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溪馆吧 关注:183贴子:19,747

开一个知识贴 欢迎大家切磋指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兄弟开这贴子,所谓趋性,我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很浅显的国学范畴内的知识,发在这里。一来呢是大家交流,相互切磋。二来是有个抛砖引玉的意思,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教。三来呢现在咱们临淄很注重齐文化研究,我会尽可能的把一些我所知道的与我们临淄有牵扯的文化也好,故事也好弄进来,希望能对我们临淄本土文化研究者的工作,起到一点拾遗补漏的作用,但有裨益,就甚慰小子之心了。但这实在是志大才疏,不自量力之举,必定谬误多多,诸位方家,见笑见笑!!!


1楼2012-08-06 22:48回复
    恩?民俗专贴?齐文化专贴?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8-06 23:00
    收起回复
      书法的种类,大体就那么几种大家都知道,篆隶楷草行,其中篆分大小,大篆有甲骨,钟鼎、石鼓,大篆又称籀文,按《书断》的说法,同为周太史史籀所造,大篆与籀文大同小异,钟鼎文又叫金文。
      甲骨文,是晚清一个叫王懿荣的发现的,刻在龟壳上的一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它已经形成系统,但并不成熟。
      金文:就是钟鼎文,大多是刻在钟鼎青铜器上的器物款识,因其有阴有阳,个别人又称为阴阳文,
      石鼓文,是考古发现的几个石鼓上的文字,很有个性。


      4楼2012-08-06 23:25
      回复
        小篆,相传为秦丞相,鼎鼎大名的“粮仓老鼠”李斯所作,《书断》上说他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又叫秦篆。李斯大家都熟悉,这人笑话多了去了,都死到临头,上了法场了,还想着啥时候能和他儿子牵着狗出城打猎呢。但不可否认,此人确实有才,是个标准的有才无德之辈,秦始皇用李斯作的小篆统一华夏文字,使文化交流更加通融,李斯也算有贡献。
        小篆,结构对称,用笔圆转,线条圆润,人称玉箸篆。


        5楼2012-08-06 23:36
        收起回复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又称古隶,相传为秦朝人称邈所作,《书断》上说: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以为隶人作书,故曰隶书。
          汉隶又称今隶,到了汉代有了纸张,兄弟认为,这算是书法这门艺术真正蓬勃发展了,汉隶就是脱离的竹简的束缚,在纸张上自由发挥,从这以后的文字书写,才开始逐渐变得活泼生动,变化多姿起来。隶书常见名词:蚕头燕尾。
          


          6楼2012-08-06 23:52
          收起回复
            草书分章、今、狂。
            章草,传为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书断上说: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是说这个叫史游的人有一次着急写紧急文章,不按隶书的书写规则,把隶书解散开,急促草率的写出来,汉朝人性情简单懒惰,看着方便,这种书体就渐渐流行了。
            今草,和狂草都是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的,就是一个比一个疯狂。后边我们再详细说它。


            7楼2012-08-07 00:04
            收起回复
              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字母果真是吧中大鸟,平常多挽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陌上深为之叹服,仔细拜读,若有所得。


              IP属地:山东8楼2012-08-07 12:05
              回复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飘逸流畅,是现在最为常用的字体,近于楷称行楷,近于草称行草。书写比楷书方便,比草书易于辨认。书断上说行书是后汉刘德升所创造的,兄弟认为是不可靠地。行书的大家很多,但最知名的,就非王羲之莫属,其余的无不膛乎其后,右军所书《兰亭集序》,为天下书法第一,空前绝后,震古烁今,无一人可比肩。


                10楼2012-08-07 13:57
                回复
                  八分书,传为秦上谷人王次仲所作,书断上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以为模楷。这个兄弟没考证过真假,但楷书是从八分书演变过来的,似乎是有迹可循的。又说是王次仲取二分程隶,八分李篆创造了这种字体,故曰八分书。八分书较其以前字体,字形简练,笔势开扩,变化较多,又不失风度,深的人们的喜爱,套用一句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如此而已。
                  八分书从南北朝开始渐次没落,直至清代出现几位大家,方才重振声势。
                  代表人物:蔡邕《熹平石经》。


                  11楼2012-08-07 14:13
                  收起回复
                    飞白,简单一点说,飞白就是一种题写建筑物标示的字体,传为蔡邕所造,书断上说: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易轻微不满,名为飞白。飞白者,八分之轻者,蔡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由此可以看出飞白的特点。再说简单一点,就是像用扫帚在墙上写字,笔势如飞,而笔画却又不足,大家可以拿把小号的扫帚实验一下。


                    12楼2012-08-07 14:24
                    回复
                      汲冢书,为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耕人,于古冢中得之,竹简漆书科斗之文,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耕人名不(不字读彪音)淮。(出自《尚书故实》
                      我加入汲冢书,是因为据说这东西是用战国古文字蝌蚪文写成的,不但对中国前秦三代史有贡献,而且对汉字演变过程是有很大贡献的,只是可惜没见过这东西,具体怎么着实在了了,凭感觉加进来的。
                      谁研究过这东西,出来和大家聊聊。
                      


                      13楼2012-08-07 17:41
                      收起回复


                        颜真卿的勤礼碑


                        IP属地:山东15楼2012-08-08 12:19
                        回复






                          欧体九成宫


                          IP属地:山东17楼2012-08-08 12:22
                          回复


                            隶书 曹全碑


                            IP属地:山东18楼2012-08-08 12:23
                            回复


                              我这本玄秘塔可是古董级的了


                              IP属地:山东19楼2012-08-08 1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