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宪吧 关注:268贴子:8,227

关于杨丽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敏字树生。高祖以其父死王事,养宫中者久之。及长,袭爵广宗公,起家左千牛。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周宣帝后封乐平公主,有女娥英,妙择婚对,敕贵公子弟集弘圣宫者,日以百数。公主亲在帷中,并令自序,并试技艺。选不中者,辄引出之。至敏而合意,竟为姻媾。敏假一品羽仪,礼如尚帝之女。后将侍宴,公主谓敏曰:“【我以四海与至尊】,唯一女夫,当为汝求柱国。若授馀官,汝慎无谢。”及进见上,上亲御琵琶,遣敏歌舞。既而大悦,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上因谓敏曰:“今授汝仪同。”敏不答。上曰:“不满尔意邪?今授汝开府。”敏又不谢。上曰:“【公主有大功于我】,我何得向其女婿而惜官乎!今授卿柱国。”敏乃拜而蹈舞。遂于坐发诏授柱国,以本官宿卫。后避讳,改封经城县公,邑一千户。历蒲、豳、金、华、敷州刺史,多不莅职,常留京师,往来宫内,侍从游宴,赏赐超于功臣。后幸仁寿宫,以为岐州刺史。(隋书李穆传)
这是不是透露出她在杨坚篡位时扮演的重要角色?



IP属地:湖北1楼2012-02-17 11:05回复
    可以默认她有所作为,具体做了什么不可考。


    2楼2012-02-17 11:10
    回复
      周书 杨丽华传:诏后父入禁中侍疾。及大渐,刘昉、郑译等因矫诏以后父受遗辅政。【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于己,闻昉、译已行此诏,心甚悦之。】
      隋书 李敏传:上因谓敏曰:“今授汝仪同。”敏不答。上曰:“不满尔意邪?今授汝开府。”敏又不谢。上曰:“【公主有大功于我】,我何得向其女婿而惜官乎!今授卿柱国。”敏乃拜而蹈舞。
      隋书 天文下:后二年,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
      


      3楼2012-02-17 11:10
      回复

        资治通鉴 卷175:敏娶乐平公主之女娥英,诏假一品羽仪,礼如尚帝女。既而将侍宴,公主谓敏曰:“我以四海与至尊,唯一婿,当为尔求柱国;若余官,汝慎勿谢。”及进见,帝授以仪同及开府,皆不谢。帝曰:“【公主有大功于我】,我何得于其婿而惜官乎!今授汝柱国。”敏乃拜而蹈舞。
        -----------------------------------------------------
        杨丽华在杨坚篡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起到重要作用连杨坚都是持肯定的态度。
        


        5楼2012-02-17 11:19
        回复
          隋书天文志【后二年,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这个说的更确定了,我是好奇,这件事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是她参与了刘昉郑译矫诏一事?还是别的什么作为?


          6楼2012-02-17 12:14
          回复

            杨丽华应该是参与了和刘昉郑译矫诏的事情,然后以皇太后的身份(或者让小皇帝)下诏让杨坚当丞相总览朝政。


            7楼2012-02-17 12:20
            回复
              她很可能参与了刘昉和郑译的矫诏,但我不认为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下诏什么的……如果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下诏,周书就不能写她【后初虽不预谋】这样的话了,令狐为她隐晦,多少还是要有些根据的。


              8楼2012-02-17 12:59
              回复

                杨丽华自己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不下诏不是重点,她拍板最后定下下诏杨坚辅政的调子才是重点。
                她使杨坚凭着外戚身份趁着五王没有到京城在郑译、刘昉的帮助下篡权,而杨丽华也凭着皇后地位帮着杨坚。如果没有杨丽华的支持,杨坚能顺利的控制宫中的局势?
                在宇文赟死后,颜之仪与刘昉、郑译的斗争而相持不下的时候,最后拍板下诏宣布杨坚辅政的最有可能就是杨丽华,因为,如果她拍板,颜之仪也不敢有异议,毕竟当时她是皇太后,她最大,颜之仪也得听她的。
                所以,杨丽华在杨坚、郑译、刘昉与颜之仪的斗争中帮了杨坚大忙,使杨坚战胜颜之仪的“宗室辅政派”,顺利控制宫中局势,为杨坚的篡权立下大功,而杨坚口中的“大功”就是【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
                我认为,杨丽华对杨坚的作用大过郑译和刘昉,如果不是杨丽华拍板使杨坚他们战胜颜之仪顺利的当上丞相,杨坚后来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铲除宗室、打败三总管、接着BLABLABLA。。。


                11楼2012-02-17 16:24
                回复
                  这里有个槽要吐……看同时身为外戚的权臣篡代的时候,皇后们的反应……远一些的历史有后汉曹氏摔玺,近一些的有东魏孝静帝后高氏和西魏废帝后宇文氏(这个不用在这里赘述了)而杨丽华为啥全力支持父亲而背弃夫家?
                  我觉得啊……只要天元RP正常些,就算他突然死了,老婆也未必会立刻支持父亲夺权吧(这个纯属脑补YY了……也扯远了……忽略)
                  


                  12楼2012-02-17 17:27
                  收起回复
                    就算杨丽华出面,颜之仪一样有异议啊= =
                    他一直都坚持不肯让步的,最后该他署名的诏书他坚决不肯署名,是刘昉等人代署的。


                    13楼2012-02-17 17:34
                    回复

                      颜之仪同意不同意根本就没用,杨丽华自己就可以全权做主了。杨丽华说诏书怎么写就怎么写,实际上是郑译和刘昉写。最后杨丽华拍板就可以了。已经完全把颜之仪撇到一边,没他什么事了。


                      15楼2012-02-17 17:51
                      回复
                        我13楼的回复是针对你这句【因为,如果她拍板,颜之仪也不敢有异议】的……


                        16楼2012-02-17 18:26
                        回复
                          别拿其他外戚权臣篡代的时候皇后的表现比 那些皇后的外戚是先当权臣后当外戚的 吧 杨丽华当时没有权臣的父亲 只有虎视眈眈的大臣 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于己,闻昉、译已行此诏,心甚悦。后知隋文有异图,意颇不平。及行禅代,愤惋愈甚。隋文内甚愧之。开皇初,封后为乐平公主。后又议夺其志,后誓不许,乃止。大业五年,从炀帝幸张掖,殂于河西。诏还京,所司备礼,祔葬后于定陵。


                          IP属地:天津17楼2012-04-04 11:31
                          回复
                            其他皇后的反应 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先是权臣后是外戚 当然可以表现一番了 杨丽华同意父亲辅政是对的 难道她应该有别人辅政 把自己给除掉才值得敬佩啊


                            IP属地:天津18楼2012-04-04 11:34
                            回复
                              那么请你说说,皇后父亲先当权臣和后当权臣,这点对于杨坚篡位的时候杨丽华的表现有什么影响?


                              19楼2012-04-04 1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