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布诚周易经传高...吧 关注:2,530贴子:42,428
  • 8回复贴,共1

易学人物●林忠军 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个帖,介绍一下易学人物。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3-28 11:11回复

    郑玄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 (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 兴、郑众父子。他一生博学多师,兼通今 古文:“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 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 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 《礼记》、《左氏春秋》、《韩诗》、 《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 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后汉 书?郑玄列传》)在外游学十余年,后回乡 里聚徒讲学,其门生“相随已数百千人”。 后因政治上反对宦官专权而被禁锢。自 此,他闭门不出,潜心著述,通过注释、 研究诸经和当时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而 创立了郑学。根据《后汉书》记载,郑玄 著作很多,其中有反驳何休而作的《发墨 守》、《箴膏肓》、《起废疾》,有弟子 撰郑氏答弟子问五经的《郑志》八篇。“凡 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 《仪礼》、《礼记》、《论语》、《孝 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 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 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 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 百余万言”,均佚。清袁钧《郑氏佚书》、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孔广 森《通德遗书所见录》、黄奭《高密遗 书》也有辑载。据历代史志记载,其易学 著作主要有《周易注》、《易赞》、《易 论》、《易纬注》,现存的有《易纬 注》,其余佚失。郑玄的易学思想主要见 于《易纬注及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宋 王应麟、清人丁杰、张惠言、 等人辑有 《周易郑康成注》、《周易郑注》、《周 易郑氏注》等书。清惠栋作《易汉学》、 张惠言作《周易郑荀义》对郑氏易学皆有 阐发。通观郑氏易学,主要有四方面的内 容:爻辰说、礼象说、易数说、易学训 诂。
    荀爽
    荀爽(128-190),东汉人,字慈明, 一名谞。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幼 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 语》。时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延熹九年拜郎中。献帝即位,就任平原 相,后晋升司空。政治上,因反对宦官专 权,而遭党锢,后又参入谋除董卓之乱。 一生对经学皆有著述。据《后汉书?荀爽 传》记载,“著《礼》、《易传》、《诗 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 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 又作《公羊问》及《辩谶》,并它所论 叙,题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所亡 缺。”《隋志》有荀氏《周易注》十一卷, 新旧《唐志》有荀氏《周易注》十卷,皆 佚。其易学思想主要见于李鼎祚《周易集 解》所辑荀氏《易注》。清人对荀氏易注 多有辑录。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辑有《周易荀氏注》三卷,孙堂《汉魏二 十一家易注》辑有荀氏《周易注》一卷。 惠栋撰《易汉学》,张惠言撰《周易荀氏 九家义》等对荀氏易学皆有阐发。
    荀氏易学,就其学派而言,当属于西汉 费直一派。西汉由于官方倡导,学易之风 大盛,易学派别林立,《汉书?艺文志》 载,西汉主要易学派别,官方有施、孟、 梁丘和京广氏之学,民间有费直、高相两 家。官方四家在东汉趋于衰微,而费氏易 逐渐兴盛,传费氏《易》者绵延不绝。 《后汉书?儒林传》:“建武中,范升传孟 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传费 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受郑 玄。玄作《易注》,荀爽以作《易传》。 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荀氏虽治费氏 《易》,然从其思想渊源看,远非费氏一 家,而是兼收当时各家之说。剖析荀氏易 学思想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他一方面继 承了费氏《易》的家法,以十篇之传文解 说经意;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汉以来孟 喜、京房等人的易学思想,并在此基础 上,独辟蹊径,建构起以乾坤阴阳为骨架 的易学思想体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3-28 11:22
