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337,853贴子:3,256,270
  • 10回复贴,共1

战巡的弟弟的故事:“嘘嘘”巡洋舰传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宝剑橡叶骑士

如果有什么人高声说了一些不便让别人听到的悄悄话,我们往往会用食指抵住嘴,“嘘嘘”一下,让对方轻声点,而在英语中相当于我们“嘘嘘”声的,便是“hush-hush”这个单词。而军舰的建造,不管在什么国家都是属于机密范畴,本来就是不会轻易公开的。当然,秘密也有其等级,像一些辅助舰艇,虽然也不是没有秘密,但是不会如何严格,然而像战列舰、巡洋舰这些主要作战舰艇,那保密程度可就非同一般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甚至出现过这么一种奇特的巡洋舰,一直到战争结束,前面往往被加上“hush-hush”这个字眼,称其为“嘘嘘巡洋舰(Hush-hush cruiser)”。也就是说一旦大声讲出来了,便会被人家用“嘘嘘”声打断的绝密巡洋舰,这种舰艇几乎是完全不为外人所知地被设计、建造并投入现役,而敌方的德国直到被这种军舰发射的炮弹击中,将其搜集的弹片仔细分析调查后才推测出了她们的存在,可见这种遮在面纱后面的军舰保密工作是多么的成功。不过,她们到底有哪些秘密,非得让英国人如此悉心“呵护”不可呢?我们不妨来撩起那一层面纱,看个究竟吧。

这种“嘘嘘巡洋舰”的英国海军的正式称呼是Large Light Cruiser(大型轻巡洋舰),计划排水量是17500吨,比起与她们几乎同时设计建造的战列巡洋舰“却敌(Repulse)”级26500吨的排水量虽然要少的多,但是其长度只比“却敌”少了不到三米,几乎相差无几。然而,其宽度竟然也比同级军舰少三米!这种苗条也就是造成这一万吨排水量之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由此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便是长宽比向有利于航速的方向增加。长宽比说明了舰艇设计水线的瘦长度,它与舰身长度的变化规律大致有下面这些:
(1)增大长宽比对减小舰艇的剩余阻力有利并能改善舰艇的航向稳定性;
(2)增大长宽比使船体结构承受的弯矩增加从而导致船体结构重量增加;
(3)如果增大长宽比是通过减小宽度来实现的话,则会导致舰艇稳性减小;
(4)增大长宽比对舰艇回转性也是不利的;
(5)增大长宽比还会导致侧投影面积增加对抗风性不利,并增大了受敌武器攻击时的命中概率。


总之,增大长宽比对快速性有利但对其它很多性能会带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另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设计时,如此大型的军舰,其吃水仅仅只有7米左右,而“却敌”级则深达9.2米!吃水异常浅加上舰型的异常瘦长,更有甚者,在这几乎没有装甲的舰体上,前后还要安装沉重的炮塔,不言而喻,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因为这样的舰型即使在很小的波浪下也会承受很大的扭矩力。通过慎重的计算,英国的造船家们终于完成了初步的设计,1915年3月28日,首舰“勇敢(Courageous)”号于阿姆斯特朗埃尔斯威克(Armstrong,Elswick)船厂舰动工,她是该厂的第895号;不久以后的5月1日,二号舰“光荣(Glorious)”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和沃尔夫(Haland & Wolff)船厂,作为第482号舰铺下了龙骨;经过若干设计变化,三号舰“暴怒(Furious)”号,阿姆斯特朗工厂的第896号舰,紧接着在6月8日也开始了建造。

为什么英国人称其为大型轻巡洋舰呢?理由说穿了也十分简单,首先,本舰事实上就是处于轻巡洋舰发展的延长线上的,虽然搭载着最大口径的主炮,虽然拥有最高的航速,但是设计思路基本上没有跳出轻巡洋舰的范畴,从她们的性能也好,其防御力也好,也都是和其他轻巡洋舰处于同一等级的。当时的轻巡洋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轻巡洋舰不同,战后为了对海军的发展进行限制,在条约当中明确地对于各类军舰的吨位、武装等作了限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则并没有这样严格的划分,因此即便是拥有近两万吨的排水量,拥有最大口径的大炮,而由于只拥有轻巡洋舰级的装甲配置以及主机,称其为轻巡洋舰也无可非议。

这里我们首先不得不问,到底英国海军海军为了什么要建造这样怪异的军舰?要说这种神秘的军舰,便应该提起英国当时再次出马就任的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他可谓对近代海军作出最大贡献,同时也遭到极大非议的人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论及近代海军便不得不提到这位“费老爹”。



