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话吧 关注:594贴子:8,126

靖江县志名宦系列(明朝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从小生活的这块土地,当执政者励精图治,就能蓬勃发展,在省内名列前茅;当执政者懒惰腐朽,便会败坏不堪,从望县而落为末等。可见一处之兴衰,和执政者有莫大关联。当我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我认识到执掌权势的人,如同平川之孤丘,峰嶂锦绣则遐迩迤逦,山峦恒庸则万里无神。我开始试着去了解历任的长官,知道他们的政绩得失,来推演未来的趋势。然而我又想,江水从上游奔腾啸至,凝滞千年而为马沙,于是历史的沉积,也进入了我的眼界。我酝酿着要把靖邑数百年兴衰,同这兴衰的创造者罗列出来,供给大家查阅。然而时间能力所限,只能先把有明一代靖邑的数十位名宦有所作为者翻译整理出来,让大家一睹先辈风姿,也可以令当权者参考借鉴,反省自身。史可以为鉴,古人诚不我欺。
这次我们整理的底稿来自靖江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年整理出版的《清光绪五年 靖江县志 今译》,原文整理iam1wo,翻译iam1wo、斗篷客、易轩皓和123恶魔jj,修改整理iam1wo,每篇的点评者名字附在点评之后。


IP属地:江苏1楼2012-03-19 14:38回复
    王秉彝
    【原文】王秉彝字好德,蜀之巴县人。成化三年,由举人授江阴令时,马洲未设县,民困于赋役。秉彝时乘舟至此,为之抚循安辑;量沙之涨坍,以甲之羡,补乙之缺,积逋始清;输粮涉险者,计银布抵之;招流亡,缓债负,助谷种,赎子女,资婚嫁,三年往返风涛中无怠。既议置县,乃履亩察土定赋,令可为世守,迄今邑之征科,皆其酌定。靖再易令,民怀之不忘,立去思碑。郡志亦载为靖邑名宦之首。
    【翻译】王秉彝,字好德,四川巴县人。成化三年(1467年),以举人的身份被任命为江阴县令时,马驮沙尚未设县,百姓因为徭役而处于困苦之中。秉彝时常乘船到马沙,来安抚慰问这里的百姓。他根据沙洲的涨坍情况,用这边涨出的土地来补足那边坍塌的土地,这样积累多年的欠赋才算还清了。运输粮食过江途径危险的,就给予一定的银两布匹来补偿;对流亡在外的进行招抚,减缓欠债人的债务,补助农民的谷种,给因苦难而卖子女的人家赎回子女,出资帮助穷苦百姓婚嫁,三年在风涛之中往返,从不疲惫。等到已经开始讨论靖江建县,他就亲自勘察田亩测定税赋,使这块土地可以世代保守,一直到现在靖江县征收田赋的章程都是他斟酌敲定的。靖江换了两任知县以后,靖江百姓还是怀念他,为他立了去思碑。《常州府志》也把他记载为靖江名宦之首。
    【点评】王秉彝是靖江历史上建县前唯一一个算作靖江官吏的知县,不仅仅因为他是靖江建县前最后一个江阴知县,而更加是因为他对靖江的关心超出了大部分官吏能够做到的范畴。如果靖江在他的治下,做得好是尽本分,但是明知靖江即将独立建县,他还一如既往地关心靖江的发展,甚至于帮靖江把建县之后的事宜一一办理妥当,这就是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极端负责任的领导才能做出来的事情了。对比现在很多领导在快升迁时就已经只想着早日晋升而不管辖区,王秉彝虽然官位小,但也可称得上是千秋良臣了。(iam1wo)


