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鹰残人吧 关注:31贴子:330
  • 2回复贴,共1

【原创】一万种成功有一万种“经验”——读《马云创业思维》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篇很久以前写的读后感,大约是07年底,算是大叔写读后感的最好水平了。至于评论,大叔不会写,故不接评。
第一楼按照规矩给度娘


1楼2012-03-26 00:01回复
    谈到“单单片片写作”,让我不禁想起95年畅销书市的那本《金庸传》。金庸先生后来提到过这本书,纳闷“作者没见过,更没有什么访谈,作者怎能编出那么大部头的一本书?”言语中很是佩服(作者搜集单单片片并加以注水的能力)。
    其实对于金庸先生的传奇故事,我这个“金迷”最想知道的还是他的三次婚姻历程以及他的小儿子为什么在美国自杀?也许那才是解读金庸先生真正人格的最后钥匙。
    再次,对于书中大力赞美的马云经营思路,我依然持保留意见。中国的门户网站这几年的盈利很大部分是靠了短信服务和网游,这也是其他国家门户网站所纳闷和奇怪的地方。门户网站没有靠“主营业务”盈利而是靠附营业务赚钱,这也许就是“中国特色”。
    书中对于马云一直没有让旗下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站经营这俩类业务,表示了极度的吹捧,认为这是马云最后走向成功的“精兵”秘诀。精兵简政,我的理解是适用于经费困难、冗兵冗政这类情况下,但是对于05年就已经大量盈利的马云旗下网站,做为一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利润化的商人,这个时候拿出一部分资金和人力搞短信服务和网游,完全是绰绰有余的。他这样做真正的商业动机是什么?真正带来的商业互动利益是什么?任何商业行为都有机会成本的存在,他这样做肯定在某个方面是要带来机会成本的损失,但同时我相信对于他的马氏王朝发展更多是某些方面的机会收益,这机会收益是什么?他这样“精兵”是单方面减少了竞争对手?还是另有其他苦衷。这些,作者没有一丝的解读。也许这一切只有多年以后,那些真正能从高度、深度、广度把握网络经济发展的人才可以解读出来。
    对于马云把收购来的雅虎中国进行瘦身最后仅仅保留搜索的行为,我还是多少不敢苟同。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过去去雅虎中国的人有几个?即使去,是关注它的门户新闻还是仅仅只用那个搜索?不过现在去雅虎中国看新闻的也没有几个。也许之前雅虎能被微软收购是它的最好出路,可惜微软放弃了。
    做为最早出现的网络搜索引擎,现在却尴尬的排在三大引擎末尾。我只能说,如果再不去引领潮流那就只能最后被潮流抛弃,可惜雅虎原地踏步的时间太久了。
    本文的最后,我想说:一个商业行为、一条规章制度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成功背后那些真正“规律性”的东西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但这些往往需要我们拨开文字的重重迷雾来解读,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阅读掌握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来做为解读“成功”或者“失败”的工具。做不到这点,尽信书走歪路是难免的。
    “思而不学则殆”是我的老毛病,是应该引以为戒的。这种阅读和解读,如果没有实践的需要和相互印证,则是非常枯燥、乏味、痛苦的。这里,我想起来那句古话“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各位喜欢读书学习的朋友共勉。
    ( 完)


    3楼2012-03-26 00:02
    回复
      :不要乞求,相信自己,若是如此,终有所获。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6-19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