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吧 关注:4,338贴子:34,767

新人拜把,携我的学士论文。(有关王维的诗歌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别吞哈。
我这么喜欢王维~~~~


1楼2012-08-04 13:36回复
    题目: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明月意象对其诗境的影响


    2楼2012-08-04 13:37
    回复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王维作为唐代的诗坛大家,以山水田园诗为后人称道。在其田园诗的众多意象中,“明月”意象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对其诗境的构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在同一题材的诗歌中,王维的“明月诗”,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明月诗”,其诗歌中的明月意象创造出静逸明秀,清朗淡泊,自然可感的诗境;其次,在作者的山水田园诗作品中,明月意象又不同与云、鸟、空山等其他意象,构建出真切、宁谧、灵动的境界。
      关键词:明月 意象 静逸明秀 清朗淡泊 自然可感
      


      3楼2012-08-04 13:38
      回复

        王维是唐代诗坛的大家,尤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后人称道。历代文士对其诗境有诸多评论,如有云:“浑厚闲雅”(蔡绦《西清诗话》),或“高朗秀出”(杭世骏《王右丞集笺注序》),也有说“清逸”(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或“清腴”(沈德潜《说诗碎语》)者,乔亿认为其诗“精工”(《剑溪说诗》),高棅认为其诗“精致”(《唐诗品汇·总序》),纪昀谓“清而远”(《瀛奎律髓刊误》),胡应麟谓“清而秀”(《诗薮》)不一而足。
        而对诗境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是诗歌中的意象,诗人正是通过对不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营造不同的诗歌意境。在目前的研究中,各家对王维诗中的空山,云,鸟等意象的构境作用都有所研究,却鲜有人对明月意象的构境作用做专门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明月意象的总结、类比、分析、探究,浅谈该意象对王维山水田园诗诗境的影响。


        4楼2012-08-04 13:39
        回复

          一、“意象”与“意境”概念的界说
          要探讨意象对诗境的影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意象的古义是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面。而古代象征艺术正是观念意象的实际应用。到了清代叶燮提出:“至理”、“至事”〔1〕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了意象这个概念。近代美学家朱光潜则根据康德的理念,翻译出“审美意象”一词,并把它界定为“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 〔2〕,“一种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图” 〔3〕。
          “总之,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
          而王维诗中的明月意象,具体而言,指的就是一种审美意象,即在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一般意象,是一种高级文学形态。
          审美意象,就其分类而言,可分为符号式意象和寓言式意象,“明月”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的审美意象,是一种符号式意象,即一种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的意象。
          意境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盛唐之后,文学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相传王昌龄作《诗格》就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全面发展了意境论,之后意境论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现代文艺学中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意象一样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
          那么,中国古人眼中意象和意境的关系如何呢?王昌龄在《诗格》中这样表述: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石泉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镜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6〕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即“物境”、“情境”、“意境”,也就是说,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是由“物”至“情”生“境”的,即用意象的“物”(如明月),表现作者的“情”(思想情感),进而生成“情景交融”的文学意境特征:“境”。这同时也符合中国文人一贯追求的物我浑融、天人合一的人生终极境界。
          因此,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明月作为一个意象,不仅具有意象的一般特征,还具有着为诗歌造境的功能。


          5楼2012-08-04 13:39
          回复

            百度说我是广告贴。。。。。


            6楼2012-08-04 13:42
            回复

              二、古诗中“明月”意象的情感内涵
              皎皎明月,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都对她情有独钟,青睐有加。自古而今,对明月的歌咏诗篇不胜枚举,那么这个意象究竟表达怎样的情思,在诗歌意境的构建中又发挥怎样的作用呢?笔者将它分为如下几类。


              7楼2012-08-04 13:43
              回复

                借明月表达对故乡的深沉思念,如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有“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王建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其中,作者都是借明月表达对故园的幽思。


                8楼2012-08-04 13:43
                回复

                  借明月表达对情人缠绵的相思,如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晏几道有“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明月时节望人归”(《虞美人》),柳永有“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望汉月》)。


                  9楼2012-08-04 13:44
                  回复

                    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无尽牵挂,如李白的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楼2012-08-04 13:44
                    回复

                      借明月表达与朋友离别的伤感,如韩愈“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落叶送陈羽》),陈子昂“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


                      11楼2012-08-04 13:44
                      回复

                        又广告了。。。。。


                        12楼2012-08-04 13:45
                        收起回复
                          0 0 中文系?


                          13楼2012-08-05 10:27
                          收起回复


                            14楼2013-12-30 15:42
                            回复
                              还更嘛楼主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5-31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