2013-08-13 10:45
    回复
      邮编261431编辑本段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370683005:~201 111南十里堡村 ~202 112前薛家村 ~203 112前宋家村 ~204 220龙家村 ~205 220杏园村 ~206 220东光村 ~207 220西光村 ~208 220枣林村 ~209 220山口村 ~210 220碓臼李家村 ~211 112关家桥村 ~212 220南崔家村 ~213 220山孙家村 ~214 220山张家村 ~215 220山宋家村 ~216 220王家沟村 ~217 112魏家村 ~218 220西朱家村 ~219 220双合村 ~220 220东朱家村 ~221 220南于家村 ~222 220下王家村 ~223 220上王家村 ~224 220田家村 ~225 220王家楼村 ~226 220彭家疃村 ~227 112杨家村 ~228 112赵家村 ~229 112万家村 ~230 112姜家疃村 ~231 112三里河子村 ~232 112八蜡庙村 ~233 112仲家洼子村 ~234 112阎家村 ~235 112綦家村 ~236 112半壁店子村 ~237 112阳关村 ~238 112小吉林头村 ~239 220大吉林头村 ~240 220梅园新村 ~241 220毛家村 ~242 220双庙孙家村 ~244 220槽碾村 ~246 220马神庙张家村 ~247 220下班家村 ~248 220上班家村 ~249 220黄家岔村 ~250 220铁民村 ~251 112蒜园子村 【注 原为51村:~243双庙村 ~245曹家村】


      3楼2013-08-13 10:46
      回复
        特色村
        【南十里堡】明中期,夏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夏家。清初,官府在此设堡,夏家临近大道的几家店铺和并,因距掖县城十里,故称南十里堡。


        4楼2013-08-13 10:47
        回复
          旅游资源
          辖区内山清水秀,文化积淀深厚。云峰山,海拔305米,又名文峰山,位于莱州市东南7.5公里。其主峰三峰并立,酷似笔架,故俗称笔架山。云峰山峰高、谷幽、林茂。“春桃”、“夏槐”“秋枫”为云峰山三时绝景。云峰山以北魏郑道昭摩崖刻石而著称。摩崖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立面,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34处,其中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者16处。1984年在魏碑外修建仿宋六角双层排檐碑亭,赵朴初先生题写了“郑文公碑亭”匾额。1977年,云峰山魏碑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法家,人称“一代文宗”,曾任国子监祭酒、光州(今莱州市)刺史,此处石刻当是他光州任内的作品。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3.4米,宽4.65米,为山中石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达1244字。此碑俗称下碑,上碑在平度境内的天柱山,史称郑文公碑,碑的内容相同。此上下碑碑文结字宽博,笔力雄劲,为海内外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另有《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等,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新石器时代遗址。1981年,在文峰路街道蒜园子村东南台地上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南北长约370米,东西宽约360米。北部断崖可见文化堆积3层。3层下发现一座土坑竖穴单人葬残墓,未见随葬品。地面暴露遗物,南部散布龙山文化时期陶片较多,以轮制为主,多夹砂、夹滑石红褐陶,夹砂、泥质黑陶较少。有附加堆纹、弦纹、刻划纹等。可辨器物有鼎、罐、瓮、盆等。鼎有盆形和罐形二类,足为铲形或凿形。罐有高领罐和折沿罐,盆为卷沿大平底。北部以早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较多,手制为主,多夹砂、夹云母、夹滑石的红褐陶,泥质陶较少。有划纹、乳丁纹和附加堆纹等。可辨器物有盆形鼎、折腹鼎、小口罐及蘑菇状把手等。另采集有石斧、石凿、石锛、石磨棒等及战国陶片。遗址保存较好,1983年、1987年分别列为县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楼2013-08-13 10:48
          回复
            名人
            吴化文(1904~1962)。文峰路街道李家村(今铁民村)人。1920年投军于冯玉祥部,历任排长、传令副官、师参谋长、高级教导团团长、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等职。1948年9月19日率部两万余人战场起义。吴部被编为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吴任军长。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0年11月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委员、交通厅厅长,1959年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6楼2013-08-13 10:50
            回复
              特产
              文峰路街道为莱州市石材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国内外。


              7楼2013-08-13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