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linpai吧 关注:549贴子:81,246

黑格尔哲学与佛学之理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邹自横和痴心为雪探讨有感,又把黑格尔的思路理了一遍,与佛学对照,知教主前一段时间说的“越看佛经,越觉黑格尔高妙”真乃高论也。以下只论理之相通,无论修证。
在西方哲学中,黑格尔哲学与佛学最为契合:
黑格尔哲学中的“自在”境界即佛学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本来成佛”,但两者都看得极为明确:“自在”只是直接性、基础、出发点、肯定性,如果没有完全展开或实现出来,则“自在”的境界只是片面和空虚的东西,按佛学之义,“自在”境界只是成佛之因、成佛的根据和可能性,如果不实地修行至于圆满,则众生虽具足佛性而并不是佛,即《大般涅盘经》所说“众生佛性不名为佛,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然后成佛”。
为使佛性完全开显的实际修行过程即黑格尔哲学之“自为”境界,是离开出发点、(更准确地说)展开出发点的否定过程,但此否定并不是与肯定相互外在,而是“运动着的自身同一”,就是正在实现自己的肯定性。
当经历了一切必然的阶段和环节即一切法门皆修行圆满,到达本来即是起点的终点时,或曰在目的中完成了本来所具的本性时,就到达了果地,佛性完全开显,是为成佛,即黑格尔哲学的“自觉了的自由”,“自在而自为”,这才是真正的“现实性”,果地即完全实现了的因地。
永恒保持在最圆满的境界,本性不动而妙用无穷,即“上帝的生活就是自己爱自己的游戏”,即佛祖自由的普渡众生的“游戏神通”。
自在-自为-自在而自为,这个自我完成的圆圈,本性是自我区分同时又扬弃这种自我区分的绝对同一性,此即“如来藏自性差别”,“因行果三者相即不二”,此即既不入断灭又不入虚妄的真常真生之永恒、真实、自在之妙义。
自性如不觉悟,则被这个圆圈(实即自性本身)套住、转晕,于是进入轮回,如能觉悟,则可自由的转圈,此乃“轮回即涅盘”。
众生是“心迷法华转”,佛祖是“心悟转法华”,众生是“以轮回心生轮回见”,佛祖是“本无非轮回与妄轮回”。


1楼2013-02-15 15:43回复
    这个贴应该给@邹自横 老哥看。我想我和教主已经达成了这个认识


    IP属地:广东2楼2013-02-15 16:10
    收起回复
      我主要还想:第一推出从自在到自为的必然性。倘若我们把那个东西叫做“道”的话, 那么自在的道为什么通过发展而成为自为的?这只能揭示它的内在本性。比如意识为什么要发展到自我意识啊?这个问题就很难解释。如果我们以“我”作为出发点,我们就会发现,“我”的本质就是变自身为对象,并在这个对象中认识自己。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意识发展到自我意识的过程了。但是当从意识本身出发, 我们要揭示它为什么必须发展成自我意识,就觉得难以索解了,而且我们还不能把这个原因归为:因为它是这样的,所以它就是这样的。这种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所以关于自在为什么要自为这一点,我至今还觉得想不通。因为通过自觉的精神,本身成了事实的自为的精神,我们就能够推出自在是怎么发展成自为的。
      比如绝对精神通过它的内在本质创造物。然后再说它必须从创造物中返回自身。这是根本的动力。这种话似乎还是有种事后诸葛亮的味道。
      不过话说回来。意识就是因为其最初的直接性,普遍性与空虚性才去认识客体的。这点与绝对精神相同。但意识倘若不在客体中返回自身,那么意识就直接成了客体,而不再是意识了。那么还要重复我上次的说法:意识要保持住自身,在它还没返回自身的时候,它只能反复运动对立统一直到从客体中挣脱出来,返回意识自身的普遍性。达到自由。
      但自我意识仅仅是意识的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而已。因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还没有真正把握住自身,所以自我意识必须表现为对自身的无限探求。这点通过对真理的追求表现出来,。因为我们追求真理就是在追求自我。
      也只有因为真理就是自我,才能把真理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


      IP属地:广东3楼2013-02-15 16:29
      收起回复
        @斑马教主 @武学大宗师
        今天我整理了一下我从学期末到现在发表的言论,起码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跟“我”有关的。我去


        IP属地:广东4楼2013-02-15 17:58
        收起回复
          好。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6楼2013-02-16 12:26
          回复

            黑格尔是知识的海洋,不是思想的灯塔。
            黑格尔无法与佛相提并论!
            黑格尔的才华在于,对人所创造出的知识的综合能力与概括能力。


            7楼2013-02-16 12:41
            回复
              大宗师一万年前就说了,西方哲学是思维,佛学是智慧,佛性和道不可思议,超言绝相,思维情识难测,和你的名而已有区别吗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2-17 19:27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2-17 19:42
                收起回复
                  不过这只是渐进的教法,还不是禅。这一段 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有当它实现了自己时才是现实的。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2-19 08:57
                  收起回复
                    这一段,彻底明白了,就是最上乘的顿悟法门,大手印,大圆满。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2-19 09:00
                    回复

                      在原子论人眼里,世界上没有什么万物,有的只是原子的聚散而已;
                      在黑格尔眼里,世界上只有过程,万物不过是演绎过程必然性的幻相,
                      是一场自身返回自身的游戏罢了。


                      12楼2013-02-19 21:46
                      收起回复
                        “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所谓自性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不过,顿悟与渐修,虽然具体的法门有别,但最终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也,所以顿悟也是一个圆圈,只是顿悟的走法与渐修是不同的。渐修是循序渐进,从下往上走,从凡夫地依次上升到罗汉、辟支佛、菩萨十地等,越走越高,越走越臻于圆满,当最后到达走完这个圆圈的最圆满之终点境界时,也正是达到彻底明白这个圆圈的境界之时;而顿悟则是先看明白这个圆圈的本性和整体,而后从这种最明白的境界出发去走完这个圆圈,也就是直接从最高的佛地上开始修行,从上往下走,以终点为起点,从佛地反过来修习从凡夫到菩萨的所有境界,此即“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顿悟法门虽然是悟后起修,直接站在佛地去走这个圆圈,但也要实际、完全走完这个圆圈才是圆满境界,所走的全程与渐修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而且只有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时它才是现实的”。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表达,渐修是由修习剑法至于最圆满境界而领悟剑道,顿悟则是先明剑道,而后以剑道为导修习天下一切剑法,就类似于郭靖与令狐冲的修习方式之间的区别,但两者最终的结果是完全一如的,都是剑法、剑道彻底体用一如的圆满境界。


                        14楼2013-03-02 20:30
                        收起回复
                          加群100122923


                          来自iPad15楼2015-02-17 0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