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香格里拉吧 关注:15贴子:373
  • 5回复贴,共1

【心灵の栖息地】读《瓦尔登湖》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说句实话,我不爱读散文。散文与小说相比,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散文与诗歌相比,没有整齐划一的韵律之美;散文与演说(讲)相比,没有恢弘的博大气势。但我今天还是选择了一本著名的散文集,而且是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的其中一本——《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被誉为“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的美国最好的书”我想,这个称号并不过分,就像爱默生所说:“梭罗是一位天才人物。”而且“《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乔治·艾略特语)这揭示了原因。不仅外国,就连中国对此的评价也很高:“《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徐迟语)
我读《瓦尔登湖》是因为其封面的一句话“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所以决定翻开书去探索:
一百五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两年有余,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
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梭罗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的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比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梭罗的心中能存在这样的不带一丝一毫的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令我肃然起敬!
因为他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快乐的简朴生活。我仿佛看见一个人:孤身来到瓦尔登湖畔,在最短的时间里花了不到29美元。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起了一座小木屋。自食其力,十分简单,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
其实,梭罗算不上一个隐士,因为他就想证明一个观点:“人类真正的生活必需品通过简单的劳动就可以轻易地获得。”后来他的确也用那简单的数字说明了其可操作性,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梭罗,他的思想比我们走得深远得多,这也许就决定了他是超脱的人,而我们依旧是人世间一个个平凡的人。他超越了感官的愉悦,让思维的触觉深入生命和自然。
读《瓦尔登湖》会让我自然地联想到“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写《陋室铭》的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大概也是这个境界吧!
反观我们现在:世人不断致力于占有更多的东西。觉得占有的越多,自己就越成功。反之亦然。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官,我们也习惯于被刺激,去追求我们所想要的,可追求到以后呢?那短暂的喜悦之后呢?一切又回归寂寞。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哪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总是急于拍可以拿回来炫耀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温柔的风,看看天上的云,观察地上虫子的悠闲地爬动。
休假是这样,当学习工作时,更是一样。在大学校园里,你仔细观察一下,上课时哪一节不是匆忙地赶到教室,上完课又急忙跑出来。试问一节课结束,真正学到了多少有用的?不言自明!而且我们并不快乐!
是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如果选择跟梭罗一样,悠然地过生活,简直不可能,或者说难度确实太大,大到我们都不愿意去尝试。
例如,梭罗,可以花一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火炉旁想任何心事,不受束缚。而我们不可以,也不可能,你这样过一天,很可能被人说患有精神分裂症。
生存的压迫和焦虑带来的一张张匆忙的面孔。有时这匆忙的面孔还会带上几分麻木的表情。不知在那样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求,是否还有一点宁静的空间,供我们思考自己,探寻生命,感悟人生?



1楼2012-05-01 22:19回复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对失落的珍贵的东西进行打捞和重组。无论多久一次,一个月 一个季节 亦或是一年,都是可以的,也都是应该的。因为有太多东西失去了不会再回来,留下的只有思绪而已。
    记得高考成绩出来后,那分数如一根沉重的棍棒打在我的心里,疼得我喘不过气。除了悲伤 、痛苦和懊恼之外,也就没剩下什么了。在悲伤过后,我突然很平静地走向书桌,望着窗外的蔷薇花,安静地望着。我忽然觉得这样挺好,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一切随性即可!就在那个下午,我想清楚了我的生活,我的学习,甚至对人生也有了一点新的认识。这样,我也就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活和学习。
    初来大学,我感到无比的惊奇与欣喜。我惊奇于硕大的图书馆,温馨的校园,欣喜于谦和的老师、热情的同学们。但是我有一种特别不好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太浮躁,有太多的人只是混混噩噩地过生活;多的人把思想寄托于网络。曾经有权威人士做了一个调查:问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有太多的人回答:“我不清楚!”也有不少的人回答:“就为一张大学毕业证!”这是多么可怕的回答!试想:目的是行动指南,一个人做事连目的都不清楚,怎可能做好?
    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无理由的盲目攀比。经常是花了不少钱却买了一个没有太大用处的东西。在某件事过后,那物品又被闲置着,这是多么的可惜呀!
    看到这么多现象,我终于理解了梭罗告诉我们的:做好一件事!专心致志于你所做的事!一辈子也许只是一件事!
    做到这,并不容易,这需要使心灵单纯。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你要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正如梭罗的理念:“人类真正的生活必需品通过简单的劳动就可以轻易获得!”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朋友,当心过于浮躁的时候,看看《瓦尔登湖》,它能让你的心归于平静,让我们不再那么利欲熏心,学习一下梭罗的奇特的占有:在他看来,如果你喜欢某处庄园,喜欢某处风景,你不必用金钱买下它,在它里面居住,而是要经常在心里想着它,经常到它那里去兜圈子。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喜欢它,你就越可以说是它的主人,就像一个诗人,去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的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庄园主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他拿走了精华,而只把撇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给了庄园的主人。
    这种购买付出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它付出的是一颗挚爱的心,还有体力,它得到的自然也更珍贵。这种占有是不为物役的占有,也是一种不妨碍他人占有的占有。
    我离这境界还很远,但我会一直努力朝这种境界靠拢。希望若干年以后,我能达到,正如:“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也就值得了!加油!


    2楼2012-05-01 22:19
    回复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嗯,喜欢。没时间细细评论了,等有时间好好看看


      IP属地:甘肃3楼2012-05-03 23:43
      回复
        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梭罗《瓦尔登湖》


        4楼2012-05-04 08:58
        回复
          来水一水~喝点心灵的鸡汤~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18 0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