IP属地:黑龙江1楼2007-06-30 13:47回复


    她们的主炮是安装在前后两个Mk.I型炮塔的15英寸(381毫米)42倍径Mk.I型巨炮四门,这些炮塔的入口和扬弹机经过了若干改进。由于福克兰海战的巨大影响,所搭载的炮弹分别从最初计划的各八十发增加到和却敌级同样的一百二十发。这种巨大的炮塔可谓英国当时标准的炮塔,自从在高速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上首次搭载以后,不论是君主级战列舰还是却敌级战列巡洋舰等等,都是清一色地搭载这型炮塔,可见其优秀的性能以及通用性和可靠性。然而,仅仅搭载主炮四门,很显然一次齐射只能射出四发炮弹,由于每次齐射的炮弹散布都是调整下一次齐射的重要依据,一次齐射的炮弹越多,就越是容易测算。对运动着的敌舰进行远距离射击的话,她们就力不从心了,这一点就连费舍尔勋爵本人也不否认:“如此主炮齐射的话,射击效果难以期待”。所以即便是拥有巨大的火炮,她们也难以胜任在大洋上与敌方主力舰交战的任务。不过,本来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地支援,而且,如果用于捕捉歼灭敌方以轻巡洋舰为主的海上袭击舰,她们可以不必担心敌舰发射的炮弹击穿其薄弱的装甲,放心大胆地逼近射击,如果用以这个目的,四门主炮还是具有足够强大威力的。


    作为对抗敌方雷击舰艇的副炮,本舰和却敌级战列巡洋舰一样,吸取了科罗内尔海战的教训,废除了在高速航行下难以使用的侧舷炮郭,使用了4英寸(102毫米)45倍径三联装炮塔六座,这种炮塔被设置在受射击气浪影响较小的上层建筑顶部,可以同时向同一侧舷使用十二门炮。而且,比起通常作为副炮的6英寸(152毫米)火炮来射速更快,这对于对抗高速小型的雷击舰艇而言,优势是极为显然的。除此以外,舰上还配备有3英寸(76毫米)高射炮两门、3磅炮四门以及马克沁重机枪五挺。原计划只搭载两部21英寸(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但是建成以后的1917年5月,“光荣”号的舰长米勒上校提议增强其雷击能力,经批准,两舰在甲板上又增设了两联发射管六部,使她们的鱼雷发射管多达十四部!


    比起强有力的武装,“勇敢”号和“光荣”号的防御装甲几乎可以忽略,首先,侧舷就没有象样的装甲带,仅仅只是在一英寸(25毫米)的船体外部钢板上装上一层两英寸(51毫米)厚的钢板而已,这样的钢板也只是安装在前后主炮之间弹药库和轮机舱部分的最上部甲板到吃水线以下一点,这样的防御配置和4200吨的C级轻巡洋舰基本一致。舰艇的重要部分有若干轻装甲防护,船体以外也有凸出的防鱼雷隔舱,有一定的水下防御能力。全舰唯一有比较象样的装甲之处,只有主炮塔以及司令塔。主炮塔的装甲与其他主力舰上使用的同型炮塔相差无几,炮座的装甲是六到七英寸(178毫米),炮塔前部为十三英寸(330毫米),侧部七英寸(178毫米)。司令塔的装甲虽然有十英寸(254毫米)厚,但是从舰身的主要防护能力来看根本难以称其为装甲舰,这也是称其为大型轻巡洋舰的合理之处吧。


    如上所述,本舰的主机利用的是“冠军”号轻巡洋舰的同型的帕森式减速轮机四台,即该型巡洋舰的两艘份。每台轮机有两档变速齿轮,带动一根桨轴,每分钟转速达到340转,轴马力为22500马力,这样总功率便达到了九万马力!而最早的的战列巡洋舰“无敌”号(17250吨)的功率才仅仅是41000马力。锅炉采用的是十八台“亚罗”式细管型炉,分三个锅炉舱,每舱各安装六台。这种锅炉为重油专用,标准装载燃油750吨,满载可达3250吨。分别贮存在侧舷以及双重底之间的燃料舱内。计划在通常排水量下,达到航速32节。这两艘军舰在1916年10到11月开始试航,但是,过于修长苗条的舰体在狂风恶浪下暴露了出了很大的问题。1917年1月“勇敢”号在海况4(浪高2米多)的情况下进行全速试航时,船舷和甲板发生了扭曲,整个船体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样,两舰进行了全面的强化。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勇敢”号的试航中,主机马力为93730马力,航速为31.58节;“光荣”号是91165马力下航速31.6节。而且其满舵回旋少于1500码(1372米),对于这么一艘苗条的大型舰艇,这个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IP属地:黑龙江5楼2007-06-30 13:47
    回复