    回复
      虞翻
      虞翻(164-232),汉末三国时会稽余 姚(今属浙江)人。字仲翔,他少而好 学,有高气。最初,为会稽太守王朗之功 曹,孙策征会稽,王朗败绩,虞氏归孙 策。孙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自 此,他追随孙策左右,驰骋疆场。后州举 茂才,汉召为侍御史,因司空曹操举存而 不就。孙策死后,其弟孙权主事,以其为 骑都尉。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 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 泾县和交州等地。他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 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 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 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 因此也常为他设坐。
      虞氏一生虽处乱世,亲自参与了三国争 霸的战争,但于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 断。特别是晚年在交州期间,讲学不倦, 门生常数百人。据《三国志》及其注载, 虞氏为《老子》、《论语》、《国语》作 过训注,并著《明扬释宋》。考《隋书经 籍志》:“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 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 十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 录》:“《论语》虞翻注十卷。”此即《论 语》训注。隋唐志著录,有虞氏《春秋外 传国语注》二十一,此为《国语》训传。 又隋唐志著录,并有虞氏《太玄注》十四 卷,此即为《易扬释宋》(扬,扬雄。 宋,宋衷)。《经典释文?叙录》:“《老 子》虞翻注二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相 同,此即《老子》训注。此外,虞氏还为 《孝经》、《周易参同契》作过注,唐玄 宗御注《孝经序》云:“韦昭,王肃先儒之 领首。虞翻、刘邵抑次焉。”《经典释文》 卷二载虞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 月。”即是其证。
      虞氏于《周易》造诣最深。这主要得之 于世代家传易学和他本人处战习易而不 辍,博览众家之易说。他曾说过:“臣闻六 经之始莫大阴阳,是以伏羲仰天县象,而 建八卦,观变动六爻为六十四,以通神 明,以类万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 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 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臣亡考故 日南太守歆,受本于凤,最有旧书,世传 其业,至臣五世。前人通讲,多玩章句, 虽有秘说,于经疏阔,臣生遇世乱,长于 军旅,习经于匏鼓之间,讲论于戎马之 上,蒙先师之说,依经立注。又臣郡吏陈 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散发被鹿裘,布 《易》六爻, 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 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知臣 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解不离流俗, 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其正。”(引 自《虞翻别传》)以上所言,说明了虞翻 易学源于家传孟氏易及当时诸家易学。也 证明了虞氏明学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虞氏精通筮法,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周易》占断。据《三国志?吴书?虞翻 传》载,他曾为关羽筮之,“得兑下坎上, 《节》。五爻变之《临》。”他说:“不出 二日,必当断头。”果然如此,孙权曾称赞 他“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裴松 之引《虞翻别传》云虞翻放弃南方,“依易 设象,以占吉凶。”可见虞氏擅长运用《周 易》预测。
      虞氏的易学代表著作为《易注》。据虞 氏本传称,此书作成后,曾示于少府孔融 等人,且受到了孔融的称赞。虞氏别传也 明确说,他曾将《易注》献给当时的统治 者。《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 志》著录虞注《周易》九卷,《新唐书?艺 文志》、《经典释文》有虞注《周易》十 卷,这是虞氏《易注》。