    IP属地:江苏2楼2012-03-19 14:39
    回复
      张汝华
      【原文】张汝华,直隶怀安人。成化七年(1471年),由举人任。时靖江初建县,未有城郭宫室。汝华至,辟草厂为治,日夜拮据。造邑治、儒学及各公署,三年而后竣役。四年以艰去。邑人谓视百姓如己子,处官事如家事,盖实录也。祀名宦。
      【翻译】张汝华,直隶怀安人。成化七年,以举人的身份担任靖江知县。当时靖江刚刚建县,没有城郭屋室。汝华到任后,盖草房来办公,日夜忙碌操劳,艰难困顿。(他主持)建造县衙、学宫和各个公署,经过三年而后竣工。第四年,他因为父母去世而离任。靖江人士都说他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孩子,把公事当作自家的家事来处理,这些确实是事实啊。后来靖江把他请入名宦祠来供奉。
      【点评】靖江当代官方的文献上,曾经形容张汝华“不仅在封建时期,就是在如今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自古官大一级压死人,作为知县的张汝华却能和劳动人民一起参与县城的建设,而且是为了千秋万代的安逸,而不是为了自己任上待着舒服,可以说是一个能够与民同甘共苦的好官。(iam1wo)


      IP属地:江苏3楼2012-03-19 14:40
      回复
        易干
        【原文】易干字伯贞,湖广巴陵人。嘉靖二年,由举人任。时嚚党与胥吏相比为奸,人多奔走讼庭,不得安业。乃擒其黠桀者,尽置之法,民始得毕力于农事。后奉召以行,卒于淮。靖人闻之,悲号如丧考妣。有受其重惩而改行者尤过戚,曰:“侯惩我,实生我也。”其行法而得民若此。
        【翻译】易干,字伯贞,湖广巴陵人。嘉靖二年(1523年),以举人的身份担任靖江知县。当时,**和胥吏勾结为奸,老百姓很多都跑去县衙打官司,而不能够安家立业。于是他逮捕狡猾凶恶的不法分子,把他们全部依法处理,人民才终于能在农事中专心尽力劳作。后来他奉召离开,死在淮地,靖江的百姓听说了,伤心哭嚎,如丧父母。那些受过他重惩而改正操行的人尤其伤心,他们说:“易县令惩罚我,诚然是令我重生啊!”他执法而得民心到如此地步。
        【点评】易干在靖江历史上留名,不是因为他的勤政,而是因为他发现了靖江历史上重要的证物,赤乌碑。据《广陵志》记载,明嘉靖三年,易干巡行到西沙焦山港坍江处(既今新桥沿江),发现一块赤乌元年埋下的石碑(即赤乌碑),当时石碑已断,其文不续,字迹模糊,但碑文主要内容尚可看清,上有“此沙为吴大帝牧马大沙,隔江一洲为牧马小沙……。”这第一次让我们知道了,靖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iam1wo)


        IP属地:江苏6楼2012-03-19 14:41
        回复
          周继学
          【原文】周继学,湖广黄梅人。嘉靖十七年,由举人任。修举废坠,百务一新。先是靖田涨坍不常,因丛兼并欺隐之弊。乃履田勘验,核实定科,减合邑田租亩二升有奇,民咸德之。二年,以忧去。
          【翻译】周继学,湖广黄梅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举人的身份担任靖江知县。修缮废弃的地方,开建停滞的工程,各种政务县况焕然一新。原先靖江的农田有涨有塌没有规律,导致乡绅兼并欺瞒土地的弊病很多。于是周继学亲自去田里勘测验查,核实田地,厘定赋税,全县的田赋每亩减征二升有余,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在任两年,他因为父母离世,丁忧离任。
          【点评】靖江现在不知何时能出现一个官老爷,来“修举废坠”,把那些拖欠了多少年的账一一完成。(iam1wo)


          IP属地:江苏7楼2012-03-19 14:41
          回复
            王叔杲
            【原文】王叔杲字阳德,浙江永嘉人。嘉靖四十二年,由举人任。励精明察,修学校,勤考课,与诸生相劝勉,欢若家人。又裁费革冗,蠹政一洗。有议以新涨田租,济毗陵锡山二驿者,力阻之乃寝。逾一年,调常熟去。后以宪使备兵吴中。
            【翻译】王叔杲,字阳德,浙江永嘉县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以举人的身份被任命为靖江知县。在任期间励精图治,为政明察,修理庙学,对生员勤加考核,并劝导勉励他们,关系融洽如同家人;又裁减不必要的开支,废除害民的政令,县政为之焕然一新。有人提议将新涨的田租赋税,用来赞助常州、锡山两个驿站,王叔杲竭力阻止才作罢。一年后,他调常熟而离任。接着巡抚委派他在苏州驻兵防倭。
            【点评】常州作为靖江县的府城,向靖江讨要赞助,可以说是不得不给。然而王叔杲却与虎谋皮,力争作罢。由此可知,王叔杲是真正把靖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会为了不得罪上级甚至于讨好上级而损害靖江利益。


