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吧 关注:5,298贴子:109,047
  • 12回复贴,共1

关于李璮之死的诡异揣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璮被擒后,即被带到宗王合必赤帐前。史天泽向合必赤建言:“宜即诛之,以安人心。”随即由史天泽等人会审李璮。据《前闻记》的描述,当日的审问场面说:“严相公(指严忠范)首问曰:‘此是何等作?’王(指李璮)答曰:‘你每与我相约,却又不来。’严就肋下刺一刀。史丞相问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又问曰:‘忽必烈有甚亏你处?’王曰:‘你有文书约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唤黄眼回回砍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看来史天泽很担心李璮会更多地暴露北方世侯之间在私下窥测时局,指摘朝政,甚至语涉反意的隐密,因此一反“慎密谦退”的稳重作风,在军前擅命处死李璮。
翌日,史天泽即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元史·史天泽传》)。李璮之乱至此完全平息。


IP属地:四川1楼2011-10-12 17:06回复
    北方大地主阶级代表了很大一个汉族地主群体还有几百万的门客佃农族氏的前途和命运
    已经暗地里形成了默契和规则
    李璮非要给大家好不容易在乱世里寻觅的生存之路添堵 不死都对不起郭嘉


    IP属地:吉林2楼2011-10-12 17:20
    收起回复
      史天泽和曾国藩一样,可以自立,也想过要不要自立,但是后来都犹豫了……


      IP属地:四川3楼2011-10-12 17:22
      回复
        ○李坛
        予尝得一故牒,中有题李郡王山东事迹,因节述于此:景定壬戌二月三日,离涟水,带涟水、西海、东海及佥军五万余人入里。二十七日,抵济南府。三月五日,小捷。三月,离济南五十里老仓口。十八日, (「十八日」,原无「日」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大捷于清河。四月三日受围,离城三十里开河筑城,凡三河三城,而围起十七路人马。高丽国兵亦来。
        自围后,城中常有白蜃气,观者以为白蛇精。史天泽总把承相差人于东平取开山人来。开山人者,即吾国捕蛇之人。一见其气,谓是白蛇精未食血,若食血了难收。今则用百日捕得此蛇,城即陷,可活得李行省。乃于白气之方, (「乃于白气之方」,「乃」原作「及」,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掘一土穴,收禁蛇于其内,早夜绕城吹牛角呪之:「大蛇不出小蛇出,小蛇不出大蛇出。」 (「小蛇不出大蛇出」,原无「大蛇出」之「出」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至六日半间,其白气腾空而去。自是李郡王似失精采,日复昏沉,虽军伍不齐,将士作乱,以至绝粮,俱不能晓。其至截屋檐草,拌盐而饲马。已而亦无,相将食人。
        七月十三日,结阵而出,人已无力,复被杀人。 (「复被杀入」,「入」原作「人」,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改。) 由是诸军间有出投拜者,云昨夜天文见,当主兵败,郡王曰:「俺每也无理会。」自是日逐兵出投拜。十八日,子出投拜。十九日,夜壹鼓,有大星坠于府治,李拈香而拜曰:「李坛死于此。」于是坐于庭中,以镊摘去长髭。二十日早,分付众出,各讨路去。王下小舟入海口,投于水,止及其腰。有一老子姓黄曰:「相公为天下不平,做出这事,何故自损?」引而登岸,至孟权府。
        千户治所密报,张相公差人缚出,严相公首问曰:「此是何等做作?」王答曰:「尔每与我相约,却又不来。」严就肋下刺一刀。史丞相问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又问曰:「忽必烈有甚亏尔处?」王曰:「尔有文书约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唤黄眼回回砟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令其子提其首以下山东诸郡。王有子六人,长曰崇山,次齐山、南山, (「南山」,原无「山」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补。) 乃王夫人生嫡子,封平州总管。凤山,乃搭察儿妹生。牛山、景山俱在。崇山为忽必烈取去,凤山为搭察国王取去。李王之死,身无滴血,惟是黄脓浆,尸无蝇蚋,亦可怪也。其受围之日,作水龙吟一词曰:腰刀帕首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世变沧海成田,奈羣生几番惊扰,干戈烂熳,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首平燕赵。


        IP属地:四川4楼2011-10-12 17:26
        回复
          《前闻记》是明代祝允明著的一本书,也有点《夷坚志》《续夷坚志》的赶脚


          IP属地:四川5楼2011-10-12 17:28
          回复
            瑾文,您可以看看《亮剑》


            IP属地:江西7楼2011-10-12 19:17
            回复
              亮剑被删除的后几集


              IP属地:吉林8楼2011-10-12 20:12
              回复
                金莲川的文人有三分之二都是汉人世侯推荐的……曾经都在世侯府里混过的……命有的都是世侯救的,对他们有救命之恩,又把他们推荐给忽必烈,对他们又有知遇之恩……所以汉人世侯和忽必烈之间选一个,关乎金莲川文人的人品问题……


                IP属地:四川9楼2011-10-12 20:22
                回复
                  我在元代吧发了同样的帖子,你们可以去看看回复


                  IP属地:四川11楼2011-10-12 20:30
                  回复
                    李璮之死没有任何诡异,都是客观的罪有应得。


                    IP属地:广东12楼2024-04-18 18:53
                    回复
                      历史都不全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12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