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博克吧 关注:692贴子:1,848
  • 8回复贴,共1
什么是截肢  截肢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小截肢是在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同时,指通过对部分血管重建或肢体矫正,进行开放性的局部截肢,有限地切除部分组织。大截肢是是因无法通过血管重建、药物控制或小截肢来减轻严重疾病状态。大截肢分为低位截肢和高位截肢,低位截肢一般从膝下10公分处截肢,而高位截肢则需要从大腿根部截肢。高位截肢后患者在两年内的死亡率高越过50%,5 年内死亡率越过80%。


1楼2012-12-15 13:44回复
    截肢临床述语定义
    1、专业术语定义
    足损伤:指足部烫伤(
    水泡)、腐蚀伤、轻度割伤或足部溃疡。
    高危:指具有很高概率将发生并发症的一些特征表现。

    低危:指具有很高概率将不发生并发症的一些特征性表现。

    治愈:皮肤完好,即皮肤功能性恢复。

    坏死:组织失去生命力,所涉及的组织既有干性也有湿性坏死。

    坏疽:皮肤及皮下组织(肌肉、肌腱、关节或骨)持续坏死,提示不可逆损害,如不进行截肢手术,治愈希望是不可能的。
    水肿:足部缺乏弹性、肿胀,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凹陷。
    红肿:发红。
    胼胝:由于过度的机械压力而形成的过厚的角质层。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或)体征,排除由其它原因引起。
    神经性缺血:由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缺血两个因素共同引起。


    2楼2012-12-15 13:47
    回复
      2、血管定义和标准
      周围血管病变:有足动脉博动消失、间歇性跛行、静止性疼痛等临床症状和(或)通过非侵入性血管检查评估有异常,提示有血液循环不良或损害。

      缺血:通过临床检查和(或)血管检测证实有循环功能受损的象征。
      急性下肢缺血:持续性、缺血性、静止性疼痛,有规律的痛觉缺失2周以上和(或)足、趾的溃疡或坏疽,两者均与踝部收缩压<6.67Kpa(50mmpa)或趾部收缩压<4.00Kpa(30mmHg)

      跛行:足部、大腿或小腿疼痛,因走路而加重,休息而缓解,同时具有周围血管病变的证据。静止性疼痛:定位于足的严重的和持续性疼痛,常常通过足部下垂而使疼痛缓解。
      血管成形术:通过经皮穿刺器材或技术重建动脉管腔。

      溃疡的定义及标准
      表皮溃疡:皮肤全层损伤但未扩展到真皮层。

      深部溃疡:皮肤全程损伤并扩展到真皮层,可能还涉及到肌肉、肌腱、骨和关节等。


      3楼2012-12-15 13:48
      回复
        3、截肢的定义及标准
        截肢:一个肢体的远端被切除

        初次截肢:在直到最终结局(痊愈或死亡)的一系列过程的第一次截肢。

        重复截肢:在先前截肢未治愈而再次从远端开始截肢。

        双侧截肢:两下肢同时截肢,不管其截肢水平段的高低。

        小截肢:在踝关节及其以下水平关节离断。

        大截肢:踝关节水闰以上的截肢。


        4楼2012-12-15 13:49
        回复
          幻肢痛
          据临床报告,50%以上的截肢病人术后伴有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 疼痛多为持续性,尤其以夜间为甚。然而,至今尚无缓解幻肢痛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初步显示,幻肢痛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cortical reorganization)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为临床缓解幻肢痛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引导病人注视残肢,接受截肢现实。应用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逐渐消除幻肢感。对于持续时间长的病人,可轻叩残端,或用理疗、封闭、神经阻断的方法消除幻肢痛。


          5楼2012-12-15 13:49
          回复
            截肢后的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包括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残肢本身两个方面。长时间刻苦地训练,截肢者很难自如掌握假肢。

            1.使用假肢前的训练
              增加全身体能的运动训练,以同样的速度在平地行走,一般小腿截肢要比正常人多消耗10%--40%的能量,大腿截肢者要多消耗65%--100%,双侧大腿截肢者平均比正常人多消耗110%。这样大的能量消耗,就要求下肢截肢者有比较强壮的身体。要进行躯干肌和未截肢肢体的强化训练,增强背肌和训练,单腿站立训练,最后练习单腿跳。这样既加强了肌力又训练了平衡。
            残肢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增强残肢皮肤强度(特别是负重部分皮肤)的训练,使用肋行器的训练和站立与步行训练。


            6楼2012-12-15 13:49
            回复
              2.穿戴假肢的训练
              (1)穿戴临时假肢的训练:截肢后,首先确定安装临时假肢的合适时间。假如全身情况及残肢条件许可,一般术后应尽快穿戴临时假肢。训练内容包括穿戴临时假肢方法的训练、疲倦平衡训练、迈步训练(假肢的迈步训练,健肢的迈步训练)和步行训练。
              (2)穿戴永久假肢的训练
              穿戴永久假肢的条件:
              1)残肢条件残肢成熟定型是最基本的条件,即残肢已无肿胀,皮下脂肪养活,残肢肌肉不再继续萎缩,连续应用临时假肢2周以上残肢无变化,接受腔适配良好,不需要再修改接受腔。
              2)训练情况经过穿戴临时假肢后的各种康复训练已达到基本目的和要求,当穿戴上永久性假肢后就可以立即很好地应用假肢。


              7楼2012-12-15 13:50
              回复
                上肢假肢的训练:上肢假肢的应用训练远比下肢假肢的训练复杂和困难得多。基本训练方法是:首先从训练截肢者熟悉假肢和假肢控制系统开始,先训练手部开闭动作。对肘关节以上的高位截肢,要增加假肢肘关节的动作训练,通常要在手部动作熟练和习惯使用背带后进行。上肢假肢的应用训练(吃饭、化装、更衣等日常生活动作)。在单侧上肢截肢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利手交换的训练,合原来不是利手的健肢变成功能性更强的得手,而假手主要起辅助手的作用。
                下肢假肢的训练:没有稳定的站立平衡就不能顺利地行走,在平衡问题上,额状面与矢状面相比,额状面的平衡较难掌握。在指导使用臀中肌的方法时,掌握只用假肢外侧站立的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面对镜子观看自己用假肢行走的步态,对不良步态予以纠正。


                8楼2012-12-15 13:51
                回复
                  看牛逼人的帖子就是长知识,这下是见识了


                  9楼2014-01-03 1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