            IP属地:江苏9楼2012-03-19 14:42
            回复
              张师载
              【原文】张师载,湖广江陵人。隆庆三年,由举人任。洁己持重,兀然山立,人不敢干以私,左右无敢出一言者。在任五年,仅解颐者三,至今称张公三笑,又称之为张木胎。临事果决,有便于民,辄勇为之。治盗贼,一无所纵舍,贼闻多解散去。后以入觐,不谒其乡江陵相,遂拂衣归。
              【翻译】张师载,湖北江陵人。隆庆三年(1569年),以举人的身份被任命为靖江知县。为人奉公廉洁、老成持重,态度沉稳严肃,如同山岳兀立,人们不敢为了私事向他求情,手下人没有一个敢随便说句话的。在任五年,仅笑过三次,至今被人称为“张公三笑”,又称他为“张木胎”。他遇到事情坚决果断,只要是有利于民的事,总是勇往直前去做。治理盗贼,绝不放纵漏掉一人,贼寇听说后大多自行散去。后来因进京述职不拜谒其同乡宰相张居正(而受到指责),于是拂衣归去。
              【点评】这位老兄估计是孔孟之道读多了,所以才要处处树立道德的楷模,不但自律而且对别人要求也很严格,显得很不近人情。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像他这样的官吏真是让人又敬又畏。(易轩皓)


              IP属地:江苏10楼2012-03-19 14:42
              回复
                陈文燧
                【原文】陈文燧字汝相,江西临川人。由进士授行人,历任御史、按察司副使。万历十年,以言事,谪靖江令。为政严肃,令行禁止。修庙学,创庙坊,建常余仓,废坠靡不振举,升兵部郎去。祀名宦。
                【翻译】陈文燧,字汝相,江西临川人氏。以进士的身份被授予行人一职,先后担任御史、按察司副使。万历十年(1582年),因在朝堂上议论政事触怒圣意,被贬谪为靖江知县。他为政严肃庄重,法令严正,执行认真。(在任期间)修葺庙学,创建庙坊,建造常余仓,废除消沉败坏的举措。后来升迁兵部郎中,离开了靖江。百姓将他列入名宦祠祭祀。
                【点评】这个人很有自己的原则,加上仗义执言的秉性,所以才会遭到贬谪吧。不肯署名张居正夺情一事,很能说明他不肯妥协的个性。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能力是有的,可惜不肯攀附权贵,所以在仕途上总是不太如意。(易轩皓)


                IP属地:江苏12楼2012-03-19 14:43
                收起回复
                  赵堪
                  【原文】赵堪,浙江宁海人。以贡授常郡通判。万历十八年,来署邑篆。置木简十余,绘隶形,应摄者投其家,厥明,民抱简自谒,违者罚。征赋不事鞭笞,第悬数兽皮于庭曰:“顽逋当被此”;而民乐输倍他日。讼者听其自解,不解必以至诚动之,令其心折。尝有兄弟讼者,堪曰:“此必异居而间入者也。”令环其手而桎之同寝处,饮食三日夜。皆悔恨涕泣,叙其怨尤之故,遂兄弟相好如初。会新令至,还郡,送者填巷陌,父老竞供香,作顶礼。其得民心如此。
                  【翻译】赵堪,浙江宁海人。以贡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常州府通判。万历十八年(1590年),来靖江代理知县。他置备了十多块木简,上面画着官差的形象,有应当拘捕的就投到此人家中。第二天早晨,被传唤的百姓带着木简自投公堂,违者处罚。征收田赋不用鞭打,仅仅用几张兽皮悬挂在公堂之上,宣布“顽抗不缴者当受此刑”。因而百姓踊跃缴赋,更胜从前。对待打官司的,随他们自行和解,不能和解的一定会用最大的诚意来感动双方,令他们心服。曾经有兄弟二人来打官司,赵堪分析说:“这必定是兄弟异居,被人挑唆的。”遂(下令)将兄弟二人的手铐在一起,一同寝居饮食三昼夜。(这之后)二人都悔恨涕泣,诉说互相怨恨的原因,于是兄弟和好如初。适逢新任命的县令到任,赵堪仍回常州府供职,送他的人站满了弄堂小道,百姓竞相供香叩首相送。他深得民心到了如此地步。
                  【点评】谁谓八股取士皆是腐儒之辈?赵堪就是个做事很灵活的人,不拘泥章法且成效卓著。作为一个代理知县,他在靖江待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不过离开靖江的时候,靖江人民对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崇拜跟迷恋,让新任知县情何以堪啊。(易轩皓)