      另外,据唐代史志文献记载,虞氏还撰 有《周易日月变例》六卷,《京氏易律历 注》一卷,《周易集林律历》一卷等易学 著作。以上所列虞氏著作(包括非易学著 作)皆亡佚。现存虞氏易注主要见于李鼎 祚《周易集解》。清孙堂《汉魏二十一家 易注》辑有虞翻《周易注》十卷,《附 录》一卷,黄 奭《逸书考》辑有虞翻《周 易注》一卷,清惠栋著《易汉学》,张惠 言著《周易虞氏义》九卷、《周易虞氏消 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 事》二卷、《虞氏易候》二卷、《虞氏易 言》二卷,曾钊撰《周易虞氏易笺》九 卷,方申作《虞氏易象汇编》一卷,纪磊 作《虞氏易义补注》一卷、《附录》一 卷、《虞氏易象考正》一卷,胡祥麟撰 《虞氏易消息图说》一卷,李锐作《周易 虞氏略例》一卷,民国徐昂撰《周易虞氏 学》六卷,对虞氏易学皆有阐发,是研究 虞氏易的必备之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3-28 11:25
      回复

        陆绩
        陆绩(187-219),三国吴郡吴县(今 属江苏)人,字公纪。出身官宦世家。考 《后汉书?独行传》《后汉书?陆康列 传》:陆闳“建武中为尚书令”,其孙陆 续“仕郡户曹史”,后“辟为别驾从事”。陆 续生三子,长子稠,广陵太守;中子逢, 乐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名, 连征不就。”褒子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少子 为陆绩。陆绩“ 敦《诗》《书》,长玩 《礼》《易》。”(《三国志?陆绩传》) 一生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他与 当时名士交往甚密,“虞翻旧齿名盛,庞统 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同 上)。在孙权执政时,“辟为奏曹掾,以直 道见惮,出为郁林(今广西服林县)太 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同上)他 有躄疾,又志在儒雅,故虽有军务,却著 述不废,以“学善政,见称当时”(《后汉 书?陆康列传》)。自知亡日,仍作辞自 悼,死时三十二岁。一生撰写了不少著 作,据《三国志?吴书》记载,曾作《浑天 图》、注《易》及《太平经》。《隋书?经 籍志》录有:《周易注》十五卷,《周易 日月变例》六卷(与虞翻同撰),《太平 经注》十卷。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也 录有:陆绩《周易述》十三卷。两唐志 有:陆氏《易注》十三卷。郑樵《通志?艺 文略》录有:《京氏易传》三卷,陆绩 注。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京房易 传》三卷、《积算杂占条例》一卷,题云 吴郁林太守陆绩公纪注。但是陆氏著作, 除了《京氏易传注》外,其它皆亡佚。明 清时对陆氏易注多有辑录。明姚士麟采李 鼎祚《周易集解》、陆德明《经典释文》 所引陆氏易注及陆氏《京房易传注》,得 佚文一百五十余条,而成《陆氏易解》一 卷,清人张惠言、孙堂、马国翰、黄奭等 对姚氏《陆氏易解》皆有增补。张惠言 《易义别录》辑有《周易陆氏》一卷、孙 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有《周易述》 一卷、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 《周易陆氏述》三卷、黄奭《逸书考》另 有《易述》一卷。
        陆绩的易学由汉代象数易学发展而来。 易学发展到西汉,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易学 体系,根据汉《易》方法划分,主要有六 大家:官有施、孟、梁丘、京氏之学,民 有费、高之学。东汉在传授西汉易学基础 上,又多有创新和发展,象数易学趋于完 备,并居于显赫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象 数易学否定自身,开始式微。三国之际, 长期受象数易学薰陶的陆绩,目睹了汉末 象数易学由鼎盛和向衰败转变,以重振象 数易学为己任,毅然选择了晦涩难解、日 趋失传的象数易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京氏易学, 故他的象数易学思想是主要通过诠释《京 氏易传》而补充阐发出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3-28 11:25
        回复
          何妥
          何妥,字栖风,西城(城,又作域) 人。其父通商入蜀,遂家居郫县(今四川 成都平原中部),事奉梁武陵王纪,主知 金帛,因致巨富,号为西州大贾。他少机 警,八岁游国子学。十七岁以使巧事湘东 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当时他 与肖 齐名,时人称“世有两俊,白杨何 妥,青杨肖 ”。西魏灭梁,何妥入后周, 仕为太学博士,封为襄城县男。至隋统一 中国,文帝受禅,升国子博士,加通直散 骑常侍,进爵为公。出为龙州刺史,在职 三年,以疾请还。何妥性劲急,有口才, 好是非人物。曾多次参奏身兼数职、受皇 上器重的苏威,斥责苏夔之短,指陈得 失,评论时政损益,故升伊州刺史而未 成。寻为国子祭酒,死后谥曰肃。何妥曾 为游学者讲学,“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 讲说教授之。”(《北史.儒林传下》)何 妥一生著述很多,曾“撰《周易讲疏》三 卷、(《隋书.何妥传》及《经籍志》并 作“十三卷”,此“三”上当脱“十”字)《孝经 义疏》二卷、《庄子义疏》四卷,与沈重 等撰《三十六科鬼神感应等大义》九卷、 《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 集》十卷,并行于世”。(同上)其《周易 讲疏》隋唐志皆有著录。《隋书.经籍 志》载有:《周易讲疏》十三卷,注云: 国子祭酒何晏撰。“晏”乃“妥”字之误。清 儒马国翰考辨云:“考魏何晏官至吏部尚 书,《隋志》集部题魏尚书何晏集十一 卷。兹题国子祭酒,乃隋何妥之官号,且 书名、卷数,并与妥传不殊,而次序又在 陈周弘正之下,不著代者,以妥为隋人 也。《志》偶误‘妥’为‘晏’。《册府元龟》 遂云何晏撰《周易私记》二十卷。《周易 讲疏》十三卷,朱太史彝尊信之,载入 《经义考》,展转承讹,失而愈远矣。 “(《玉函山房辑佚书.易类》)此书久 佚,马国翰据孔颖达《周易正义》所引“何 氏”注及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何妥注辑 为一卷。黄奭也据孔、李二书,并参照其 它书,辑《何妥周易讲疏》,载入《逸书 考》中。
