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吧
关注: 7,606 贴子: 112,476

怕眠誰與聞雞舞——大明莊烈帝朱由檢吧

  • 目录:
  • 历史人物
  • 5
    如题(嗯如果问我为啥不抄指环王了就是因为爬坑了ww有时间一定抄(咕咕咕) 给朋友学妹学弟看的,大概是魔圆au+串了几首课本古诗+一些明末人物性转 史实有但不多(就像想补维生素不能只靠喝便宜饮料),不是科普向漫画,是娱乐向! 有拉郎/百合:闯庭,枣祯,桂检,枣八等等,橘势大好。♡(*´∀`*)人(*´∀`*)♡ 随画随更~
    桧嵩清... 12-11
  • 3
    “魏声龢 《鸡林旧闻录》中载有顺治初年李方远所著《张先生传》,所谓张先生,指崇祯第三子定王。李因与定王友善,被案牵连,谪戍新城,乃有此著,叙定王始末甚详,即世人所称朱三太子案。”但这个传里应该把永王和定王弄混了,反正清修《明史》关于皇子和公主的名字也是混淆不清(毕竟明朝皇帝的名字都弄错了两个,一错几百年),参考未必多可靠,而这个“张先生”为四子朱慈焕的可能性更大。
    东观行人 10-16
  • 10
    应出自清河县志
    东观行人 10-22
  • 4
    一点疑问
  • 5
    讽刺喜剧《绿牡丹传奇》为吴炳所作《粲花斋五种曲》之一(《画中人》、《疗妒羹》、《绿牡丹》、《西园》、《情邮》),据记载称,为温体仁之弟为讥讽复社会而雇人所作。 崇祯六年(1633),复社在苏州召开虎丘大会,盛况空前,首辅温体仁的弟弟温育仁希望加入复社,但遭张溥等人拒绝。事后不久,讽刺张薄等人的戏曲《绿牡丹传奇》被编写出来进行上演,上演地点就是温体仁的家乡浙江乌程(今湖州)。浙江的复社成员气愤不已,于是告
  • 7
    作者:王晗 明朝三百年 本来熊廷弼想要搞三方并进,先发育,拖后期,利用科技和人口经济优势开团一波把对面团灭,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所有的辽东土地自然光复。万历皇帝不出户治天下,选人的眼光确实独到。 但是王化贞的失败导致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背锅,熊廷弼为人情商还不高,得罪了太多的人,他的罪名里面说他“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最后熊廷弼果然在多方仇恨下被干掉。 熊廷弼死了他的路线自然也是要不
    爱叶莺 12-8
  • 2
    (一)初步查勘拟定方案 此次历史性事件缘起于乾隆五十年三月初五日乾隆皇帝躬谒长陵致奠,据《清高宗实录》,“见诸陵寝明楼享殿多有损坏,神牌龛案亦遗失无存,为之慨然弗忍视”。在“周览之下,深为轸恻,自应重加葺治,增设龛位,俾臻完备”,表示不吝花费帑金百万。是日,尚书刘墉、曹文埴、德保、金简,侍郎德成、董率等,着手详加办理明陵修葺事宜。前期查勘由工部尚书金简负责,曹文埴、德成等人随后会合议定修理方案,样
  • 22
    南山集:太子之母弟二,次怀隐王,次定王,永王年与均,田贵妃产也。绥寇纪略:太子母弟次怀隐王,三年二月,上命内阁首辅成基命捧册追封怀隐王,故宫中呼定王为三皇子,永王壮大,年与均,田贵妃出,又曰:六年四月,上第三子生,中宫出,上第四子生,田妃出,第五子第六子亦田贵妃出……第七子生母不详,葬怀隐王旁 山书/思陵典礼记:五年八月十五,上谕:朕第三子生,中宫出,第三子名慈炯,既定王也! 六年六月二十一:上传,朕
  • 11
    王文恪曰:“初内库积金十窖,每窖若干万。盖累朝储以备边,未尝轻费。景泰末颇奢,英宗闻之而叹曰:‘累朝之积,其尽乎?’及復辟往视,仅缺一角耳,旋节他费补完之。成化中,梁芳、韦兴等作祷祀宫观,奇巧宝石诸事,而十窖如洗。烈皇末年,内外并诎,至出宫中金盂银盆等助饷。廷臣妄臆神祖所积不赀,宁窘至是?帝实恡,以此示俭耳。暨闯贼破城,库藏匮竭,止于周皇后宫中得元宝七百锭而已。闻后重修武英殿,于地基下得方砖数万,
  • 1
    虽罢张灯翠殿头,金杯不解玉颜愁。天家歌舞民家哭,百万王师在涿州。 宫中除夕夜上与后妃同宴乐甚,后独不悦,上问之,后对曰:今夜佳节妾得侍陛下饮宴,但思王师百万在涿州,涿州百姓岂得室家相聚乎?上为之潸然泪下。@狐周周123 @一叶绝霜 @「无形锁扣」