                  IP属地:江苏13楼2012-03-19 14:43
                  回复
                    廖惟俊
                    【原文】廖惟俊,江西新建人。万历十八年,由举人任。决断如流,吏胥敛手。造城堞飞楼数十座。浚城池深广倍数丈,复浚东西河达孤山港。后升开封府通判,终秦府长史。
                    【翻译】廖惟俊,江西新建人。万历十八年(1590年),以举人的身份任知县。他办事决断如流,吏胥都(因为没法跟上他的效率而)缩手不敢妄动。他主持兴造了数十座城堞飞楼(来抵挡倭寇海盗),疏通护城河并将其加宽加深数丈,又疏浚东西河直达孤山港。后来惟俊升任开封府通判,最后官至秦府长史。
                    【点评】廖惟俊是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吧,当时倭寇侵犯朝鲜,廖知县增高女墙(又叫垛墙,是古代建在外城墙保护内城墙的防御工事),造很多座飞楼,拓宽城濠比原来宽一丈左右,使县城面貌更加雄伟。他为县城所做的不仅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安稳民心,利国利民的大事啊。(123恶魔jj)


                    IP属地:江苏14楼2012-03-19 14:44
                    回复
                      朱邦宪
                      【原文】朱邦宪,浙江乌程人。万历二十三年,由选贡任。甫至,与诸生崇文讲学,举乡饮,行保甲,凡有便于民,莫不次第底绩。谓靖城东南,当有巽峰,乃建浮屠以镇,因调去,工未竣。尝欲扩其邑城,不果。
                      【翻译】朱邦宪,浙江乌程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以选贡的身份任靖江知县。刚刚到任,就和秀才们推崇文化讲授学理,置办乡饮酒礼,推行保甲制度,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都依次兴办并都取得成绩。他认为靖城东南方应当有一山峰,于是建议在该方位建文峰塔,以镇收我县的文昌。后因调任离去,未能竣工。曾经打算扩大县城,没有成功。
                      【点评】朱其人能诗善文,我看过收录在明诗中的作品,其中多是访友集聚所作,还有表达他宽远的胸怀志向的。有像这样自身就很有学问又能推文讲学的领导者,何愁地方不出人才,文化不昌盛呢?(123恶魔jj)


                      IP属地:江苏15楼2012-03-19 14:44
                      收起回复
                        张茂德
                        【原文】张茂德,甘州卫人。以贡除常郡别驾。万历三十七年,来摄邑篆。清介有守,胥吏惮之如神。字民和易,惟恐有伤,平衡量以入民赋。去之日,有羡金数百镪,例入官署,茂德悉籍之公帑,纤芥不染。
                        【翻译】张茂德,甘州卫人。以贡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常州府别驾。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来靖江代理知县。为人清廉有操守,胥吏像对待神明一样敬畏他。管理百姓谦和平易,惟恐伤害他们,(例如)用标准的计量斗斛来征收百姓赋税。离任的时候,有数百贯多余的田赋,列入官府财账,全部登记入公库,丝毫不沾。
                        【点评】张茂德是代理县长,能做到为政清正廉洁,理民谦和平易,又使胥吏畏惧他,恐怕是很有一套治理办法的。(123恶魔jj)


