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式太极五行捶吧 关注:194贴子:347
  • 5回复贴,共1

【李式太极拳】李瑞东前辈所创李式太极拳简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式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创始人姓李,名树勋,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清朝直隶武清城内人氏,生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卒于1917年(民国六年)。李瑞东先生一生历经六大名师传授武功,得内外家各大门派的武学真谛,后融会贯通,将自己所得各大门派之精华熔冶于一炉,创李派太极拳。并继承了各大门派的各种拳法、器械、内功功法、辅助功法等极其丰富的内容,武林中统称为李派拳法。
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先生曾经参与抗击联军,在城中与联军周旋。后被联军士兵包围于一四合院内,院内有水井一眼,时天色已晚,先生施展绝技“缩身法”入井中,(因水井口小,先生身体胖大)贴身于井壁,联军进入院中向井底放了一阵乱枪后离去,先生奇迹般生还。
两宫回銮后,先生与弟子李进修辞职回武清。从此在家中研究各派拳学,所谓李派太极拳就是在这时所创。
李瑞东先生将平生所学内外家各门派拳法之精华融会贯通,熔冶于一炉,创造出自家一派拳学,武林中人称李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从总体上按“天”、“地”、“人”三才,分为“天盘拳”三十六式,“地盘拳”七十二式,“人盘拳”一百零八式。  天盘拳是最高拳学,拳和器械都在上盘。
练习该拳需要有良好的轻功基础,所以李瑞东先生的弟子中仅有少数几位得到该拳的传授,而且只传到第二代,到第三代便已失传;地盘拳即“太极八法奇门拳”和地趟圈七十二式,现存七十二路“太极八法奇门拳”,该拳是李瑞东先生将甘淡然先师所传的内容结合岳青山的岳氏心意拳创编的,过去武林中说李派有“文太极”和“武太极”两种太极拳法,奇门拳即是所谓“武太极”。之所以称之为武太极,其原因是该拳发劲动作多,刚柔相济,讲“离奇闪转”,演练时要“放劲放气”,结合钓蟾功中的“吞气法”进行,演练此拳犹如排山倒海,山崩地裂,颇具气势。步法、进法走八卦之奇门,因而也有人称为“太极八卦奇门拳”,此拳在实战中讲究“离”、“粘”、“随”的打法,专克一般太极拳的“沾”的打法。一般太极拳侧重于柔中刚,而奇门拳则是侧重于刚中柔。
“人盘拳”即是流传较广的“太极五行捶”(不应作太极五星椎)一百零八式,李瑞东先生在多年的太极拳实践中,看到了传统太极拳套路存在着架子单的弊端,即拳势有左无右,或有右无左,有上无下,有前无后,人们称传统太极拳套路为“半架太极拳”。而李瑞东先生博采众家太极拳之所长,结合岳氏心意十二形创编的太极五行捶则因拳势对称而被称之为“整架太极拳”。
所谓“五行”是根据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而定名的,并不是搬拦捶、指裆捶等五种捶法,该拳也远不止这五种捶法。太极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凡李派传人都练该套路。近年来也向全国乃至海外推广,所以说流传较广。
该套路将大、小、松、紧、刚、柔、快、慢、中平九种架子融为一体,讲八种刚劲、十二种柔劲。
八种刚劲为:反弓、箭督、风猛、炮燃、、雷震、电闪、山峙、刚硬;
十二种柔劲为:轮转、球滚、胶粘、磁吸、木漂、水流、绵软、金柔、针尖柔、箩底丝缠、箩中蹦豆、平准。
刚劲犹如箭之中的,必透七孔而后已;如炮之燃火,务求穿山透壁之功;如墙倒山塌,欲躲而不能;如迅雷之猛烈,无掩耳之功夫;如大风之强猛,草石俱偃矣。柔劲犹如功圆箭远、随风使船、顺水推舟、水中漂木、磁石吸铁。  太极五行捶在练法上有“初练”、“单练”、“双练”和“练理”、“练势”、“练气”、“练机”的步骤和方法,李瑞东先生在《单练四要》中说道:“夫单练者,乃一身独练也。独练切勿贪多,务求纯熟。或择一二式而专练之,此谓之练势;或连三五式而急练之,此谓之练气;或趁势之便利而任意练之,此谓之练理;或酌式想象而练之此谓之练机,合而言之,单练四要也。”“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通。俱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练气而遽练机则机不活;不练机而遽练理则理不圆。”根据初练、单练、双练和理、势、气、机的次序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练习者能少走弯路,尽快地登堂入室。练到一定程度时,还要老师给弟子“安手、安眼”,这样才能运用于技击实战中。
总之,太极五行捶是李瑞东先生的杰作,是各派精华的凝练,尤其暗藏着心意十二形,倘若有明师指点,练习纯熟,是完全可以满足于实战需求的。
太极五行捶在理法上讲内外五行,外五行为:“手有五诀,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头顶五星”,内五行即人之五脏而生五气,内外相通,即可逐步达到“返先天”,人体本有诸多先天的良能良知,返先天就是将人体的潜在功能开发出来,太极拳功夫的高低并不仅仅在于一掌能发人多远,而在于其高超的反应能力。
真正的太极高手为什么不怕别人偷袭?因为在有人偷袭时,他的大脑还没有反应,动作就已经出去了,这样的高手甚至在睡梦中也能将偷袭者制约,不用大脑作出反映。这也就是所谓“化境”,或者说“神明”的初级阶段。


IP属地:湖北1楼2012-12-30 11:46回复
    加点图吧


    5楼2013-01-01 21:03
    回复


      IP属地:湖北6楼2013-01-16 19:54
      回复

        中华李派太极拳研究会会徽


        IP属地:湖北7楼2013-01-16 19:56
        回复


          IP属地:湖北8楼2013-01-16 19:57
          回复

            太极拳体系


            IP属地:湖北9楼2013-04-24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