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名将吧 关注:3,614贴子:63,996

点评三野的战役兼评粟裕的战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胜利者在回首往事、总结经验时,往往容易贬低对方,掩饰自己的困难,把艰苦卓绝的斗争,说成了万事如意,一举成功。……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谎报军情、夸大困难、歪曲真齤相,或逃避责任、窍他人的功劳为已有,抬高自己在胜利者行列中的地位。……”——陈士榘 1994年4月于北齤京



1楼2012-10-14 18:14回复
     一、津浦路徐济段战役:1945年10月18日至12月中旬,山东军区第4师、第5师、第8师、第9旅、警备第3旅,新四军北调山东之第2、第4师。此役歼灭由伪军改编的“国军”第5路军吴化文部、第19集体军陈大庆等部七个师的残部,包括少量日军,共0.88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5卷称此役战果为2.8万人,其中郝鹏举部1万人起义,而《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简史》又称郝鹏举部2万人起义。三者对比,歼敌0.88万,另有2万人起义是可信的。
    这是一串十分熟悉的名字,其中的少量日军是唯一亮点,不过在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后,这些人还有多强的战斗意志实在是令人怀疑。在界河伏击战中,我军放过替吴化文开路的日军一个大队,对吴化文部展开猛烈攻击,而日军明知吴部在后面挨打却不回援,只是“空放了几炮以示支援”;韩庄战斗中齤日军一个中队全部缴械投降;临城铁道队1500人也全部放下武器。
    早在1943年,陈毅就开始进行郝鹏举部的策反工作了。我党在这方面无人可比,而陈毅则是高手中的高手!他在这方面的工作,使华野在日后的诸多关键性时刻受益匪浅。郝部起义后被编为华中民齤主联军,郝鹏举仍为司令。后来华中野战军节节退入山东,郝见我军局势不利,复又反水,不知算不算华野的损失。不过在莱芜战役前第二次被歼灭,为华野又增添了一些战绩。
    对比四野部队出关后解放四平、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战斗,其中46年3月中旬东北民齤主联军3个团解放四平歼灭国齤民党省保安司令部3800人;46年4月中旬第7师及2个旅2个团在长春歼灭国齤民党保安2、4总队和15个保安支队,一个骑兵支队,5个警齤察大队及少量日军共18000人;46年4月下旬3师特务团在齐齐哈尔歼灭4000人;4月底359旅及7师19旅在哈尔滨歼灭5000人……性质是相同的。当然了,在军科版的战史中,这些都不能算四野的战绩,而45年的津浦路徐济段战役却是一定要算在三野的帐上的,因为这些部队大部都“身兼数职”,吴化文的士兵都戴两种符号——伪军和国军。吴部第1军军长于怀安被俘后,经耐心教育被陈毅、黎玉释放,对以后济南战役策反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山东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不幸在攻克滕县的战斗中牺牲。此役与粟裕无关。


    2楼2012-10-14 18:15
    回复
      五、两淮保卫战:1946年9月10日至10月31日,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国军为第7军,整编第74师、25师、28师、65师、67师、83师。“我歼敌5个团,共1.44万。”没有提缴获武器,歼灭的是哪5个团也没有交代。
      整编第74师(51旅、57旅、58旅),何应钦系中央军,美械,是华东国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属于李默庵的第一绥靖区。孟良崮被歼后在安徽重建,57旅参加了胶东战役,后与12军在莱芜被歼重建的新36旅合编为整32师。48年辖51旅、58旅。济南战役前57旅由整32师归还74军建制。
      整编第67师,原计划由第5军和整11师各抽一个师(旅)组成,但未成军,此时只有由荣誉第2师整编的67旅,美械,战斗力弱。整26师在鲁南战役被消灭后,67旅改用其第44旅番号,划归整83师。整67师自动消亡,不知算不算华野消灭的一个整编师。   