                        IP属地:江苏16楼2012-03-19 14:44
                        回复
                          景日轸
                          【原文】景日轸,湖广云梦人。万历三十八年,由举人任。初至,喜更张,后则与民休息。僚佐不侵事,胥吏不舞文。服用俭约,草蔬麦饭,酒脯不数进。二年,因疾归。
                          【翻译】景日轸,湖广云梦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以举人身份任靖江知县。刚到任,喜好变更改革,后来则注意休养生息,保养民力。他的手下不惹是生非,胥吏不玩弄文字篡改文书。他生活节俭,吃的是素菜粗饭,很少喝酒吃肉。上任两年,因为生病而离任回乡。
                          【点评】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景日轸刚上任时的政策虽不可考,但从“后则与民休息”中看出当时肯定是实行得挺火热的。为官清廉的人我听说过很多,但少吃酒肉的清官实在不多啊。即使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为官的也该注意平时的吃穿。现在的社会依然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啊。(123恶魔jj)


                          IP属地:江苏17楼2012-03-19 14:44
                          回复
                            赵应旟
                            【原文】赵应旟字敏卿,江西南昌人。万历四十二年,由举人任。斥羡金,减供亿,诚心质行。政主便民。邑北连通泰,素食淮盐。当事者欲行浙盐,力争之,乃报可。尝以邑后地脉卑缓,筑一土岗镇之。其他修举事宜,悉取诸俸锾,不累民间半菽,有古廉吏风。生平工书法,古祠庙墨迹犹存。又与邑绅朱家楫、刘文栻修辑邑志,览之者皆曰信史。仅升台州府通判。
                            【翻译】赵应旟,字敏卿,江西南昌人。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以举人身份任靖江知县。上任后,摒除多余的赋税,减少给自己的供给,待人诚恳表里如一。他为政主张有利于人民。当时靖江北连通州和泰州,向来吃淮盐。上级有关部门打算行销浙盐,(赵应旟)据理力争,(上级)才批准靖江可食淮盐。曾经因为县治北面地脉较低地势平缓,(他主持)修筑了一个土岗以镇风水。其他举办兴建的事项,都从公家账目中取钱,不向百姓索取半点,有古代廉吏的遗风。他生平擅长书法,靖江的寺庙碑坊还保留着他的墨迹。他还和地方绅士朱家楫、刘文栻修订整理县志,看过的人都说是一部翔实的史书。后仅升至台州府通判。
                            【点评】我十分爱戴诚恳如一的人。赵知县为百姓利益想尽办法,又依据实际修订县志。为官的人为民着想,依据实际推行政策,即使是地方小县长,也会流芳千古的。(123恶魔jj)


                            IP属地:江苏18楼2012-03-19 14:45
                            回复
                              刘志斌
                              【原文】刘志斌字九霞,浙江慈溪人。万历四十七年,由举人署。于潜谕升靖令。下车,以清白自矢,剔奸蠹,抚善良,肺石无枉,囹圄常空。署旁食肆徙业,吏胥闲暇归农。邑有大兴筑,无勿次第举。公余则课诸生,文艺多所成就。以忧去,合邑怀其德。天启三年,建生祠以祀。
                              【翻译】刘志斌,字九霞,浙江慈溪人。万历四十七年,举人出身,从潜县教谕升任靖江县令。刚到任时,把清白作为自己的标杆,清除奸佞,安抚良民,百姓没有冤情,监狱往往是空的。县衙旁边的餐饮店都改业了,官府的差役无事可做而回家种田。(只要是)县里有的大土木工程,无不依次兴办。公务之余,就给县里的秀才们讲课,在文艺上多有成就。(天启二年,他)因为丁忧而离任,全县百姓怀念他的恩德。天启三年,县里修建生祠来纪念他。
                              【点评】通过那么多优秀县令事迹,我们发现这么一件事,就是半数以上的好知县,都会努力把大工程做好,反观现在的靖江政府,那么多的工程一拖再拖,导致靖江的城市面貌日益落后,真是令人汗颜。(iam1wo)


                              IP属地:江苏19楼2012-03-19 14: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