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吧 关注:10,375贴子:48,189
  • 9回复贴,共1

【太平天国研究思路之我见】-对“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一说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转载]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之管见】
-由太平天国“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一说产生的思考
作者:新乡学院社科部-康国政
摘要:太平天国究竟为何失败,历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见解,本人认为有些见解过于模式化,有人为拔高之嫌疑,故主张从历史的角度再做进一步地探讨,以便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传统观点;理性思考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最后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其失败原因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将其归结到两个方面: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而主观原因之一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这种观点在史书上长期得到体现,本人欲就此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商榷。




1楼2012-09-29 17:48回复
    一、模式化的结论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无论从其延续的时间、影响波及的范围还是制度建设上的创新,都让后人津津乐道,但其最终失败的命运却又让人扼腕叹息。人们对此特殊的曲线感到好奇,试图寻得出其盛极而衰最合理的解释。建国以来,对太平天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也越来越深刻,但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探讨却进展不大,几乎一成不变地沿袭下来。人们总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归纳,而在主观方面特别突出其领导阶级的落后性,强调其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的中等师范《中国历史》:“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在于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2003年版的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的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不难看出,虽然三者在文字表达上有所出入,但根本涵义是一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很多历史问题有了新的结论,教材也随之发生了变动,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唯有这一点却坚如磐石、颠扑不破。


    2楼2012-09-29 17:49
    回复
      二、先进阶级的界定及历史状况
      既然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天国时期农民阶级不是先进阶级,那么舍其又谁呢?地主阶级总不会是。按一般理解,比农民阶级先进的应该是无产阶级,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最无私、**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那么该种观点是否认为农民阶级难以领导胜利的太平天国运动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呢?或许是。那么无产阶级在当时有没有这个能力呢?我们必须客观地回顾一下历史。现在史学界相对定论的是明朝中后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当时的“机工”即为原始工人,但任何人又不能否认,明代中后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①其产生的重要前提即商品经济虽与以前相比堪称发达,但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各地商业的发展很不平衡;②封建的生产关系仍是占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③在进行资本主义经营的生产单位里,封建残余大量存在,“ 机工”也绝不是现代意义的无产阶级。真正的无产阶级是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而来的。中国现代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外国人的船坞里,而且几乎都在五个通商口岸(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太平天国存在的这段时间(1851-1864)里无产阶级有多少人呢(加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11处通商口岸)?本人查了相当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都没有查到这一组数字,一直到90年代甲午战争后才见到第一组统计数字:10万。为什么几十年间没有这组统计数字呢?我的理解是,当时的无产阶级过于弱小、人数太少、对社会影响也不够,以至于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将其忽略不计了。我们又知道,90年代的这10万人,是由这么几块**而成:外国工厂、船坞的工人;洋务运动产生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旗下的工人。而从60年代到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外战争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这几块才是诞生工人最多的地方,如果把这部分工人去掉,太平天国时期的工人又会是多少呢?况且他们主要集中在各个通商口岸,又有谁能把他们集中起来呢?当然,我们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只要把那些最先进的代表招过来即可,但我们同样知道,那些最先进的人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人,可是,马克思主义那时在欧洲也不过是刚刚诞生,正在蹒跚学步,列宁主义就更是子虚乌有了,那么,谁又能奢望当时的中国工人有多么高的政治觉悟主动地、积极地抛家舍业来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呢(况且还需要农民阶级有比较高的觉悟---主动让出领导岗位来,洪秀全等人能做到吗)?如此看来传统观点的“先进阶级”不应该指的是中国无产阶级了。
      那么,比农民阶级更先进的阶级又是谁呢?那剩下的就只有资产阶级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经过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每种社会形态的末期总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历史不断进步,比如奴隶社会末期的地主阶级、封建社会末期的资产阶级与腐朽的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仅就封建社会而言,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正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对地主阶级进行了反叛,建立了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从而推动力历史的近代化,英国资产阶级**、法国资产阶级**都是如此,就连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封建社会末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是资产阶级。中国虽然在鸦片战争后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改变不了它的封建性质。即是说,在当时的社会,如果要进行一场**,将社会推向前进的话,应该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这场**。传统观点是否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他们长期坚持的“太平天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中的“先进阶级”就是指的资产阶级吗?可能是。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又犯了另一个常识性的历史错误:太平天国存在于1851年至1864年,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是迄今史学界公认的史实。让一个尚在孕育着的阶级来当领导,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当然还会有人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事,但前边我们已讨论过,那也是天方夜谭。
      


      3楼2012-09-29 17:51
      回复
        三、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归纳的思路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多有建树,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难以支撑,归于尘土。对其失败原因的归纳模式,即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一旦具体到某个具体细节上,便人为地进行了拔高,脱离了当时的历史实况。以最新版的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1、无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毋庸讳言,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但正是它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成了一个战斗群体,并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就。当然也是因为它(但不仅仅是它),造成了天京事变的分裂及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它便又成了罪魁祸首。可是,舍此之外,我们又能为它找到那一样“科学理论”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拿他来指导太平天国运动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上边已探讨过。那么还有哪种理论能称得上**的科学理论并提供给他们呢?我看没有。如果太平天国非要等到“科学理论”来指导,那恐怕就没有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了,我们连讨论他们的机会都没有了。
        2、对西方人的非理性认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什么叫理性的认识?太平天国同意和外国平等往来、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买卖,而对包括英法的武装干涉及华尔、勒伯勒东、戈登等“洋兄弟 ”的武装挑衅却迎头痛击,还以颜色,这不够理性吗?难道这不是在坚持公平的外交原则吗?这是标准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太平天国虽然没有对“洋兄弟”进行标准的界定,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是有界限的,上边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并非“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所以我认为太平天国对外国人还是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的。
        


        4楼2012-09-29 17:55
        回复
          3、非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Z纲L和社会改G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D集团自身FUBAI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D集体的团结。”无疑,农民阶级不是当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可根据上边的分析,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谁又能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呼之而出呢? 这是超越历史的,是任谁也做不到的。再说农民“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Z纲L和社会改G方案”,这句话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太平天国是人类历史上农民YD的顶峰,他们制定了《天朝田亩制D》、《资政新篇》,这在整个农民YD史上、在当时的环境下还不够完整、正确吗?他们将资产阶级改G方案都提出来了,这已经相当可贵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那是会犯历史错误的。还有,农民“无法制止和克服领D集团自身FUBAI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D集体的团结”,这一个结论似乎也是专D了点,颇有对号入座的意思。其实,领D集团之间的不团结不是农民阶级的专利,英国资产阶级**中克伦威尔与反对派,法国资产阶级**中罗伯斯庇尔与丹顿、埃贝尔,十月**胜利后斯DL与托洛茨J、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例子又说明什么呢?而且,领D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运动失败的必然条件,上边例子也能证明这一点。
          


          5楼2012-09-29 18:18
          回复
            以上三点是传统观点的代表,其它的在此不再罗列。本人想强调的是: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归纳应尊重历史,不应以今套古,人为拔高,我们完全可以从太平天国的战略战术、政C制D及产生的历史效果去中性的、客观的理性分析,比如它的孤军北伐、个人贪欲、《天朝田亩制D》的难以兑现等等,这样照样能够说明问题。
            总之,历史上农民YD的巅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值得探讨,也很有探讨的余地。


            6楼2012-09-29 18:18
            回复
              不要直接复制粘贴没意思,我们应该看完自己总结一下,简练的发表。。。


              IP属地:安徽9楼2012-10-02 22: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