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理论支撑,下面我就说说本人对近视形成过程的一些见解,不论你认为是有道理还是觉得我是纯粹扯蛋,都希望你能提出你的看法!我相信,科学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大家的参与才能走的更快更久!
本人认为,近视的形成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当我们长期在弱光下近看的时候,眼睛的虹膜中瞳孔括约肌放松瞳孔扩大肌收缩使瞳孔变大,从而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内让我们进行分辨;同时,虹膜对其后面紧贴着的晶状体压力减小,使晶状体在睫状肌的环状纤维的收缩下(睫状肌是由位于紧挨着悬韧带的环纤维与靠近巩膜的经线纤维组成;本人认为,当我们近看的时候,经线纤维放松,环纤维收缩,通过悬韧带压迫晶状体使其变厚看清近物;看远的时候,环纤维放松,经线纤维收缩,通过悬韧带拉伸晶状体使其变薄,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另外,当我们眼睛长期近看的时候,由于环纤维的长期收缩,在给晶状体压力的同时,也给另一端的巩膜一个向内的拉力,从而导致眼球的变形使眼轴变长,从而形成大家所认识的“真性近视”;而远视情况则完全相反!当我们长期远看的时候,睫状肌的经线纤维的长期收缩,在通过悬韧带拉伸晶状体使其变薄看清远物的同时,又会给它的两个连接端<一端为角膜根部的小梁网,另一端可能为巩膜的某一段>施加拉力,让眼轴变短,形成远视!本人认为,睫状肌的环纤维与经线纤维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原理同虹膜中瞳孔括约肌与瞳孔扩大肌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类似!)变厚,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而这一系列的收缩如果长时间的进行,晶状体和变形的眼球就会像一棵被长期压迫至弯曲的小树苗一样被定型,而长期没有得到锻炼的经线纤维收缩力又相当弱小,当我们看远的时候,即便经线纤维努力的收缩,但还是拉拽不回变形的晶状体与眼球,所以我们看远就不那么容易了!
从上面近视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导致近视的两大因素就是弱光与长期近看!而形成近视的过程中晶状体与眼球的形状又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类似于我们农业生产中对果树枝条的控制,即当我们要改变某棵果树的枝条形状,我们往往会在这棵果树的被改变枝条上系上绳索,然后往需要发展的方向拉伸然后固定(拉伸的程度要超过需要的方向,因为枝条有弹性,当我们完成生长去掉绳索后,枝条会由于弹性回弹一定的幅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当我们去掉拉伸的绳索后,被拉伸的枝条就被固定成了想要的形状了!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条件是完成改变的必要条件,那就是第一:绳索的拉伸力度一定要够,这样枝条才可能被拉伸的动;第二:要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让枝条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从新组合!试想一下,如果拉伸枝条的绳索拉伸力度很弱的话,我们是不可能拉得动这个枝条的;再如果,我们拉伸的力度虽然很足,但我们没有固定或者固定的时间很短,枝条被拉伸到位没多久又放松绳索,那枝条又会被其弹力反弹回原来的位置,从而让努力白费!
这个农业中控制枝条的过程,其实就跟我们锻炼眼睛让眼睛恢复健康的过程是一样的!当我们想要锻炼眼睛看远的时候,我们就要调动睫状肌的经线纤维收缩,用以拉伸晶状体使其变薄,同时我们通过强光对眼球的刺激让虹膜的瞳孔括约肌收缩同时给晶状体以压力让晶状体变薄;而这个拉伸又会给眼球的巩膜和角膜以拉力使其改变眼球形状让眼轴变短!但是,由于我们的经线纤维长期没有得到锻炼,其收缩产生的拉力就比较小,其对晶状体与眼球产生的影响就比较小,那么我们就必须通过长时间的锻炼来使其变得强壮;同时,在长时间的锻炼过程中,我们的晶状体与眼球形状也会随着经线纤维的比较小的收缩力一点一点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视力也会一点一点的提高,因为我们每让经线纤维做一次收缩,其能力都会有一点点的提高,虽然每一次的提高很小,但它的确在提高。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睫状肌经线纤维与瞳孔括约肌的高强度锻炼来加速其能力提高的过程,并通过长期的高强度的刺激经线纤维与瞳孔括约肌的收缩来持续拉伸晶状体与缩短眼轴;就像我们虽然力量很小,要想一下子把一颗树拉弯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长时间的持续拉拽这个树,让其一点一点的弯向我们想要的方向,而我们自己却在不停的拉拽这个树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我们也慢慢变得强大!
这就是近视的治疗过程!
那么我们如何能知道我们究竟是在对睫状肌的环纤维进行锻炼还是在对经线纤维锻炼呢?答案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