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学校吧 关注:1,609贴子:112,535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小篆战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竹子说了,反正放在水楼里也没人看
但是不过单独开贴也太水了,就这样吧
1L祭祥瑞


IP属地:天津1楼2011-12-21 12:55回复
    嬴政又丢过来另外一份奏折。这次是来自于泗水,那里人喜欢把“鼎”、“鼐”和“鼑”写成一个字,还在每个字周围添加许多不必要修饰笔划的,让那些字看起来如同一只只蜷成一团的刺猬。
    奏折的内容仍旧无关紧要。无非是一个叫沛县的小地方搞拆迁,一个刘氏的当地豪族对赔偿不满意。郡府允诺会让该家族的子弟在当地担任公职,纠纷已经被顺利解决。
    “也不是这个原因。”李斯摇摇头。
    嬴政连续丢过来六份奏折,分别来自于六个被征服的地区。李斯甚至不需要仔细阅读,单从字形上就能分辨出它们的出处。
    “朕已经受够了。”嬴政平静而怨毒地说,每次他流露出这种表情,都意味着人头落地。
    “朕每天要阅读三百六十份奏折,结果大部分时辰都花在辨别这些该死的文字上面。楚地、齐地、燕地、魏地、赵地,韩地,每个地方的字都复杂的象是一坨屎;你看看,齐国人喜欢在文字边缘加各种花纹,来表达不同敬语的区别;赵国人都是偏执狂,他们希望每个字都有至少两个以上部首和一个偏旁;韩地更过分,他们甚至通过笔画增减来表达时态变化。朕是天子,不是他吗的书吏!朕不想花宝贵的时间来一一分这些鬼东西!”
    李斯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不用心惊胆战地猜测这位皇帝暴怒的原因了。始皇帝的愤怒可以理解,在七国统一之前,每一国的文字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尽管这些方块字源自于同一系统,但长久的分裂状态让它们呈现出繁复的多样化。据统计,平均每一个字有至少三十种不同的写法,即使是最广博的学者也无法认全。如果说这些字有什么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们都继承了周代金文的特点,充满了细节和精雕细琢,繁复无比,刻一个字与画一幅素描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相当——这还是在刻刀使用熟练的情况下。
    对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恼火的了。
    甚至始皇帝在奏折上批下“知道了”三个字,都要埋头刻上好久。他略带委屈地把右手伸过去给李斯看,上面有几道浅浅的刀痕,这是刻字时留下来的。
    李斯思索了一下,谨慎地建议道:“微臣可以安排一批书吏,专门把这些奏折翻译成秦篆,再呈给陛下。”
    “那可不行。”嬴政断然否决,“那太浪费时间。帝国的行政效率已经够慢了,我不想因为这些玩意儿再耽误时间。你知道重新刻一卷竹简需要多少时间吗?以往那种慢吞吞的贵族式统治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是效率的时代。”
    最后一句话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卫鞅说的。尽管他本人早已经被处死,但并不妨碍他的管理学理论在秦国流行。
    “那陛下的意思是……”
    “应该是他们来迁就朕,而不是朕去迁就他们。”始皇帝露出威严的神情,他对天子的权威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陛下是打算在六国都推行秦篆么?”李斯试探性地猜测。
    “不仅仅是如此!”嬴政冷笑,“我还要删减一半的文字笔画,让它们看起来更容易辨认和书写。我已经受够了那些陈腐的‘优雅’文字,我要这秦帝国的文字,就象‘皇帝’这个头衔一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
    “您的意思是?”
    “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字无二形。是时候收拾一下了。”
    李斯的嘴张合了两次,什么也没说,心中却开始掀起波澜。这件事他早有预感,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这件事你去抓一下,要尽快办。”
    “可是,不跟朝廷百官商议一下吗?”
    “你办事,我放心。”嬴政挥了挥手,表示这次谈话结束了。
    李斯走出宫殿,步履有些滞重,心里有些沉甸甸。他知道这一次的变动,将会在全国引起多么大的震撼;同时他也明白让皇帝收回自己的决定是多么不可能。