  • 10
    所以我得出个结论就是可能两个都是假的,满清的目的就是要太子死@狐周周123
  • 27
    不知道真假,欢迎大家来讨论
  • 16
    《霜猿集》与《崇祯宫词》类似,都是以诗+注的形式叙述明季史事的文集。经吧友@洛洛历险记nice 的提示,略查考了一下此书的版本问题,发现有《琳琅秘室丛书》收录的一卷本,《玉屑丛谭》收录的二卷本,和《虞删丛刻》中的四卷本,内容虽为同一套,但长短上存有出入,经过对照,以四卷本为最全(根据四卷本所附带的后序及校注记录,其本身便属于“汇校本”。据其介绍,原书本当有160多首,以其查漏补缺,尽力恢复了130多首,当为相对最
    狐周周123 12-28
  • 10
    节选自冯梦龙《甲申纪事》第十三卷
  • 8
    关于袁崇焕的评价,明朝时争议就很大,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可以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崇祯杀袁崇焕属于自毁长城,有人说袁崇焕通敌卖国,是一个标准的卖国贼,被杀罪有应得。但明朝末年时,绝大多数大臣都游走于灰色之间,很难用好与坏一言以概之,加上当时党同伐异,党争非常激烈,因此最了解袁崇焕情况的明朝人对他的评价就有些可疑了。时至今日,距离袁崇焕已有400多年,隔岸观花难见真貌,文献中对袁崇焕的评价很多又充斥
    爱叶莺 12-8
  • 76
    漫画《明宫词》 ———————— 第三个故事。 袁贵妃偶忤后意,后怒。是夜上幸翊坤宫,后已闻之。矣次日见上,后故问曰:“昨宿於何处?”上嗫嚅。久之曰:“袁”。 后佯笑,上默然。
  • 18
    这个书网上一直没有多少方便看的资源,从前只有一版电子版,但是质量不太好。之前根据抄本重新校对过一遍,现在根据内容添加了一些注释,以方便阅读。其中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不过鉴于明末史料零散庞杂并相悖异的特性,也无法多做详细的考证了,但对于明史有基础的筒子应该不是问题。所以在此仅给初识的读者做个简单的参详。 https://pan.baidu.com/s/1qspgaW2AH8SxES2LKlXKaA?pwd=txby 码: txby
  • 8
    转自微博 狐周周 漫画《明宫词》——第十二个故事 本回根据: “乃身自切痌瘝意,验取苍生瘠与肥。熹宗大渐前数日,上(信王)跪牀前问安,因言:‘弟弟何瘦,须自保重。’” “上病亟时,召皇弟信王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宫为托,及委用忠贤语。既崩,忠贤自出迎王入。”
    雪宓 5-7
  • 12
    “ 许多年来,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无论旁人如何谩骂、弹劾,始终支持,保护,相信,相信我能挽回一切。”
  • 2
    谜面:哭罢崇祯换花翎
    爱叶莺 12-8
  • 4
    看书看到的,书的PDF链接请看最底。 有兴趣的猪油渣可以自己试试看做题啊。八股文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并不是如今所批的那么死板枯燥。好的八股文相当拉风啊~~~ 殿试里我最喜欢正德六年辛未科杨慎的策对,霸气侧漏,惹得我很想上去狂揍他一顿:你怎么这么狂!你怎么这么狂!你怎么这么疯嘛…… 言归正传,手打版。不全,想看的自己下PDF去哈。 【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 会试试题 四书义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
  • 3
    “其实,现在一些人在没有正确史观的引导,分析史料的能力下,对崇祯帝苛刻,对万历则为之百般辩解,这未尝不是人性的一种生动体现。 任恩可以姑息养奸,任怨则易结仇。这样的情况在晚明亦不新鲜。 张居正遭到政治清算后,申时行以“海内苦操切久矣”为借口,尽废张居正新政,赢得生前身后的声望美誉,而张居正直到今天都还要受种种不实非议。 晚明以过分宽纵失天下,我欣赏的几位君臣却都因“操切”、“任怨”被人指责。 此种现象
