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又到了开学的时候。
07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今两个年头来, 水城县第三中学的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远道而至源源不断地涌入学校,但当他们肩挑手提地走进这所新校园时,眼前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得不再次让他们心寒:没运动场地,没有体育设备,没有花台,没有绿树,有的只是篮球大小的乱石块。学校近公路却没完整的围墙。更要命的是教学楼和宿舍楼相隔百米却仍是茅草坪和菜地,坑坑洼洼,污泥遍地,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
姜明是2007年学校的第一届高中生,当他提着包一脚踩在操场的一个圆石重重摔倒时,他顾不得疼,只是委屈的说了声:“学校何时才能给我们一个能走路的操场呢!”
2009年4月8日,当记者踏着稀泥,一步步小心翼翼走进水城县三中采访的那一刻,便深谙姜明这最为坦率真诚的声音。
有增添一草一木,孩子们不要说打篮球,踢足 采访当日恰逢雨天,当车开到门口就被保卫拦下,原因只有一个,里面操场全部是乱石和烂泥坑,车无法进入。下了车,记者首先被“凉都福地,毓秀三中”几个镏金大字吸引。然而奇怪的,临近公路的百米长的大门沿线除了一个保卫岗亭,却不见一点围墙的影子。在经过教学楼前的乱石时,记者的皮鞋更是几次陷入泥泞。
学校仅操场多了一些篮球大小的乱石,就再没追溯建校历史[/size][/align]“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盲”、“百年大计,教育先行”,这是“两基”攻坚时,水城县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竭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到2005年,水城县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两基”验收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2006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站在市中心城区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整个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的不足,迫切需要新建校舍解决城区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立足这一实际情况,决定在双水新区建设水城县第三中学、水城县第二小学,并下拨资金1200万元补助水城县新建这两所学校。其中三中分得约900万资金用于一期建设。学校于2006年8月14日开始动工建设,2007年7月开始正式对外招生,9月实现正常招生,现已有学生4500人。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频频接到水城县三中学
2007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和水城县委、县政府将此项目拿入当年的十件实事之一,作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口号为:“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最终建成贵州西部名校。根据规划,水城县第三中学建于凉都大道旁,占地面积226.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预计接收学生6000名。
2007年9月入学的三中的第一届学子,文科班高二(4)班学生陈希告诉记者:“进学校那天,操场正在施工,虽然有时上课外面吵了一些,但心里却是喜滋滋的,毕竟一个现代化的大操场就要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可是至从入校那段时间施工后,一两年来就很少看到再有大的机器设备进入学校,每个寒暑假充满期盼的过去,开学时依旧一片狼藉。更痛心的是自己初中就比较爱打篮球,可在这里连篮球的影子都看不到,甚至连平时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害怕摔倒或者陷进污泥。”
生家长打来电话反映,水城县第三中学自20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系尤为重大。可据学校的体育老师王天礼介绍,平时学校上体育课也只能在荒地上绕着菜地跑跑步,一周两节体育课基本都是站站跑跑。遇到天气好也在乱石铺就的操场跑,但这样很危险,时常有同学摔倒被石头碰得青一块紫一块,苦不堪言。
肆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