      10楼2012-10-14 18:24
      回复
        2、运河战斗:华中主力北上后,10月4日开始,整25师乘机由仙女庙一线开始向北进攻,华中10纵在其当面进行运动防御。战至7日,先后攻占邵伯、乔墅、邵关坝、露筋镇、车逻坝等阵地, 10月8日攻占高邮,与进攻两淮、6日攻占宝应的友邻部队会合,打通了运河线。“此战歼敌800余人,解放军伤亡400余人。”阵地均被国军攻占,这个战果又不知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3、东台战斗: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国军为整编第83师、65师、整67旅。粟攻了半天海安,结果是两头落空。现在,在苏中被“重创”的整83师、65师开始行动了。国军于10月13日由海安沿通榆公路北犯东台。“至23日晚,先后在贲家集、富安、安夹、时埝、仇湖、西溪、梁垛等地突破华中野战军的防御,直迫东台城郊。……到26日晚,我歼敌一部后,主动撤离东台。”“此战歼敌2000人,解放军伤亡300人。”又是一笔糊涂帐,防线都被别人打成筛子了。30日又占领兴化。至此,华野在苏中的据点尽失,部队已被挤压至苏北以盐城为中心的狭窄地域,处境十分不利。
        4、丁塘坊战斗: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4旅、第9旅,国军为第7军第171师第511团第512团的各2个营。先是国军于10月17日以第7军第171师以4个营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向丁塘坊发起攻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9旅奋起反击,经反复争夺,至19日下午4时与敌形成对峙。……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4旅、第9旅同时出击,激战至24日黄昏,将敌击溃并歼敌一部。此战共歼敌3000余人。”没提我军伤亡和缴获。这是最假的战果,全歼4个营也未必有3000人,何况只是击溃和歼敌一部?2个旅打4个营打成如此结果,只怪7军战斗力较强,不象华东其它垃圾部队那样好对付。
        5、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华中野战军第1师、6师,第9、第10纵队,第5、第6旅,由中原转移至华中的皮定均旅等共28个团。国军为整74师和整28师192旅共8个团。10月19日国军由刚刚占领不久的淮阴、淮安出发进攻涟水,如涟水失守,中齤共自盐城北撤的后路将被切断,因此粟裕军在战斗中阵亡,为解放战争中战斗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将领。国军未达到攻占涟水的目的,我军也未能达到歼灭74师的目的。张灵甫以如此劣势的兵力冒险进攻,其托大心理为其日后的孟良崮悲剧埋下了伏笔。
        皮定均在10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当晚我们开到大关(涟水西3公里)附近地区,时间的确很仓促,没有做攻击的准备,也没有了解地形,乱七八糟地攻了一顿,各种组织都很马虎,打了一夜。在这夜中出了不少力,结果使大家非常丧气。其他的同志还说我们不出力,这真是天知道的。粟、谭所领导的野战军在华中的确起了战略上的作用,……他们不会主观到此种程度吧。我们有一些干部,不愿意在此工作,这种情绪我也有,大家都希望很快离开华中。”在26日的日记中又写道:“目前敌人的确是很骄傲的,我们也吃了他们不少的亏。如我们的11纵队战斗力是最强的,目前不能再战了;6师是华中有名的野战军,现在也不能再连续战斗了。我们的伤亡不少于敌人,这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旅第一夜就伤亡了300多,第二夜又伤亡了300多,两夜的激战就失去了600多名英勇的干战,他们尽到了对中华民族应尽的责任。”
        涟水易守难攻,城池在当时的黄河北岸依河而建。“为了确保涟水,只有把南岸的敌人赶走。……敌人最大的困难是受河的限制……”(28日)可以看出,如果没有黄河天堑,涟水早就丢了。当国军退守南岸后,华中野战军决定追击,以求歼灭74师。“我们旅也是为了这个新的任务要南开。当晚我们就要开始行动,我们不明确不具体,但总的任务我们是了解的。”(28日)“我们要突到黄河南去。”(29日)“天亮时我们到了指定地点。各团来得更晚,四周都是友邻部队,他们在积极地冲锋杀敌,我们在他们的火炮和火光中前进,……10纵没有打下顺河集子,要我们来打。……下午我们到了顺河集,敌人自动跑了。我们又受领追击任务,当夜到徐家荡。敌人死抗,我们开始攻击他,当夜无结果,我们伤亡也是很大的,这是不应有的伤亡,也是我们不够的地方,没有更好地考虑各部情况和执行精神,我是很老实地去执行了。”(31日)“徐家荡是我们头夜未攻下的地方,在此战斗中我们在指挥上是有毛病的,考虑得也是很差的……大家都马虎,乱攻了一阵没有结果。当夜我们攻击仍不得手,其他各部都没有开始攻,只有我们攻击,我们的消耗是很大的,伤亡也是很大的,只有停止攻击才是对的。……以上是上半夜的事。”天亮后,国军开始反击,并从容撤退。“当时把我们的小李庄、马庄都占去了。……敌人的飞机来了数架,轰炸我各阵地,给敌以脱险的机会。”(11月1日徐家荡之战)“涟水我们战了十多天,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是不能再打下去了,……野战军来电要我们去开会,我们按时到了。粟司令把战况都谈了,征求大家的意见是打还是休息,各部都表示不愿意再打下去。……华野全部休息。”(11月2日)“在这次行动中,我们的确看到了部队中有好多的缺点要立即克服,夜间行动不静,纪律不严,组织上松懈等。”(11月3日奉命北移休整)这就是真实的第一次涟水保卫战,说我军胜利实在是非常勉强。
        


