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404,730贴子:1,519,793
  • 9回复贴,共1

蒸馒头时为什么会出现一层皮啊,那层皮是怎么出现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它的化学,物理过程是什么? 求教了
这是本人第一次发帖,还望指教


1楼2012-11-06 22:37回复
    最外层的面因为水分流失最大什么的- -
    应该是这样


    IP属地:浙江2楼2012-11-07 07:09
    回复
      2025-11-16 20:29: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得不错呀。


      4楼2012-11-07 21:18
      收起回复
        转百科
        馒头皮形成的原理(科学松鼠会)
        因为这里所涉及到的馒头基本为乡下的年吃,所以这里讨论的发酵为微生物酵母发酵,而非工业用的发酵粉。
        当生物酵母被掺和到面粉中,并和成面团时,生物酵母在面团中的分布可以是完全均匀的,这就说明,当一个面团被做成馒头的形状,而被放在暖室中醒(就是保温并增温)的时候,馒头的表皮和馒头的内部具有等同的发酵机会。但是,在馒头的最表皮部分被发酵的时候,发酵产生的膨胀气体、而形成的膨胀气泡,却会在渐渐膨胀的过程中将气泡壁越拉越薄,最后,当气泡壁再也无法承受这种膨胀拉力的时候,气泡壁就会破裂,而使气泡中的发酵气体跑掉,这样,跑掉气体而坍塌的原气壁面泡膜,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而在馒头表面均匀铺张,当馒头表面的所有发酵气泡都产生这种膨胀破裂,而表面铺张物理过程的时候,一定的时间里就会在馒头的表面形成一层无发酵气泡窝的均匀面层,这就成为馒头的原始表皮。而这层原始表皮又恰恰为更内层的发酵气泡形成更厚的膨胀外壁,当相对内层的发酵气泡最大膨胀限度再也无法涨破外壁的时候,这层外壁便成为相对内层的膨胀破坏阙值,这个阙值的厚度,就是后期形成馒头面皮的基本原始厚度。根据这种情况来看,这个阙值的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这也是决定馒头面皮厚度的基本因素:
        1:与原始面团的可塑性拉伸程度有关,原始面团的拉伸程度越大,后期可以形成的馒头皮就越薄。
        2;这就可以变化为,与在揉原始面团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夫多少有关。揉原始面团的时间越长,后期所形成的馒头皮就越薄,反之越厚,所以农村常称赞说“啊,那个谁家的勃勃皮真薄啊,嗯,下功夫摉了呗!(揉了)”
        3:也可以说明粮食越粗,皮越厚,粮食越精细,皮越薄,这个现象同时也会反映到馒头内部,粮食越粗,内部气孔越大,粮食越精细,内部气孔越细密,口感也越好,所以农村都多用头粉面做勃勃。
        第二步的问题就比较易懂了,醒好的馒头一般都为成品馒头的三分之二大,被放进锅里后,由于原始面皮最先受到水分和热量,而迅速被胶化,产生更大可塑性。当馒头内部发酵气泡中的气体被加热而膨胀的时候,就会迅速使馒头体积膨胀,而形成大量联系的气泡室,当内部膨胀的力量可以将馒头可塑性面皮拉开的时候,馒头就会被裂口,而(笑),不可以拉开面皮的时候,馒头就不会被裂开,但由于蛋白质具有受热后固化且不可逆变的的特性,所以无论是裂开与不裂开的馒头气室,由于在一定程度高的温度下“熟了”,馒头中的蛋白质受热后已经固化,这使其气室结构不会再发生塑性逆返变化,所以熟了的馒头不会再有流变、可塑等变型变化了,而成为蓬松可口、软硬合适的馒头。
        由此可见,在馒头皮的形成过程中,原始面皮的临介面可塑性最大破裂阙值。是馒头皮形成的最关键因素。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有皮,所以皮是一种常见的介面现象,研究皮的同性,可能会对基本的科学研究,提供很多的帮助,比如说。馒头面皮的问题很小,但其可能类比到地球壳层的大问题上。地球动力学问题是当前科学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上可上天,但下却很难入地,所以探索地壳、地核等地球问题,非常困难。我们是否可以从馒头皮的形成原理上,来思考比较地球地壳的问题呢?愿科学家能从中找到灵感,更快的解决地球地震、火山喷发等问题。为人类减灾减难,造福大众。
        本论文在写做的过程中,受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刘玉平博士的指导;中国科学院化学材料黄庆博士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5楼2012-11-07 21:23
        收起回复
          切一刀再蒸,就没皮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1-09 0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