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吧
关注: 2,117 贴子: 74,227

敬爱神仙缅怀大师

  • 目录:
  • 明星
  • 1
    李楠: 雌音专指京剧女老生的一种不受听的音色,一般戏迷提及这个概念都是抱定贬低的态度。它主要指女老生由于自身功力欠缺而使得在唱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出娇嫩的女性音色,这与发声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梨园居士 03:29
  • 4
    福星楼主 我是老戏迷了,对李少春、高盛麟等等先贤艺术家,只有敬畏、崇敬的之心,绝无轻慢、蔑视之意。现在一但说李少春成不了“李派”,肯定有大量戏迷及拥趸气忿不己,免不了口诛筆伐,但这是没法的事。 现在多年来,多见在各名家身后研讨会上的发言、京剧传记文章中称呼、京剧介绍文章中的回忆、网上烙铁般热捧,乱封流派,所在多有:诸如李少春的“李派、”高盛麟的“高派”、袁世海的“袁派”、童芷苓的“童派”、厉慧良的“
  • 2
    赵士良  先父赵贯一青年时代就酷爱“余派”艺术,每逢余叔岩先生有演出时,必定设法跟踪观摩。后来经常与余先生之老友、名票李适可先生和“余派”老生演员陈少霖以及“谭派”名宿夏山楼主(韩慎先先生)一起研究切磋。
  • 2
    刘新阳   由范钧宏先生改编,阿甲先生导演,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前辈首演出于1958年的现代京剧《白毛女》,虽然无法与后来1964年被确定并推广的八出“革命样板戏”相比,但它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演出的众多京剧现代戏中比较有影响的一出。对现代京剧《白毛女》的艺术影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恐怕莫过于中国京剧院众多艺术家联合打造的“李杜”经典版本。但据我所知,除李少春先生外,作为“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也曾在石
  • 3
    叶少兰 《艺术评论》 2015年第1期 略有删节   我的父亲是叶盛兰,原名端章,字芝如,1914年生于北平。九岁进入祖父叶春善先生创办的富连成科班。始学旦角,后改小生,师从萧长华、张宝昆、张彩林、曹心泉、肖连芳、茹富兰等先生,后拜程继先先生为师。16岁出科,各班争先邀聘,主要参加马连良先生的扶风社,章遏云女士的忠信社。与马连良先生合演《群英会》《八大锤》《借赵云》《打侄上坟》等戏,并扮演众多角色。与章遏云合演《得意
  • 1
    愚翁  近一二月来常有读者来函,嘱本人来谈谈王少楼、杨宝森之比较,其实王杨之较比是很简单,杨除嗓音(近来)唱腔外,身上、台步、水袖、髯口、水发、眼神、武功……比不上王少楼。
  • 2
    作者:文化沙漠 原载于《中国京剧论坛》 李胜素,1966年生于河北邢台柏乡县内步乡大汪村。柏乡县古属赵地,史上多有变迁,时归赵州,时归内丘,时归隆尧,境化于周边各县;受辖亦属邯郸,亦属邢台,常有不定。1962年,隆尧县改辖,柏乡县复设。柏乡县内步乡为1956年设立,解放前交通闭塞,多为土路。解放后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经过该乡、交通较为便利。内步乡人口不足两万,辖十四个行政村,李胜素就出生在该乡的大汪村。大汪村有二百
  • 2
    康君彤 作者简介:康君彤,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著名杨派琴师、京胡教授。生于1923年11月24日,自幼学习京胡艺术,1941年2月拜杨宝忠、沈玉秋两位先生为师,1942年《立言画刊》发表《北京剧坛之琴师》一文中被列为“二十八宿”之一。康君彤先生在京剧舞台上工作了几十个春秋,先后曾为杨宝森、李万春、毛世来、梁小鸾、徐东明、李砚秀、李小春、蒋慕萍、梁庆云、贯盛习、罗惠兰、李鸣盛等京剧名家伴奏操琴。是著名京剧老旦康静的爷爷。2006
  • 1
