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吧 关注:3,592贴子:14,428

【三言两拍】正论反说鲁智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始之前我想说点关于鲍鹏山的事情。
自鲍鹏山在《百家讲坛》开讲水浒传以来,确实对水浒传的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是也确实能得出一些很让人所不以为然的结论来。鲍鹏山本人坦言他喜欢鲁智深,但是他却没能做到客观公正。他把鲁智深的一些性格缺陷避过不谈,只说鲁智深的光彩,这不好。阅读水浒传的时候不应该受这种论调的误导才对。



1楼2012-10-13 20:36回复
    关于鲁智深的一些问题,常看水浒传的人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如果简要给与概括性描述的话,可以这样介绍——鲁智深,男性,甘陕人士。原任渭州府小种经略相公门下提辖官,因打抱不平误杀屠户郑屠而流落五台山为僧。后因帮助林冲不能为僧而行走于江湖,与杨志曹正等人占据二龙山落草多年。三山聚义时率领三山系统归附梁山,大聚义排名天罡星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后随宋江招安,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擒方腊,坐化于杭州六和寺。
    关于这段叙述,我想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所以对于鲁智深的故事乃至对于鲁智深的理解和性格的把握上往往就陷入了一个非常笼统的印象当中。一提鲁智深,就是这是一个粗人莽汉,最多粗中有细,喜欢打抱不平,帮过很多人。
    那么,我在这里想问大家一句,各位熟读水浒的朋友,你们真的理解了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吗?
    我想答案可能并不确定吧。
    那么请回到我刚才的那段简述上去吧,请问你们谁发现这里面有什么说错了的实质性问题没有呢?估计你们不能发现,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水浒吧乃至水浒研究的圈子里面基本算作盖棺定论了,对于这种已经成为定数的问题,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漏洞所在的。不过这个问题我还是发现了,现在我说一下你听一听。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这句话——“因打抱不平误杀屠户郑屠而流落五台山为僧。”之中的“误杀”二字。
    我估计肯定有人不明白了,难道鲁智深不是误杀郑屠吗?他自己事后不也承认了吗,要不也不能有那个急中生智的金蝉脱壳吧?那么我们不妨原文回顾一下大家看看。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的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2楼2012-10-13 20:37
    回复
      那么现在让我们结合下刚才说的几点再返回头来看看鲁智深吧,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其实我对于鲁智深这个形象的定位一直是这样的——这是一个身上带有一些兵痞气息的善良的人。多数情况下,他是一个扶危济困的形象,更是一个打破旧有规矩的形象。作者在大闹五台山一节上的用意很良苦,是希望用佛祖来拯救那些也被称为“佛家三宝”之一的和尚们。鲍鹏山对于鲁智深的评价是佛,他是参考所谓百回本李贽点评的书后评语得出的。我以为这个有点有失公允吧,这不是一个什么哲学问题,所以没必要上升到什么儒道释的高度上,只需说明这是个拯救世人的形象也就好了。容本桃花村一回后点评,点评者不是也说了,“倘或周通又去刘太公庄上做女婿,如何?卓吾曰:鲁和尚也管不得许多”。
      所以对于鲁智深这个形象,我个人以为不可树立过高。他的英雄侠义不假,但也并非完人一个。水浒传里倒是真有个接近完人,但那个就很假。鲁智深这个形象透露出来的始终是一种本性上的“真实”。
      至此,本期【三言二拍】结束,谢谢收看。
      


      5楼2012-10-13 20:39
      收起回复
        文中部分“鲁智深”应为“鲁达”,懒得修改,勿怪。


        6楼2012-10-13 20:41
        回复
          呵呵呵,鲁达是莽撞汉子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1-19 18:11
          回复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我认为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达杀郑屠不是蓄谋已久,而真的是三拳误杀的。“寻思”一词是鲁达的心理活动,恰恰说明了他真实的内心想法,这也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讯息。此外,鲁达虽知自己拳头威力很大,但此前的他是并没有杀过人的,起码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他之前也打死过人,所以鲁达没想到自己能强到三拳打死人也是可以理解的。鲁达只是想把郑屠那个祸害狠狠教训一顿,甚至打残打废打怕他,而并不想真的背上人命官司从此亡命天涯。当然,鲁达并不怕背官司,也不怕做亡命之徒,他从来不为为没干系的人牺牲而后悔过,这也正是我们敬爱他的原因。