    其实私下里,李斯还是很赞同始皇帝的这个想法。往竹简上刻文字实在是件既痛苦,又浪费时间的事情。相比起其他几国来说,秦篆已经很简单了,可当初他写《谏逐客书》时还是足足花了两天。他的一位同学韩非在写《说难》的时候甚至累到得了腱鞘炎,手腕几乎残废了——没办法,他写的是韩文,那是一种掺杂了象形文字和时态变化的可怕变种,效率低的可怕。六国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IP属地:天津3楼2011-12-21 12:56
    回复
      李斯对于参与听证会的成员作了精心选择,其中有来自诸国的贵族、帝国开国元勋、大商贾代表、诸子百家成员、全国优秀书吏和一些咸阳附近的老百姓,确保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参与。嬴政陛下没有列席,他担心会影响听证会的客观性,所以只派了一名叫赵高的宦官旁听。
      嬴政还为李斯指派了一位副手,叫叔孙通,是个儒生。始皇帝的意思是,儒家一直自诩是文化的传承者,这些东西的推广如果有他们支持会更有说服力。不过李斯完全没打算咨询他们的意见,他一向反对以德治国。
      叔孙通从早晨开始就守在咸阳宫前,他一看到李斯,立刻堆出满脸的笑容迎上去,殷勤地嘘寒问暖。李斯把事先刻好的一大批小篆竹简丢给他,冷淡地吩咐他捧好了跟着自己走。叔孙通打开其中一卷看了一番,发现那些东西似乎熟悉却又陌生的很,和烧裂的龟甲裂纹很相似,便抬起头天真地问道:“这是什么?卜筮的结果?帝国准备对漠北用兵了吗?”
      李斯头也不回地回答:“不,那是我们即将使用的标准字库。” “啊?”叔孙通双手捧着竹简楞在原地,“这……这是怎么回事?”李斯停下脚步,回过头来一字一句地对叔孙通说:“听着,一会儿你要作的,就是说服你自己和其他人接受。明白吗?皇帝陛下在看着我们。”
      叔孙通觉得喉咙有些干涩,他眼角的余光看到面无表情的赵高也进了咸阳宫,于是拼命点了点头。他信奉儒家学说,不过对自己的性命看得更重。孔子五十岁才知天命,他二十出头就知道不能违背天子的命令了。
      其他人也都陆续走进宫殿,巨大的燮鼓响了三通之后,所有人各自整衽跪坐,黑衣甲士从外面将咸阳宫的大门关上。整个宫殿只靠着几百盏烛灯来照明。当两扇宫门“砰”地一声关闭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哆嗦了一下。
      李斯在会议一开始的把简化字列表发到了每个人手里,然后宣布在接下来的十几万年内,大秦帝国都将使用这一种官方文字,其他型式将被视为非法出版物。
      听众们一下子都陷入了巨大的惊讶,他们在来之前作了足够的心理建设,但仍旧没想到皇帝陛下的改革已经深入到了这个层面。李斯拂了拂袖子:“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可以畅所欲言。”
      一位贵族眯起眼睛,优雅地抿了一口杯中的蜜水,摇了摇头:“太粗陋了,我不喜欢。”他本是齐国田氏贵胄,妫姓之后,尊贵无比,后来被迫迁居来了咸阳,但仍旧坚持着贵族的气派。李斯客气地对他说:“您为何会这么说呢?”
      “我觉得它破坏了字体的结构,变得毫无美感。你看,一个‘宝’居然只要十三笔就写完了,啧啧,多么粗鄙。这可太不风雅了,没有任何一位士人会容忍。光是看到这些怪胎,就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就好像置身于一群散发着臭气的下里巴人之中。这种东西,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贵族伸出三个指头,他的指头白皙而细腻,“……没文化。”
      “可俺觉得不错啊。”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从旁边传来。贵族的面色一变。那是一位住在咸阳的屠户,这一次他被里长选出来参加听证会,特意穿了一身深黑色的礼服。他进门前,就已经被儒生们指摘出了十几处衣服不合礼法的错误,不过他不在乎——秦国的屠户在儒生面前,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心理优势,他们吃的冷猪肉全都靠他供应。
      屠户先恭恭敬敬朝着始皇帝的寝宫行了个礼,然后说:“俺……呃,小人认为,这些字看着比现在用的爽利多了,既清楚又好写。小的是杀猪的,每次别人来订猪,俺都得在生猪背上作记号。若是按照以往的法子,光是写字就得写上半天,而且容易搞成漆黑一团;若是用这个小篆,可方便多了。”
      “你也许分得清有多少种猪,但是你认识文字么?你知道回字在七国一共有多少种写法么?”贵族嗤笑着反问。屠户老老实实回答:“我不认识字,不过我一直想学学看。不然每次城门帖出告示,还得请人帮我读。这个看起来更好学一点。”
      贵族把手搁在额头上,摆出惊叹的样子:“我的天,一个杀猪的也要学识字?如今到底是什么世道?”李斯冷冷地接道:“如今是大秦帝国的世道。”贵族发觉自己失言了,面色一变。躲藏在帷幕后的赵高拿过一片竹简,开始用刻刀记录下什么。