        13楼2012-10-14 18:28
        回复
          6、曹庄战斗: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4旅第12团及一个山炮连,国军为第7军第171师511团一个营及一个加强连。11月7日该部国军分别由渔沟、汤集出发,在蒋大庄会合后开始进攻占领曹庄后,我军反击,“因曹庄工事坚固,我连续两次反击均未奏效,歼其一部后撤出战斗。” 华野又一次在7军面前碰了钉子。此战歼敌300余人,谁信?既然曹庄工事坚固,国军为什么能占领?难道在国军占领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把工事修得如此坚固?战力不行就是不行,失败了还找客观原因是华野战史一贯的传统,结果越抹越黑。第7军部队如此分散,显然不把华野放在眼里。
          7、淮沭路战斗:山东野战军第7师、第2纵队,华中野战军第1师、6师。国军为第7军171师两个团、172师一个团及整28师一部。也有军史把这一仗称为“战役”的,但从前后关系来看,基本上属于两淮保卫战的范畴。背景是“国齤民党正在利用各种办法消灭杂牌军,这次桂系想在74师东进失败后出风头。……蒋介石是希望它被消灭的,它自己看不到,在数天的攻势中它孤军作战,其它方面都没有动。蒋介石的嫡系被攻击时,蒋派了很多飞机配合作战,给了他的步兵的安全。桂系攻击了4天,只来了6架飞机,今天……只来了两架,到天黑时才到。”(皮定均11月20日日记)。11月17日,第7军3个团由淮阴五里庄沿淮(阴)沭(阳)公路路北犯,于19日击破华中野战军阻击,占领丁家糖坊。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以一个旅继续在正面阻击,以另一个旅由北向东南迂回,同时华中野战军第6师沿包河两侧向北夹击。“占领丁家糖坊之敌惧怕被歼,仓皇向汤集撤退。”与此同时,在东线的华中野战军第1师为配合北线作战,向淮东地区敌各据点发起攻击,至24日,攻克据点10余个,收复淮安马厂以东地区。此战歼敌4000余人,没有提自己的损失,显然有水分。这是一次胜仗,虽然华野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第7军3个团并未受到严重打击。作为华中主力的第1师一如既往在拣软柿子捏,算战果的时候却是十分“光彩”。


