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第一个省会是真定府(正定),不是大名府。
总结如下:
1644年-1649年(真定府)
1649年-1661年(大名府)
1661年-1669年(真定府)
1669年-1870年(保定府)
1870年-1900年(冬天保定府、其余天津府)
1901年-清末(天津府)
清初(1644年),沿袭明制,称保定巡抚,领保定、真定、顺德、大名、河间六府,驻真定府。
同年(1644年),设立天津巡抚,即析河间府往属之。
顺治六年(1649年),裁保定巡抚,由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兼理管辖之地。
顺治十五年(1658年),5月裁撤直隶山东河南总督,7月复设保定巡扰,驻大名府,仍辖保定等五府地方。
同年(1658年),裁宣大总督,以延庆、保安及宣府一镇归顺天巡抚管辖。保定巡抚与顺天巡抚即共同管理直隶事务。
顺治十八年(1661年)10月,裁顺天巡扰,由保定巡抚兼管顺天巡抚事,其所领之顺天、永平、河间三府及延庆、保安二直隶州、宣府镇统归由保定巡抚管辖。至此,直隶事务皆由保定巡抚管辖。随着保定巡抚范围的扩大,驻扎大名府已不能兼顾全省。
同年(1661年)12月,保定巡抚由大名府移驻真定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保定巡抚为直隶巡抚,管辖直隶全境。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真定府移驻保定府。
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又兼任北洋大臣,因洋务繁忙,清廷制定了直隶总督在保定、天津两地办公的制度,直隶总督大部分时间在天津办公,冬天封冻后回保定。
1901年,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衙门迁到天津。


总结如下:
1644年-1649年(真定府)
1649年-1661年(大名府)
1661年-1669年(真定府)
1669年-1870年(保定府)
1870年-1900年(冬天保定府、其余天津府)
1901年-清末(天津府)
清初(1644年),沿袭明制,称保定巡抚,领保定、真定、顺德、大名、河间六府,驻真定府。
同年(1644年),设立天津巡抚,即析河间府往属之。
顺治六年(1649年),裁保定巡抚,由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兼理管辖之地。
顺治十五年(1658年),5月裁撤直隶山东河南总督,7月复设保定巡扰,驻大名府,仍辖保定等五府地方。
同年(1658年),裁宣大总督,以延庆、保安及宣府一镇归顺天巡抚管辖。保定巡抚与顺天巡抚即共同管理直隶事务。
顺治十八年(1661年)10月,裁顺天巡扰,由保定巡抚兼管顺天巡抚事,其所领之顺天、永平、河间三府及延庆、保安二直隶州、宣府镇统归由保定巡抚管辖。至此,直隶事务皆由保定巡抚管辖。随着保定巡抚范围的扩大,驻扎大名府已不能兼顾全省。
同年(1661年)12月,保定巡抚由大名府移驻真定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保定巡抚为直隶巡抚,管辖直隶全境。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真定府移驻保定府。
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又兼任北洋大臣,因洋务繁忙,清廷制定了直隶总督在保定、天津两地办公的制度,直隶总督大部分时间在天津办公,冬天封冻后回保定。
1901年,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衙门迁到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