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极地吧 关注:7,054贴子:235,257

回复:无线输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没有一种方式,是的人类生命形式,即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又具有持久的稳定性,能创造,同时不迷失?
应该是有的,而且应该不少见。
可能你我,都是这一假想情况的真实案例。


126楼2013-02-08 00:03
收起回复
    大家新年快乐!


    127楼2013-02-08 00:03
    收起回复
      我现在在南方,江苏盐城大丰大桥。
      这两天主要是把黎曼函数平凡零点的问题研究了一下。
      研究的不深,没涉及到黎曼所用的围道积分,所以Zeta(-2n)=0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也确实不知道。


      128楼2013-02-09 15:06
      回复
        不仅Zeta(-2),Zeta(-2k)都等于0。
        这个东西似乎更为“变态”,因为无限项很大的数最后加起来等于零,这是常理上让人无法想通的。
        然而你想想看,到底什么不同?
        有限项数列各项之和,你就是纯粹拿笔来算,只要你活得足够长的话,最终还是会有一个有限的结果。
        而无限项数列各项之和,它最终会不会有一个结果?
        当你这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应该有一个无限的结果 - 对了,如果你想到这里,你就开窍了。


        130楼2013-02-09 15:13
        回复
          那么无限结果到底是个什么结果?
          这个想法,这个思路,虽然你开窍了,但是你想不通 - 如果你坚持想,还是想不通,那么你就相当于面对,在修行上的最后一步 - 你知道,到了这一步,没有更进一步,但是只要你回过头来,一切就成了。
          是的,这第七密度的修行方法,用在第六密度负面问题的解决上,总是足够用的。
          那么,无限结果到底是什么结果?
          停止问这个问题,而是反过来问,有限结果到底是什么结果。


          131楼2013-02-09 15:15
          回复
            有限结果到底是什么结果?
            这是你熟悉的。也是你知根知底的:有限结果是一个相对结果。有限结果需要观察者,需要所观之物,还需要第三方作为标准。一个人拿着一把尺子,衡量一个长度,就是观察者拿着第三方标准来观察所观之物。
            既然如此,如果这三者之中少了一个呢?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任何一个如果能少了,那观察就不能成立了,能少的只有第三方标准。
            意思是,观察者不使用第三方标准,观察所观之物。
            这个时候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呢?
            这个时候的结果,就是你说不出是什么的结果。它显然有结果,但是你无法表达出来。


            132楼2013-02-09 15:18
            回复
              有结果,却无法表达,就是所谓“非限定性的结果”。
              也就是所谓“无限的结果”。
              非限定性的结果,总是无法表达么?不一定。
              如果找到合适的方式,就能把这个非限定性的结果,映射到你可以表达的范围之中。
              比如说,1+2+3+4...
              这里面,观察者其实已经使用了第三方标准1,然后才能将被观察者的数量做累计。比如被观察者是一个无限高的阶梯,问,从最上一个台阶,一直加起来,一共有多高?这个结果,就是非限定性的结果。
              有第三方标准,但是被观察者不具有可限定性,如果有一种方式,找到这个不可限定的被观察者,在第三方标准上的映射,那么我们一样可以用一个数量来描述它。
              这么说,似乎抽象,似乎和上面的逻辑合不上,不要着急。
              说实利你就明白了。


              133楼2013-02-09 15:23
              回复
                你知道,黎曼头脑中的世界,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这和玛雅人的世界观非常相似。所以后来才有了爱因斯坦使用黎曼几何来描述时空,创建了广义相对论。
                黎曼的世界为什么是循环往复的?
                他所研究的对象,复数,复平面,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如果你绘制e^(cosA+isinaA)的图像,它就是在复平面上的一个螺线,而这个螺线又最终浮出复平面,创建新的复平面。最后它是一个旋转楼梯的样子。
                循环往复,其实正好就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
                观察者自身有限,所以才称为一个“者”,被观察者不一定有限,所以用有限观察潜在的无限,就相当于以整数n,来观察任意大的整数N,通常得到的结果就是
                r = N mod n
                也就是说,N除以n之后剩下的余数。那些超出n好几倍的部分,都被“忽视”了,只剩下余数。超出好几倍都被当做不存在在,这是循环往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这就是复数。为什么复数是循环往复的,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有限观察者,对无限被观察者进行观察之后,得到的结果的表达方式。