      IP属地:天津5楼2011-12-21 12:56
      回复
        “狡辩!伟大导师教导我们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些小篆连形都不正,更别说什么名了。这种东西如何能立言。乌鸦的语言,能够传达凤凰的高洁心志吗?”
        “可是这样难道写起来不方便嘛,你看。我抄一遍论语,比平时要快两天。这样会有更多人能读到夫子的著作。”
        “仅仅只是为了方便,就要舍弃尊严?你会为了跨过一个臭水沟,而把自己的华丽朝服垫在脚下吗?”孔鲋义正词严地斥责道。
        “夫子说过,有教无类。既然夫子认为无分阶级,任何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那么用小篆去让更多人接受教育,有什么不好?”叔孙通的声音也变得大了。
        “荒唐!”孔鲋大喝一声,踏前一步,“周字的构成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和法则,这种胡乱修改,根本就破坏了字的内在逻辑性。”
        “儒家也配谈逻辑性?”在座的一位名家门徒发出不屑的声音。儒门弟子怒视,名家门徒却毫不畏惧,论耍嘴皮子,这些儒生远不是名家的对手。
        李圌斯这时站了出来,唇边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您刚才说这是胡乱修改,是觉得它真的不合理,还是说,仅仅只是因为您的意见被忽视了?”法家和喜欢谈论道德的儒家不同,前者总倾向于去揣度人性的黑暗面,并据此去推测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屡试不爽。
        面对李圌斯的质问,孔鲋一下子被噎住了,这倒真是他的真实想法。其实他对小篆什么的,没有特别强烈的抵触情绪,但朝廷搞简化字居然不找他这位专家,这才是最让他感到伤心而屈辱的。孔夫子说过吾不如老圃,但那只是局限在稼圃这个专业,如果老农老圃跑过来讲仁说义,只怕老夫子就要气得拿拐杖去敲他们的头了。
        同样的道理,国学,这是孔鲋的一亩三分地,怎么能容忍这种漠视,专家也是有自尊心的。略微怔了怔,孔鲋突然大吼一声:“我们的理想是克己复礼,如今古礼尚未复,文字倒先被荼毒了。我坚决不承认小篆简化字!天下有学之士,也坚决不会承认。”
        不待别人发言,孔鲋拂袖而去,儒门弟子除了叔孙通都跟随着后面。叔孙通有些惶恐不安,他知道今天他必须得在师门和朝廷之间作一个选择了。李圌斯端跪在原地,命令守殿士兵打开门,让他们离去,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听证会结束后,皇帝陛下要改革文字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个消息被转换成了至少七、八种写法,传达到了全国各地,在几乎每一个都邑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儒家的态度最为激烈,孔鲋与叔孙通的辩论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严格来说并不完整,因为李圌斯的提问部分被删掉了——各地的儒门弟子无不奔走相告,如丧考妣。儒家子弟普遍认为,小篆是暴秦为了毁灭商周文化的大阴谋,然后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成这种文化传承的唯一拯救者,每个人都充满了使命感,这让他们激情勃发。
        孔鲋曾经站在邯圌郸的街头,向着过往的行人大声疾呼:“当秦王要统一六国的时候,我不是兵家,所以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当秦王要把货币统一时,我不是商家,所以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当秦王废除分封制、改郡县的时候,我不是贵圌族,所以没有站出来说话。现在,当他打算把祖先的文字也改成邪恶的小篆,已经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其他诸子百家的态度不尽相同。墨家欣然接受了改革,他们每天都要制作大量的反战标语和横幅,文字的简化可以让抗议和游圌行准备的更快;阴阳家们的反应也还算正面,他们的收入取决于“五行终始说”理论的流行程度,小篆印刷的普及读物显然受众会更多一些;法家和农家最兴奋不过,刑律和农书不必每次都要再版七种译本。一名成都的胥吏可以轻而易举地查阅大梁的官司卷宗,而郑国渠和都江堰的农民,可以共享同一版的历书了。
        六国的贵圌族们保持着沉默,他们对这次改革不屑一顾,并认为是对古老传统的最大冒犯。在写给彼此的信中,他们变本加厉地开始使用更为古老的字体,并派人去搜集各种三代青铜器,把上面的古老字形拓下来,越繁复越好。这被视作是一种无言的抗争。