      不过,虽然经过苦心的设计建造,这种费舍尔勋爵准备用于波罗的海强袭作战的大型轻巡洋舰终于问世了,但是由于波罗的海的作战计划早已被锁进了保险柜,而且在日德兰海战中轻防御的舰艇损失惨重,更是让海军觉得这样的军舰难以使用。最后只是让这两艘15英寸主炮舰重新组成了在日德兰海战中被德军击沉了大半而遭解散的第一巡洋舰分舰队,由“勇敢”号担任旗舰。


      到了这时,德国依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怪异的军舰,直到1917年的11月7号的第二次赫耳果兰湾(Heligoland Bight)之战,这才是“嘘嘘巡洋舰”揭开神秘面纱的第一战。

      1917年,英军在北海和大西洋总共布设三万三千六百六十枚水雷,其中八千五百一十二枚则布设在本国海岸附近和英吉利海峡,还有三千枚布设在德国占领下的比利时沿岸附近。赫耳果兰却是基尔运河的出口,还是通向濒临北海的德国大军港威廉港的要冲,实可谓是德国海军的咽喉,因此在这赫耳果兰湾中密布着的水雷就高达二万二千一百四十八枚!将如此大量水雷武器用于攻势障碍,便全面加强了对德国沿岸的海上封锁,虽说还是仍然不能全面减少德军潜艇的活动,但是却可以使德国潜艇难以出航到交通线上。为了打破封锁,德军的扫雷舰不得不经常清除水雷,为潜艇开辟航道。


      这时,英国计划使用轻快的战列巡洋舰以及巡洋舰突袭这些扫雷舰艇,有可能的话,还能将德国快速舰队诱出歼灭。这个作战的行动代号为“FR”,计划是这样的,由于得到了德国将在1917年11月17日的凌晨6:00在北纬55度,东经5度55分的海面附近进行水雷的探测以及清扫行动。因此,准备让拥有第一巡洋舰舰队、第一和第六轻巡洋舰舰队所组成的A舰队在被称为汇合点X的北纬55度,东经5度55分的海面和负责火力支援的B舰队汇合,双方以349度的航向扫荡所发现的敌舰艇,然后再到达被称为汇合点Y的北纬56度,东经5度33分与火力强大的C舰队再度汇合,诱歼可能前来支援的敌方大型舰艇。不过,作战区域附近,北方是德国人计划扫清的英国雷区,而南方却是德国同样精心设下的水雷迷魂阵。因此英军行动这次的航线设定也是非常谨慎。


      计划似乎非常完美,英国舰队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德军在此日如期实施大规模扫雷作业,在巡洋舰以及雷击舰的掩护下,大量的扫雷舰艇正紧张地扫除英军布下的水雷,为了防止万一,德国第四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当年因指挥“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两舰在地中海突破英军重围,抵达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大名鼎鼎的威廉·祖雄(Wilhelm Souchon)海军中将命令分队麾下的两艘战列舰“皇帝”和“皇后”号在赫耳果兰岛附近待命。


      11月17日凌晨天气非常恶劣,浓雾弥漫,波涛汹涌。德军的飞艇不能起飞,水上飞机的侦察飞行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据英军的记载,在六点一刻“光荣”号的能见度仅仅只有两英里。六点半,驱逐舰“世仇”号向第一轻巡洋舰舰队旗舰轻巡洋舰“卡利登”号报告,监听到了德军的通信,电波强度是10。七点十七分阳光开始刺破浓雾,坐镇“勇敢”号的A舰队司令官纳皮尔海军中将下令舰队加速,准备随时攻击。


