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爱好者吧 关注:71贴子:4,882
  • 10回复贴,共1

《盗猎揭秘》长篇纪实文学段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地球,并不只属于人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伙伴。”这些广告语如今已深入人心。禁猎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但是对动物的猎杀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盗猎揭秘》一书作者江浩与二百多个盗猎者有深入的接触,写成了《盗猎揭秘》一书。此处摘登的,是作者见证盗猎者“濠”、“豹”、“柴”等的一次猎鹿行动。


IP属地:河北1楼2012-01-25 22:00回复

    一次猎杀马鹿的过程 :
    我曾经跟随狩猎者,目睹了一次次狩猎的过程。那天天还未亮,濠将我们从梦里叫醒,说马鹿来了。我们趴在睡袋里,支起耳朵,没有一个人听见有特殊的风吹草动。但是,没有一个怀疑,都悄悄起身。
    豹蹑手蹑脚溜到屋后,将三杆半自动步枪取来。 柴把望远镜斜挎到腰上。 我把照相机的长焦换上。因为,不会有多久,天就会亮的。科尔沁草原的天亮,是好像把遮太阳的布扯去,猛地一下亮的。一亮就是整个草原,透明得很。 濠将子弹压进每一个梭子里,每个里面只压了五发。 他吩咐豹绕到山后,柴到右侧的山谷,我到河边芦苇丛里,他控制住那一片灌木丛。战术是,如果能击毙更好,抓住战机,伺机开枪。不能的话,他们已经组成了一只网,故意弄出响动,在适当的角度向马鹿射击,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打后面不打前面,把马鹿赶到冰河上。这真是让人佩服,又让人感到歹毒的计划。
    最先出发的是豹,二十分钟后,柴出发了。这期间我请教了濠,凭什么依据,确保马鹿就在对面山坡上? 濠说:我只是听到一声叫。是母鹿呼唤公鹿的叫声。随后听到树枝发出的一声响,再就没有了。
    看着我惊异的样子,他又说:母鹿一般都是走在后面,逃跑时走在前面。很显然,它们从丛林里出来,公鹿可能走得快了,急于去喝水,与母鹿拉开了距离。于是,母鹿发出一声信号给同伴,要它小心点。在你们都睡着时,我听到了鹿的叫声之后,又听到公鹿停下蹄子,扭身的声响,听到了母鹿从后面一路小跑追上来的声音……真是让我惊异让我忧。
    濠告诉我,他出去十分钟后,我可进入芦苇丛里。
    等我进入芦苇丛,天,蓦然亮了。我躲在一个冰雪的坎下,把相机长焦当成望远境,一点点搜索对面的山坡。突然,一对马鹿出现在镜头里,正在四处张望,好像察觉了什么。
    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鹿反应敏捷了。它们肯定听到了什么,母的在前公的殿后,突然起步朝山上跑去。这时山顶冒出豹来,抬起半自动步枪,还没等射击,两只鹿便一歪身子,贴着山坡边缘向灌木丛奔去。


