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话吧 关注:19贴子:160
  • 3回复贴,共1

中原话自古就无入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朝以前南京一带是纯粹的吴语区。后来大批南迁的汉人主要集中在此地,南京做为首都,南朝时梁武帝还闹不清四声为何物,于是问周舍道:“何谓平上去入?”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是也。”周舍一时难以说清,只得举“天子圣哲”四字为例,这四字恰代表四个声调。


IP属地:上海1楼2013-06-29 12:27回复
    周舍何许人也,梁朝的音韵专家,今河南汝阳一带的人,按理说,什么是入声,什么是平上去入,河南人周舍自然会向梁武帝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可实际上没有,周舍只是用"天子圣哲"混淆过关?
    梁武帝是个北方人,并且是个学者,身为北方人的学者搞不清什么是“平上去入”
    周舍是个北方人,也是个学者,身为北方人的学者依旧搞不清什么是“平上去入”
    这说明了什么?古河南就没有“平上去入”
    起码,这体现出的是很大的疑点,古河南到底有没存在入声,是个很大的争议,还需不断的,大量的翻阅古河南人遗留下来的资料。


    IP属地:上海2楼2013-06-29 12:28
    回复
      再来看其他有关入声的记载
      ——————————
      1."盖入声出于江左,非中原旧读."---- 音韵学家孔广森
      2.陶宗仪《辍耕录》:“今中州之韵,入声似平声,又可作去声。”
      ——————————
      可见入声发源于江南吴地,中原没有入声,两次中原人的衣冠南渡之后,苏南浙北地区受到影响,因此入声弱化很多。


      IP属地:上海3楼2013-06-29 12:31
      回复
        [唐]李涪: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宋]陆游: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老学庵笔记》 [宋]寇准: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说郛》 [宋]路德章:浙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 [宋]陈鹄:乡音是处不同,唯京都天朝得其正。《西塘集》 [元]周德清: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 [元]范德机: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语》 [元}孔齐:北方声音端正,谓之中原雅音。南方风气不同,声音亦异,至于读书字样皆讹,轻重开合亦不辩,所谓不及中原远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记》 [明]沈宠绥:以吴侬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韵,字理乘张,音义径庭,其为周郎赏者谁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韵为楷!《弦索辩讹》 [明]吕坤: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明]陈全之《蓬窗目录》:杭州类汴人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 [明]郎锳《七修类稿》:城中(杭州城内)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 [明]王伯良:"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 [明]杨文骢:"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杂"---------《同文铎》 [清]朴隐子:"词严声律,韵必中州。盖河洛当九域之中,其音可通于四方耳"-------《诗词通韵·序》 [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类音·南北音论》 [清]罗愚:"摄以开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图诀》 [清]阎若璩:洛阳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 [清]王德晖:"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往往此笑彼为方言,彼嗤此为土语,……愚窃谓中原实五方之所宗,使之悉归中原音韵,当无僻陋之诮矣"-----------《顾误录》[清]张燮承:"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翻切简可篇·读横直图口诀》 [清]毛先舒《与婿徐华征书》:汴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随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 [清]周赟:夫中国车书一统,而音韵必叶中州。《山门新语》


        5楼2018-04-22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