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吧 关注:9,041贴子:183,348
  • 44回复贴,共1

【原创】大江东去番外<鞠歌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要说好久不见
最近忙著写论文和其他该写的东西
加上实在是无法面对幼节的结局.所以大江东去的结局就一直搁著.
因为不知道什麼时候才能狠下心写结局.所以才决定写这篇番外.
是士衡和士龙入洛后的一段遇合.
那麼.以下正文


1楼2013-01-04 21:21回复
    <鞠歌行>

    朝云升,应龙攀,乘风远游腾云端。鼓钟歇,岂自欢,急弦高张思和弹。
    时希值,年夙愆,循己虽易人知难。
    王阳登,贡公欢,罕生既没国子叹。
    嗟千载,岂虚言,邈矣远念情忾然。




    晋朝元康年间,时贾后专权,贾谧荣宠无比。贵游豪戚、翰林文士多尽礼事之。

    其时,风和日畅。贾谧座下亲善者将军石崇於金谷园广宴宾客,显贵豪戚,扬名求宦之人云集。除石崇亲友欧阳建、潘岳、刘琨诸人,吴国二俊陆机陆云兄弟也受邀而至。
    园中正是一片奢华争竞气象,美妓以歌舞侍人,珍膳好酒流水般不断盛上换下。文人为诗唱和,政客优柔逢迎。

    陆云性子温文好静,不惯这等声色豪宴,但又不愿放著四哥陆机独自赴宴,只得坐在偏席,慢慢的品著酒。
    那边厢陆机与潘岳为首的诸文士较上了劲,不断出题赋诗,吟不出的罚酒一盏。几轮下来,文人们装了满肚子的酒,纷纷藉故告退。但陆机和潘岳至今仍杯酒未入,两人腹中的墨水似乎永远用不尽。


    只见得潘岳理了理衣襟,道:「凉飒自远集,轻襟随风吹。」陆机振了振袖,正要应和。这时一道宏亮的话声响起:

    「久闻吴地陆士衡盛名,不知可否应卢某一问?」说话的是尚书郎卢志,身著光鲜,形止卓然。
    他朝潘岳行了一揖:「打扰潘侍郎雅兴,还请恕罪。」
    「子道无须客气。」潘岳雍容道。


    陆机朝卢志拱手,「不知尚书郎有何见教?」


    2楼2013-01-04 21:21
    回复
      卢志露出一个四平八稳的笑容,「志尝闻吴地陆氏之名,幸遇君兄弟在此。正想请教,陆逊、陆抗於君近远?」
      此言一出,周遭立刻安静下来,邻近文人政客的视线全锁在陆机与卢志身上。陆云连忙行至兄长身旁,只见陆机冷冷一笑,举盏饮下一杯酒,才慢条斯理的回答:

      「正如君於卢毓、卢珽。」

      卢志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已变得冷然。
      周遭传起细声交谈的嗡嗡声。陆机朝潘岳一拱手,又喝下一盏酒表示自己无法再应诗。跟著便转身离席。

      陆云忙快步跟上兄长的脚步。陆机身长七尺,步伐亦大,陆云几乎得用跑的才追得上。两人远离喧闹的宴席场所,来到一处较静的楼阁。
      「四哥!四哥!等等我啊!」
      陆机停下脚步,陆云站到他面前,脸上有惶惑之色。 「四哥,你方才说话有些冲了,我吴国距范阳千里之遥,尚书郎真不熟悉我们的事,那也是情理之常-」 「士龙,你就是太单纯了。」陆机慨然道,「父亲是大将军大司马,西陵一战力退敌军,斩杀叛将;祖父贵为丞相,克刘备,平荆州,为我吴国立下无数功绩。名扬海外,无人不知。他卢志既刻意寻衅,我焉能忍气吞声?」
      陆云摇摇头,想说些话宽慰兄长,却也不知如何开口。

      陆机叹了口气,「对不住,士龙。我知你一向不喜欢这种场合,委屈你了。」「四哥说哪儿的话呢?」陆云说著握住陆机的手。


      3楼2013-01-04 21:21
      回复
        两人正慨叹间,一旁的花径传来脚步声响,一个衣著简素抱著弦琴的老者出现,走向两兄弟。
        陆云认得这老者,这老者也是被石崇高价聘请的琴师,方才宴中有两首佳乐便由他所奏,又不像其他乐师衣饰华贵满身铜臭,陆云对其印象相当的好。

        老者朝两人深深一揖,「季某一直挂念两位公子,今日终於得见,幸甚!幸甚!」陆机微微蹙眉,陆云好奇的朝老者靠近一步,「季先生,您与我陆家何人是旧识麼?」
        老者点头,「微名季远,原属故陆大司马麾下。」


