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吧 关注:1,788贴子:33,565

【新人贡献】黄伯韬陆军上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8-29 13:50回复
    国军陆军上将,兵团司令官。祖籍广东梅县,汉族客家人。直隶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毕业后,投北洋军阀李纯部从军,1920年10月,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后投靠张宗昌,历任营长、团附、参谋、团长、旅长等职。1928年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加入国民**军,任第八师参谋长,同年12月任第四十八师第二八四团团副。1929年任团长。1930年任第一四二旅副旅长。1931年5月任第四十一师第一二三旅旅长。1932年2月任第一四四旅旅长。1935年6月升任第四十一师师长。旋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1936年1月30日任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1943年4月26日任中将,同年10月5日调任第二十五军军长。日本投降后,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在苏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司令,率部进攻山东解放区。1948年8月任第七兵团司令官,率部参加淮海战役。11月11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22日全军覆灭,本人阵亡。1949年1月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2楼2012-08-29 13:51
    回复
      25军是新组建的部队,同时具有东北军,中央军,川军的背景。 在皖南事变中,25军是围剿新四军的主力,25军后来的许多主官,如陈士章,当时都曾参加对新四军的围剿。黄接任的25军军长,面临着国民**军普遍的贪腐严重,军纪松弛,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一触即溃的问题。黄从就任伊始,即大刀阔斧的对25军进行整饬,严肃了军纪,调和了官兵之间的关系,加强训练,其训练效果非常显著,黄以军长的身份,时常深入连队,与普通士兵一起训练,身体力行,加上他廉洁的作风,能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25军战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了麾下士兵的普遍尊重。黄还特别针对国军不善夜战和近战的缺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在黄百韬的努力下,所部不仅军容整齐,且强于夜战和近战,射击搏斗均明显优于普通国军。


      3楼2012-08-29 13:51
      回复
        国共内战爆发后,黄极为积极,先后与粟裕战于高邮邵伯,因友军不利,加上此期间黄存在一些轻敌思想,此战黄遭遇重大损失,但和其他各路国军相比,黄部仍有很多可以圈点之处。在攻陷苏北之后,黄部进入山东与解放军作战,因为在孟良崮国军被歼灭了74师,此战争议很大,黄普遍被认为积极增援,且黄与74师师长张灵甫关系也比较融洽,但也有研究指出黄在此战中也有保存实力的嫌疑。此战后,虽得到顾祝同等力保,黄仍被处以撤职留任的处分。


        4楼2012-08-29 13:51
        回复
           豫东大战之后,因黄部的卓越战功,在顾祝同的极力推荐下,并为安抚杂牌军,将于余汉谋系统的广东军63,64军与同样具有广东背景的25军合编为第七兵团,黄任司令,64军军长黄国梁出任副司令,25军副军长唐云山亦出任副司令。但黄国梁因对内战态度悲观并未到任即离队另谋他就,但仍保留副司令的身份,而黄在25军军长的举荐中,受到国防部掣肘,最后仅能保举才能不高且关系较为疏远的陈士章出任。


          6楼2012-08-29 13:52
          回复
            64军和63军同出于余汉谋系统,在抗战中以血战闻名,但因为属于杂牌,在装备上很弱。
            63军在内战爆发后处于后备部队,基本未与解放军大战,并在仅有的几次作战中损失惨重,七兵团组建之后,余汉谋将63军的军长撤换为独臂将军陈章,此人在抗战中以勇敢闻名,并断掉一手。64军军长原本是黄国梁,黄国梁离队后,由刘镇湘出任军长,64军本身极为倚重刘镇湘师,因此刘镇湘出任64军军长属于当仁不让的最理想人选。无论在抗战还是内战中,刘镇湘均有很好表现,在内战中战功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越25军。尤其在南麻临朐战役中,刘镇湘部最先突破解放军防线,不仅领先64师余部,而且领先25军。黄本人对刘镇湘映像极佳,黄的部属曾回忆说,在某次策应张灵甫的作战中,64军和25军齐头并进,相互争先,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刘镇湘还有句口头禅:“我们连日本鬼子都不怕,难道还怕几个土八路?”刘镇湘被俘后,也曾承认自己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害了七兵团。豫东大战之后,25,64军因为卓越战功,全体换位美式装备,战力得到提升。  因为七兵团各军如此背景,七兵团很多人并不将解放军放在眼里,陈章本身不怕死,抗战中和日本人拼的很凶,内战中却并没有与解放军全面接触过,只是一味的盲目自大,为日后63军的覆没埋下了伏笔。


