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吧 关注:212,755贴子:7,196,294

我的集邮往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几天很多精品贴顶上来,让我看到了几位前辈的集邮历程,感慨羡慕的同时,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我相信贴吧里绝大多数人的朋友和我有类似的经历,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和选择。我是70年代出生的,开始接触集邮是上小学,大约是80年代末期,当时全社会掀起了一股集邮的热情,很朴素的热情。没有多少人靠集邮赚钱,获得邮票的途径是集邮公司的柜台,还有普通邮局,再有就是邮友间互相交换。当时的工资水平物价水平都是很低的,1颗冰棒2分钱,一般人工资几十到一百多元,所以8分钱3的邮票,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这意味着我买一套新邮票,也许半月的零花钱就木有了。记得我为了买一套猛禽,跑了几个月邮局的柜台,因为邮局是分开面值出售的,高值的那枚不知道哪天就买一下。好在我的父母很支持我的集邮举动,因此88年我生日礼物是一本总公司85年的年册,我至今保存完好。当时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我和父亲去了集邮公司,里面人山人海,挤了半天才到柜台边上,30元买到了年册,还有1套特16画像砖,记得是1元多一点吧。还有一袋5角钱的外国盖销袋邮,是澳大利亚的神话题材,已经不知所踪了……当时集邮公司大厅里面都是拿着集邮册换邮票的人,也有人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1-12-05 12:26回复
    手机发的有字数限制,请勿插,谢谢。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1-12-05 12:27
    回复
      继续,手机不能分段,我每段发一个楼层,想到哪写到哪,可能时间会很长,请多担待。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2-05 12:30
      回复
        也有人打地摊开始卖邮票了,都是一堆堆放在地上的报纸上,卖家不停的忙着防止被人踩到,围着一推人用手在翻拣着,可卖可换……感觉那时人们对背胶都不是很在意,现在看来值不少钱的票,当时就是这样被翻开拣去的,现在看来,毁了不少全品。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邮局的工作人员手指上贴着块橡皮膏,撕票那叫一个爽啊,就是经常多撕或少撕一块,还不能换,赶上缺齿的少角的经常打起来,好像还是没给换……我的那套画像砖还连着另一套票的一小部分……由于挤得很厉害,是后来才发现的。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1-12-05 12:41
        回复
          果断插楼~~
          坐看好文


          IP属地:四川5楼2011-12-05 12:47
          回复
            现在看来,当时是85到91的第二次邮市狂潮,当时猴票就已经有假票了,当时我还记得集邮公司门口有人拿着梅花张在买卖,3元钱一张。我又求爸爸买了1枚,结束了第一次去集邮公司的旅程。当时给我感觉深刻的就是纷乱和热情,还有邮商的雏型正在形成中。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1-12-05 12:48
            回复
              前辈的贴孑,顶起


              来自掌上百度8楼2011-12-05 13:00
              回复



                9楼2011-12-05 13:04
                回复
                  继续


                  来自掌上百度10楼2011-12-05 13:11
                  回复
                    我的集邮生涯开始于1988年,赶上了85年邮市第一次高潮后跌到低谷后的恢复期。当时自己主要是收集信销票,天津的集邮公司在最和平路商业街,所以偶尔和父母逛街的时候,我都会要求去集邮公司看一看,买本集邮杂志,买1套到2套邮票,基本上都是jt。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在这几年我存了2大本邮册,但没有老票基本上都是信销票和80年代的jt票。由于我每期必买集邮杂志,当时的集邮杂志专业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对专题邮集和一些古典票也开始了解了,但都是纸上谈兵,无论是经济支持上还是知识水平上都不是我所能达到和理解的。但是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我已经本能的会分析邮票的价格趋势了,所以也我在91年卖出了我3元买的那枚复品梅花张。这是我小时候又一个为数不多的记忆场景:我做了一小时公交车去一宫邮市,当时天津已经有比较大的邮市了。160元的价格卖掉了我买了3年的梅花张。记得当时市场价是200多,那个邮商反过来掉过去看了半天(还是用手拿的),最后拿放大镜给我看一个角有点发白,意思是角不尖……最后的过程我忘记了,好像是8折的市价成交了,从这点上看当时邮商虽然已经有些耍小聪明但本质还没有到坑人的地步,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1-12-05 13:48
                    回复
                      这是我至今唯一一次卖掉了自己的邮品,是背着父母干的……160元基本上都送给游戏机老板了,开学就上高中了,我想放纵自己一下……小时候我就不是好孩子……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1-12-05 13:51
                      回复
                        这期间同学中集邮的开始少了,原因是没有经济来源,有的家长不支持,有的兴趣改变了,当时社会正在各方面大发展的时期,兴趣和诱惑越来越多元化。我还是坚持收集信销,但也不复当年的狂热了。对了,卖点掉那枚梅花张后,有几年我偶然想起突然感觉非常难过,感觉自己把爱好也出卖掉了一样……后来我买了10枚梅花张,只是为了纪念这段心中的失落,但失去的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现在分析,我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和现在吧里有些朋友一样,对集邮这种爱好看得很高尚和神圣,不愿意沾染上铜臭气,不能拿它赚钱,否则就是亵渎了自己投入的感情。可是现在,我虽然再也没有卖过邮票,可是再也没有这种想法和感受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1-12-05 14:05
                        回复
                          高中时期,我的时间主要耗费在踢球和学习上了,信销票也慢慢不收集了,原因是信销的jt越来越少了,而且90年以后的票无论设计还是画面都和我的审美相差甚远。这期间我还是定期买集邮杂志,事实上我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这一阶段才是我真正开始懂得集邮的阶段。这一阶段一直到我去外地上大学的阶段,我遇到了我第一个集邮生涯的瓶颈,就是信销已经不能满足,精品又没有经济来源去购买,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实在不忍心用父母的血汗钱维持自己的爱好。所以我还是很佩服那些坚持集信销的学生,我当年已经不能从中找到乐趣了,看好的实寄封已经是我消费不起的了。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我果断放弃了收集邮票的行为,因为我当时意识到自己根本算不上集邮,仅仅是收集而已,集邮需要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是我作为一名学生所不能达到的。我当时对自己说,我还会回来的!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1-12-05 14:21
                          回复
                            刚才这段,也是我想和吧里朋友说的,人生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爱好毕竟只是爱好,不是生活的全部,所谓玩物丧志,就是这样意思了。集邮是一门学问,当生活还没有最终定型,还是要保持理性当**好去慢慢培养,把有限的精力和金钱用在自身的完善上,这个瓶颈不是集邮水平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1-12-05 14: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