            10楼2012-12-05 12:42
            收起回复
              【直接回复有字数限制,故另开楼】
              “从这个过程上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几个关键点。首先,鲁智深这件事情是做足了充分准备的,从一开始的用计策激怒郑屠……很有可能鲁智深就是头天晚上规划好了,所以一切才这般的流畅熟练……从这点上来说,这时候的鲁智深还没有要把郑屠干掉的意思……但是郑屠这个货偏偏就扛不住了。直说“打的好”。新版水浒传的解释是郑屠更接近于叫板,把鲁智深激怒了。但从原文描写上来考虑事实并非这样,鲁智深不喜欢看到缩头乌龟,鲁智深这时候的心理状态是极端的厌恶。他完全瞧不上这个已经被他列入到“猪狗”行列里面的人了,所以这个时候杀心顿起。一拳砸在太阳穴上面。”以上是引用你的关键论点。
              我基本懂你的意思了,你是说第一、激怒郑屠后再打他是头天晚上策划好的;第二、鲁达在打的过程中才动了杀心;第三、动杀心直接因素是郑屠大叫“打得好”,你认为这是郑屠怯懦的表现,这也是鲁达要置他于死地的导火索。
              第一点毋庸置疑,估计很多人都赞同。二、三点不太同意。
              关于第二点,首先还是“寻思”二字,这是小说中心理活动描写开始的标志,也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真实讯息,语言可以是假、动作可以是假,心理活动如果也是假的话就没意思了。故寻思后面写的都是鲁达的心理活动,那就是他真的不是要杀死郑屠,而是要狠狠教训他,达到既惩恶(不是除恶)又救人(让金氏父女自由)的目的即可。其次鲁达只是“杀红了眼”,而没有蒙蔽了心,他在打郑屠的过程中只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而不是管不住自己的心。而之所以管不住自己的手,无非三个原因:1、鲁达拳头太硬;2、郑屠身板太弱;3、郑屠有挑衅行为。再次,从人物性格出发,鲁达从来不是李逵那样的人,李逵是板斧不见血不收,鲁达却是个有的放矢、收发有致的人,我一向觉得鲁达很理性,智商很高,只是强烈的侠义之心才促使他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虽然是鲁达的判词,但这种说法更类似于禅语,就像李白诗“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那样,不能从表面上来理解。最后,动机问题,金氏父女的事让鲁达产生惩恶救人的想法,而并不足以让鲁达产生杀人想法:1、鲁达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杀人从此要放弃这一切;2、郑屠一条贱命不值得鲁达背走天涯。当然,当事情真正发生时,鲁达不怕、不怨、不悔,勇于承担并安之若素。总之,我认为鲁达只是想痛打那厮一顿,将其打怕最好从此重新做人,最后却误杀。
              关于第三点,我比较同意“叫板”说法,鲁达这一章我也读过很多次,比较同意郑屠作为一方有名地痞,在诸多人围观情况下吃了一拳之后维护自尊的喊一声“打得好”,并在鲁达看来不是求饶,确属挑衅。而后,在第二拳后,“郑屠当不过,讨饶。”当不过这三字明确表示第一拳是当得过,所以挑衅,第二拳当不过了,所以求饶。我还假想了一下,假如郑屠本身比较耐打(像甄子丹那样,呵呵),能撑个十拳八拳,并且每次都来一声“打得好”,说不定鲁达敬他是条硬汉,会是另一番结果呢。


              11楼2012-12-08 14:14
              收起回复
                其实我们在结合种种细节,和当时环境后,最不应该忽略的是人性,人本来就是个矛盾体,不应该就一方来谈,因为根本没办法分开来说,误杀也罢,蓄意也罢,这或许两种想法他在某一时刻他都有过,只不过昙花一现,他没细想,也不会细想,这只是他刹那间的潜意识的想法,所以看来矛盾,其实也合情合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8-09 01:45
                回复
                  所以洒家打人只打两拳。
                  不然恐怕也得做和尚去了


                  14楼2014-12-02 08:49
                  回复
                    楼主分析得是很有道理但鲁智深是佛这一点却不能否认。原文上,最后给的偈语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咦!忽的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放知我是我。 鲁智深给自己的评价就是不修善果,但有没有想过杀人就是他的修行。鲁智深一生杀得都是大恶之人,到最后他没有回朝廷,而是回到佛门,到最后听到潮信顿悟坐化归西。早知道,坐化在大部分僧人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得道的才能有如此殊荣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1-25 09:44
                    回复
                      :鲁智深的一生就如同钱塘江的潮信一样,奔涌而来,寂静而去。经历过才有资格说超脱,鲁智深就是经历了一切,最终才能妙悟真如,得到大圆满和大寂静,作者用潮信来隐喻他的一生,也说明了他最后归于自然,合于大道,的确是成佛了


                      17楼2015-02-27 14:46
                      回复
                        跟白说一样,鲁智深本来就行事鲁莽,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我觉得他人品好,很完美。其它地方自然有缺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8-03 17:49
                        回复
                          水浒里面就数鲁智深最可爱了..O(∩_∩)O


                          IP属地:广东19楼2016-02-20 21:40
                          回复
                            既然头天晚上规划好了,那就是教训一下拉倒,就是帮助人,犯不上杀人,而且想杀人带个武器多好?而且他是有地位身份的人,不至于不懂法,杀人意味着什么他知道。杀人仓皇出逃,你能指望他搬家那样细致啥都带?钱够用的,基本都不会回家的吧?


                            IP属地:上海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20楼2016-04-05 1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