    IP属地:河北2楼2012-01-25 22:04
    回复

      啪,一声枪响。
      两只鹿折头便往山谷逃去。山谷里出现了柴,当头给了一枪。需要说明的是,鹿和盗猎者们的距离都在二千米之外。鹿只好扭头朝河流奔来。此时,我也忘记拍照了,把身子恨不得平放到冰层下面,担心他们打出的子弹没要了鹿的老命,要了我的小命。也许他们知道我在芦苇丛,枪都是朝天放的。两只鹿果然按照濠的计划,被他们赶向河流。 要知道,此时的河流已经是冰封的了。
      当我看到两只鹿朝河流这方向跑来时,我就知道起码有一只鹿从此不能再回到山里了。
      鹿的奔跑速度,我是第一次近距离看见,感到它不是跑而是跳,是一连串跳跃完成的。起跳的弹力非常好,觉得每一步都没费什么力气。鹿只需几次跳跃便从这山蹦到那山去了,这话一点不假。
      在到达河边时,鹿仍旧以逃命的速度闯入芦苇丛里。或许它们记得,三天前这里还是一条绿水。但是,它们不知,现在芦苇丛下是宽达百米的冰面在等待它们尖硬的蹄子踏上来。阴险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这时,濠他们已经大叫大蹦着合围过来。他们故意用脚踢深草,用臂膀撞树枝,把地面跺得山响,还不时发出嚎叫。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狩猎手段。
      鹿对来自后面的威胁,一点也没有犹豫,几个窜跃,便飞到了冰面上,踏草向前跑去。
      濠已经到达了一个制高点,举起枪来,瞄向运动目标。鹿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立即摔倒,仍是身轻如燕地掠过芦苇丛。事后,我才明白,河流在冰冻时,将倒伏的芦苇也给冻结,这样冰面上就出现了阻滑的物质。鹿恰恰利用了这一自然条件,要横穿冰河,完成逃脱计划。 此时,我与鹿的距离有一千米。
      鹿踏上了此河最为开阔的冰面地带,也是没有芦苇丛的河流中心位置。如果,在这个位置,鹿能够成功地穿越过去,那就等于说它们逃脱了死亡。因为,在距中心不到三十米的地方,又是芦苇的王国了。只要它们一进入河对面芦苇丛里,再想寻到它们,那可就难了。 这个局面,濠不可能不知道。
      这时,濠的枪响了。跑在最前面的母鹿,一个跟头栽下来。如果是地面,或许母鹿还能跳起来继续逃跑。但是冰面上,它试图几次要爬起来,最后都没有成功。不是刚刚支起后腿就倒下,就是立起前腿后又侧滑了。母鹿的挣扎,不但使自己陷入困境,也累及了后面的公鹿。
      母鹿的猝然倒下,使后面跟进的公鹿,躲闪不及,蹄子在冰面失去了重心,整个身躯重重摔在冰面上,滑出有15米。也就在这时,豹从山坡远距离地补了一枪,正击中了公鹿的脑袋。柴也从侧面给母鹿补了一枪,击在脖颈上。在前后不到十分钟里,一对情侣血染冰河,双双殉情归天,完结了一段人类永远也体验不了的爱情!
      


      IP属地:河北3楼2012-01-25 22:06
      回复

        猎物如何向货币方式演变
        顺着冰河,我们两人一只,拽着鹿的后腿,拖到芦苇丛里。盗猎者自然知道猎杀野生鹿的严重性。于是,临时屠宰场便设在冰河的芦苇丛里,因为芦苇丛里长着一棵其貌不扬、节外生枝的老榆树。
        豹熟练地把母鹿的后小腿筋与腿骨之间的空隙挑开,头朝下地挂到削掉的树杆枝上。
        所有的大型动物,都得趁热剥皮。 如果动物的体温全部降下去,皮肉就粘连到一起,除皮的工作就相当麻烦了。近来剥皮的工作都由我主动承担了。开始是想取得他们的好感,证明自己也是血性之人,后来他们一看我剥得比他们速度快,比他们完整,纷纷放下了屠刀。
        我没有认为剥皮是不道德的。我的哲学是,既然它的生命不存在了,我只是肉食批发市场上砍肉的那个人。 在成功穿越了道德自责之后,现在,我得用最短的时间,将两只倒霉到家的鹿给**了。
        鹿挂的高低位置正好,一条后腿吊在树杈上,另一条腿平伸着。 濠将他手里那把多功能刀递给我。 柴一手抓住平伸的鹿腿给我充当助手。 豹开始清理冰面,准备接下水什么的。
        鹿的全身都是宝,看你找不找。好的剥皮手艺人,不会在皮上留下一个刀口的。一张鹿皮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皮子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当我把整张皮子没一点破绽地剥下来时,柴非常细致地将它平铺在冰面上,毛朝里快速地折叠成一尺半平方的皮块。这样体积小便于携带,并且保护了珍贵的皮面。但是,折叠时皮上不能沾有任何水分。它的冻结是靠自己皮下的水分完成的,而不是人工加水完成的。否则,收购鹿皮的人要验皮子时,你得融化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全部展开,让人家验货。而一天的时间,可能就是你因盗猎事实确凿而被逮捕的前期时间。
        作为装饰品,其角的价值并不比皮子少到哪里去。鹿的内脏,也是宝贵的。鹿的心、肺、肝、肾等部位,都是药用价值较高的。
        开膛时,你要两指护航,刀刃藏在中间,别划破肠子。待到肚皮划开时,内脏会自然从里面涌出来。
        再往后卸下两个前腿,好卸,前腿是个骨扇,顺着扇面用刀一划,就下来了。再卸肋骨,用刀沿着脊梁软骨一割,一面肋骨也就下来了。最后沿弧形下刀划开骨臼,后腿也就自然脱离了。
        但公鹿的生殖器,得割得完整,市场上需要完整的,因为假的太多了。不但要有生殖器的外形,还要有往里延伸的输精管、尿道管,还要带上一块耻骨内的肌肉。
        两只马鹿,就这样逐渐地向货币方式演变。 但是,我忘不了,鹿在冰河上摔倒的情景,也忘不了它们无数次要挣扎起来的艰难的形体语言。它有流线般的诱人曲线,有缎子一般发亮的皮毛,有顶级健美的骨胳结构;那不是鹿,那是艺术品,是奔驰在草原上的艺术品。
        但是,我是看着它灭亡的。
        


