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传吧 关注:2,606,228贴子:59,730,767
  • 6回复贴,共1

美分党好多,造谣一户口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本报记者 王 渠 ● 伊 文 青 木
“深陷债务危机的美国对 非洲 慷慨解囊,美国的大债主中国和俄罗斯捂紧钱袋子”、“美国喂养全世界,中俄却批评美国债务”,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日连发两篇文章指责中国和俄罗斯对 非洲 饥荒 援助 “太少”。报道称,美国今年对东非的 援助 总额达到5.65亿美元,中国只有1400万美元,“更吝啬”的俄罗斯只 援助 了100万美元。


1楼2011-08-16 08:30回复
    火速留名 消灭0回复 替楼主挽回尊严
    做坚持的软蛋 飙车的蜗牛
    粉我 你懂的


    2楼2011-08-16 08:30
    回复
      饥饿的“非洲之角”:1200万人生存堪忧
      2011年07月28日01:39
      在肯尼亚北部的一个简陋的棚户区附近,西装革履的联合国官员穿着锃亮的皮鞋踩在干裂的黄土地上,蹲下身子拿着苹果平板电脑(iPad)认真拍摄一头已经腐烂的牛的尸体。空投食物、**的救援飞机也在空中不停地盘旋。
      非洲之角(非洲东北部的大半岛)正经受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约1200万人受灾、饥荒肆虐。索马里南部地区尤为厉害: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动物成群地死去。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难民署)26日发表声明说,过去两个月来,10万名因干旱和饥荒流离失所者涌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有国际观察家称,每当非洲陷入饥荒的时候,人道主义机构、外交机构和媒体机构便出现在救援现场,因为无论是非洲国家政府还是其他国家政府,很少能在灾难到来前,尽早地作出预警反应。
      “这再次证明,灾难的发端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灾难真正出现。”联合国非洲地区人道主义机构的一位高级顾问称,“我们之前已经多次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估计还会看到。”
      索马里重症
      针对非洲之角的旱灾和饥荒,世界粮食计划署(WFP)25日在罗马召开紧急会议。“我们看到许多孩童非常虚弱,营养不良情况严重,存活几率不到四成。”WFP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称,在上周末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及肯尼亚的达达阿比难民营查看,索马里孩童饥荒问题最严重。
      在此次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中,索马里遭灾最重,预计索马里有370万难民,约占全国1/3的人口可能饿死,其中280万居住在南部。就在20日,联合国宣布索马里南部的巴科勒州和下谢贝利州出现饥荒,而南部的另外5个州也处于饥荒的边缘。据统计,平均每天都有1000名索马里人逃到首都摩加迪沙,寻求救助。
      索马里总统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19日已经表示,食物非常紧张导致索马里出现饥荒。
      而在索马里南部地区,营养不良率最高达到50%,在每1万名5岁以下儿童中,每天都有至少6个死于营养不良及其相关原因。
      在非洲之角,除了索马里外,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也遭遇着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饥荒令超过1200万人生活在生死线上。
      非洲之角,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东非的一个半岛,在亚丁湾南岸,向东伸入阿拉伯海数百公里,是非洲大陆最东的地区。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人口约9000万。
      恶性循环
      “尽管人道主义机构正在尽力行动,但现在除了处理最坏的情况外,其他都为时已晚。”美国智库海外发展机构分析师西蒙·雷文内分析,“能令动物存活、产出牛奶、赚到买粮钱的方法,比喂养营养不良的儿童便宜得多,但在过去的时间中,这方面的投资非常之少。”
      有批评人士称,长久以来,非洲部分地区一直都在反复出现忽视早期预警——发生问题——媒体呼吁——人道主义机构紧急输养这样的恶性循环,而并没有过渡到可持续的自给自足阶段。
      “干旱、通货膨胀和国内冲突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灾难性的局面,迫切需要大量的国际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在紧急会议上说,“要想避免该地区在未来发生饥荒和粮食不安全危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加大对农业发展的力度。”
      “这再次证明,灾难的发端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灾难真正出现。”联合国非洲地区人道主义机构的一位高级顾问称,“我们之前已经多次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估计还会看到。”
      美国塔夫兹大学费恩斯坦国际饥荒研究中心非洲之角专家安德鲁·卡特雷则认为,国际无政府组织在人道主义救援上非常积极,但他们中很多都没有针对这些地区的长期发展战略。


      3楼2011-08-16 08:33
      回复
        关注下楼主进一步阐述把


        IP属地:上海6楼2011-08-16 0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