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五虎吧 关注:1,596贴子:350,605
  • 13回复贴,共1

持勇弄险 自蹈死地——评魏延子午谷奇袭战术(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228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时,魏延曾献计道:“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今陕西褒城)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今秦岭子午道,谷长660里)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县)。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魏粮仓)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秦岭道,谷长470里)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10公里)以西可定矣。”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魏延此计石破天惊,历来为兵家弄险者所乐道,而诸葛亮为此背上了短于奇谋的名声。但这子午谷战术真可行吗?这样的弄险能换来军事成果吗?答案恐怕是否,结合地理地图以及有关军事著作得出诸葛亮如果按照魏延所设计谋无异于自蹈死地,血本无归!
    
    仔细分析魏延此说有几个重要的前提。
    1、魏延兵一万众需10天陈兵长安
    2、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
    3、主将夏侯楙必须不战而逃,长安城内文官不足以守城
    4、曹魏军守将来不及坚壁清野,留下供给蜀军
    5、曹魏援军集结需20天之久,而诸葛亮大军当于此时日前集结长安并部署防御。
    以上5条战争条件必须完全符合,如果一两条出现偏差,则蜀汉大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死地!
    
    现逐个分析。
    1、蜀汉北伐之地海拔2000米以上,东段为秦岭,长800里,岭南为汉中,岭北为关中。子午谷乃天线之途,两边高山,兵法云之:天牢死地也。若两边伏下精兵,纵兵万倍于敌,也难逃东周秦师崤山之厄运。
    最关键的是,走子午谷运兵,并非魏延所认为10天可到长安,2年后,曹真西讨蜀汉,从子午道南下,走了30天还没出谷。
    2、子午谷万人运兵,保密性很差。
    莫把曹魏当阿斗。前有韩遂、马超之乱,关西老百姓几万户从子午谷奔出(魏书八)。后有当初夏侯霸还是魏臣时,在黄初中曾参与子午谷之役,当时为前锋欲报父仇(魏书九),这说明曹魏境内,或许真有人知道子午谷乃兵进关中的要地,况且两年后曹真也走此路呢?
    3、夏侯楙真能闻风而逃,不做任何抵抗,拱手让出重要城市长安?
    魏延军马不过万人,为了10天内穿过660里的子午谷必然轻车简行,攻城之云梯、冲车等可能不会带去,每日行军70里方能赶至长安,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精简装备的魏延军只能寄希望于夏侯楙临阵脱逃,否则以疲惫之师很难攻下高墙厚郭的西京,而且蜀汉没有重装备和庞大阵型,很难对长安魏国守军产生震慑作用。
    4、曹魏坚壁清野,不收走粮食以待蜀汉或许有些天真,正如魏延所说,夏侯楙走了,长安还有御史、京兆太守等,或许会放火烧仓,当然,仅仅是或许,且当时陇西武都、阴平、陈仓等尚有魏国精兵,郭淮、郝昭等牵制蜀汉后方,纵使他们不复夺西京,但其袭扰蜀汉补给线应无大问题。
    5、当蜀汉占领长安后,曹魏必然京师震动,届时也必定发重兵集结于关中准备反扑,魏延万人粗安西京,怎能御敌?而诸葛亮大队人马连同粮秣辎重很难在20天内赶赴长安。
    理由是:六年后,诸葛亮大军走褒斜道,两个月才出谷,也不是什么20天。那是公元234春二月,诸葛亮率大众十万进斜谷,夏四月才到郿,屯军于渭水南岸(《资治通鉴*魏纪》),MQ引证《三国志*蜀书五》记载亦然,建兴12年春出兵,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百馀日,其年秋八月,诸葛亮薨于敌庭。百来天就是四个月,推出诸葛亮出谷之日必然是夏四月,而《三国志》记载春出兵,所以诸葛亮运兵斜谷中须2个月,若按魏延的如意算盘,诸葛亮大军必须在20天内抢在魏军反攻前集结长安,咳,何其难哉!
    还有,660里峡谷运兵可曾考虑天时、地利?王基曾说曹真伐蜀曰:“昔子午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天时),桥阁破坏(地利),后粮腐败,前军县乏(人和或军士士气)。”曹真不查天时、地利、人和已然吃亏,难道魏延当初谋划就能顺天时、地利、人和乎?
    
    综上所述,以为尽管魏延子午谷奇谋胆略过人,但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终是持勇斗狠,自蹈死地!此诚乃赌博也,弱小的蜀汉很难下得起这个注,总管全国军政的诸葛亮不可轻用此谋啊,也正因为此,以后诸葛亮常节制魏延,实是其人爱弄险斗狠,至于脑后反骨,诸葛欲杀之乃是小说情节而已。 



1楼2007-04-05 18:51回复
    顶之


    2楼2007-04-05 20:10
    回复
      • 218.28.234.*
      送给魏延两个字:找死


      3楼2007-04-05 20:53
      回复
        狭路相逢勇者胜


        4楼2007-04-05 22:06
        回复
          顶。
          工业革命以前(甚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战争中大编制的转移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三国时代最快的行军速度应该是虎豹骑的一日一夜三百里。虽然那支部队在长途奔袭之后还是杀得刘备满地找牙,但是魏延的部队绝对没有虎豹骑精良,又非全为骑兵,秦岭各道的通行条件都不怎么样,又不允许带辎重,长安城又是出了名的大,一时半回怎么攻得下?


          5楼2007-04-07 09:23
          回复
            反其道而行之往往都会有大收获


            6楼2007-04-07 09:55
            回复
              可哉的文长`想吾力战张飞,生擒孟获,还不能斩汝之头于马下?汝等看到吾之神勇否` 所以由此可见,吾之武艺绝对不凡`~是猛将也!~`嗯`嗯`


              IP属地:广东7楼2007-04-08 07:22
              回复
                水鬼何出此言? 战事乃国之大事也!战场多变起有定律可寻?


                8楼2007-04-08 10:42
                回复
                  谁知道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谁啊 写的真是不错 学习


                  9楼2007-04-09 21:15
                  回复
                    10楼2007-04-10 16:04
                    回复
                      董兄啥时候写原创


                      11楼2007-04-10 21:47
                      回复
                        唉,咱才疏学浅,没那个本事啊,只能转贴支持,还请各位见谅


                        12楼2007-04-11 08:36
                        回复
                          这么厉害~~~~~~~~~~~~~~~~~~都讲的条条是理哦`


                          IP属地:湖南13楼2007-04-12 12:46
                          回复
                            实际上,这招不可行,首先,蜀不一定有一万人让他那么舒服带走的,因为,蜀被刘备死前那一仗打下来没几个兵,一万人的话,估计已经是一半的可调离成都的兵,然后孔明那边的兵不多了,还有就是粮草问题。轻兵突进粮草肯定跟不上,一旦一下不成功,必定有输而已


                            IP属地:浙江14楼2007-04-12 1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