        IP属地:河北4楼2012-01-25 22:09
        回复

          动物界的“辛德勒名单”
          下面列出的这一死亡档案,预告着地球的活力趋向呆板,同时也是一份动物界的“辛德勒名单”:
          1781年渡渡鸟灭绝,原产于印度洋。
          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产于南非。
          1800年马里恩象龟灭绝,原产于印度洋塞舌尔岛。
          1844年大海雀灭绝,原产于大西洋北部岛屿。
          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产于欧洲。
          1883年斑驴灭绝,野生灭绝于1860年,原产于亚洲。
          1893年白臀叶猴在中国境内灭绝。
          1914年旅鸽灭绝,野外灭绝在1900年,原产于北美。
          1917年佛罗里达狼灭绝,原产于北美。
          1918年卡罗莱纳鹦鹉灭绝,野外灭绝在1904年,北美惟一的特产鹦鹉。
          1922年犀牛在中国境内灭绝。
          1925年高加索野牛灭绝,原产于欧洲。
          1937年巴厘虎灭绝,原产于印度巴厘岛。
          1942年红鸭灭绝,野生灭绝在1942年,原产于印度。
          1947年普氏野马中国境内野生灭绝。
          1948年袋狼灭绝,原产于澳洲。
          1964年冠麻鸭灭绝,原产于亚洲。
          1972年爪哇虎灭绝。
          1980年麋鹿野生灭绝。全世界蓄养也不超过3000头,且因为是18头的后裔而存在遗传缺陷。
          华南虎:仅余50只在动物园里,因90%是6只的后代而有遗传障碍。
          雪豹:野外生存1000—2000只。
          白暨豚:不超过100只。
          扬子鳄:不超过1500只。
          大熊猫:野外生存1000只左右。
          黑犀牛:从1970年的6万头锐减至3500头。
          指猴:60年代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
          绒毛蛛猴:仅余100只左右。
          滇金丝猴:野外仅存1000只左右。
          黔金丝猴:现存700只。
          白眉长臂猿:中国野生量仅50—70只。
          《盗猎揭秘———人性与兽性的殊死搏杀》 江浩著 群众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中国作家》2000年第6期也有刊登此 长篇纪实文学 盗猎揭秘
          


          IP属地:河北5楼2012-01-25 22:12
          回复
            回6楼,本篇文章主要在《中国作家》2000年第6期中阅读过(下图),可网上搜索一般是电子书付费方式下载,发链接容易被百度吞贴,且下载后手机阅读费流量电量,真正文字意境感不如直接邮购本《盗猎揭秘》书籍看




            IP属地:河北7楼2014-10-28 21:58
            收起回复
              make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6-12-14 17: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