      七点半左右双方开始发生接触,七分钟以后,“勇敢”号和“加的夫”号率先使用其前主炮开火,其余各舰也开始加速并紧跟开火,“勇敢”号使用15英寸主炮轰击德军的轻巡洋舰,用4英寸副炮射向扫雷部队。德军现场的指挥官为第二侦察群司令路德维希·冯·罗伊特海军少将遭到这次突袭以后,反应也非常迅速,他马上下令各舰从烟囱、发烟浮标以及发烟器,总而言之利用一切方式施放烟幕,此情此景真宛如日后萨马海战中美国驱逐舰掩护护航航空母舰的战斗。在几分钟内,德舰完全躲入了烟幕之中。但是没有过多久,英军发现在烟幕后面猛然升起了一朵蘑菇状烟云,那是为扫雷舰艇设标的德国拖网船“哥廷根(Kehdingen)”号被“勇敢”号的15英寸巨弹命中而产生的爆炸。那巨大的炮弹将这艘小船打个稀烂,船员只得弃船逃生,但是英国的炮弹还是不停地命中这艘倒霉的小船,共计中弹达30-35发,但是大多数都是穿透船体落入海中。该舰直到八点五十将近才被后续B舰队的驱逐舰击沉。冯·罗伊特一边发电报告知遭遇了强敌,一方面向命令巡洋舰和雷击舰掩护扫雷部队返航,并企盼在英国人将他们收拾干净以前,暂且逃入战列舰的掩护之下。
      


      IP属地:黑龙江6楼2007-06-30 13:47
      回复

        B舰队,司令官:海军中将威廉·克利斯朵夫·帕肯汉爵士(Sir William Christopher Pakenham)
        副司令官:海军少将理查德·F·菲利莫尔(Richard. F. Phillimore)
        第二战列巡洋舰分舰队:雄狮(Lion,旗舰)、大公主(Royal Princess)、虎(Tiger)、新西兰(New Zealand)、却敌(Repulse,副旗舰)
        轻巡洋舰:冠军(Champion)和8艘驱逐舰

        C舰队
        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威廉·尼柯拉森?(William Nicholson)
        战列舰:复仇(Revenge)、皇家橡树(Royal Oak)、决心(Rosolution)、加拿大(Canada)、本鲍(Benbow)、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以及驱逐舰11艘

        德军

        第二侦察群,司令: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Ludwig von Reuter)
        小型巡洋舰:柯尼斯堡(Koenigsberg,旗舰)、纽伦堡(Nuernberg)、皮劳(Pillau)以及法兰克福(Frankfurt)
        第十二雷击舰小分队,指挥官:海军少校拉斯(Lahs)
        雷击舰:V43、 V44、 V45、V46以及S50(可能兵力)
        第十四雷击舰小分队(具体不详)
        以上两个小分队共有雷击舰8艘。
        第六扫雷小分队 
        第二、六辅助扫雷小分队、第四破袭分队(兵力不详,共约20艘各种扫雷以及辅助舰艇)

        第四战列舰分队的一部,前敌指挥:皇后号舰长海军上校格拉斯霍夫(Grasshoff)。
        战列舰:皇帝(Kaiser)、皇后(Kaiserin)

        大型巡洋舰:兴登堡(Hindenburg)、毛奇(Moltke)随后赶到。尚若干潜艇的支援。

        注:由于德方的资料不多,笔者汇集多方而整理,难免有误。另外,以上德方舰种的名称为德军惯用称呼,某些资料也有称大型巡洋舰为战列巡洋舰,小型巡洋舰为轻巡洋舰还有雷击舰为驱逐舰的,特此说明。
         

        与“勇敢”和“光荣”号略微不同,三号舰“暴怒”计划在前后各安装一座空前的单装18英寸炮塔,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被决定改为航空母舰,因此取消了前主炮的安装,铺上了飞行甲板。但是由于该舰的吃水很浅,18英寸火炮在射击时舰体会强烈动摇,所以不久又重返船厂,又拆除了后主炮。 

        说到现在,我们大多讲了这三姐妹的大姐和二姐,但是最出名的,倒是三妹“暴怒”号。“暴怒”号在1915年6月8日开工以后不久,便被下令加以改造,将原来的双联15英寸主炮换成前所未有的18英寸(457毫米)!但由于为了便于与原来的Mk.I炮塔进行互换,新炮塔被设计为单装。炮塔的制造命令是由海军部,也可以说是说费舍尔勋爵本人直接对阿姆斯特朗的埃尔斯威克工厂下达的指示,由于越过了海军军械局这一级,有人还指控这是非法行为。整个炮塔重达827吨,炮弹重达3320磅(1505公斤),初速是每秒2270英尺(692米),该炮塔最大仰角为30度,这种情况下其射程达到28,900 码 (26,430 米)。第一门这样的火炮于1916年9月通过试验。