    《文汇报》记者 张裕 放眼现今全国的各大文艺院团,有不少是名角、名演员担任院(团)长的,专业演员,特别是名演员担任院领导对于一个剧院,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呢?有人表示,名角当院长也要看此人的心胸宽广与否,如果心胸宽广,心中装得下院团,装得下艺术,那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整个院团的发展肯定是大有好处的;反之,如果该演员心胸狭窄,心里只装的下自己,掌握了院团的资源之后便一心
  • 2
    吕铭康 解放后培养的第一代京剧武生,倘以1950年中国戏曲学校算来,首屈一指便是俞大陆,谈起家族传承,俞门较谭家亦是不遑多让。到俞大陆已是第五代,但以京剧而言,算上俞大陆的儿子亦是五代人了。
  • 3
    原创 贺爷 微惟玮谓 北京过去京剧界一般都以老生、旦角为主组班子,武生挑大梁,最出名的属杨小楼。李万春组建永春社时,北方只有他和杨小楼两个武生戏班。1937年杨小楼去世永胜社解散,次年李少春来北平搭起群庆社,京城又有了两个武生戏班
  • 2
    杨少春 1958年7月,我的父亲杨盛春正值盛年突然病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坍塌了,他所在的老北京京剧团也一下子没有了当家武生。当时团里的“四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先生力主,通过“艺委会”做出决定,让我加盟剧团来接父亲的班,而那时我还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尚未毕业。按照父执前辈眷念旧情抚恤遗族的意愿,我来剧团后的一切工资待遇,承袭父亲生前照数不变,但却有个体制问题作梗。因为那时的北京京剧团属于民
  • 1
    李洪春 《绝燕岭》也叫《定燕平》。演的是隋末老将定燕平,善用双枪。率兵攻打瓦岗寨,秦琼等瓦岗英雄都不是他对手,后来罗成和他对敌(罗成父亲罗艺和秦琼的父亲秦彝与杨林、定燕平是结义兄弟,罗成的绝命枪法就是从定燕平学的。在《倒铜旗》中罗成曾改装会过定燕平)。定燕平兵败,愤而自杀。
  • 3
    宋韵京剧 孟小冬为何拒绝返回内地,这得从她和杜月笙的交往开始说起。
  • 3
    Dionysus1 寻找李少春 梨园行讲究师承,师出名门,是一个演员一生值得炫耀的资本,但“拜师”并不一定代表着传承,没拜师的亦未必没有传授,在浮躁的当下,“拜师”愈发流于形成,充其量算得个传统礼仪的活化石,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4
    袁韵宜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艺术大师建国后排演的唯一一出新戏,梅先生以其非凡的表演艺术,塑造了一个刚毅果敢、气吞山河的巾帼英雄形象,同时,他创造的人物,既表现其爱憎分明,能从大局出发;对家人尊长扶幼情深义厚又坚守原则,品位高超,生动鲜活。
  • 0
    《半月戏剧》    须生名宿余叔岩,沉疴缠绵,达三四载,突于五月十九日下午九时逝世,享年五十四岁。二十日入殓,二十一日接三,三七后停灵法源寺。举办丧事,须俟其生前友好筹商停妥后始能决定。  兹将余氏一生事略及病逝情形,分志于后:  余氏名第祺,字小云,又名小小余三胜,别署三与楼主,原籍安徽潜山县人,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生,为已故名伶余紫云之第三子。  从吴连奎、姚增禄等习艺,继又投谭鑫培门下。出台后
  • 4
    马腾 李少春,一个几乎被神化了的名字。提起他,没有一个京剧人不竖起大拇指。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父母讲李少春先生的故事。李少春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李神仙”。这个名号在京剧界恐怕也只有他一人独享。
  • 1
    寻找李少春 清明将近,为缅怀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先生,霸州李少春纪念馆馆长冯雷带领工作人员于4月2日赴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扫,精心布置了花坛,为李少春先生献花,并举行了祭扫仪式,纪念和缅怀这位有着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代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先生。