          14楼2012-10-14 18:29
          回复
            两淮保卫战较大的战斗7次,我军只有两次象样的胜利,一次为山野独自进行的丁塘坊战斗,一次为两支野战军合作进行的淮沭路战斗。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双方半斤对八两,其余四次均为国军获胜,且完全占领了两淮。前面说过,毛、陈、粟均没有料到薛岳攻击淮阴的意图,但毛是不会承担丢失两淮的责任的。粟迷们津津乐道的10月15日电报,即其中有“……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内容的电报,其实最后还有一句话:“……只要不再犯错误,此项目的(歼灭薛岳7至10个旅,收复运河以西的淮北地区)是能实现的。”首先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粟当然也不是傻子,自己的地盘丢掉了却躲得远远的,即使是日后的回忆录也丝毫没有提到他自己应付的责任。实际上此役与粟裕有很大关系,和淮南的丢失一样,粟的眼中只有苏中。如果他真有远见,就不应该让主力此时还在海安纠缠不休。只怪其七战七捷的牛皮既然已经吹了出去,只好继续在海安打下去了,哪里还顾得上淮南和两淮?于是丢失两淮的责任落到了“指挥一切”的胖帅头上。
            “对于泗县没有打好和两淮的过早丢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领导人把责任推到陈毅头上,于10月在华中分局驻地涟水西北的陈师庵开会,批评陈毅‘不执行毛主席关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示’,有人还提出撤换陈毅。”上演了一出43年10月“黄花塘事齤件”的连续剧。实际上在9月初泗县战斗之后,陈毅就接到中央电报,拟派徐向前到山东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让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兼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陈毅明白这一电报的含义,迅即表示欢迎徐向前到鲁主持,但后来中央没有再提此事。那几个月里,陈毅艰难的处境和焦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陈士榘、唐亮等人对其深表同情,“深知即使徐向前来协助指挥,也不能解决华东和华中所面临的问题。问题并不在于战场指挥,其实质是由于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的理解各不相同,各执一词,难以取得一致,……指挥不统一,作战行动不协调。”并“深信最终解决华东和华中党内和军内的分歧意见,还得依靠陈毅,也只有他才能解决党内和军内的棘手问题。”
            时任山东野战军参谋处主任的王德在45年后写的回忆录中谈到:“说起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理论上无须争辩,大家是完全一致的。但集中兵力到哪里、打哪一个敌人,分歧就难以迅速统一了。……陈老总一直在两区四方之间来回奔波,耐心地协调、折冲,由于思想认识不一致,兵力就是集中不起来。山东的领导说山东重要,要求华中部队迅速北上;华中的领导说华中重要,要求两支野战军主力集中到华中作战。在争论中,有些人个性很强,不那么听招呼。个别人的话很难听,说什么‘不到山东当流亡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力量集中起来谈何容易。”但陈毅始终以大局为重,耐心做各方面的工作。一句话,体制上的缺陷加之作战对象不同,导致喝豆腐汤的人怪啃骨头的人牙不好。泗县战斗我军已形成10:1以上的兵力优势了,还要怎么“集中兵力”?这个司令不好当啊!粟“二让司令”的真实想法无从知晓,但我相信“华野离不开陈军长”倒是事实。
            从战果上看,不算零星战斗,这些较大战斗的战果之和为1.91万,与同一战史介绍的总战果1.44万相比又多了近5000,反正华野的战绩是很不确实的。


            15楼2012-10-14 18:29
            回复
              七、盐城保卫战:1946年11月27日至12月7日,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7、第10纵队,第13旅(即皮定均旅)。国军参战部队为整编第25师、65师和83师共5个旅的兵力,“此役我歼敌整编第65、第83、第25师各一部,共0.6万,缴获各种炮14门,轻重机齤枪90余挺。”
              11月27日,国军由东台、兴化、临泽等地分四路向北进攻盐城,第7纵队、第13旅沿途节节抗击,12月2日,国军攻至盐城以南伍佑地区。6日、7日国军猛攻伍佑我军外围阵地未克。7日下午,我第1师、第7、第10纵队,第13旅向敌实施反击,“但刚一接触,敌就多路南逃,我迂回部队因受河流阻碍,未达成围歼,仅歼敌后尾之一部。不久我第1师因有新的任务即北赴涟水作战,战役遂告结束。”
              这是一次优势兵力下的击溃战,虽然少量的缴获说明这是一次胜仗,但战果并不理想,国军本来兵力就少,又分成4路进攻,而内线作战的华中野战军并未能抓住战机彻底歼灭其一路,显然是不成功的,为了拼命确保盐城不再有失,华中主力几乎没有离开过盐城周边,浪费了战机。此前华中方面还有人指责陈毅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且战史又一次把客观原因摆了出来——河流的阻碍,此前为什么没有想到?河流为什么不阻碍国军?
              皮定均的13旅于11月27日“领受任务”,由涟水西古寨出发,一路车船劳顿,于12月2日进至东台县北白驹镇,不料“由于敌情变化,敌人先占了东台县,任务也变化改为抗击敌人”,一路又节节退回盐城。不难想见,皮旅开始领受的任务是占领东台,但实际上,早在10月26日,东台就已经被国军占领了。只要情报稍微跟不上,华野就开始打乱仗。皮的日记中从12月2日至16日都没有记载,这个胜仗可想而知。
              此役基本为粟指挥。与淮南和苏中的关系类似,在盐城保卫战的同时,淮北解放区失守。   