        IP属地:天津7楼2011-12-21 12:57
        回复
          “绝不允许!”弟子们一起喊道。
          “孔老夫子,万世师表!”孔鲋举起右手,放在胸口。
          “孔老夫子,万世师表!”儒门弟子们的声音高亢无比。
          ……李斯再度踏进始皇帝的寝宫,叔孙通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这是后者第一次觐见皇帝陛下,显得既兴奋又惶恐。
          嬴政心情比之前好很多,他轻松而愉悦地翻阅着奏折,并不时用刻刀在上面写上一两句自认为绝妙而不失幽默的批阅。无论是从什么地方送来的竹简,上面都清晰工整地刻着小篆,证明大秦帝国的统治在那里正有效地执行着,让人一看油然升起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优越感。
          “你们来了?”嬴政放下奏折,和气地问了一句。
          李斯和叔孙通连忙跪倒,三跪九叩。始皇帝对李斯说:“这位就是叔孙通博士?”李斯微微点了点头:“是的,在小篆简化运动中,他居功阙伟。我们的许多政策,都出自他的手笔。比如朝廷官员和公务员必须使用小篆字体的政策,彻底斩断了儒门吸纳新鲜血液的途径。没人愿意读了几年还无法就业。”
          “听说你也是儒门出身?”始皇帝似乎不经意地问道。
          叔孙通浑身冷汗狂冒,他连忙回道:“孔鲋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很尊敬他,但我更尊敬真理。”
          “你很好。”始皇帝用指头点了点他的肩膀,“你和你的老师不一样。小篆是大势所趋,文字统一是民心所向。你看,这写起来不是既轻松又畅快吗?我实在无法理解那些老古董的思维。他们以为自己守护的是传统,其实只是舍不得丢弃自己那点可怜的优越感罢了。”
          叔孙通伏在地上驯服地倾听着皇帝的训示。李斯自豪地跪在一旁,这是法家对儒家的一次大胜利,他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同学韩非来。
          始皇帝大概说了一柱香的时间,然后问道:“你的老师,现在在哪里?”李斯看着叔孙通,叔孙通觉得自己没什么选择,低头道:“根据我的情报,孔鲋已经在前往咸阳的路上了。”“哦?”始皇帝有些意外。叔孙通连忙把孔鲋近期的动向作了一次简要汇报,他在儒门有自己的眼线。
          “除非他们杀光我们的人,烧光我们的书,否则,绝不能容许简化小篆亵渎我们的传统?”始皇帝重复了一遍孔鲋的话,似乎笑了:“这真是孔鲋说的吗?”叔孙通用力点点头。
          “那就如他所愿吧。”
          始皇帝淡淡道,然后会面结束了。
          ……
          二世元年。
          陈胜和吴广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老人,这是他们起义之后加入的第一个士人,而且还是主动加入的。他穿着一袭青衫,在周围一群布衣泥腿子的簇拥下显得格外显眼。他大概只有五十多岁,却是满头白发,一脸沧桑。
          “您贵为士人,怎么会跑来加入我们的?”陈胜敬畏地问,他虽然已经宣布起义,可一时半会儿还是改变不了对贵族的态度。
          老人反问道:“你们是要反抗暴秦吗?”
          “没错!”
          “那就是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老人望着咸阳的方向,眼神变得迷茫而哀伤。“暴秦只不过是霸道,而我会教你们什么是王道——霸道始终是不及王道的,所以周取代了商。你们也会取代秦,恢复六国的荣光和传统。”
          大家都被老人的话激励得热血沸腾。吴广兴致勃勃地取来一段白布:“老先生,您来投靠我们就算对了。您看,我们陈胜陈兄弟要称王,是上天注定的。前两天我们捉到一条鱼,鱼肚子里找到这段白布,上面就写着呐。”
          老人接过这段白布,看到上面写着端端正正三个小篆:“陈胜王。”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吴广有些胆怯:“这几个字我写……呃,不是,这几个字有什么错吗?”他只在村子里的公塾念了几个月扫盲班,对自己的文化水平很不自信。
          “不,不,写的很好。”老人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上写了另外三个字,“这三个字你们认得么?”在场的人都摇摇头,陈胜歪着头看了半天,迟疑道:“这不是花纹吗?”老人认真说:“这个,才是真正的‘陈胜王’”周围的人一片哄笑,都不信。
          老人对陈胜说:“我会教会你们的,这才是传统,是真正的王道。”陈胜浑浑噩噩地点点头,同时打定主意不去看那些玄奥的花纹。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於陈下。”
          ——《史记 孔子世家》
          