        陆云睁大眼睛,陆机眉蹙得更深,「我怎知你说的是真是假?」季远缓缓点头,拿出一个小而粗糙的方块。
        陆云见状想起一事,接过方块按印象开启,方块揭开,正是一个印章。
        此印是陆抗所准备,专为传递情报验证身分而做。

        「我明白公子的顾虑。此间不宜长谈,还请两位公子跟季某一行。」季远说道,抱著琴往园外行去。


        两兄弟跟著季远走,来到一间草庐。
        草庐内十分简陋,季远铺开凉席请两兄弟入坐。他放好弦琴,拿出另一个用素布精心包好的长状物事。
        季远叹了口气,「当年为侦查敌情,我远离家乡来到晋地。但在大司马殁后我再无机会返乡,只得停留在此,这一留就是二十余年。」
        「但这二十几年并非全然徒劳。当年西陵情势险峻,开战在即。我为求情报,混入当时晋国一位皇亲显贵的麾下,也才得以知悉许多事情。」

        季远说著揭开素布,一张桐琴出现在陆氏兄弟眼前。桐琴样式古雅,琴尾有烧灼焦痕。
        「这难道是”焦尾琴”?」陆云讶然开口。「祖母说过先父他-」
        「是的。」季远道,看著琴的眼神充满缅怀和敬意,「这张焦尾琴本是陆大司马之物,后大司马将其赠给一位知交。那就是晋国的羊成侯,羊祜大人。」


        4楼2013-01-04 21:22
        回复
          正文结束.
          ......百度把我的排版打乱了


          6楼2013-01-04 21:25
          收起回复
            我是沙发!!!
            他对父亲的记忆始终朦胧而斑驳,唯一深刻的,大概就是那戎服悬剑的素色背影。
            →我看的原版没有这一句,这一句是风晨之后补上去的,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这句话浓缩了陆机此人。
            也不知道我对陆机的理解是否正确?
            二陆对父祖的感念情怀,更接近一种信仰的心态。
            不只是陆抗,甚至对於陆逊,二陆其实都是陌生的,
            对父亲的歌功颂德或许更趋近巩固自己身为陆室族后的自信,
            而身为亡国臣在洛阳求存的二陆,比任何人都需要这份自信。
            他们对父祖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
            连季远这样的「陌生人」,都比兄弟俩更接近父亲。
            这一定很令人痛心吧?但陆机的固执不允许他表现出来。
            二陆已经错过了那个时代。
            那个属於父祖的时代。


            IP属地:中国台湾7楼2013-01-04 22:07
            回复
              我是板凳!!!
              不知风晨落笔时是否选好了《鞠歌行》这首诗、想好了这个番外。诗和故事配得很好,能相信这首诗真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但陆机和潘岳至今仍杯酒未入,两人腹中的墨水似乎永远用不尽。
              读到这一句时,为陆机和潘安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结局感到惋惜——二人都遇害、被夷三族……“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他们之死,是那时代多大的损失!
              陆机答卢志那部分,可能是因为读多了,所以感觉有些“平淡”。倒是之后,读到季远成为了琴师,感叹沧海桑田啊……
              或许,我早就应该猜到那曲名“大江东去”。但想到这四个字所包含的一切,仍然觉得此名甚妙。
              影风姐说得对,二陆对父祖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若他们没有遇害,若他们得到善终,我想,我们会佩服他们信仰的伟大。但他们遇害了,又有谁能说,这个信仰值或不值?


              IP属地:新加坡8楼2013-01-05 00:46
              收起回复
                写得很好,让咱这个文盲大开眼界额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1-05 06:20
                回复
                  感谢回覆
                  我想就如影风姐所说.陆机陆云把父祖视为一种信仰.
                  以此强迫自己去追求功名.强迫自己义无反顾
                  但他们毕竟已经不是父祖那时代的人了.他们在的时代不是三国鼎立的吴.也不是风雨飘摇的吴.
                  是外表繁华内底糜烂的晋
                  因为从来就没能深刻的去理解父祖.所以听著季远的叙述时.也只能沉默著叹息
                  然后关於这篇文.
                  这篇文是在写大江东去途中就想好要写的.只是那时还没有完整的架构
                  因为写论文找到陆机这首<鞠歌行>才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西晋真的是让人喟叹的时代
                  不只陆机陆云.潘岳潘尼.还有张华.左思.三张等许多当世得名者
                  那个时代可以说比建安时代有更多才人.但一个八王之乱把一切都毁了
                  绚烂易逝的六朝时期也从此开始...