              17楼2012-10-14 18:34
              回复
                十、白塔埠战役:1947年1月27日至2月7日,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此役我军共歼灭郝鹏举的总部和两个师,共0.5万余人,生擒郝鹏举。
                1947年1月23日,华东局将山东、华中两支野战军师以上干部集中于郯城的碑庄举行会议,传达中央指示,部署整编事宜,标志着华东野战军诞生。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在会上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报告。“华东野战军是山东、华中部队的汇合,是全解放区兵力最大最集中的地方,是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主要战线之一,又是美蒋集中大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今后,山东地区的战争将成为中国人民与美蒋恶势力的决战场所之一。”就部队建设的重要问题,陈毅讲了8个方面。华东部队的整编方案是由陈士榘和唐亮研究制定的,并在会上作了报告。
                2月1日,陈、粟、谭、陈将整编报告上报军委,2月3日,军委复电同意。
                华东野战军共编为11个纵队共29个师(旅)及特种兵纵队共近30万人。(开始上报军委的为山东的9个纵队,随即又补报将华中野战军第7、第10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1、第12纵队,分别兼苏中、苏北军区,在苏中、苏北坚持敌后斗争,隶属华野。47年华野11纵辖2个旅,48年4月组建第33旅,华野12纵辖3个旅。)47年8月,东江纵队改称两广纵队,隶属华野,同时成立第13纵队(3个师)。47年10月组建渤海纵队(2个师)。47年12月组建华东野战军补充师。48年7月组建鲁中南纵队(2个师)
                华东军区由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并编成,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司令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粟裕在华东军区没有任职。下辖鲁南、鲁中、渤海、胶东、苏中、苏北6个军区和直属单位,共36万人。
                47年4月,胶东军区又新建新编第5、第6、第7师,该3个师47年8月改编为华野第13纵队。该军区于48年5月又组建了新编第5、第6师。胶东是整个山东解放区的基地,不仅为华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粮草,也是东北军用物资进入华东的孔道。
                47年5月,渤海军区组建了新编第7师,8月组建新编第11师。
                可以看出,在“七月分兵” 之前,华野和华东军区的兵力是十分雄厚的,是当时全军中的老大。即使到了国军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时候,在兵力上华野也丝毫不落下风,而在机动兵力上则占有优势。
                白塔埠战役是山东、华中两支野战军正式合编为华东野战军之后的第一个“大仗”,只当是祭旗了,它实际上是莱芜战役的一部分,但华野“攻郝打援”的目的没有实现,对这种部队,国军根本不为所动。更让人想不通的是郝鹏举还曾经是“我军”,军科战史不仅将此役单独列出,而且将消灭这种伪军——国军——我军——国军的变色龙反复提及,真是无聊得可以。如果郝鹏举再起义,说不定七月分兵华野形势恶化,郝部又会叛变,那么华野以后又可以打一次,再增加些战绩了。郝在被俘后,并没被立即处死。“1947年9月,郝鹏举在胶东紧急转移途中死亡。”当时胶东我军已自顾不暇,哪有工夫来照看他?估计是被毙了。   


                25楼2012-10-14 18:42
                回复
                  十二、淮沭及李堡战役:1947年4月4日至30日,活动在敌后的第11、12纵队。“此役我军歼敌第79旅1个团又2个营及整编第65、第85师及第42集团军各一部,共1.0万。”
                  整编第85师(23旅、110旅),汤恩伯系中央军,国械,战斗力较弱,也是豫中溃败时的逃跑部队。莱芜战役时还在与刘、邓周旋,战役后才调至苏中进行清剿,8月即又去和刘邓作战。不过85师第110旅旅长廖运周也是一颗“定时炸齤弹”,1938年廖就恢复了中齤共组织关系,内战中在110旅建立中齤共秘密党委,并任地下党委书记,中原局还派了3名同志打入110师协助开展工作。1948年11月27日,廖运周率85军110师师部和两个团5000人在淮海战场起义。   国军这些部队只有一个整65师要好一些,经过苏中战役后,该师在苏中、两淮、苏北……几乎是每役必与,看来苏中战役我军所宣传的“大捷”并没有把这支广东杂牌军怎么样。而经过苏中战役如南战斗和如黄路战斗,整49师79旅虽然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占多数,但也能与11纵拼三天。第42集团军就是郝鹏举的部队,现在又转到苏中来了。
                  总的来看这是一次以弱对弱的战役,与粟裕无关。
                  


