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汉拳吧 关注:150贴子:850
  • 3回复贴,共1
佛汉拳简介
佛汉拳亦称“佛汉捶”,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 根据河北北大名东关碑文记载:约在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入住少林寺,随将此拳传与少林寺僧,该拳为少林寺镇山之宝,历代为少林寺武僧秘密传习。此拳创始以来,因不轻易外传,又极具技击特色,被少林寺视为看家护院之拳法,尊为“少林暗藏门”。有口诀可为佐证,如“佛汉本是暗藏门,大通年间留下根,绘图带到少林寺,暗藏佛法少人闻”或“初祖外传防身法,流传少林墙壁纳,千古妙术传千古,佛汉暗藏佛汉家”等均足以证明。少林一派均奉达摩为祖,但至今尚未发现达摩少林传拳之文字记载,这正是中国武术文化之一般现象。但佛汉拳系正宗北派少林拳术。无论从其套路所反映的身、手、步、法或拳师所传拳史、拳理、技艺功法均具少林寺之共同特点。当然,佛汉拳作为一个独立的门派在理、法、术、功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外作为产生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武术各门派其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佛汉拳术除具有一般少林拳术特点和自己特色以外还和其他拳门有很多兼容相通之处,有很多方面与太极、行意有共同的要求。拳谱理论上亦有完全相同之处。可见各拳术实质上虽有其共同之传承,而追求方式上的差异也是存在的。
  根据可以考证的情况,大约清咸丰末年或同治初年之时,即公元一八六零年左右,河南开封府(按古规今)贾楼人贾云露(名长志、字平西、法号光明)系少林俗家弟子,从师于少林和尚徐修文(法号普净)长老,并奉徐修文为佛汉拳第一代。同时尊其所嘱以徐修文所定之辈次,沿传至今。
  贾公尊师命辞刹,独闯江湖,曾任清军征西先锋官,凯旋归朝,后又佐邱师南伐,累建功绩,被咸丰帝封为督尉,因无心于仕,遂辞官归故里,行年花甲,到河北大名龙王庙一代传拳。贾公来到后因拳艺精湛,在以艺会友中,当地拳师无不败北败者均弃原学,改习佛汉,一时名声大噪,尚武好艺之人,闻其贤名,皆乐拜为门下,弟子千人,登堂入室者不下百人。贾老之高足有:宋金榜、张金荣、何金成、赵金山、曹思温、刘常春等人,后逐渐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晋、冀、鲁、豫四省较多。贾公以从师少林而成其艺,以辞官云游而业拳,其几十年四方寻访探胜,以其深厚得武学渊源,丰富的战斗实践,广泛的武术交流,长期的教拳活动,终于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佛汉后人,使源于少林的一门优秀拳种植根到大名的沃土之中。从其毕生的武术活动中,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中可以想见贾师太不仅从徐老先师处继承了少林佛汉拳且博采众长丰富发展了佛汉拳术,使佛汉拳从祖国的武术宝库中吸收了更多的营养,而愈加闪耀其夺目的光辉。
佛汉拳惯于施展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等技法,运用名暗柔硬功,强调闪身贴近,挨身肩靠,转身背撞,拧腰胯打,讲究呼吸得法,力从腰发,摇身加晃膀,动动带身法。以敏捷为主,低进高退,落地生根。全身各法运用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体现一个“整”字,在技击中强调以变应变,滚打巧拿,讲究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做到身灵,步活,眼到,手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佛汉拳以徒手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对打为主要形式,强调实用,动作精巧紧凑,敏捷灵变,刚柔相济,练功练拳,二者兼能,互为致用。 