            7楼2012-08-29 13:53
            回复
              由于国军频繁的调动,济南战役期间,100军也被归于七兵团建制,100军是国军嫡系,全副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前身是83师李天霞部。孟良崮战役前,本是李天霞所部的张灵甫主动将自己划给黄百韬指挥,因而83师与25军矛盾很大,又来更因为在孟良崮战役前中与25军互相推脱责任,互相更是剑拔弩张。而100又自以嫡系自居,看不起杂牌出身的整个七兵团,又闻名黄百韬作战的过于勇猛,因此从归入七兵团建制后,便极力寻求脱离黄百韬指挥,而黄对100军的节制能力也可想而知。


              8楼2012-08-29 13:53
              回复
                因为在豫东大战中损失惨重,25军较为弱小的川军148师战后一直在宿县整补,黄百韬作战中常常将148师摆在前面,因此被148师认为自己成了炮灰,和黄产生芥蒂,但实际上,25军的40师,108师也常常血战。宿县整补期间,148师各主官纷纷前往南京游说,寻求调动。以至于日后宿县战役期间,曾经多次重创解放军的148师竟然在一夜之间被解放军全歼。


                9楼2012-08-29 13:53
                回复
                   国军一向以嫡系为主力,中坚,象五大主力,74军,18军,第五军,新一军,
                  新六军,很少有人知道被中央军瞧不起的杂牌军也冒出了王牌将星,他就是——黄百韬。他率领整编25师,是中原战场主力,作用巨大,参加的重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有:1、苏北系列攻坚战,2、孟良崮增援战,3、南麻临月句增援战,4、胶东扫荡战,5、大别山战斗,6、盐南战役,7、豫东战役。其战功及作用仅次于五军和18军。


                  10楼2012-08-29 13:55
                  回复
                    黄百韬可是标准杂牌,字焕然,原籍广东,生于天津,先在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李失败后,投降张宗昌,后又随张宗昌部下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升师长,蒋送黄进陆大特别班第叁期学习。先后在冯玉祥第六战区,鹿钟麟冀察战区做参谋长。  后来由于偶然机会,到顾祝同第叁战区做参谋长,惩治贪污腐败,励精图治,任劳任怨,小心守法,极力表现自己。1940年为顾祝同策划了震惊中外皖南事变,因为是杂牌始终不得顾信任,后被顾外放充任二十五军军长。


                    11楼2012-08-29 13:55
                    回复
                       黄自知不是黄埔嫡系,又没有靠山,地位不稳,日子艰难,只有靠战功站稳脚跟,所以在战争中,战则争先,退亦谨慎,拼死搏斗,逐渐以显赫战功取得顾祝同及蒋介石的信任。  解放战争开始后,黄率整编25师进入苏中,进攻邵伯,虽未成功,但也是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收获最小一仗,国军伤亡2千余人,解放军伤亡1千余人。随后在46年4至12月黄对苏北解放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先后攻占泰县,高邮,宝应,盐城,阜宁,行动迅速,特别积极。


                      12楼2012-08-29 13:55
                      回复
                        1947年1月10日,黄率部攻占苏北沐阳,18日进攻新安镇地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期间,当他发现74师孤军突出,要张灵甫回撤至垛庄桃圩之线,与25师,83师靠拢。张灵甫自恃兵力强大,没听黄之劝告,在孟良崮陷入重围。  74师陷入重围之后,只有25师增援最为积极,黄倾25师全部兵力不顾牺牲,不顾伤亡拼死增援,在遭到重大伤亡后,先后攻占叁山店,交界墩,界牌等地,在进攻最后一道阵地天马岭,险些成功,华野1纵也无法阻挡,眼看就要突破,恰巧4纵一个营经过,帮助1纵守住了阵地,致黄功亏一篑,74师全军覆没。没有这一个营的碰巧经过,74师将被黄百韬救出。