                  33楼2012-10-14 18:48
                  回复
                    整编第9师(9旅、76旅、预2旅),即原第2军,何应钦系中央军,美械,滇西远征军,战斗力较强,原属重庆行营,在云南待命。47年初原计划与整66师一起用于山东战场,但3月刘邓发起的豫北攻势迫使国军把整编第9师、66师调往豫北战场。国军开始对山东实行重点进攻后,也只有整9师调了过来。胶东战役后,47年12月调离华东,属华中剿总序列,48年辖9旅、76旅,改回军师建制后仍称第2军,在向淮海战役增兵计划中原来也有第2军,但因白崇禧阻挠,未能成行。
                    整编第75师(6旅、16旅),陈诚系中央军,国械,战斗力一般,原属武汉行营。在中原围剿李齤先念后,调入华东战场,但一直在与刘邓作战。47年2月在由商丘增援毫县时,其16旅又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大部歼灭。整69师在宿北被歼后,其残部又扩充恢复第60旅番号,划归整75师。
                    整编第72师(34旅、新13旅、新15旅),王陵基的川军,国械,战斗力较弱,其基干部队只有一个第34旅,2个新编旅均为临时拼凑而成。整72师原来也属于武汉行营,先是在中原围攻李齤先念,后来刘邓发动巨金鱼战役,被调至晋冀鲁豫战场,一直与刘邓周旋,调至山东的时间比整75师更晚。48年辖新15旅、34旅。
                    整编第48师(138旅、174旅、176旅),桂军,国械,战斗力一般,比整46师稍强一点。虽然属徐州绥靖公署序列,但在此前与华野基本没有正式作战。47年8月即调华中。
                    整编第5师(45旅、96旅、200旅),中央军,美械,战斗力较强。整5师与整48师相似,虽然一直属于徐州绥靖公署序列,但除了淮南小露一手外,其余绝大部份时间都在与刘邓作战,战争打了快一年,才摆脱了刘邓的纠缠,开始与华野作战,而且还降了一格。不久又进行改编,辖45旅、200旅,96旅划归整70师,48年辖45旅、46旅、200旅。


                    35楼2012-10-14 18:54
                    回复
                      西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对付邹县的整9师、泰安的整72师及大汶口和南铎西侧的整75师、85师。陈士榘和唐亮商议后,将目标选定为泰安的整72师,因为南线之敌相距较远,增援不便,而北线的整12师(原12军)靠近济南,容易得到增援,且刚在莱芜战役中受过打击,不敢大胆增援泰安。当时泰安守军只有整72师师部及新13旅、34旅,新15旅当时驻守津浦路西的肥城。决定由10纵配属榴弹炮营攻取泰安,1纵、3纵部署在泰安以南地区,准备歼灭由大汶口的北援之敌,鲁中军区警备第1旅配合10纵行动。
                      4月22日晚,西兵团开始攻取泰安外围各要点,尽管整72师战斗力不强,但10纵还是遇到了麻烦,战至23日下午,西关及嵩里山要点均未攻克,第一次攻击受挫。这时国军固有的劣根性表现出来了,整5师、75师及85师等中央军在10纵攻击72师这支杂牌军的两天中,均未表现出积极的增援行动,坐视整72师被消灭。陈士榘分析敌人增援泰安的可能性不大,决定调三纵参加攻打泰安的战斗。24日黄昏总攻开始,激战一夜,攻占了各要点,但25日拂晓,整72师集中力量发起反击,又将嵩里山夺了回去,华野的攻击又告失败。25日黄昏,我军再次向泰安发起攻击,陈士榘叫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集中榴弹炮营、3纵炮兵团及各师团炮兵火力轰击嵩里山守敌,守军一个营无法坚守,向城西关退却,被3纵歼灭,我军重新占领嵩里山制高点和城西关。25日夜,整72师师长杨文瑔见形势危急,越过王敬久,用报话机直接向南京求救,要求增援,而南京的答复是“顶住!坚持!”杨文瑔气急了,说:“顶不住!共军有大家伙(105榴弹炮)!……还不是你们在鲁南送给人家的?!” 26日拂晓,攻城部队从各个方向突入城内,将守敌大部歼灭,当3纵8师开始攻击整72师师部所在地岱庙时,杨文瑔企图混入散兵人群中逃跑,被10纵28师抓获。26日10时,战斗结束。泰安战斗“共歼敌15000人,缴获长短枪5300余支,轻重机齤枪450余挺,各种炮60余门,击落飞机一架,解放军伤亡3447人。”
                      攻克泰安后,陈士榘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南下威胁南线国军侧翼,吸引整5师、75师、85师回援,以减轻陈、粟的压力。28日,叶飞的1纵攻占宁阳,歼灭吴化文部第一团2000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轻机齤枪13挺,各种炮30余门,解放军伤亡378人。”但是国军并未被调动。
                      当西兵团在泰安激战时,陈、粟的中兵团在东起界碑西至观山100余里的战线上开展了阻击战,“杀伤敌军4000余人”。 27日,整74师占领界碑,整11师占领蒙阴城西的白马关,整5师占领石莱,整25师、65师占领紫锦关,整83师占领青驼寺,整7师占领汤头。5月3日,整11师占领新泰。其中白马关战斗“歼敌1500人,俘敌56人,缴获步齤枪齤27支,轻机齤枪9挺,炮一门,华野9纵伤亡1729人,”最后“主动转移阵地”。实际上这是一系列“不良战例”,但军科战史大多是一带而过,仅提到白马关战斗,而青驼寺战斗华野损失更大。双方主力部队渐渐都集中在蒙阴地区。
                      这时,中央军委指示:主力部队后撤,放蒙阴之敌北进,寻机歼敌;将兵力集中,不要分散,不要性急,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4月底,陈士榘、唐亮回到蒙阴以东约50公里的东里店华野指挥部,开始和陈、粟一起研究下一部作战方案——孟良崮战役,谭震林则晚回来几天。
                      泰安战役的意义在于这是华野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攻坚战,但实际上只是一场大会战的一个局部战斗,而且整72师并未被全歼,只歼灭其新13旅和34旅。整个泰蒙战役在战果上也是一本糊涂账,战史中称此役歼敌2.8万余人,但同一战史所列举的其中三次大的战斗(包括陈粟的中兵团阻击战战果)歼敌人数为21000余人,尚有7000人、200余挺机齤枪、100余门炮的战果无着落,要知道,白马关战斗整整打了近一星期,只缴获了一门炮。看来都是各部队在零敲碎打时胡乱统计上来的。泰蒙战役的主要战斗——泰安战斗,与粟裕基本无关。