  • 4
    王叔养  著名女伶孟小冬,生于1907年,殁于1977年。她原名若兰,字令辉,祖籍山东,生于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她伯祖父孟六,是清朝同治年间有名的武净演员。祖父孟七,也是清末与谭鑫培同时的文武老生演员。伯父孟鸿茂是南方颇负盛誉的小花脸演员。父亲孟鸿群也是著名的武生演员。她还有三个叔父,大叔父孟鸿寿是南方名丑,二叔父孟鸿荣和三叔父孟鸿芳都是唱老生的。她的堂兄孟小帆,也唱文武老生。  
  • 2
    马腾 李少春,一个几乎被神化了的名字。提起他,没有一个京剧人不竖起大拇指。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父母讲李少春先生的故事。李少春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李神仙”。这个名号在京剧界恐怕也只有他一人独享。
  • 2
    刘乃崇   王瑶卿是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他在京剧旦角艺术的革新创造方面、在培养旦角演员方面都有异乎寻常的出色成绩,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京剧老生的演唱艺术的继承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3
    甦叟   梨园伶人凡艺有特长可以号召,靡不思另行组班,独挑大梁,争强逞能,决不愿屈居人下,故名伶辈均各有一班也。至于同台合演,除堂会及义务戏尚勉一为之外,在营业戏中可称绝无。  迥忆十余年前,有堂会戏两场,当时名角网罗殆尽,兹分志于下。
  • 2
    钱培荣   余叔岩氏,祖籍湖北罗田,三代梨园世家。余氏禀赋聪颖,经名家教传而又刻苦用功,歌坛创业数十载,享有一代宗匠之盛名。当年,余氏每逢谭鑫培氏演出,辄必往观,细心揣摩;复请益于专研“谭派”之方家,乃至票界名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终为谭氏之后又一集大成者。  
  • 1
    徐慕云    梅兰芳先生有一次在欢迎国际友人的晚会上,演出《游园惊梦》(昆曲)唱“迤逗的彩云偏”一句时,其中的“迤”字唱如“移”字音。有人听了之后,在《新民报》上提出这个字来与梅先生商榷。
  • 5
    刘振修 京剧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之说,这可谓尽人皆知。但与此同时,京剧界还有“四大名爹”,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 1
    许姬传  当年的京剧演员都喜听刘宝全的京韵大鼓,马连良非常佩服刘宝全的用气方法。曾对我说:“大鼓书一口气唱三四十分钟,如果气口不对付,是顶不下的,我从琢磨宝全的气口找到窍门,从扒字调上升到正工调,得力于用气。 1929年冬梅兰芳赴美前,与马连良在上海合演10天,我与陈彦衡老师同观《四郎探母》,出场引子:“金井锁梧桐,长叹声随一阵风。”陈老说:“连良的嗓子上去了,这个引子够六半调。”听完了,十二爷说:“内行
  • 2
    齐如山   演国剧最要紧是有准地方,什么叫作准地方呢?就是脚色上场一挑门帘,或行或立,或坐或卧,无论是么时间,都得要有一定的处所。从前戏界老脚恭维票友或外来之脚,必定是说他好,处处都有准地方。自己有时客气,也往往说一出戏没找着准地方。这句话言外就是说,与自己同场之脚站立的地方不对,闹的自己没有一定地方可站的意思。
  • 1
    秦绿枝   已故的余派须生孟小冬的录音磁带,现在我已经有了三盒。一盒是全本《搜孤救孤》的演出实况录音。两盒是翁思再兄送的由他编选的《冬皇妙音》第一辑和第二辑。第一辑还有孟小冬年轻时的唱段,最近出版的第二辑则全是孟小冬晚年在香港吊嗓的吉光片羽了。
  • 3
    钱培荣 先师孟小冬于1977年逝世。
  • 2
