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岛吧 关注:48贴子:279
  • 0回复贴,共1

清初朝廷重要征税机关所在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面环海,光热丰富,海水盐度较高,过去盛产海盐。生盐池漏未传入高雷地区时,沿海都是使用晒沙取卤煮盐方法生产熟盐,即民间所说“煮海为盐”,故解缙特呈诗作有“火烟光起盐田熟”之句。他路过吴川芷寮作《望海》七言,也有“沙碛煮盐凝皓月”诗句反映煮盐景况,可见当时煮盐业十分兴旺,盐业生产是特呈一个重要产业。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盐池漏开始从福建经粤东传入粤西,逐步改煮熟盐为滩晒生盐。技术改革,盐产量大幅提高。盐业迅速发展。其中茂晖场管辖的南三、乾塘、特呈等盐区就有池漏300余口,建有盐仓26间。从清康熙六年(1667年)起,官方的盐税机构盐课司署就设在特呈岛。朝廷委派大使驻岛督理盐政征收盐税。官定年产盐数额为1060包,每包75公斤,合计795吨,共征课银176两8钱上缴朝廷,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吴川志》有详细记载。盐税是一个大税种,重要的征税机关设在特呈,时间长达近百年,可见特呈岛在清朝初期的经济地位显赫并担当重要角色。解放后,特呈仍继续经营盐业生产,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产量在198吨左右。


1楼2013-07-02 09: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