          IP属地:天津8楼2011-12-21 12:58
          回复
            但是不过……
            托古之言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IP属地:天津9楼2011-12-21 12:58
            回复
              不祥瑞御免一声的话总感觉心慌...祥瑞御免


              IP属地:浙江10楼2011-12-21 17:32
              回复
                RP叔又发福利了!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1-12-21 20:02
                回复
                  太长了...懒得看。
                  另外,御身大切。


                  IP属地:上海12楼2011-12-21 21:38
                  回复
                    真的很不错,建议去看一下,看时很有趣味,看完后也可回味,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无责任臆测)。实在是不敢相信RP会发这样一没loli二没基的文,我心中RP叔的形象就这样瞬间崩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1-12-21 21:46
                    回复
                      看了哦
                      竟然和生涩的罗马史不搭脉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1-12-21 22:17
                      回复
                        亲王的东西,总是有趣味的,而且里面不仅仅只有一些恶搞


                        IP属地:天津15楼2011-12-21 22:58
                        回复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明天看


                          IP属地:北京来自掌上百度16楼2011-12-22 00:43
                          回复
                            写的挺好的啊


                            来自掌上百度17楼2011-12-22 00:45
                            回复
                              其实漏了一段,接在7L后面


                              IP属地:天津18楼2011-12-22 0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