          但《周易正义》中所引“何氏”是否即是 何妥?何晏、何育皆有易注,孔氏未明指 其人。清儒马国翰曾考之云:“李明标‘何 妥’,《正义》称‘何氏’,其说每与张氏、周 氏、褚氏、庄氏并引。庄氏不详何人,周 为周弘正,张为张讥,褚为褚仲都,何知 何妥,皆唐近代为讲疏者,《正义》亦疏 也,故仅题某氏。”(同上)又考《正义》 引何氏注,有王弼玄学之特色,又兼取象 数易之内容,如何氏注《系辞》云:“上篇 明无,故曰易有太极,太极即无也。”又 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是其无 也。下篇明几,从无入有,故云‘知几其神 乎’。”是以老庄注《易》。注《临》 云:“从建子阳生至建未为八月。”是取汉 儒消息卦注《易》,这与李氏《周易集 解》所引何妥注风格基本一致(见下 文)。故马国翰之论可信。
          何妥一生行踪由南朝而迁北朝,后为官 于统一隋朝,饱览了南北之学,故易学思 想融合了玄学易和象数易,在其易注中, 既有玄学清淡简明之风,又有汉易古朴重 实之气;既明天道,又明人道,如他关于 《文言传》解说就是例证。何氏认为《文 言传》“潜龙勿用下也”至“飞龙在天,上治 也”是谓《文言》第二章,此章是“以人事 明之”。何氏于此章皆以尧、舜、文、武之 帝王之事阐明人道,他注“潜龙勿用下 也”云:“此第二章以人事明之。当帝舜耕 渔之日,卑贱处下,未为时用,故云下。 ”注“见龙在天,时舍也”云:“此夫子洙何妥
          何妥,字栖风,西城(城,又作域) 人。其父通商入蜀,遂家居郫县(今四川 成都平原中部),事奉梁武陵王纪,主知 金帛,因致巨富,号为西州大贾。他少机 警,八岁游国子学。十七岁以使巧事湘东 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当时他 与肖 齐名,时人称“世有两俊,白杨何 妥,青杨肖 ”。西魏灭梁,何妥入后周, 仕为太学博士,封为襄城县男。至隋统一 中国,文帝受禅,升国子博士,加通直散 骑常侍,进爵为公。出为龙州刺史,在职 三年,以疾请还。何妥性劲急,有口才, 好是非人物。曾多次参奏身兼数职、受皇 上器重的苏威,斥责苏夔之短,指陈得 失,评论时政损益,故升伊州刺史而未 成。寻为国子祭酒,死后谥曰肃。何妥曾 为游学者讲学,“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 讲说教授之。”(《北史.儒林传下》)何 妥一生著述很多,曾“撰《周易讲疏》三 卷、(《隋书.何妥传》及《经籍志》并 作“十三卷”,此“三”上当脱“十”字)《孝经 义疏》二卷、《庄子义疏》四卷,与沈重 等撰《三十六科鬼神感应等大义》九卷、 《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 集》十卷,并行于世”。(同上)其《周易 讲疏》隋唐志皆有著录。《隋书.经籍 志》载有:《周易讲疏》十三卷,注云: 国子祭酒何晏撰。“晏”乃“妥”字之误。清 儒马国翰考辨云:“考魏何晏官至吏部尚 书,《隋志》集部题魏尚书何晏集十一 卷。兹题国子祭酒,乃隋何妥之官号,且 书名、卷数,并与妥传不殊,而次序又在 陈周弘正之下,不著代者,以妥为隋人 也。《志》偶误‘妥’为‘晏’。《册府元龟》 遂云何晏撰《周易私记》二十卷。《周易 讲疏》十三卷,朱太史彝尊信之,载入 《经义考》,展转承讹,失而愈远矣。 “(《玉函山房辑佚书.易类》)此书久 佚,马国翰据孔颖达《周易正义》所引“何 氏”注及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何妥注辑 为一卷。黄奭也据孔、李二书,并参照其 它书,辑《何妥周易讲疏》,载入《逸书 考》中。
          但《周易正义》中所引“何氏”是否即是 何妥?何晏、何育皆有易注,孔氏未明指 其人。清儒马国翰曾考之云:“李明标‘何 妥’,《正义》称‘何氏’,其说每与张氏、周 氏、褚氏、庄氏并引。庄氏不详何人,周 为周弘正,张为张讥,褚为褚仲都,何知 何妥,皆唐近代为讲疏者,《正义》亦疏 也,故仅题某氏。”(同上)又考《正义》 引何氏注,有王弼玄学之特色,又兼取象 数易之内容,如何氏注《系辞》云:“上篇 明无,故曰易有太极,太极即无也。”又 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是其无 也。下篇明几,从无入有,故云‘知几其神 乎’。”是以老庄注《易》。注《临》 云:“从建子阳生至建未为八月。”是取汉 儒消息卦注《易》,这与李氏《周易集 解》所引何妥注风格基本一致(见下 文)。故马国翰之论可信。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3-28 11:55
          回复
            有点故事什么就能让大家都爱看了。。。。。


            IP属地:广东10楼2013-05-16 16:39
            回复
              你好,我想报考林忠军老师的研究生,你们能联系到他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0-10 18:09
              回复
                荀爽、虞翻都被尚老爷子骂成啥样了。要说领军人物,郑玄是一个。


                IP属地:河北12楼2020-12-07 09:02
                回复
                  要说到汉代至三国时的大易学家,首推京房和管辂!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4-05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