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术吧
关注: 651 贴子: 145,769

  • 目录:
  • 学校话题
全部
  • 46
  • 149
    一,力量的来源问题。二,物质的来源问题。三,认识的来源问题。四,理性的来源问题。五,情感的归属问题。六,事实的认定问题。七,关系的连接问题。八,语言的问题。九,认知方式的问题。十,基础的问题。
  • 32
    对于中国文化疑惑的人,要么不是中国人,要么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不主动学习,甚至恶意歪曲,每天汲汲寻找中国文化中的“bug”,找所谓的劣根性,以达到攻击性讽刺性的目的,进而推销西洋文化。其实,他们如果认真找西洋文化的缺陷,可谓俯拾皆是,还不必这么辛苦扣字眼。
  • 527
    这是我前几天在哲学吧看到的一个帖子 很有意思 是一个网名为生命原点 的网友发的帖子 他的主题是这样的 人为什么总会那么乖乖的服从现实 究竟是什么让人在现实面前都成了孙 子,只懂得顺应,不懂得背叛? 再反叛的人在现实面前也会选择乖乖顺应,不叛现实,我至今都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下面是我的回复 首先 现实并不是必须要否定的 他只在于人的欲求 当然 否定欲求的方式有很多 每个人总有各自的方式 显然是欲求决定了 这个现实受否需要被
    梅格仁 7-29
  • 188
    什么是认识论中的直观(讨论贴)
    凹13凸 1-27
  • 111
    一切现实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自我一直在理解自然,但会产生诸多误解。 误解就是理解的与现实不符。理解本身是一种想象,想象的内容只是幻相,幻相可以和现实不同,其实幻相本身就和现实不同。误解是一定会产生的。人是一种想象动物。 但是,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也是符合自然法则的,那幻相本身是怎么符合自然法则的呢? 这让我想到了柏拉图,只不过,我们都是洞穴里的人,我们理解的世界都是幻相,没有人可以看见真实的
  • 438
    满眼的岁月,透视着一生的信仰!
  • 259
    @梅格仁 答:因为事物存在的条件决定事物存在的状态。
  • 96
    写在前头:所做、所学、所想、所期,有所作为有所前行似乎写的很随意但这便是帖了,给自己留下些印记不枉费此生,功成名就与寰宇众生而言不过沧海一粟,终将枯骨。那为什么远望呢?人生发的高远既不被眼前裹足,留下吧,留下,这一刻默默无迹沉思以陷,若从大处计便是天地,天地即是世界。与他人何干呢?知者自知之。言之有物何计许多。人是感性的动物,在感性中理解、梳理、产生理性。
    步社行悟 10-31
  • 146
    谈谈黑格尔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
  • 26
    引言:估计《悟道书》写的太随意了有点飘被误认为讲玄学,所以在整理一下个别思维点。
  • 70
    引言:老梅太烦人了!老梅太烦人了!老梅太烦人了!逼得我不得不唠叨唠叨悟悟道,老梅我这么大言不惭都是你害的,你听好了不接受反驳看着就行了。   虽然叫悟道实际上就是根据最近的心得汇总一下,大家看看聊聊或有新知。
  • 164
    引言:没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内容,不过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对道、器、体、用做个泛元联系。
  • 113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UzODcwMDE1Mg==.html?x&share
  • 96
    我觉得这样来形容物质与意识间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事了, 其实石头的意识就是隐潜着的种子状态,物理运动的源动力乃是来自自然界中的意志,意识起操纵作用,意识是多意志的复合反应构成的自主形式。没有比这种解释更有说服力的了。 对于自然哲学,黑格尔有一句话说:“僵硬冰冷的石头也会呼喊起来,最终使自己超脱为精神”。石头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没有生命的矿物,而是也能“呼喊”的有精神的“生命”。从没有生命的矿物到有精
    梅格仁 3-21
  • 20
    这个概念,是马哲的核心。 物质,或说事物,在马哲中,有这样几层次的涵义: 1,物质,它首先指的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一体的动态的现实的无限世界总体。 这个存在,就是庄子说的“混沌”、“大象”。 这个存在,是客观的,现实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另外,特别提醒注意:这个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涵义,已经包括了人化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了。 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抽取行为,也是属于普遍联系着的世界