        除了主炮,“暴怒”号的副炮也首次采用了5.5英寸(140毫米)单装炮,这种火炮原定装载在计划出口希腊的巡洋舰上,但是英国取消了该舰的出口,这样的炮有38门闲置未用,所以这型副炮也在“暴怒”号上有11门被试验采用。

        但是如前所述,费舍尔勋爵去职以后,波罗的海强袭计划被搁置,对于这样的试验性军舰,便有人质疑,更是由于航空兵力的崛起,有人便看中了她有利于运用飞机的舰身和航速。终于在1917年3月2日,“暴怒”号被下令赋予水上飞机母舰的功能,对具体方案经过激烈讨论后决定,“暴怒号”取消了舰艏18英寸主炮塔的安装(当时尚未安装),炮塔和弹药舱的位置留作容纳四架双座水上侦察机和四架战斗机的机库;这个大型机库有防水门和专用通风、取暖及照明设备。下面的炮弹舱将改成一个炸弹舱和储存1200加仑汽油(两加仑一桶)的汽油舱。机库的顶篷便是228英尺(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飞行甲板直通舰艏。为了在如此短距离之内便于飞机起飞,飞行甲板的前部向下略略倾斜。

        改装工程没有花费多久,“暴怒号”便于1917年6月26号服役。除了796名舰员外,“暴怒号”还有在欧内斯特·H·邓宁少校(Ernest H. Dunning)领导下的海军航空兵14名军官和70名士兵,3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和5架索普威思海豹崽(Sopwith Pup)式飞机。一个月后,军舰完成了试航,但犹为重要的是,在该舰上进一步完善了飞机的起降试验和有关的新技术。8月2日,即使该舰只是艏部有窄小的飞行甲板,邓宁少校还是驾驶海豹崽式飞机首次在舰上降落成功。当然试验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暴露了很多的缺点和问题,最大的问题集中在飞行甲板不够宽敞,没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和易于操纵的飞机根本无法安全在舰上降落,降落事故接连不断地发生,即使技艺精湛的邓宁少校也在8月7日所进行的当天第二次降落试验中落海殉职。
        


        IP属地:黑龙江8楼2007-06-30 13:47
        回复

          由于接连不断的降落失败,1917年11月,“暴怒”号奉命回厂接受改建。为了赶工期,只是将舰艉的主炮塔撤去,匆匆安装了284英尺(86.6米)长,70英尺(21.3米)宽的降落用甲板以便于降落,改装工程在次年3月完工。这次的改装后,“暴怒号”分成两段,后半段是降落区,飞行甲板下是一个带修理车间的机库,一部把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的升降机。机库两舷各有一条10英尺(3米)宽的通道与舰艏起飞甲板相通,飞机由此可以从左舷或者右舷的通道绕过上层建筑,被推向前半段,也就是改装以前就建成了的舰艏起飞区。这种分段式结构不言而喻,运用起来极为不便。
           

          改装中另一项重大革新是采用了—种原始的阻拦索,它有纵向和横向两种,阻拦索用木桩抬起,稍稍高过甲板。降落的飞机则用滑橇代替轮子,滑橇上装有两组挂钩,一组用来挂纵向阻拦索,另一组挂横向阻拦索。最后一项保护措施,是用一种活动架挂上绳索的跑道阻拦装置,防止没有挂住阻拦索的飞机撞到前边的上层建筑。可惜由于军舰的排烟所造成的气流让人难以捉摸,因此从1918年4月开始进行降落试验起到5月底所进行的13次降落试飞中,只有3次成功,有几次飞行员还受了伤。有人提议只有拆除烟囱才可以补救,但由于战争正处在高潮,容不得这艘唯一的快速航空母舰在船坞耽搁工夫。


          结果,从1918年夏季开始,“暴怒”号便作为可以伴随英国主力舰队的高速航空母舰执行任务。但是除了极少数技术有自信的飞行员在舰上降落,飞行员们基本都是选择在附近海面降落。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当时航空母舰的技术依然非常稚嫩,“暴怒”号上的各种试验都是不能说顺利,相反是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可以说是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但是,“暴怒”为航空母舰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试验平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建造和发展虽然步履维艰,失败重重,但是这些磨难却将“暴怒”号的大名永远铭刻在了海军航空史的史册上。

