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莫惜人吧 关注:50贴子:2,426
  • 5回复贴,共1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0余万。苏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所居之地称为苏,建立城堡称为苏邑,最终发展为国和姓。苏姓的起源与演变苏姓的起源主要出于已姓。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夏朝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有苏氏是以苏草为图腾,苏草即紫苏,是一种中草药。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苏州。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第一位出名的苏忿生被后人祭祀为苏姓始祖。已姓苏氏的历史至少有3800多年。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外族基因的流入第二支是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加入苏姓群体中的外族主要有: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虹西夏党项族的苏姓人,金国女真族的苏姓人。一直到清朝,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汉族苏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苏姓汉族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2-15 17:09回复
    近来看百家讲坛讲百家姓,就想百度一下@花落莫惜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2-15 17:11
    回复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0余万。苏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所居之地称为苏,建立城堡称为苏邑,最终发展为国和姓。苏姓的起源与演变苏姓的起源主要出于已姓。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夏朝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有苏氏是以苏草为图腾,苏草即紫苏,是一种中草药。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苏州。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第一位出名的苏忿生被后人祭祀为苏姓始祖。已姓苏氏的历史至少有3800多年。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外族基因的流入第二支是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加入苏姓群体中的外族主要有: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虹西夏党项族的苏姓人,金国女真族的苏姓人。一直到清朝,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汉族苏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苏姓汉族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2-15 17:14
      回复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
        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另外,在安徽中部地区如
        巢湖市区北部即巢北地区也有大苏村、小苏村等苏姓村庄存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2-15 17:15
        回复


          IP属地:安徽5楼2013-02-15 18: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