    寻找李少春 说起现在京剧界最热门的大武生," 武生大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中路的名字绝对是响当当的。 在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武戏专场上,奚中路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武戏表演。他身手矫健,风度翩翩,仿佛那个五绺长髯的关羽从书中走出来到台前。舞台幕后,这位京剧大武生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如何炼就今日之功?近日,现代快报专访了奚中路,为你揭晓。
  • 2
    吴大徵 胡金兆 当前,一些京剧演员的表演已走到歪道上去了。真让人担心。 当前演出的头一个毛病是不演戏,不演人物,更谈不上什么“意境”,而是演员个人在舞台上拼命表现自己。譬如在演唱时,藉着小麦克风,使劲拉长腔、走高音,向台下要好,而不管剧情和人物的心情。这好比一个少女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嘴里反复只说一句话:“你们看我有多美!”恐怕用不了两分钟,她就得让观众轰下台去;因为这只是她自我感觉良好,别人看了不但不
  • 1
    宋韵京剧 余叔岩是名角,一代宗师,但这个名主要出在堂会戏上,要是剧场演出效果就不行,因为他的一个大弱点,嗓音小,不响亮。这个嗓音小到什么地步呢,小到他得了一个外号: “余三排”,意思是他唱的戏,观众只有坐在前三排才听得清。
  • 1
    宋韵京剧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京剧大师盖叫天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过,过了就不好了。
  • 2
    四戒堂主人   日前三五友人燕集,酒酣耳熟,大谈剧事,或关戏理研究,或关歌场掌故,虽系东鳞西爪想到即说,却亦各就所知发挥尽致。归来濡笔为记,实我“立言”。
  • 3
    紫枫    一出《齐天大圣》,引起来国剧界莫大波澜,于是到处听到京朝派与海派之别。虽未地覆天翻,而骨子里的事不知扯出多少枝节。外界的人们哪能晓得里面的曲折呢?
  • 1
    张长   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是关肃霜最后的演出。她几乎天天到排练场地,《雷峰塔》,她主演;《水漫金山》,她主演。为了能向观众充分展现“关派”京剧艺术的特点,她把文唱武打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得淋漓尽致。  《水漫金山》是100多人的大开打,一场戏排下来,年轻演员都累得汗流浃背,何况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太太!可她天天去,排练完了,累得双腿直打哆嗦,她照去不误。巧玲说艺术节期间她每天都给母亲按摩,发
  • 6
    张发栋 李少春先生在京剧电影《野猪林》里饰演的林冲,形神兼备,英武间含有庭梅在地,清白简傲的情味。
  • 2
    宋韵京剧 傅希如,1981年出生,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工文武老生,宗余派。上海市徐汇区人大代表、上海民盟市委委员、上海市青联委员。曾荣获第六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赛老生组金奖榜首 、第一届红梅杯京剧大赛红梅大奖榜首 、全国青年演员折子戏评比展演一等奖 、第二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上海市优秀文艺家 、2015年度上海市十大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奖项及荣誉。
  • 3
    刘澹云  现代之艺术趋势,已舍其旧日呆板气象,并打破专用物质直接敷陈之表现,转而注重于内涵的充裕,与情感之输动。于是使监赏者由其外表之种种方法,而追求其内涵之精义。则所谓现代之「新进的」艺术,是以极经济之手段,极单纯之依具,而达其美妙繁复隽永之目的。试细审艺术之佳作,无论古今中外,莫不隐有此种条件在乎中也。  
  • 2