功法有铁把功,回拉转,五龙出洞,保守式。 -------------------------------------------------------------------------------- 附:在浩瀚的少林武海中,有一枝鲜为人知的奇葩——少林佛汉门(又称佛汉拳) 佛汉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盛行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并广及晋、闽、浙、吉、津等地,是一门颇具技击特色,影响越来越大的优秀传统拳术。 少林寺因多次遭焚,使众多的佛殿、佛经、拳谱、文献遭毁。历代的帝王在兴寺的同时又毁寺、禁武,使很多的少林功夫绝技濒以失传。故流传至今的少林武术多为单练(徒手和器械)。 少林佛汉拳为明末清初(清雍正13年),少林寺因天地会反清复明之故遭焚。少林寺南院武僧光明大师(俗名:徐修文)流落至今山东东明县码头乡(原河南长垣县杜家集),所传之少林功夫。 相传徐师为少林寺南院(罗汉堂)之护寺武僧,身怀绝技,故所传武功以功夫见长。以擒拿对练、实战为主,辅以硬功。 佛汉拳全部是两人对练套路,共24路对打捶。分上、中、下三盘。从八个门头,变出24式;24式再变成72手;还有36腿,共108式。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边破边打,变化甚多。目前流行的佛汉拳有大架、小架之分,但主要是身法不同,其它大同小异。大架佛汉拳舒展大方,大开大合,放长击远。小架佛汉拳小巧紧凑,步活身灵,手法善变。佛汉拳有这与少林拳其他拳派不同的风格与特点。 佛汉拳传承至今日已是十代:徐修文——贾云路——宋金榜、贾二财、张盼——宋全福、张浩温——魏仁芳、陈永汉、闫阁、张源昆、胡德兴、杜志辰——刘卫东、李义军、陈洪元、胡庆原、赵心良、刘盼军、陈汉辰等(1——6代)。郓城马继允、马兴春(为7代),鄄城王宗跃(武协副主席、中华佛汉拳协会副会长、菏泽鄄城佛汉拳联合协会会长)、高尚珠、刘培力、赵振兴、李心亭等为第8代传人,王洪强、郭建军、贾海军、张华山、李欣、杨崇贤、张建伟、邵鹏、李守辉、王建、刘振等为第9代传人,许尚培、王凯琳、杨训超等为第10代传人。


1楼2011-09-09 11:32回复
    不错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07 06:17
    回复
      清授鲁邑都尉贾老夫子教思碑序
      贾公讳云露,字:平西,法号:光明。世居河北长垣县贾家庄。幼喜击剑,访艺于少林寺。有大和尚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徐姓,道术极高,慧谈无穷,卫身妙技七二三八,佛汉拳术四九兼通。留学三年,咸得其奥,师命辞刹,俟机而仕,遂肆迹于山林之间,所遇拳术未有出其右者。徵咸丰元年,社稷臣张文襄公助果。奉敕督师西征。诣公府委任先锋职,胜凯旋朝,公复佐邱师南伐。雾建功绩,恩赐都尉,无心与仕,遂弃职归里。凡所行为耀德立身,侠义可风,四方智士皆慕与交,由是谊行布亍遐迩,英名冠乎人宇。行年花甲,思欲设帐游学,幸转大名一方, 以时尚武好义之流闻其贤名,皆乐拜为门下。公亲手教授训诲有方,满门桃李,尽得真诀,明传拳术暗蕴佛汉,继往开来,启迪后进。公之稗益于社会家匡亦良多矣,山寺团诸派弟子等追思教授之恩,特立石磁以志寸忱,树永久不朽之墓。徵文与余爱就其所述,例为追记云尔。
      沙麓、李树林、撰并书甲戊仲。
      寺字门生: 监工:张聪、齐可权
      碑文(背面)刻有“山“字门生姓名(右起竖书)
      山字门生:宋金榜、李凤海、张金荣、李清林、郝法、张景云、赵金山、曹思温、刘绅、黄四海、刘歧、申立吉、申立言、叶玉祥、曹琴、曹明义、曹泰、王克让、魏德荣、赵玉堂、李哲、徐榜、裴春见、裴凤朝、李飞、何金成、陈有金、李田、李有富、李凤成、李有花、王得新、安殿玉、张亭、常富得、赵金明、成文连、王平顺、杨义臣、张孟祥、李藩、李朝。
      1937年仲春“山、寺、团”诸派弟子等。追思贾云露师祖教授之恩。由齐可权操办特立碑于大名城城东小引河桥头。碑文(正面)原文:


      6楼2014-12-11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