    赵幸有 4-11
  • 3
    #蓝玥的娃娃##大明衣冠##祯祯子的衣柜##bjdcos##明宫词# 祯祯子大婚场景 佳人 少年 前世种下的纠结 姻缘 红线 邀你人世共并肩
  • 7
    本回根据以下史料改编: “及移居外府第,大婚礼成之后,有献生鲤二大尾,暂畜缸中,一尾跃出跌伤,一尾两目皆动,如求生状,左右皆惊,异以为鱼眨目亦罕事也。(信王)竟不忍烹而放焉。 ” ----《酌中志》 本回扩展阅读: “即如汤武之放桀纣,周公之征管蔡,进则功业格天,退则置身于何地哉! 圣人殆不以退无地步为悔,即进而成格天之业,后世必有假之为口实者,安得无悔? 圣人亢不以己,为天下万世而亢,其悔亦不以己,为天下万世
  • 20
    描绘他人视角下的崇祯皇帝
  • 5
    “翩翩翠盖引鸾舆,辇道西开不用除。急敕信王陪羽猎, 勖勤宫里正幡书”——《天启宫词》 “珪璧丰神锦羽翰,那争秾艳与清寒。一株分自瑶华圃,不落凡花甲乙看。” 【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懿安见其丰容端丽,特拔之为信王妃,正位后深德之。】——《崇祯宫词》
  • 3
  • 4
    《明季实录》是顾炎武辑录的有关明季甲申之变的资料汇编,其中包括部分朝廷的公文稿件,以及搜集的一些当时的个人闻见记录。现今留下的部分应已散失过半,不分卷,较为零散。《崇祯遗录》和《野史无文》中所反驳的一些被官祭上祀的“殉节”者事迹名不副实,可能与此中所记的一些生死名单有关。 此书大概因为传抄不慎的缘故,文字上多有讹误,尤其人名单的部分,混乱且重复的地方很多,无法一一判断,个人记录之间也有互相矛盾的地
  • 6
    “仙姬翦水散瑶芳,堆象镂狮侍戺旁。 警跸一声雷影动,亲持玉尺减增量。 ” 上于宫中,凡嬉戏鄙事,无不亲自经营,或有紧切本章,王体乾等奏听,上曰:“你们用心行去,知道了。” “上(祯)尝召周辅延儒等,言及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挺击一案,实系风颠,朕记为信王在宫,忽片板自上堕,其中戈戟森然,时欲奏闻,既而曰:「此或以深宫须备不虞,故储自先朝耳。」命内官掩完,迄今如故,若遽上奏,蔓同挺击矣。 “忠贤乃诬后父国纪谋立信王
    枕中記 9-22
  • 5
    本回很应景,发生在400年前的端午,一个同气连枝的故事~ ———————————— 乙丑端午,驾幸西苑,上手划其具,同少珰刘思源、高永寿荡漾桥北。 怪风忽起,云雾四塞。 舟覆,二珰溺死。 管事谭敬匍匐赴救,扶驾出水。 “琉璃波面浴轻凫,艇子飞来若画图。 认著君王亲荡桨,满堤红粉笑相呼。 风掠轻舟雾不开,锦鳞吹裂采帆摧。 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
  • 3
    这本书共有四编四十卷,看了看现在网上能看到的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的摘录而已。原书好像也没看见有再版了,现在把1987年的电子版分享如下: 上册:P1 https://pan.baidu.com/s/1H0t64k8_35nLXbjADyy2Hg 码: dx38 P2 https://pan.baidu.com/s/1tEQH1y7hyixYuJxZeUb1nA 码: g75v 下册:P1 https://pan.baidu.com/s/1Fi90BD5ThJwqBT72xO7d6A 码: tsd1 P2 https://pan.baidu.com/s/1f58SI6HbmO0NGJIUpyrtqg 码: 33kh 两个压缩包下载后一起解压
  • 2
    “午夜披章烛影摇,晏安那复似前朝。 慈宁一觉难成梦,追忆当时不自聊。” 〖先是,宣懿康昭刘妃者,神宗妃也。 万历六年,立中宫时,随册为昭妃。于嫔嫱中最贤而有年。 崇祯改元,七使之居慈宁宫,掌太后印,称太妃。 后遇岁节,上朝太妃,朝毕,坐而飨以茶。上甫就坐,忽欠伸,偃栲栳,鼾齁徐闻。 太妃戒勿惊,命尚衣者覆以帔,左右皆植立,屏息以俟。 有顷,上觉,摄衣起,谢曰: "圣祖时天下少事,宫中皆晏安,太妃所亲见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