                134楼2013-02-09 15:28
                回复
                  有限和无限的差别,导致了模运算必定会产生,不仅仅如此,还有一个东西会产生,那就是负数(正负的负)。
                  r = N mod n,
                  这是正的表示,如果有一个数N,它等于kn-3,
                  r' = N mod n = (kn-3) mod n
                  你说r'等于多少?
                  如果我知道n是8,那么r'肯定就是5,但是,如果我同样不知道n是多少,r'我怎么才能知道?
                  我不知道吗?
                  我确实知道。只是得换另一种知道。
                  引入负数,这时候,我可以说,r'=-3


                  135楼2013-02-09 15:32
                  回复
                    你其实已经看到了,是因为我不知道n是多少,而只知道N=kn-3,
                    这里面“-”是“减号”。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意思是,观察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多少!
                    这很奇怪么?
                    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如果只有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第三方标准,观察者真的恐怕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多少;没有参照物,没有人来和他进行对比,这种情况是任何人也没有办法的。
                    虽然它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多少,但是它总可以知道,被观察者和自己相差多少。
                    也就是说,第一次产生可度量的观察的时候,我们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负数,也就是“差异”。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负数比正数更为基本了吧?
                    为什么i的平方是-1,为什么有了i之后,四次以上一元方程都可以得解。


                    136楼2013-02-09 15:35
                    回复
                      现在回到
                      1+2+3+4...
                      这个数列和,它得到一个值,这个值是-1/12,也就是“负十二分之一”。
                      综合上面的解说,你应该可以明白这个结果的意思。
                      观察者是一个有限的n,但是观察者也不知道自己是多少。被观察者也是一个有限的N,但是也一样不知道它是多少;第三方标准是一个假定的1,它可以沟通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使得它们有着共同的度量原则。
                      因为模运算和循环的等价性,-1就意味着在这种“不知道”的前提下,比一次或者多次循环少1个,那么-1/12就意味着比一次或者多次循环少1/12。
                      你绝对不要认为这是一个比1小的数,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它大得只能用n的不知道多少次循环来度量,但是最后它总是比“满循环”小1/12。


                      137楼2013-02-09 15:41
                      回复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0了。
                        在这种系统之中,你认为0比1小吗?
                        0可能比1大得多,它可能是上一个循环的最大值,或者下一个循环的最大值。如果它是上一个循环的最大值,那么1就比0大1个,如果它是下一个循环的最大值,1就比0小整个一个循环减去1个.
                        当你看到Zeta(-2k)=0的时候,你应当清楚的知道,这不是什么魔术,使得一个非常大的数突然就没有了,这是一个规律,这是当你不知道n和N到底是多少的时候(你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而你却感觉不到),你能够唯一确定的是,
                        1^2k+2^2k+3^2k... 的结果,恰好每次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也就是回到是最大值,也就是回到最小值,0。


                        138楼2013-02-09 15:44
                        回复
                          你知道i^2=-1 = P
                          所以虚数单位i的实际值,就是所有质数乘积的平方根,它也是一个天大的数,它不一定比P更基本,但是你可能更需要它。而由i衍生出来的,就是复数系统,所谓e系统,π系统等等这些你所熟悉的系统了。


                          140楼2013-02-09 15:54
                          回复
                            那么,1+2+3+...它到底等于多少呢?
                            把P带入,
                            1+2+3+... = -1/12 = P/12 = 2x3x5x7... /12 = 5x7x11.../2
                            它是一个奇数的一半,所以最后会是一个 “多少又二分之一”的值。
                            另外要知道,P是特殊选择的,所以这个结果最后还得带上若干的修饰,就像不定积分总是要加上一个常数C,这种结果总是要加上一个倍数k或者指数n,这若干 结果之中最小的一个,才是一个纯粹的P可以表达的东西。


                            141楼2013-02-09 15:57
                            回复
                              用n去观察N,得到0,那么哪些N可以符合条件?显然是N=kn,可以符合条件。也就是说,0,意味着整个n家族的所有大于或者等于n的成员。
                              为什么讨论这个?因为先前说到的P系统和自由能源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我们明确,自由能源到底从哪来。


                              142楼2013-02-09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