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吧 关注:9,370贴子:42,730

【你好,欢迎来到沈从文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荣幸被批准成为沈从文吧的吧主
刚刚知道,很开心


1楼2012-12-18 17:23回复
    既然这里是沈从文吧,那这里大多数的主题都应该是和沈从文有关的,希望我们广大的吧友同胞可以在这里开心交流心得体会,然后共同进步。


    2楼2012-12-18 17:26
    回复
      我们也可以谈谈别的,生活那么多姿多彩总有一大堆东西可以来交流,我们会用心聆听你心中的那份忐忑与坎坷。


      3楼2012-12-18 17:27
      回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4楼2012-12-18 17:29
        回复
          沈从文作品 散文集 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小说集 老实人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朱集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春灯集 主妇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边城 长河


          5楼2012-12-18 17:30
          回复
            个人简介  沈从文,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他活了86岁,文学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讲课也体现出坦言和直率品质。[1]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作品多了起来。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


            6楼2012-12-18 17:33
            收起回复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沈从文十五岁当兵,五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有关。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


              7楼2012-12-18 17:33
              收起回复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1924年,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 》上发表。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地,他在社会上也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
                沈从文故居


                8楼2012-12-18 17:34
                回复
                  我现在这里做一个整理好了,其实都是从其他地方搬来的


                  9楼2012-12-18 17:35
                  回复
                    坎坷的一生  
                    沈从文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13楼2012-12-18 17:43
                    回复
                      【孩童趣事 】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这时他急了,但转念一想:书包不见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先生。毛老师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知道隐瞒不住,干脆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大约跪了半个小时,毛老师才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和的口吻问沈从文恨不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说:“当然恨,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罚跪侮辱我。”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14楼2012-12-18 17:44
                      收起回复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16楼2012-12-18 17:46
                        回复
                          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从文赏玉》 相关传记  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   金介甫,《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社   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吴世勇,《沈从文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辉,《沈从文图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17楼2012-12-18 17:47
                          回复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18楼2012-12-18 17:47
                            回复
                              小说分类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19楼2012-12-18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