    王向阳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看过戏曲电影《铁弓缘》的观众都知道,扮演陈秀英的关肃霜前演花旦、青衣,后演小生、武生,文武兼擅,尤其是她独创的“靠旗打出手”这一绝技,令人观为叹止。她一身的过硬功夫,竟是从小躲在坟堆里练出来的。 一九四二年,关肃霜在武汉拜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当时,她和师傅都住在四楼的平台上,有时下楼拎水、买东西、端宵夜,都跑着圆场,脚下不停地练。上楼的时候,她的嘴里念着小锣“台台
  • 0
    宋韵京剧 厉慧良将“劳改”艺术化 一个真正的戏曲演员,视艺术为生命,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困苦,也绝不轻言放弃。京剧武生厉慧良就是在监狱里也不忘练功,把劳动改造艺术化、舞蹈化。厉慧良在京剧《艳阳楼》里饰演高登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厉慧良劳动改造了十四年。他想:“老是坐着,不是坐废了吗?我将来出去,还怎么唱戏!”于是,要求干重体力活。在一起的犯人都说:“傻蛋!”管理人员说:“你不行。”他说:“你没看我大
  • 2
    王向阳 艺人在后台化妆候场,需要安静,进入角色,否则上台容易忘词、错词,或是闹出别的什么笑话。京剧花脸袁世海到后台以后,常常一言不发,因此得了“后台狗不理”的绰号。袁世海在京剧《野猪林》中扮演鲁智深有一年,袁世海去天津春和戏园演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包子铺——“狗不理”。有一天,袁世海正在做演出前的准备。几个师兄弟买了“狗不理”包子,带回后台,边吃边说笑,喊他一起凑个热闹。...他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干活
    anton99999 3-10
  • 0
    王向阳 梨园行有一句古话,叫做“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为了成才,师傅对徒弟、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京剧演员李万春在台上、台下一齐“斩子”的故事,就是一个范例。新中国成立后,李万春曾经排演一出《戚继光斩子》,自己饰演戚继光,儿子李小春饰演戚继光的儿子戚印。在台上,李万春扮演了一部“斩子”戏,而在台下,他也曾有一段“斩子”的佳话。 有一年,李万春带团在辽宁锦州演出。一天晚上,最后一出戏,
  • 0
    王向阳 梨园行素来有一批急公好义、救贫济苦的艺人,帮助贫困同行度过难关。“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就曾经出资为无力办理后事的同业购买寿材。 尚小云在京剧《桑园会》里饰演罗敷逢年过节,尚小云家总能收到寿材铺寄来的账单。不明就里的人觉得奇怪:难道尚家经常有丧事?经打听,才知道原来尚小云早就宣称,凡亲邻、同业因家贫无力办理后事的,都可以“尚小云”的名义,向某家寿材铺赊购寿材。同时,尚小云和这家寿材铺订下协议
  • 1
    江洵 杨小楼加入同庆社后,许德义便开始辅佐杨小楼,此后二人长期合作,从同庆、三庆、喜庆和,一直到第一舞台,被杨小楼视为股肱。
  • 2
    涛痕 《余叔岩之母寿辰观剧记》录自《春柳》第八期。《春柳》于1918年12月创办于天津,李涛痕(春柳旧主)主编,宗旨是“抬高戏曲之声价”,主要撰稿人有齐如山、春柳旧主等。《余叔岩之母寿辰观剧记》之作者“涛痕”应为主编春柳旧主李涛痕。
  • 0
    京剧晚安 当年阎世祥带朱云鹏去见杨宝森,正赶上杨宝忠给杨先生吊嗓子,也给朱吊了一段《马鞍山》原板,阎世祥问宝忠先生,您看这孩子有嗓子吗?宝忠先生的回答:“嗓子不论高亮,低厚,只要音准好韵味足,不黄腔走板,都算是好嗓子。像刘鸿声,高庆奎是高调门的,当然是有嗓子的。南方的周信芳,嗓音虽沙哑,但创立了麒派。也算是有嗓子的。调门高了不行,低了转轴,音不准,板不稳,这才是没嗓子” 杨宝忠先生的一席话把个有没有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春迷

目录: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