          第一次改装以后的“暴怒”号,邓宁少校殉职以后,“暴怒”的后主炮和后桅被拆下,铺上了着陆用的飞行甲板,着陆以后的飞机,可以通过舰桥两侧的回廊,推倒舰艏部起飞,这个回廊的下部有炮台,因此只好隆起。另外为了防止降落失败的飞机和烟囱相撞,烟囱以后装有巨大的阻拦网。可想而知,这次改造比较原始,并没有周密的安排。 

          自从改装完成而重新加入舰队以后,“暴怒”号上共搭载用于侦察的14架索普威思1?炫耀者式(Sopwith 1? Strutter)水上飞机,以及8架经过改装的著名索普威思骆驼式(Sopwith Camel)战斗机。6月里“暴怒” 号和为它护航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遭到了德国水上飞机的攻击,骆驼式飞机首开记录,击落了敌一架水上飞机。不久,“暴怒”号获准进行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攻击,也就是第一次从航空母舰对敌方基地实行袭击。袭击的目标是位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团州特讷(Tondern)的齐柏林式飞艇艇库。这是一个威胁着英国本土的基地,从这个基地起飞,超大型的齐柏林飞艇就曾经多次地空袭过包括伦敦在内的英伦三岛。

          根据原计划F6,攻击定于1918年6月27日实行,但是由于天气恶化而被迫推迟到7月17日。这天。“暴怒” 号编队在翌日驶抵丹麦水域。这次的行动代号为F7,指挥官就是去年第二次赫耳果兰湾海战中坐镇“却敌”号的B舰队副司令官理查德·F·菲利莫尔海军少将,担任掩护的为五艘轻巡洋舰:卡利登(Caledon)、加拉蒂亚(Galatea)、保皇党人(Royalist)、法厄同(Phaeton)、无常(Inconstant)以及驱逐舰群,在远海,还有担任接应的以“复仇(Revenge)”号、“君主(Royal Sovereign)”号、“拉米伊(Ramillies)”号、“皇家橡树(Royal Oak)”号以及“决心(Resolution)”号五艘新型战列舰为中心,辅之以四艘巡洋舰和若干驱逐舰的支援舰队。7月18日3点4分,当距离攻击目标只有80海里左右的时候,在以十八点五节的速度行驶的母舰上,骆驼式飞机作好了起飞难备,但不巧的是,又一阵雷暴雨袭来,使这次行动再一次被拖延了。所幸舰队尚未暴露,英国人的企图也并没有被德国人知晓。所以经研究后,决定推迟二十四小时再次行动。 “暴怒”号编队暂且驶向远海,当天夜晚再杀了个回马枪。19日天气不错,在3点13分,第一架骆驼式飞机被推向起飞滑道,首先杰克逊(Jackon)、威廉·迪克逊(William Dickson)上尉以及威廉斯(Williams)中尉先行起飞,3点22分,第二批又起飞了队长斯麦特(B.A. Smart)上尉、瑟恩(Thyne)上尉、道森(Dawson)以及尤莱特(Yeulett)中尉四架,但是其中瑟恩上尉的座机起飞后不久由于引擎故障很快返航迫降,被驱逐舰救起。
          


          IP属地:黑龙江9楼2007-06-30 13:47
          回复
            从军舰建造上,反应出英国人这个民族太乐观了。

            “嘘嘘”巡洋舰、“白象”巡洋舰、潜水重炮舰、潜水重炮战列舰、14寸炮条约战列舰


            11楼2007-06-30 13:54
            回复
              • 218.109.191.*
              所有的东西都有其特定时代的背景,战巡也好,战列舰也罢,脱离了那个背景做错误的使用结果就是悲剧.


              12楼2007-06-30 17:08
              回复
                蚊子


                13楼2007-06-30 17:23
                回复
                  从军舰建造上,反应出英国人这个民族太乐观了。 

                  “嘘嘘”巡洋舰、“白象”巡洋舰、潜水重炮舰、潜水重炮战列舰、14寸炮条约战列舰。 
                  --------------------------------------------------
                  也不是,英国人用最节约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不论如何,英国人维护了自己的制海权。虽然一些单舰性能被人诟病。
                  顺带说一句,很多人歧视以量取胜,包括我,不过质量不足数量弥补和因为数量需求而降低技术指标是有着根本不同的。


                  14楼2007-07-01 20:32
                  回复
                    • 218.79.148.*
                    挖一下
                    可惜顶了轻巡的身份帽子,在BB党成了被遗弃的孩子,来摸摸^_^


                    15楼2007-10-29 18:44
                    回复
                      坟贴勿回,还请大家多多配合。


                      17楼2015-08-09 0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