                        13楼2012-08-29 13:56
                        回复
                          1947年6月,国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第叁次全线进攻,在决定山东解放区生死存亡的二次战役中,即南麻临月句战役中,黄率部增援,冒死血战先后解了南麻,临月句之围,在南麻牛心崮战斗中,7纵司令员成钧同志被25军特等射手击中,受了重伤。(成钧同志是华野12个纵队司令员中唯一临阵受伤的)
                           在这两次决定性的战役中,由于25师拼死作战增援,才获得最后胜利,而25师伤亡很大,团营长死伤半数以上,官兵伤亡上万。25师功劳很大。国军南麻临朐战役的巨大胜利,使解放军彻底丧失沂蒙山根据地,沂蒙山区根据地失守,使华野进入最困难,最黑暗的艰苦时期。  在一对一攻坚战,遭遇战,或防守战,华野不是25师对手,这可从粟裕总结南麻,临月句战役报告中清楚看到这个问题,粟裕批评打援的7纵,和地方武装渤海军 区3个团时说:“可是我们打援的部队不大得力,甚至在敌我相等的兵力下还堵不住他”。
                          


                          14楼2012-08-29 13:56
                          回复
                            豫东战役共分叁阶段,第一阶段、开封战役,顺利成功,第二阶段、睢杞战役,不太成功,只完成一半,原因何在,黄部奇军杀出。区兵团二师,只消灭1师,且自己伤亡重大。例如,以6纵4个团围歼75师16旅47团二个营的杨拐战斗,也打成了败仗,伤亡超过2000余人。睢杞战役以消灭区寿年兵团为目标,区兵团由72师、75师和新21旅组成,开始顺利达成了围歼75师于龙王店及周围村庄任务,准备转兵进攻位于杞县铁佛寺72师,国军为增援中原战场,以黄25师为主,并入第3快速纵队,第2**总队组成一个兵团,星夜来援,救援72师,当时解放军对黄的来援是没有准备的。解放军以5军,18军为主要可能增援对象,作了充分准备,以华野3,8,10,两广纵队,共4个纵队阻击五军和83师,以中野阻击胡琏、吴绍周兵团。
                            黄兵团突然杀到是“刺斜里杀出了程咬金,”令解放军措手不及,只得令王秉璋司令率领中野11纵由东小楼出发阻击黄兵团,中野11纵之32、31旅急驰逻岗,董店一线设防,谁知黄兵团行动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势,已越过这两地,32、31旅在急行军中分别于张连池,伯党集一线与25师展开遭遇战,虽然略迟滞了25师推进,但伤亡重大,(自称伤亡1700余人。但战后将33旅,拆散并入32,31旅,伤亡应远远大于1700余人)只得败下阵来,使1纵1师陷入被黄兵团及72师夹击的危险境地。黄兵团迅速靠近铁佛寺,华野不得不停攻铁佛寺72师,使得72师得以完整脱险。日后成为邱清泉兵团主力。  由于黄兵团威胁太大,华野转兵进攻黄兵团,抽调主力,1、4、6及两广纵队围攻。


                            16楼2012-08-29 13:57
                            回复
                              黄兵团于帝丘店,开始了豫东战役第叁阶段,第叁阶段则是以失败告终。可以说粟裕第叁阶段作战决策是错误的,经开封,睢杞,第二阶段作战后,华野伤亡又大,又疲惫,已成强弩之末,应见好就收,但粟裕口张得太大,勉为其难,造成了虎头蛇尾。  区寿年被俘后曾对与粟说:“你胃口太大,违反了兵家之道,接下来要失败。” 粟不以为然。


                              17楼2012-08-29 1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