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吧 关注:35贴子:2,518
  • 12回复贴,共1

无锡名人故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薛福成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旧城区的西南部,有一片晚清风格的花园式大宅院。它南起学前街,北到前西溪,东靠健康路,西近护城河。这就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的故居“钦使第”。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无锡北乡寺头人。从小勤奋苦读,尤好经世实学,立志投身中国的改革事业。光绪五年(1879)所著《筹洋刍议》一书,便是他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自光绪十年(1884)起,历任浙江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未到任)、钦差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等职。一生勤于笔耕,文属桐城一派,有《庸庵全集十种》等著作刊行于世。这座大宅院是薛福成亲自筹划、由其长子薛南溟具体营建的,落成于1894年。按清朝规定,二品以上官员的住宅厅堂,面阔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薛福成的官衔为正三品、特赏二品顶戴,可“钦使第”的厅堂面阔均为九间,远远超过规定。为免遭政治祸患,他采用对剖双排柱的做法,将九间厅相对分成三个三间厅,从而既不违制,又有气派。专家们认为,这种形制及整个建筑风格,填补了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空白。现在这片宅院,除门前照壁、院内亭、廊已拆除,西轴线上偏厅已改建,后花园、西花园和小庭院已夷平外,其余均基本保持了原状。


1楼2006-10-05 09:47回复
    徐建寅故居 


       徐建寅故居,在位于无锡市郊区山北乡会西村杨巷25号,建于清光绪年间。 徐建寅(1845-1901年),字仲虎,无锡人,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寿之子,近代兵器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湖北枪炮厂任督办时,因试制火药失事身亡。有《造船全书》、《兵法新书》等著作传世。其故居现存二层楼房一幢,硬山顶,面阔三间9.6米,进深八架10.7米,高7.2米。屋顶原装有避雷针,现已拆毁。1994年1月24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楼2006-10-05 09:47
    回复
      华蘅芳故居 
         在荡口镇花沿街北侧,保存着一座晚清式建筑,这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数学家、科技家、教育家华蘅芳的故居。现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华蘅芳(1833-1902),字若汀,金匮县荡口人。故居原来规模较大,现存行素轩两间和后面四合院十二间。1996年,锡山市政府和荡口镇政府拨款开始修复华蘅芳故居,1998年11月修复峻工。正厅内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有华蘅芳汉白玉半身塑像,厅内展示华蘅芳的家史、科技成就、交往以及学者研究等资料和珍贵历史照片,包括著作和中国最早蒸汽机模型图,反映华蘅芳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及其光辉业绩。


      3楼2006-10-05 09:48
      回复
        刘氏兄弟故居 
           刘氏兄弟是指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 "刘氏兄弟故居"座落在江阴澄江镇西横街49号,现已改为刘氏兄弟纪念馆,二进六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多年。纪念馆分为六间展室,它们展示刘氏三兄弟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 1985年10月江阴市政府公布为江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原名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他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将传统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新的生命。 
           刘北茂(1903-1981)原名寿慈,半农三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一生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独奏曲和大量练习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从“五四”时期到八十年代长达60多年的历史跨度中,刘氏三兄弟前赴后继,不断追求进步,以科学求实的精神,为弘扬和发展祖国民族文化呕心沥血,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高尚品德。他们的不朽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江阴刘氏“三杰” 。


        4楼2006-10-05 09:49
        回复
          ...


          5楼2006-10-05 09:49
          回复
            荣氏兄弟故居 
               荣氏兄弟故居,在无锡市郊区荣巷镇西街。系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始建于1918年底至1919年年初,续建于1933年。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字宗敬,无锡荣巷人;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宗敬之胞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病逝。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荣氏兄弟故宅,本在荣巷镇西浜头。1918年起,兄弟俩在荣巷西首新建宅第,原宅今已不存。新宅占地约三千多平方米,包括门厅三间,“承德堂”三间,“嵌欺堂”一间,“修身为本堂”三间,书房一间,花厅三间,“承裕堂”三间等。在门厅前面,还有八字照墙一座,上刻“鸿禧”两字。现除八字照墙、“修身为本堂”已拆除和西花园已全部新建了营房外,其余建筑还基本完整地保存着。这组规模宏大的民族资本家住宅建筑,具有民国风格和江南特色,无论在近现代史研究方面还是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6楼2006-10-05 09:49
            回复
              ....


              7楼2006-10-05 09:50
              回复
                潘汉年故居 
                    潘汉年,1906年出生在宜兴陆平村。1923年去上海投身革命事业。他是一个对中国共产党无比忠诚、才华横溢、胆识超群,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电视剧《潘汉年》在央视播出后,更激发了人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潘汉年故居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成危房。修复潘汉年故居, 以此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宜兴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国际友人的共同心愿。为顺合民心民意, 发起人耿小荣于1999年3月组建筹备处,以民办性质修复潘汉年故居。筹备工作分别得到了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故居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3月8日开工,当年8月份基本完工。现已对外试开放,使宜兴增添了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潘汉年故居第一期工程的完工,还只是修复工程的一半。而第二期工程现在又受到严重缺资的影响。


                11楼2006-10-05 09:52
                回复
                  周培源祖居 
                      周培源祖居位于宜兴芳桥镇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诞生地,80年代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
                    周培源祖居总面积600多平方米,采用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四间三进,四周为防盗风火墙,内庭建有具封建时代特色的半墙门。厅堂边备有供下杂人员进出的甬道,转盘楼与走道相连。西式门窗美观新颖,玻璃屋顶大而宽敞。
                    周培源在祖宅中度过了童年时代。1986年,周培源把它捐赠给地方政府作为科普文化活动站。周培源故居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周培源生平事迹展览,并开辟科技兴市、科普文化宣传、青少年科技活动等室。


                  12楼2006-10-05 09:52
                  回复
                     王昆仑(1902-1985),原名汝,无锡人。 他的故居本在无锡旧城区内的姚宝巷. 现在没听说过,能告诉在无锡市具体的地址吗?


                    15楼2006-10-14 22:35
                    回复
                      楼上的朋友无锡人?
                      姚宝巷,在崇安区,可能在中山路附近吧~
                      无锡那么多巷子,未必每个无锡人都清楚其所在吧~


                      16楼2006-10-15 19:44
                      回复
                        愿我们的故居不要被房地产商随意拆了。


                        19楼2010-09-09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