    梅格仁 3-25
  • 21
    引言:哲学是什么从我个人的哲学观上看其本质就是关于人与世界间的思考,所有的内容都是以此为展开,因此不论哲学如何发展如果哲学大师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世界那么他的思考也将朝向同一个方向,区别只是表述的更迭而已。从范畴上讲,如果科学家的意义是改造世界,那么人文学家的意义就是改造社会,剩下留给哲学家能做的只有改造人类的精神了……
  • 53
    【内容提要】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虽然在哲学上导致了一种理性主义独断论,但是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对当时在德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虔敬主义神学或信仰主义独断论的猛烈冲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与法国启蒙运动最终导致了无神论的结论不同,德国启蒙运动通过对《圣经》的历史考证和理性批判而建立起一种理性宗教。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莱辛力图在理性知识与宗教信仰之间寻求一种妥协,他通过展示上帝对人类实施教
  • 199
    老梅常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今天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黑格尔是怎样把有和无对立统一起来的,简单的介绍一下,顺便给老梅平平反!
  • 98
    沟通还是有些作用的。 这不,@O地球村O 在聊天中把他个人哲学思想上的黑格尔哲学面目透露了出来。 并且,他错误的把黑格尔的普遍联系当作了马哲的普遍联系。 下面,就引用他的话来具体聊聊:
    梅格仁 3-6
  • 70
    对马哲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讨论 一,差异性与联系性 二,物质与运动(辩证)(存在与存在方式) 三,原因与结果 四,偶然与必然 五,相对与绝对(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 六,可能性与现实性 七,本质与现象(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式) 八,有限与无限
  • 293
    六思维原理1 认知从感知开始, 经验是感知的记忆。 知识是经验的沉淀, 思维用经验和逻辑。 不符合实际的推理都是谬误, 符合实际的思维判断才是真理。 语录【逻辑的核心有两点:实证的是必然的,猜想的是或然的】。
    twmgdai1 3-4
  • 7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註】此章總言道之體用,及入道工夫也。老氏之學,盡在於此。其五千餘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猶言也。意謂真常之道,本無相無名,不可言說。凡可言者,則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無名,今既強名曰道,是則凡可名
    梅格仁 3-1
  • 99
    成功定义:行为结果近似的达到了主观目的。 成功很简单。 1【目的】想把土院子清理干净,【结果】拿把扫帚扫干净了就成功了。 2【目的】想把土院子清理干净,【结果】拿个墩布擦了半天也擦不干净,还弄了一身泥。结果失败了。 由此可知,成功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1内行懂得如何去做。2方法正确。
  • 19
    都是存有,古希腊讲本质、古中国讲本原。
  • 85
    何以有思?或是因为求知是人的本能……
  • 36
      这个议题不是很透彻所以随意说说,要是有更为全面的注释请直言。启思最好。
  • 201
    @乐观的小米老鸭 感觉一层楼回复不下了。另开一贴来讨论讨论。 虽然质料是被认为是形而下学的范畴,但是如果澄清古希腊哲学形而下是要说什么,对于形而上学不是更加有益? 古希腊哲学的世界基质的单一元素说,有三种,土元素虽然被提出来但只是作为四元素说的一种元素不单独成为本源。 水本源说,泰勒斯。 气本源说,阿那克西米尼。 火本源说,赫拉利克特,赫拉利克特同时又是逻各斯概念的缔造者。 恩培多克勒创造了土元素的概念,并