                  10楼2013-01-05 11:32
                  回复
                    最近刚好很萌士衡,又恰好看到作者的文。不觉感慨系之,就随便说几句好了~先说士龙,看看《世说》这个巨大的八卦史料库(且不说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士龙的话我比较喜欢将他脑补成很阳光很单纯的少年(话说,只要涉及到他的小故事就很有爱很邪乎(名侦探陆云的事迹我算是无语了,而且特别是说到他可以笑得掉到水里去的时候,我都抽搐了,你的笑点也忒低了吧,士龙)其实将凡事都看简单些、一笑而过也许能够活得更轻松。在这一方面,士衡就跟士龙就冰火两重天了。而且在我心里,这兄弟二人哥哥的份量是更重一些。我觉得士衡是一个很骄傲的人,无论是他对王武子说“千里莼羹”时,还是公然跟卢志叫板时,都可看出这个人身上有着不可侵犯的铮铮傲骨,所以他可以在潘安的“清风至,尘飞扬”后完美的对上“众鸟集,凤凰翔”,他为他的理想为他的信念而活,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这心灵中最后一方净土。他可以厌恶世俗厌恶这糜烂腐朽的宦海,但最后却又不得不深陷其中,身死异处。他可以为逝去的东吴编写史书,可以为自己未曾谋过一面的祖父或是并不很了解的父亲作赋,他追忆曾经的繁华,倾尽全力试图重铸陆姓的荣耀,他梦想着有一天人们不会再嘲笑他的江南口音,希望人们能够提及陆姓便能想到自己和弟弟,想到祖父和父亲的丰功伟绩。然而他终于是感到了在残酷的现实下梦想的卑微,感到了自己的努力其实似乎未能改变什么,于是他将自己的惆怅寄托于诗歌,试图用单薄的文字承载过于厚重的无奈,但最终
                    命运会折断所有在这污浊的世界中过于清高的翅膀,他的骄傲最终也让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临刑前的一句仰天长叹“欲问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多少悲愤,多少遗憾,多少无奈,又岂是区区一句后悔出仕可以解释!然而也终如流星逝于长夜,仅留一个背影让后人无限感慨。再耀眼的火光,湮灭后也只留一片残骸。
                    最后祭诗
                    短歌行
                    作者:陆机 年代:魏晋 体裁:乐府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每次读都想哭啊~~~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11楼2013-01-05 22:00
                    回复
                      TO:旧夏0喵
                      回得好长!!
                      谢谢你的感想!!
                      先说下陆云.记得楼上的影风姊与绿绮姊都说过:士龙的笑是为了掩藏心里深沉的悲哀
                      我想是很可能的
                      严格说.陆云远比陆机更不想涉足仕途.他会出仕很大原因应该是放不下哥哥.
                      但陆云个性中又确实有极为认真的一面.对父祖的信仰也毫不弱於陆机
                      陆云最爱写的诗是四言体.写的赋也比陆机更谨严
                      而对於吾彦"道德名望.抗不如喜"的评论.陆云比陆机更在意.甚至以此阻止陆机去吾彦麾下做事
                      然而陆云性格上终究是比较接近陆逊.所以对许多事他比较能去忍受
                      而陆机则完全继承陆家人的烈性与固执面
                      很多时候陆机并不是不清楚情况的危险.而且他也很了解自己想在晋朝建功立业的难处
                      但他的个性让他无法永远遁於家乡著述.他把父祖视为他的信仰和精神指标
                      我想在华亭隐居的十年是促成他这个信仰的关键
                      就因为读了太多书.看了太多父祖过去的荣光.使他再也不甘於平淡
                      更何况他和兄弟们都是才华洋溢之人
                      因此.不管在晋朝受到多少鄙视和挫折.他都硬是忍了下来
                      虽然也认知到现实的无奈和残酷.可他最后还是选择向前
                      也就注定了他无奈的结局...


                      12楼2013-01-06 00:18
                      收起回复

                        再补充一点个人想法
                        士衡知道要忍但多数时候都不愿忍.士龙是能忍也宁愿忍.
                        感觉士龙的个性之於士衡是一种互补...
                        因为士龙在.所以士衡才能这麼义无反顾吧.
                        因为不管他走到哪.弟弟永远都会支持他...
                        有时真觉得士衡跟士龙之间的羁绊已经到达二体一心的地步
                        只是分裂成兄弟俩了


                        13楼2013-01-06 20:46
                        回复
                          好文笔~!话说,能转载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1-13 09:17
                          收起回复
                            一个个全写这么长……疯了


                            IP属地:浙江16楼2013-01-14 17:46
                            收起回复
                              大江的结局。。。我只记得步同学黑化了。。。我不能接受的其实是这个。。。我觉得仲思他,始终是无可奈何的,而不是黑化,额。爪机先敲这些,番外回家看。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2-12 12: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