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吧 关注:81,583贴子:1,165,654
  • 10回复贴,共1

项羽——残暴的庸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项羽是司马迁最喜爱的人物之一,《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当我以“残暴的庸人”为题时,我已经作好板砖蝗飞、口水顶没的准备了,并不是想哗众取宠,而是想剖析这个悲剧英雄的人性弱点,同时通过剖析更好的领悟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评价及司马迁直透纸背的笔力。鲁迅曾这样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想项羽是值得我们这样做的。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迁是如何“不虚美”、“不隐恶”的描写项羽的残暴的。《项羽本纪》开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至“项梁起东阿西北……,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止,项羽是生活在项梁的翼下,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深受项梁的影响。“初项籍学书、剑,不成,项梁怒之。后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梁与籍俱观秦始皇游,梁因籍言“彼可取而代也”而为奇,这时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世为楚将”之后、颇有志向、又不竟学的青年。他随项梁诛会稽、杀鸡石、坑襄城、屠城阳等,“益轻秦,有骄色”。至此,一骁勇骄横的青年将领跃然纸上。司马迁重墨描写的巨鹿一战,我们充分领略了项羽的英雄本色,但巨鹿之后,“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秦将章邯率二十万人降项羽,由于“诸侯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故“秦吏卒多窃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项羽闻知诸将微言后,却“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这是多么残暴的屠戮,对项羽而言,又是多么的错误和愚蠢啊,从此秦地关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皆是项羽的敌人。清朝郑板桥曾有这样一首诗来评价项羽的“夜坑秦卒”:新安何苦坑秦卒,霸上焉能杀汉王。可以这样说:项羽这一残暴的杀戮以后,在秦地在关中他是无法击败刘邦的。
鸿门宴饮耻后,刘邦入关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以降,诸将或言诛之。刘邦曰:坏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并约法三章,致秦人大喜。而项羽却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室妇女而车,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不敢不服耳。有这样一个细节——“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会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车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仔细想想这一细节,项羽这时已是一听不得逆言的暴君了。分天下,立诸侯为王后,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也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共老弱妇女”,于是连项羽扶立的怀王都这样说:“项羽为人剽悍滑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后来楚汉相争时,刘邦给项羽定的十大罪状中就有五条是数落项羽残暴的。至此,项羽已注定失天下,刘邦、项羽之势已明矣。
项羽的平庸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缺少政治头脑和远大的抱负。韩信、陈平、黥布等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但后来却一个个的离开了他投奔刘邦去了。韩信、陈平他是不用,黥布他是用而又怨。这些人为刘邦夺天下立了巨大的功劳,尤其是韩信,给了项羽致命的一击。其称亚父的范增又怎样?还不是为项羽所猜疑,最后请“骸骨归卒伍”, “疽发背而死”于路。看看项羽的敌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吧。《淮阴侯列传》中淮阴喉韩信这样说:“项王喑恶叱箢,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太精辟了,太了解项羽了。《高祖本纪》中有记载:“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问: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曰:‘陛下慢而悔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之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这当然不排除高、王两人的虚而妄言,但“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而偏信一个吃里扒外的本族项伯,其不善用人显也。



IP属地:河南1楼2012-10-24 10:47回复
    项羽看秦始皇游时曾有这样的感慨:“彼可以取而代也”,项梁以为奇。项羽早有了“王天下”的宏志,但他这“王天下”根本不是如秦始皇那样统一全国的抱负,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秦统一前的四分五裂的诸侯分割状态,自己也只满足于当个霸王而已。这从他分天下、立诸侯王以及与刘邦割地而治的策略中可以看出。
    “鸿门宴”是刘、项胜负命运的转折点,在这“宴”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优柔寡断、粗疏无谋、缺乏政治头脑的庸人,以致于后来楚汉相争时刘、项“欲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时刘邦笑着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之愚之庸,信也。
    在对待义帝怀王的问题上,项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且不说当初项梁、范增辈立怀王以求“楚将蜂起争附”、“收楚族心、鼓楚族民”的美好愿望有什么不妥,后来以“世世楚将”身份而师出有名,分天下、立诸侯王后,项羽却迫不及待的做了杀义帝的愚蠢之事。《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正是这一错误,被刘邦充分的利用,大造反项舆论。《高祖本纪》中说:至洛阳,新城三老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这就是刘邦比项羽的高明之处:不言“率诸侯王”而用“愿从”,不说“击项羽”而说“击楚之杀义帝者”,以致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最后评述中也说:“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呜呼,一代霸王如斯也!
    司马迁在形象的描述一个残暴的庸人同时,却也不惜笔墨向我们展示了这悲剧英雄温存的另一面,小马每次读至此都为项羽惋惜而泣。《项羽本纪》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英雄末路,心高气短也。虞美人和之诗当为“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义尽,贱妾何聊生”乎?霸王虞姬的故事更是荡气回肠。这是题外话,顿使英雄形象更高,却不能改变失败的历史,不能改变其残暴平庸之内在。
    项羽,一个残暴平庸的悲剧英雄。


    IP属地:河南2楼2012-10-24 10:47
    收起回复
      总之 我喜欢项羽 不喜欢刘邦 刘邦就是流氓


      IP属地:天津3楼2012-10-24 11:00
      回复
        千字文~我还是不看了!


        IP属地:广东4楼2012-10-24 11:35
        回复


          IP属地:浙江5楼2012-10-24 11:52
          回复
            当年我记得看百家讲坛 说司马迁的老婆他爷爷还是谁去了 就是当年 指着项羽说“他就是项王”的一个 小兵 乱军中项羽对着他就自刎了 那个小兵好像当年是项羽手下的
            随后这个小兵后来就被封了个很大的官 还有其他几个 应该就是因为他老婆跟他说的 所以这一段记载的很清楚 看来这一点应该对司马迁有点影响 所以才会有自己的看法去写的
            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不要喷我


            6楼2012-10-24 12:30
            收起回复
              嗯呐,项羽是挺平庸的,要不然怎么只当了一个天下共主,你比他高明多了,没见你当个村官儿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4-15 0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