                      37楼2012-10-14 18:55
                      回复
                        十四、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华东野战军第1、4、6、8、9纵队16个师及特种兵纵队,同时还以4个纵队阻击敌其它部队的增援。“此役我共歼灭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3个旅、整编第83师1个团及其它增援的国齤民党军各一部,共3.2万余人,缴获长短枪9800余支,轻重机齤枪1200余挺,各种炮270余门,炮弹7200余发,击伤坦克、装甲车4辆,解放军伤亡12189人。”
                        4月至5月间,华野组织了4次试探性进攻,试图调动国军以便分散突击,但都没有成功。第一次,陈、粟的中兵团准备出击郯城、码头镇,寻歼汤恩伯部主力,但因野战军直属队的一名解放战士叛变,走漏了风声,汤部迅速收缩到临沂,没有如愿。“解放战士开小差是常有的事,这个‘解放战士’逃跑没有引起注意。”第二次,也就是前面所述的泰安战役,虽然歼灭了整72师2个旅,但国军不为所动。第三次,汤恩伯部于4月28日占领河阳、青驼寺、桃墟、蒙阴,29日,陈、粟指挥中兵团以第2、4、7、9纵队向桃墟、青驼寺出击,拟分割汤部。但整83师迅速退据蒙阴至临沂公路以西山区,“攻击部队仅歼其一个半团,3000余人,只好放弃打击该敌的计划。”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良战例,华野攻击不成,损失不小。第四次,整11师于5月3日占领新泰之后,陈、粟、谭指挥第1、3、4、10纵队乘其立足未稳包围了新泰,激战数小时毫无进展。这时,王敬久急调整5师赴援,华野无力同时对抗两支主力,只好于次日撤围退出战斗。这几次战斗行动只有陈士榘指挥的泰安战斗有所斩获,但根本目的没有达到。


