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建筑吧 关注:48贴子:375
  • 11回复贴,共1

华夏建筑的屋顶形式(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几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1、庑殿顶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1楼2011-12-10 23:18回复

    3、悬山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规格上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不管是实物资料还是间接资料,凡是较重要的建筑,都没有用悬山顶的。
      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3楼2011-12-10 23:23
    收起回复

      4、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
        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硬山顶样式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属于双面坡的一种。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

      硬山顶结构图
      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从外形看,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4楼2011-12-10 23:25
      回复

        5、攒尖顶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各戗脊的木构架向中心上方逐渐收缩聚集于屋顶雷公柱上,类似锥形,木脊榑上盖琉璃瓦,雷公柱上安装宝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其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为园林建筑中亭、阁最普遍的屋顶形式。

        


        5楼2011-12-10 23:28
        回复

          6、卷棚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卷棚顶形式活泼美观,一般用于园林的亭台、廊榭及小型建筑上。

          


          6楼2011-12-10 23:30
          回复
            这贴普及知识是非常好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3-09-29 02:03
            回复
              感谢楼主,已收藏


              11楼2014-12-22 17:12
              回复
                图片很清晰,普及知识的好教材。


                IP属地:上海12楼2017-07-28 11:21
                回复
                  长知识!感谢!


                  IP属地:河南13楼2017-08-07 00:46
                  回复
                    谢谢楼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27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