  • 50
    哲学界争执不休的问题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范围不清这个范围的理论拿到那个范围里去应用,一个是概念语义包含过多,同一名词是这个意思又是那个意思。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造成古今名家争论的重要原因。
  • 305
    在资本论吧写了一篇开坛论道的帖子,第一天就设为精品,第三天就被删除了,并且终身封禁。今天在这里论道吧,这里不会删帖也不会封禁我,这里自由度还是蛮高的。
  • 42
    1,我用小米的这两个词,也许与他用的涵义有重合的地方,也许也有不重合的地方。 2,存在之外的这个东西,之所以把它叫“之外”,是因为它不是一切现实的具体的“存在、事物”所能概括、所能表达的。它具有超越一切具体存在的性质。所以把它叫“存在之外”。 3,依我看,存在与存在之外,就是一切事物(包括了一切自然物质,一切主观创造出来的概念逻辑体系,一切主观意识与心理内容)与其空性的关系。 4,空性,虚无性,是一切事物
  • 20
    “要我的桌有颜色,就必须有光线与眼睛,此外这桌子具有的其它一切性质,只是因为它与另一些事物相联系,因而它的存在的复杂程度正象这些联系、这些关系的复杂程度一样。” ”这就是说,世界一切只存在于相互联系之中。一切事物只要失去这种联系,这种事物本身便不再存在。 事物只因为与其它事物有关,只因为起作用或表现,才成其为自己。”
    梅格仁 3-2
  • 154
    《咏人生》:“风雨催人进,日月照花香。万紫千红你更艳,因为事业忙。一天一个样,奉献才吉祥。结果花落容颜老,温柔更善良”。愿朋友们都有奉献温柔善良的美好人生。
  • 129
    一,通常的马哲中采用的是列宁的对”物质”概念的定义是: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这个客观实在,通常是指自然或社会性的外在的物质,如山,树,日月星辰,房屋,等等。 按照佛法来看,列宁的这个定义实际上只是说明了阿赖耶识相分中的色尘是不以第六意识为转移的内容部分。所以在通常的世界中的心物关系上,列宁这样下定义也符合这部分的事实。 这种涵义上的“客观”,是以不以意识为转移的涵义。 依据这种涵义,意识本身的存
  • 181
    “万物皆流,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流动变化之中”。当赫拉克利特认识到万物的这种本质上的不稳定性、发现此重要规律时,曾激动得大哭了一场,喜极而泣。因此,人们称他为“哭泣的哲学家”。 2,巴门尼德提出,“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一",不知道他是否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一”有点类似于中国文化的“道”,旦不完全相同。“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他提出理智世界才是存在。 存在者思维大致可以归于上面两种思维,要
  • 24
    道德经中,有名与无名是一对,有与无又是一对,这里先聊有与无的涵义。 老子说: 车轮中轴的中空,是车轮前进的原因。 房屋的中空,是能装物住人的原因。 可以总结成:万物,有以当其利,无以当其用。 请问各位:这个有是什么?这个无是什么?
    梅格仁 7-15
  • 45
    梅格仁 2018-07
    一般常用0来指什么都没有,指无。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什么都没有”,是指何种意义上的“什么都没有”。 一,现代科学的量子力学,把没有实粒子的空间称为真空。 它这个真空,只是指没有任何实粒子。但还有虚粒子。 而且,还有现代科学还没有发现到的炁。炁也是有种种层次的炁,其中最微观的炁叫先天一炁,也叫邻虚尘。
  • 35
    作为“是”的思维连接,在“是”之前是思维对有所存的多个识的综合,同时可以称作有所认。“是”之
  • 5
    王阳明的心学是在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陆九渊提出,心就是理。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怎样理解“心外无物”呢?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与朋友出门游玩, 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漂亮的花草。 朋友指着一朵花问王阳明, 你不是说心外无物吗? 这朵花自开自谢,难道是因为你的心它才存在的吗?难道它是由你的心所控制的吗?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
    梅格仁 6-1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