                        38楼2012-10-14 18:56
                        回复
                          5、南麻战斗:“华野出击外线的5个纵队逼迫国军抽调7个整编师,于7月13日开始陆续向西、南增援后方,鲁中山区之敌只留下整编第9、11、25、64等共4个师的兵力,敌人这一变化使陈、粟觉得机会来了,先是于7月10日,命令坚持内线的第2、6、7、9四个纵队消灭黄百韬的整25师,部队出发后才得知25师和64师已经靠拢,于是又改变军令,于7月15日命令四个纵队及鲁中、渤海、胶东军区各一部,攻取胶济铁路南侧的重要据点——南麻,求歼敌整编第11师。7月17日,担任阻援任务的第7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进入阻援阵地,第2、6、9纵队则冒雨开进,完成了对南麻的包围,双方兵力的对比超过了4:1。整编11师是6月底才进占南麻的,随即修筑了防御工事和地堡群。18日,华野开始攻击。“但由于暴雨连绵,影响到部队的补给和机动,弹齤药受潮失效甚多,攻坚器材不足。敌以优势火力凭险顽抗,激战4日,进展甚微,仅歼敌1个团,战斗形成僵持局面。此时国军整编第25师、64师突破了7纵和渤海军区3个团的防御,整8师也由昌乐、潍县地区南犯临朐。指挥部遂令部队于21日夜撤出战斗。
                          6、临朐战斗:在我进攻敌整编11师时,潍坊之敌整编第8师南下占领临朐,切断了我后方交通。于是华野迅速调整部署,企图乘敌立足未稳,以4个纵队攻歼临朐之敌。预定24日晚发起战斗,“但部队在23日下午开进途中遇到倾盆大雨,山洪暴发,道路泥泞,运动极为困难,未能按时到达攻击位置。”25日将敌包围并展开攻击。2纵主力(第4师配合7纵阻援)和9纵突入南关和北关,与敌反复争夺后占领了部分阵地。2纵第5师一部从西门突入,遭到强烈抵抗,突破口被封闭,突入的14团7个连几乎全部伤亡,指挥突击部队的副团长宋延年牺牲,二百余人被俘。6纵在9纵一部的配合下,经激烈战斗攻占了临朐西北面的龙山、寨虎山等据点。战至29日,“终因气候恶劣,许多弹齤药受潮,攻坚器材不足,加之协同不好,仍未能取得突破,指挥部见敌援军逼近,遂于三十日下令撤出战斗。”
                          


                          48楼2012-10-14 19:32
                          回复
                            整个南麻和临朐战役的战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说此役我歼敌2个团及3个整编师各一部,共1.6万,打乱了敌对山东重点进攻的部署,破坏了敌人企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8卷上说“毙伤敌1.3万余人,俘敌700余人,缴获长短枪700余支,轻重机齤枪100余挺,炮12门。解放军伤亡2.1万余人。”;而《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简史》上说“共歼国齤民党军1.8万余人,……自身伤亡2.1万余人。”相差很大。
                              单以南麻战斗为例,国军战报称“毙伤共军2万余,生俘3000余人,获步齤枪齤3000支,轻重机齤枪200余挺,整11师伤亡4000余人。”简单分析一下:关于整11师的伤亡,双方分歧并不大,大致在4000至5000之间,其中半数是9纵当面的第18旅。9纵在解放军三个攻击南麻的纵队中伤亡最惨重,约4600人;6纵伤亡2500人左右;2纵伤亡4000人左右,其中2纵队5师政治委员秦贤安、6师18团副团长胡大炳、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魏自强均阵亡。连当时任9纵73团3营营部书记的迟浩田都被迫组织勤杂人员上了火线,并身负重伤。这样整11师当面的3个纵队伤亡约在1.1万余人。南线的阻击战,整六十四、二十五师在牛心崮、于家崮一带的损失很大,仅牛心崮一地就有约2000人的伤亡;第9师则未经激战,损失轻微。因此国军这三个师总损失至少在三千至四千人,当面的7纵伤亡2500人,加上地方部队,共约3000至4000人。这样南麻战斗的综合战果,国军损失约在8000至9000人,解放军大约在1.4至1.5万人左右。
                            临朐战斗整8师损失约4000余人,被俘约500多人,主要是309团1营和2营的。增援部队整9师、整64师、整25师伤亡仅约千人。华野损失包括阻援战斗在内约1.1万人,被俘约500人(主要是2纵5师14团的,7纵19师56团26日拂晓在朐山被反击,被俘两个连,2纵4师12团在金葫芦顶被整64师156旅468团攻占时俘虏50余人,此外南北关战斗也有少部被俘。)   


                            49楼2012-10-14 19:33
                            回复
                              “七月分兵”是华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华东野战军共丢掉了近7万人马。粟裕和范汉杰交手毫无章法,连续失利,不得不退出鲁中,丧失了沂蒙根据地。8月初,11纵返回苏中,2、7纵队由谭震林率领,向东转到诸城地区休整,6、9纵队则由陈毅、粟裕率领撤到胶济线以北休整,并将胶东军区新编第5、6、7师升格为华野13纵,以补充实力。
                              粟裕在回忆“七月分兵”这一段历史时,把所有的失利都说成是“消耗仗”,消耗得过大的战例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干脆不提。而陈士榘则用了“外线出击,所向披靡”这一标题,真服了华野这帮“战神”了。   


                              51楼2012-10-14 1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